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滿鄰村嘲諷,年輕小夥籌資辦廠,把當年窮村變成浙江第一村

說起改革開放後興起的知名村鎮,南街村應該算得上前排大哥,然而我今天要講的這個村鎮,它的名氣雖然比不上南街村,但在浙江一代,它可是被譽為“浙江第一村”,此村就是花園村。從當初一個被鄰村稱為笑談的貧窮落後小村,一舉成為如今的上市公司的大產業,它的發展,得益於一個人,此人正是花園村的村支書邵欽祥。如今的花園村一派繁榮景象,邵欽祥家族財富也達到了100億元,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有錢的村支書。

邵欽祥出生於1954年,1976年22歲的邵欽祥就被選為了花園村的生產大隊長。1978年邵欽祥結婚,因為當時花園村用的是單相電,用電不穩定,為了確保結婚期間的用電正常,邵欽祥到隔壁村搭了線“借電”。然而,當晚上村民們熱烈慶祝時,隔壁村因為有兩位村民不滿“借電”,拉斷了電源,並揚言“窮村擺什麼闊氣”。受到嘲諷的邵欽祥在經過這件事之後,從此在心底埋下了要脫貧致富的種子。

因不滿鄰村嘲諷,年輕小夥籌資辦廠,把當年窮村變成浙江第一村

1981年,由於當時供電不足,蠟燭銷售市場良好,邵欽祥籌集1500元辦起了蠟燭作坊。然而,蠟燭畢竟只是小本生意,於是,同年10月,邵欽祥又籌集9000元資金辦起來花園服裝廠。1982年下半年,面對產品難銷售的困境,邵欽祥和服裝廠股東當起了業務員,全國各地尋找買家。到1983年,花園服裝廠就掙到了幾萬塊錢,在那個年代,幾萬塊可是一筆大錢了。從那個時候起,花園村的工業開始走入正軌。

1986年,年少有為的邵欽祥被選舉成為了花園村黨支部書記。雖然邵欽祥自己在當時已經稍有身家,但是面對花園村的貧窮現狀,卻也壓力很大。村裡老人都拉著他的手說:“欽祥,你要帶領大家富起來啊”。邵欽祥思前想後,覺得要想富,還是要辦企業。到1991年,邵欽祥以8家村辦企業為骨幹,聯合46家個私企業,成立金華市首家村級工業公司——花園工業公司。

因不滿鄰村嘲諷,年輕小夥籌資辦廠,把當年窮村變成浙江第一村

從1991年到1996年,花園工業公司平穩發展,產值一直維持在2-3億元之間,也很難上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邵欽祥多次出國考察,最後得出了“必須走高科技路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1996年,偶然的機會下花園村與中科院維生素D3項目結緣,雙方簽訂了共用開發協議。當時,維生素D3的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三大公司所壟斷,國內一直沒有開發成功。

在1996年2000年間,花園村投入到維生素D3科研項目上的費用高達五千多萬,邵欽祥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終於,在2000年,中科院終於研究出一條具有自主產權D3生產技術,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隨後,花園集團斥資2000萬一次性買斷了D3生產技術。到如今,花園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基地,成了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商。

因不滿鄰村嘲諷,年輕小夥籌資辦廠,把當年窮村變成浙江第一村

花園集團作為國內第一家生產維生素D3產品的企業,發展迅速,並已成功上市。邵欽祥作為花園集團最大的股東,家族財富也高達100億元。雖然邵欽祥富起來了,但是他並沒有忘記村民。這些年,邵欽祥默默地拿出自己的財富,包下了村裡的道路、公園、學校、體育場、綠化、水電通訊等所有基礎設施建設,並建起了影劇院、科技館、舞廳、賓館、游泳館、保齡球館、圖書館、公園、體育廣場等休閒娛樂設施來豐富村民的生活。而花園村每年的納稅也早已突破1億元,成為了國內知名的納稅億元村。

因不滿鄰村嘲諷,年輕小夥籌資辦廠,把當年窮村變成浙江第一村

關於自己近百億的財富,邵欽祥這樣說:“這些財富,法律上是我的,但更是社會的財富。我是富了,但什麼時候全村的農民都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個人的財富能幫助改變農村的面貌、提高農民的素質,才真是物有所值”。是的,沒有國家和社會的政策,花園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邵欽祥的這種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精神,也是我們這些後輩應該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