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當疫情來臨時,

他們選擇了逆行,

因為作為醫務人員

他們感到身上有一份擔當,

有一份責任,

有一份對湖北人民的深情,

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他們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曹小燕、張宇遙,ICU曾珊琪、趙洪祥,急診科劉紅,檢驗科郭鑫,以及全科醫學科張利。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

即將出徵湖北,

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

他們在做出這個艱難抉擇的時候

有著怎樣的隱秘內心……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曹小燕:我必須去,這是職責所在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1月24日,大年三十,正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但是在這一天,有著1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曹小燕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報名參加支援湖北武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醫療小分隊。

在此之前,曹小燕每天都在關注官方的疫情播報,看到每天都在增長數字,她非常的難過,祖國遭遇了大難,武漢人民遭遇如此嚴重的疫情,她恨不得能去前線盡一份力。當看到科室裡要招募2人參加支援湖北的醫療小分隊後,她毫不猶豫的報了名,並很快接到了醫院通知。

由於時間緊急,曹小燕來不及告知家人,便攔了一輛出租車趕赴醫院參加誓師大會。車上,曹小燕給女兒打了個電話,說自己要去武漢參加救援,沒想到女兒聽說媽媽要去武漢,大哭不止,央求她別去,曹小燕寬慰女兒,媽媽會快就能回來,好說歹說才把女兒勸住。想著丈夫出差在外,要過幾天才能回來,女兒獨自在家,她不放心,於是就給鄰居朋友打了個電話,請求讓她幫忙照看一下女兒,好讓她安心去前線,她對朋友說:“我必須去,這是職責所在!”聽到這一切,出租車師傅也感動得淚流滿面,他對曹小燕說:“我不收你的錢,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你的家人都等著你回來。”

對於此次出征,曹小燕並不是憑一時的衝動,她說:“我是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2003年非典的時候,2008年汶川地震,因為工作原因未能參加,一直留有遺憾,現在國家需要我們,理應義不容辭,連84歲高齡的鐘南山教授都不懼危險,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呢?能參加這樣國家級的救援,是一件非常光榮和自豪的事。作為一名呼吸科的護士,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一份力所能及的的事情,這是職責所在。全社會都在為我們這些醫務人員加油,我一定能不辱使命,順利完成這項光榮而艱鉅的救援任務。”(張玉蘭)

張宇遙:有需要我就去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疫情面前,我們可以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衝在最前面。與病魔抗爭本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希望在與病魔抗爭的路上,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共產黨員張宇遙在她的朋友圈裡轉載了這樣一段話。

因為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加之科室裡呼吸疾病患者較多,張宇遙回到老家榮縣雙古與父母吃了個團圓飯,就急匆匆的趕回市裡,準備到醫院值班。

除夕之夜,醫院決定組派醫療隊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狀肺炎救治工作。收到消息後,護士長在科室群裡立即發出徵集志願者的通知,由醫護人員自願報名,張宇遙立即報名參加。

對於張宇遙的請求,護士長彭娟有些猶豫。張宇遙是科室裡的年輕護士,平時工作踏實,對病人和藹可親,業務技術嫻熟,是理想的人選,但張宇遙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頭肉,湖北是疫情重災區,去那裡非常危險,萬一有什麼事情沒法向家人交代。就在護士長猶豫的時候,張宇遙再次給她發來微信說,沒什麼好糾結的了,我隨時都可以出發。

接到通知後,張宇遙給父母說了自己要去武漢參加應急救援,父母雖然很擔心,但還是非常支持她的決定。對於此次出征武漢,張宇遙非常有信心,她說:“我所在的科室就是從事呼吸與危重病人救治,在對這類疾病的護理積累了一些經驗,我有信心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盡己所能救治患者。作為一名黨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奔赴疫情前線,發揮一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感到十分光榮自豪。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我已做好最艱難的準備,會以最飽滿的精神參與到武漢救治工作中,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張玉蘭)

曾珊琪:隨時等候號召,勇衝疫情最前線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除夕夜,本該是闔家歡樂的團聚時刻,但對重症醫學科曾珊琪來說,她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可能這個年過不完,就要趕赴湖北疫情最前線參與病人救治工作。

