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平遙古城可以算是山西省的一大旅遊名片了,素有“南鳳凰,北平遙”之稱,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城。

來平遙旅遊的人,往往會帶一些特產回去,人氣最高的莫過於“牛肉、陳醋和汾酒”,平遙牛肉也叫“五香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回味悠長,可以算是山西中部最負盛名的小吃了。郭蘭英老師耳熟能詳的歌曲《夸特產》中第一句就是“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除去郭老師是平遙縣人士之外,更重要的是平遙牛肉久負盛名。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平遙牛肉的形成

平遙牛肉的產地,主要分佈在平遙縣的南政鄉、寧固鎮的部分村落以及鄰縣介休市張蘭鎮的郝家堡村。據說,在郝家堡村,唐代就已經有製作牛肉的作坊了。

平遙牛肉的製作,最主要是牛肉和鹽的選材,只有上好的老牛肉,加上本地特有的鹽,才能做出最為正宗的平遙牛肉。

郝家堡村處在的張蘭鎮,處於介休縣城與平遙縣城的中間,一直是平遙和介休的樞紐。自古以來,張蘭鎮就是一處商賈雲集的貿易重鎮,再加上張蘭鎮的畜牧養殖業比較發達,是山西中部畜牧養殖大鎮。所以,張蘭鎮也就成為了一處牲畜交易的集散之地。年齡偏老的牲畜就會就地屠宰、加工,牛肉的來源就有了。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介休、張蘭、平遙之間的地理位置關係

平遙牛肉是先醃製,再滷煮而成,肉好不好吃,最關鍵就是醃的好不好。醃肉所用的最重要的調料就是鹽。張蘭鎮、南政鄉、寧固鎮一帶地處呂梁山脈與太嶽山脈交匯衝擊的谷地,汾河貫穿而過,水流的衝擊之下的灘塗之地就形成了大片的鹽鹼地。在張蘭鎮西北3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兩個村子,名叫南鹽場和北鹽場,歷史上一直是制販私鹽的場所。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平遙牛肉生產地的地形圖

牲畜交易的集散地,再加上易得的鹽,就為製作平遙牛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就形成了平遙牛肉獨特的風味。

平遙牛肉的製作工藝以及風味的形成

平遙牛肉的製作,是先經過醃漬、再經過滷製,最後晾曬而成。肉質緊緻,顏色紅潤、鹹香適口。平遙牛肉獨特風格形成的關鍵之處就在於醃製,牛肉醃製所用的鹽有所不同,生產出的牛肉風味就有所不同。

平遙牛肉製作過程中使用的鹽,和我們平成生活的食用鹽有所不同,由於張蘭周邊以及平遙西部的地理環境,灘塗地會產生亞硝酸鹽。牛肉中加入適量的亞硝酸鹽,第一可以改善牛肉的顏色,使其色澤紅潤;第二,又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延長保存的時間。

當今人們談到亞硝酸鹽就有點“談虎色變”,其實亞硝酸鹽只要控制用量對人體還是很安全的。平時醃的鹹菜、酸菜、泡菜、鹹魚、鹹肉中也有亞硝酸鹽的存在,人體中也有少量亞硝酸鹽。我們平時只要少吃醃製類的食品,將亞硝酸鹽的攝入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就可以了。

平遙牛肉的獨特風味,除了在鹽的使用上,獨特的製作工藝也是重要的一環。

  • 選牛

製作平遙牛肉,選牛很有講究。必須是健康的牛,殘疾牛、病牛、小牛不可以。牛的年齡4歲以上,體重不得少於300公斤。這樣的牛,牛肉緊實,香味十足,牛肉越老,製作出來越香。

  • 醃製

牛在宰殺好之後,夏季分割成16塊,其他季節分割成20塊,溫度的不同,牛肉醃製程度也不同,所以,控制牛肉的小小也是關鍵。分割好的牛肉,在肉上劃開小口,撒入鹽之後,放在案板上揉搓,最後碼放在大缸之中,缸口蒙上牛肚封口,醃製1個月至1各半月,就是為了讓牛肉更加入味。

