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子夏故坛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首先,我们知道“上善若水”一词出自《道德经》中的这段话,《道德经》这段话用“水”为代表,来阐述的“善”的本义,并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做好人好事,积德行善。当然行善积德这是我们应该必备的品质。而是告诉我们,行善事的同时,做好的我们的本职工作,此时后的善为“擅长”,我们做好的我们擅长的工作,各安其份,不与人争,是为道之所本,为大道,为大善。

所以善的本义为:保持善良的本性,做好自己该做的,各安其份,不与人争,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上述为本人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strong>


术数天地


善,本意就是“积善行德”“做好事”。从前有个老太太无恶不作,有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她突然醒悟了,不做坏事,只做好事,敬孝长辈,帮助穷人,吃斋念佛。老天看她改过自新,又赏她一个小儿子,而把本来是来败她家的大的两个儿子收回去,也就是先后死了。老太太哀怨老天不公,做坏事得两个儿子,做善事失去两个儿子。就杀狗开荤,被打入十八层阿鼻地狱。后来她的小儿子长大了,冲到地下,背着母亲跑出了十八层地狱。他就是“木连”。这个故事叫“木连救母”。这就是“善”。


兴海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老子认为,在世间万物里,唯有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水,象征着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修养。上善若水,人类最高级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在自然界,万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长,只有水不与万物争高处,永远都是往低处流。在地的最低处,万水奔流而来,聚集在一起而汇成了海。大海广纳百川、不择细流,故而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水,滋养万物,哺育生灵,作用远高于阳光之上。可阳光总是被世人赞美,而水却总是被大家所忽视。水不去争,因为水最接近于“道”。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学习水,心胸要宽广,为人要谦逊,做事要利他,与世要无争。

水,看起来是很柔弱的。因为,水在高温下会化为雾气,水在严寒下能结成坚冰,水放进什么样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水流遇到了阻碍会自动改变行进的方向。

其实,水的本质是很坚韧的。水滴数年能让石板穿透,水越万山阻隔而奔复到海洋,水被堤坝拦截时会安静下来、待到闸门一开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水静默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学习,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种充满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于一顶“软弱”的帽子,其实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坚毅隐忍、不动声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锋芒,是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反观我们现在人,处处都讲竞争,人人都争上风,争了个面红耳赤、头破血流,到了最后无论是争到手了还是没争到手,都会发现自己竟然“得不偿失”,实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时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牛哥谈人生


按照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则,善是一个会意字。善字的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个口,意思是说我们说话,要像羊一样,这就是善,就是完美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羊是个吉祥物。好多含义美好的词,都与羊有关。比如美,这就是羊大为美的意思。比如吉祥的祥,它的右边也是羊。

为什么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呢?首先,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它不像其他的猛兽,它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羊的角都是弯曲向内长的,这样的争斗,不会要命。按照孔子的观点,这就是君子之争。好像羊的身上,也有了君子的风范。所以中国汉字中好多表达吉祥如意、美好等词,与羊有关。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水的特性,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世界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推动力。而道是无形的,是无为的,道是自然而然的,它不会有意为之,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结果。在这个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老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做人,都应该遵循道的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你不要胡作非为,一切以自然而然为最高标准,所以老子崇尚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在人的生活中,老子崇尚不争。老子认为与人争斗争权夺利,是灾祸的开始,你要是不为人先,你要是不与人争,那么别人就不与你争,这样你才是无敌的。

另外,老子的人生哲学,崇尚的是柔软,崇尚的是柔弱,崇尚的是持盈保泰之道。任何事情你都不要做的太满,太过,否则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他总是向着事物发展的反方向前进。

那么,在自然界,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契合老子的哲学理念吗?肯定没有。

首先,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其次,水是柔软的。它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这完全符合老子的贵柔的思想。

第三,水是最为宽容的。它可以容纳这世间所有的污垢,所有的不美好,这也与老子的思想密切相关。

第四,水有不争的特性。别的东西都向上,而水是向下的,它从来不与别人争斗,这又符合老子的不争的思想。

第五,水有滋润万物的仁人之心。老子认为,我们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第六,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的这些特性,完美地契合了老子的政治与人伦思想,所以,老子把水看成是最完美的善。

其实,孔子也很喜欢水,他曾经说了一大段水的好话,完美地阐释了老子的上善若水的思想。在《荀子·宥坐》中,孔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

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意思是:

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软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在这里,孔子把水看成了他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水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君子的人格。

所以,上善若水。做人当学水的精神。


好玩的国学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



绝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质,从而把“上善若水”理解为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就象是水一样,也就是说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质。《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真是这样子的吗?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水深火热、洪水猛兽、水性杨花、水火无情这些成语又如何解释?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关键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义。不知“善”字本义,一切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归于谬误,圣人的智慧就不会被我们真正领悟。


实际上,“善”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并无美丑、好坏之分。“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人初生时,由于还没有受到社会和教育的熏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所谓“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阶段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的自然属性。从造字角度讲,“善”字从羊从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为之“善”。那么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也无论是牛羊鸡狗,还是狼虫虎豹,在刚出生时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除都很可爱之外,他们都是饿了就会张口哭(叫),饿极了还会咬痛母亲的乳头,饱了就很快乐,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无所谓恶与不恶。但当他们长大後,其本性大多会发生极大改变,只有羊长大後变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故以羊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言乎羊者,故造字为“善”。由于羊天生温良,故“善”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品性,与“恶”相对。注意:善恶的善是引申义,而不是本义。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本义是中性的,并无褒贬意义,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贬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善”本义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无褒贬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属性。“臭”的本义指鼻子的功能所产生的嗅觉,即气味,无所谓香味与恶味,但又引申特指恶味。如“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义,仅指气味,不特指恶味,因为朱门人家是不会让酒肉产生恶味的。再如“祥”字,其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征兆,并无吉凶之分,引申则特指吉兆。《诗经·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祥”用本义,至于吉凶,文王心里不占而知也,占之只不过是一种固定仪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义,那么“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水静则平。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对万物都有利但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争上,而准是处于众人都所恶的地方,故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规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释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而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静则平矣,水的这种自然属性最接近于天之恒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当争道不争高,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处。




