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在規模競爭的同時,大華集團能否抓住商業運營、城市更新、共享辦公等新市場機遇,這也是決定地產下半場的重要砝碼。


商業地產屬於重資產模式,早期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


對於央企來說,有著強大的護城河與金融通道;然而,對於民資企業,玩轉商業地產則意味著需要長週期的均衡能力,以及持續的創新能力。


為此,鳳凰網奇點商業對民資商業的經驗共性進行了進一步梳理,推出“民資商業樣本觀察”,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剖析民資商業樣本的秘密。


往期報道:

合生創展:“航母”失速|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①

萬達商業:獨孤求敗|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②

SOHO中國:潘石屹不玩了|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③

金科股份:福禍難料|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④

當旭輝“擁抱”商業|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⑤

歲寶百貨:轉型三部曲|民資商業樣本觀察⑥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2016年開始,一輪史無前例的調控,帶來了一個難以預測的局面。


目前,房貸利率上升,購買力受限;融資渠道收緊,房企資金回籠週期拉長。短期變化被過度重視,長期變化時常被低估。在一輪輪的商業週期中,總有企業掉隊,也偶有房企逆襲。


如何在馬太效應加劇的樓市變局中,維繫相當的規模增長,並最終實現新週期逆襲,成為了小房企的一道難解之題。

從種種跡象來看,“逆週期拿地”準則被身為小房企的大華集團奉為圭臬,這家頗為低調的上海房企一改往日的態度。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01 激進拿地




在房地產市場,從來不乏冒進者,畢竟這仍是一個需要競規模的行業。


拿地最迅猛的是新殺出來的黑馬大華集團。


據某2019年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金額排行榜,2019年大華集團新增拿地金額327億元,同比增長289%,在全國房地產企業中排第26位,而上年同期排在百名開外。


而在某機構披露的銷售排行榜上,2019年大華集團的總銷售額為347.6億元,2019全年的拿地金額逼近今年的銷售額,激進程度可見一斑。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圖/大華集團2019年拿地情況


在過去的2019年,大華集團在拿地佈局上可以用“闊氣”來形容。年初,以約41億擊敗碧桂園、中海、遠洋等房企拿下蘇州涉宅地塊;此外,還以70.88億拿下上海寶山城中村舊改共計4宗地塊,加上去年大華集團以42.47億在上海寶山獲得的“城中村改造”地塊,目前總地價已超過113億元。今年,不僅進軍了廣州增城舊改,在上海的舊改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


資料顯示,大華集團除在上海重倉拿地,近兩年來其先後在廣州、惠州、徐州、昆明、大理、德州、大連、蘇州等地擴圍,開展全國化佈局,並在國外佈局了澳大利亞市場。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華集團國內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儲備面積為527.32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從各項排行榜可以看出,全國性房企和地方性房企拿地區域性戰略顯著,大華集團等地方性房企聚焦區域深耕發展戰略,1-12月拿地總額位列上海榜首。


有房地產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土地市場不斷降溫,對現金流能力較強的房企而言,這意味著逆週期拿地機會的出現。“當前市場持續調控下,一些龍頭房企更趨向於謹慎,更強調安全。而一些資金實力強,或者在區域市場表現不錯、且擴張意願強的房企,會選擇逆週期拿地來爭奪未來市場話語權。”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分析認為。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02 負債飆升



極力追求全國化和週期逆襲拿地後,大華集團也面臨著擴張中的負債攀升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華集團的總負債為765.6億元,與2018年末相比增長21.03%;資產負債率為73.99%,而2018年末這個數據為70.29%。其中,有息借款總額增長至317.06億元。


負債增長的大華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連續告負,2019年上半年為-53.7億元,上年同期為-51.3億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大華集團累計新增借款112.87億元,佔2018年末淨資產的42.21%。其中,銀行貸款佔比最高為64.15億元,公司債券合計15億元,其他借款新增額度33.39億元,委託貸款、融資租賃借款、小額貸款合計0.33億元。


更為致命的是,大華集團雖然堅持著自己的舊改優勢,但這些耗時漫長的舊改項目並不能短期在現金流上帶來什麼回報。


1998年大場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改組為大華集團後,打造了首個項目大華社區,奠定了這家公司接手舊改項目、開發大盤的基調。


近兩年,深耕上海三十幾年的大華集團,開始將舊改觸角伸入廣州,同時加快了全國擴張的節奏。


2019年1月,上海大華成為增城山田村舊改的合作意向企業,邁出了廣州舊改的第一步。


10月8日,大華集團以14.74億元拿下21號線朱村街朱村站北83003200A19027號地塊,宗地面積達39703.92平。


11月6日,上海大華通過村民的投票被選定為朱村街朱村舊改的合作意向企業。一輪新的開拓行動即將開始。


一位上海本土市場人士對奇點君表示,敲定集體改制的董事長金惠明異常低調,基本不會對外接受媒體採訪。進入2018年以後,大華集團的拿地頻率頻繁,持續了整整兩年。不過,舊改起家的地方房企卻大舉負債拿地,時機問題仍然是個疑問。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03 商業運營能力堪憂


除了土地熟化、房地產開發等常規領域外,大華集團還進軍了教育、養老、商業等領域。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據其官網披露,截止2016年底,大華商業持有運營的商業面積已逾80萬㎡,包括1個時尚購物中心、5個嘉年華區域商業中心、2個大華鄰里中心、56個品質生活館、3家高星級酒店以及多個寫字樓和養老服務機構。


大華集團:新週期逆襲?


不過,國內商業地產市場處於飽和,同質化競爭壓力極大,且在開發模式上,大華集團的開發邏輯存在很大問題。


據悉,大華老鎮·嘉年華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大場老鎮,總建築面積約30萬㎡,項目融合老鎮歷史文脈傳承與現代商業理念,規劃集商業、辦公、公寓、文化藝術等過重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大眾點評上有消費者表示:一個幾萬方的存量改造項目都進行了這麼久,對大華集團的運營和開發能力有一些擔憂。一期商業開出了盒馬鮮生標準店和薈品倉,不知道二期的大體量還需要開發多久。


對於這種局面,業內人士表示不難理解:


其一,隨著商業地產頭部房企迅速規模化,資源也正在向他們集中,這可能導致排在後面的房企,比如大華集團在招商、談判、運營管理中愈發弱勢。


其二,中國商業地產普遍存在存量過剩、資產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對於大華集團來說,商業地產運營難,存量改造更難。


其三,目前融資環境收緊,房企融資受限,外部輸血通道收縮,內部無法平衡現金流的房企做商業地產極大概率會失敗。


在規模競爭的同時,大華集團能否抓住商業運營、城市更新、共享辦公等新市場機遇,這也是決定地產下半場的重要砝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