  • 煮制

煮牛肉的滷製,最重要的是滷水。滷水是製作平遙牛肉不傳的秘密,很多隻做平遙牛肉的作坊,滷水都是傳了很多年的。滷煮的時間一般在12個小時以上,大火2小時,微火8小時,滅火之後燜2小時。長時間的滷製,牛肉更加香,也更加入味。滷製的時候也不需要加蓋子。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郝家堡村的師傅在滷牛肉


  • 晾曬

滷製好的牛肉,用鐵鉤掛起來,放到曬杆上面晾曬,為了去掉牛肉多餘的水分,讓牛肉更加緊實,肉香味更足。晾曬的時間,夏季為3小時,冬季為7小時。


以上這些,阿騫只是大概介紹一下平遙牛肉的製作,平遙牛肉製作的秘訣就在“相、屠、醃、滷、修”這幾個步驟,講究相必健,屠必淨,醃必足,滷必精,修必正。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控,才能做出上好的牛肉。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郝家堡村製作牛肉傳承


為什麼說,平遙牛肉最好的是在張蘭呢?

首先,我們要講一下為什麼張蘭生產的牛肉也能叫“平遙牛肉”呢?

上文所說,平遙牛肉的產地是在介休張蘭鎮的郝家堡、平遙縣的南政鄉、寧固鎮等地,這些地區生產的牛肉,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品質上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叫做“平遙牛肉”,是因為郝家堡村離平遙很近,離介休縣城較遠,所生產出來的牛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平遙縣的南政鄉、寧固鎮集散,被叫做“平遙牛肉”。而另一部分就在張蘭鎮本地銷售,被稱為“張蘭牛肉”

在解放後的一段時間,郝家堡村的牛肉作坊由於經營不善以及特殊時期被勒令關停,而平遙縣成立了生產平遙牛肉的國營公司,產品名稱以“平遙牛肉”命名,現如今已經進入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名錄之中。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那麼,平遙牛肉中為什麼張蘭的最好呢?

張蘭牛肉,指的就是介休市張蘭鎮郝家堡村生產的牛肉,一直以來,郝家堡村生產的牛肉在數量上都比較多的,旺季可達40多萬斤,在歷史上是平遙牛肉產量最高的地區,質量上也屬於上乘。民間就有這麼一句俗語

“平遙的牛肉,張蘭人掌鍋”。張蘭鎮郝家堡村製作牛肉的歷史悠久,在介休、平遙等當地人口中都有很好的口碑。

至今,張蘭鎮生產出來的牛肉,銷往外地的時候,還是有部分會冠以“平遙牛肉”的名字。



現如今,張蘭鎮的生產的牛肉,更多的是以“張蘭牛肉”售賣的,附近的人也知道,“張蘭牛肉”和“平遙牛肉”都是一回事,吃起來還是以張蘭的為佳。

除了生產牛肉,張蘭鎮郝家堡村也生產驢肉,為了區分,以及增加競爭力,“張蘭驢肉”成為了一道強有力的招牌,民間現在流傳著的“平遙的牛肉,張蘭的驢肉”就是這麼來的。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張蘭鎮自古就是商業重鎮,歷史上還設立過二級衙門,現如今,除了是一個畜牧強鎮,也是一處很好的旅遊去處。一年一度的古玩交流會,吸引了大批遊客。“中國古玩第一村”說的就是張蘭鎮,每年都有很多收藏愛好者雲集在此,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也不止一次提到張蘭。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張蘭牛肉”正名,只是想讓大家瞭解一下平遙牛肉的歷史。平遙牛肉,不是僅僅屬於平遙縣,也屬於張蘭鎮。這是平遙和介休交界的這片區域的人民辛勞和智慧的結晶。

我是阿騫,祖籍平遙縣的介休人,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的家鄉,感謝大家支持~!


碼字不易,覺得本文不錯的話,

點個贊再走唄~!我是阿騫,專注美食,每天都會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以及小技巧,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哦~!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收藏,謝謝各位~!

平遙牛肉產地在介休和平遙之間,為什麼不叫“介休牛肉”?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沒有正宗,只言傳統,廚無止境,精益求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