子夏故坛


“上善若水”中,“善”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或德行或品性。上善若水的含义比较深刻,要理解上善若水,关键是要搞明白上善是什么?水是什么?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上善”是指至高的品性,换言之,是“至善”。上善若水即至善若水,那么至善是什么?或至高的品性是什么?要理解至善,就要再看“水”,因为至善若水。

水是什么?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无形透明、纯正本来。可见水是自然的,自然是真实的,所以水是真的,具有真的本性。

于是,上善若水,就可以理解为,至善若真,至善像水一样真实。

老子推崇水,其实是在推崇“真”,《道德经》又叫《道德真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其实是关于真的理论,道家将修行的人叫真人,显现了真的重要性。

另外,真则善,善则美,无真不善,无善不美。也说明了真的重要性,要善必须先真。

“真”重要,用什么来比喻它呢?老子想到了水,水是最接近真的一种物质。在道家学说里,水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

基于此,就很容易理解上善若说啦,上善是真,水也真,于是就讲通啦。


山会长


善,有很多解释,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认为是善恶的那个善,我认为以善恶的善来领悟就有点不正确,善应该是善于的那个善,应该说是善于生活,例如一个婴儿,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善于知道自己吃妈妈的奶吃饱了,吃饱了就不吃奶了,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善于最起码是不贪,不嗔,不恨,不痴,这就是这种的善,也就是善于的善,这种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所谓上善若水,那是说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说是适应于任何社会,《老子》所谓“何其尘,同其光。”道家贵生,为了自己的生命道家是不会冒险的。一个真正的道家是能生活者任何一个社会时代的,就像水一样,能融合于任何一个容器,所谓上善若水,因为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道家是明知不可而不愿意去为的人,例如诸葛亮看起来是道家,但是他明知是三分天下,但是他是明知故犯,所以尽管说他是一个鞠躬尽瘁的人,但是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道家,因为他不识天时,再说孔子,他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道家,所以他被后世点评为丧家之狗,因为他也是不知道天时,所以尽管说他知道道理论,但是他还不是真正的得道者,所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之语,他还有“假我五十年”去研究《易经》的语言。从孔子,诸葛亮的人生过程中我们都可以认识到,他们不那么合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也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个不合于时代的人,我们不评论时代,只能说他们不合于时,那么他们他们都不像水一样融洽于那个时代的器。他俩都还达不到上善若水,上善若水的境界就是真正的道家,最起码不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知道贫富,想想看,一个婴儿知道贫富吗?老实说说多了,再不想多说了。


随缘194413242



从“善”的字形构造来看,是上面一个“羊”,下面两个“言”。古人认为羊的性情柔顺,又纯洁素雅,温和如君子,跪乳知孝悌,因此,羊就成为了吉祥的代名词,在古代通常是“祥”的通假字。“善”其实也就是“祥”与“言”的组合,他的意思就是指吉祥。


《说文解字》认为,“善”就是“吉也”。我们看“吉”的字形构造,其实是一个会意字,“士口曰吉”,也就是说“士人”说的话就是吉的。《易经·系辞》记载:“‘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君子说出的话可以影响民风,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祥言是“善”了。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中国人说话都有谦己尊人的习惯,不止如此,还会通过语言去激发他人行善,滋养他人的情感,使人生发善念,其实就是“水”之道。所谓“为善不足以服人,养善乃足以服人。”善言其实就是一种养善,而这种善就像水一样,对他人的德行与情感起到的是滋养作用。




东方国学


“善”的本义就是对弱小、卑微的生命有一种同情、怜悯的感情,并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扶持与救助。

那么,上善若水又是怎样的意思呢?

“上”指上面的高层,掌握生杀大权,实质是国家的最高决策部门。“如水”的水又是有什么特质,如何来解释呢?“水”的特质是润下、就低、无空不入。这样连起来意思不是就很明白了吗。

“上善若水”是指身居高位的统治阶级,对自己所管理的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处境能够同情和怜悯,能够尽量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对于他们在生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利益的给予关怀和救助。

最后,讲一点,为什么是对管理下的人民呢?原因是,历朝历代,劳动人民以苦为生,被奴役、压制,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可怜的弱者。




刘丙午1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问题,涵盖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这些认知对不对呢?是对的。但是,老子要表达的意思,远远不止这些。

笔者试着阐述一些少数人的认知。

善,与恶是相对的。基本上,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凡不是恶的范畴,均可被认为善?不是的。

这样,就落二边见了。什么是二边见?

就是矛与盾的两头,没有了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什么?中间地带是中庸之道,是善与恶的缓冲区,是老祖宗最高的智慧体现。

何为善?不给别人造成伤害称之为善。分为善心和善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圣人。

这个观点不是笔者说的,是古代圣贤说的。

以水的特点和规律来比喻善。什么形状啦,什么不同的状态啦等等。

笔者想说的是,哪里有什么善,又哪里有什么恶?

都是人为划分的。当你有一天,发现我们生存的宇宙,只是按照即定的规律默默地运行者,相信你一定也会和笔者有一样的观点。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24441381241634267"}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