曾珊琪談到,在大年三十晚7點在科室微信群看到醫院發佈的召集令後,就立馬向護士長報了名。其實,她早已下定決心。曾珊琪說,“這段時間我一直在不斷關注新聞裡關於疫情的消息,看到發佈的確診案例越來越多,醫療物資也相當緊缺,醫護人員長期處在高壓之下,尤其是看到川大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組成第一批醫療救援分隊赴湖北後,我一直在想,要是我們醫院也可以去支援,我一定第一個報名去。所以,除夕夜看到消息後,儘管我在威遠老家,我立馬就報名參加,我早已做好準備,等待組織號召。”

關於家裡人是否理解和支持時,曾珊琪說,“從我學醫開始,家裡人就很支持,所以這件事,我是先報名之後再跟家裡人進行的溝通,我是去救人的,不是去送命的,所以只要做好防護,就沒問題。”曾珊琪特別提到,“看到疫情讓很多人失去生命,我學了醫,在這種危難時刻,就應該儘自己綿薄之力,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這是很光榮的事情。”

從2013年參加工作至今,曾珊琪多次參加醫療救援任務,曾在婦產科工作3年,於2018年定科於重症醫學科。作為90後代表之一,她樂觀、開朗,是科室的積極分子,曾多次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羅曉渝)

趙洪祥:熱血男兒的大局觀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趙洪祥是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也是一名呼吸治療師,今年是他在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工作的第8個年頭。

在2019年最後一天(除夕夜)晚7點,他看到醫院組建赴湖北支援疫情救治小分隊召集令後,立馬向科室護士長報名,同時立即把自己報名參加赴湖北疫情救治的想法告訴了同是醫務人員的妻子,妻子表示非常理解,也很支持他的想法。

但是當他把想法與雙方父母溝通時,卻遇到了不少困難。老人們不能理解在這種危難時刻,為什麼非要是他站到前線去,趙洪祥是這麼對老人說的,“前面疫情形勢很嚴峻,感染的人越來越多,醫務人員也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量,壓力特別大,在這種情況下,總要有人去,如果我們(醫務人員)不去的話,疫情將擴散的更快。”當談及自己不到3歲的女兒時,趙洪祥說,“家裡有老人和妻子照顧,雖然這幾個月肯定會很想念,但是我不應只有小家,在危急時刻,還應有大家,要以大局為重。”

參加完醫院組織的赴湖北支援疫情救治的誓師會後,醫院職工們紛紛在微信群中為這批“逆行者”點贊,趙洪祥在群裡這樣回覆了大家,“除夕年夜戰鼓吹,誓將入漢揚院威;四院精神永不忘,疫情不除絕不歸。”

今年32歲的趙洪祥,2012年6月畢業於川北醫學院,2013年9月定科重症醫學科,2019年3月到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進修了為期半年的呼吸治療師的學習,獲得了美國AARC和國際ICRC協會呼吸治療師認證。工作7年以來,曾發明5項實用新型專利,申報1項自貢市科技局科研項目。曾獲2019年全國呼吸治療知識競賽三等獎、2019年醫院科技大會科技成果獎等獎項。(羅曉渝)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劉紅:我一定要站出來出一份力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1月26日凌晨,筆者致電即將出發前往湖北支援的市四醫院急診科護士劉紅,她還在值夜班,而當天下午,她還要給即將前往湖北的另外幾名同名開展穿脫隔離服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據急診科護士長陳瑤介紹,劉紅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休息了。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不斷增加,大年三十晚上7時許,聽說醫院要抽調人員支援湖北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她立即主動向科室護士長申請前往支援。並告別家人匆匆趕回醫院參加了當晚8:30分舉行的出征前的誓師會。

劉紅說,自己在急診科工作多年,能夠勝任這份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她說:“前幾天剛剛被評為了醫院年度先進個人,我作為先進人員應該要為醫院做事,為這次疫情防控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醫院需要我、湖北需要我,我就一定要站出來出一份力。”

劉紅的愛人長期在外地出差,每年回家的次數很少,春節好不容易一家人相聚,沒想到劉紅又要去湖北支援,丈夫的心裡充滿了擔心和不捨。“不過,經過溝通,他也理解和支持我的決定。”劉紅說,她唯一放不下的是孩子和父母。女兒才七歲,剛讀一年級,她不能陪伴她了,只能將她交給公公婆婆照顧。女兒還好,即便自己有什麼不測,還有丈夫照顧,可是,父母年齡大了,又遠在樂山,真的非常擔心。此次去湖北,劉紅擔心父母一時接受不了,都不敢跟他們提這件事情。至於自己的安危,她從來沒有考慮過,雖然也不是沒有擔心。

1986年出生的劉紅,2008年畢業於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同年進入市四院工作。在醫院泌尿外科工作了5年後,2013年,急診科成立EICU,因個人素質過硬、工作出色,她被調派到急診科工作。在急診科,她踏實肯幹,經常加班加點,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迅速成為科室的護理骨幹。

最近,劉紅連續利用休息時間參加了自貢燈會醫療保障急救知識培訓、消防救援隊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培訓、全市傳染病演練等多項培訓和演練,並承擔物資組織準備工作,“幾乎天天都在醫院,非常辛苦。”急診科護士長陳瑤介紹說。而劉紅自己則輕描淡寫地說:這個已經是常態化工作了,都習慣了。(李華)

郭鑫:為了圓一個當年的夢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郭鑫是此次市四醫院申請支援湖北的唯一一名檢驗人員,1994年9月出生的他,臉上還沒有脫去學生時代的稚氣。但他身上有著學生時代的理想和激情,因此,他主動報名參加了援助湖北的行動。

郭鑫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父親早在2008年就出車禍去世了,家裡只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2017年從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檢驗系畢業到市四醫院工作,主要從事採血、血常規檢測等工作。由於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儘管老家就在大安區何市鎮,但他還是很少有時間回家陪母親,“一般要一兩個月才回去看看”。今年大年三十,正好輪到郭鑫休息,好不容易與母親在一起過一個除夕,然而,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卻打斷了他們難得一遇的團聚。

為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省衛健委下發了要在各市州抽調人員前往湖北支援的通知,得到消息,郭鑫第一時間給科室負責人報名參加。他說,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聽說了許多震區發生的感人故事,當時很激動,就想到現場去幫幫忙,可是他還在讀書,這個夢並沒有實現。所以,當聽說湖北需要醫務人員時,他便主動提出來,他希望圓了自己當年的夢想。

唯一的親人要前往湖北抗擊新型肺炎,這對於母親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她已經失去了丈夫,再不能失去兒子了。而且兒子還小,才25歲,甚至還沒有談戀愛。她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這可是她一生唯一的希望。除夕之夜,當得知兒子要前往湖北,並向她告別前往醫院參加誓師大會時,她呆呆地坐在凳子上,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郭鑫安慰母親說,“媽,您放心,我相信自己能扛得下來,一定會平安歸來的。”在兒子的勸說下,最終她表示支持兒子的決定。雖然郭鑫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來了“平安歸來”,但談到母親,他還是很擔心。他說,母親養大他很不容易,他很愛母親。他要做母親優秀的兒子,即便發生了意外,他也是母親的驕傲。(李華)

張利:我是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的四院人

出征湖北,四院“七俠”最美逆行

“護士長,家裡我已經安頓好了,請派我去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院醫護人員的心,1月26日,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護士長楊太聰發出醫院還需增派護理人員赴武漢參加一線支援的信息後還沒放下手機,護士張利就作出了回應。

張利是一名有著10年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2009年護理專業畢業後,她進入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從規培到定科,張利先後在胸心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皮膚美容科、耳鼻喉外科和全科醫學科工作。

張利之所以會選擇護理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這跟兒時的經歷有關。張利從小體弱多病,是醫院的“常客”,在醫護人員幫助下,每一次生病,她都轉危為安。懷著對醫護人員的感恩之情,張利立下志願,長大後要成為一名醫護人員,幫助更多的患者戰勝病魔。

在醫院工作的10年中,張利加強學習、苦練技術,憑藉自己優秀的穿刺技術,她成為了科室靜療小組的成員。“張老師給我們打針,不僅點都不痛,還一針就見血,技術槓槓的。”這是全科醫學科患者們給張利的評價。

由於科室的特殊性,收治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患者,因上了年紀血管會出現變化,需要考驗醫護人員的穿刺能力。為讓患者們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張利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到醫院開設的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門診,跟著中心靜脈置管專家張麗提高自己的穿刺技術。張利說,“讓患者少受痛苦,提高患者的就醫獲得感,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利就在想,身為醫護人員的自己,要為武漢人民做點什麼。當護士長髮出參加一線支援的消息時,她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撥通了護士長的電話。“我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同時我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另外我穿刺技術強,溝通協調能力也不錯,請派我前往武漢支援,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利的話,聽得護士長紅了眼眶,默默伸出拇指為她點贊。

其實,張利的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忐忑,她擔心的不是面對疫情,而是缺乏外出經驗。張利從沒獨自出過遠門,完全沒有一個人在外生活的經歷,但她認為,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因為自己是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的四院人。(黃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