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紋章,中國的家族標誌是什麼?

汪少山


看到回答區有人拿出什麼“姓氏圖騰”說事,這東西其實就是現代人搞的美術字,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笑還被這麼多人當真。族徽的本質是文字,並不是圖畫。族徽在中國古代確實是存在的,但主要存在於商代和西周時期,背後是有著氏族社會作為紐帶的,等到春秋時期氏族開始解體,族徽也就消失了。再往後的家族並沒有普遍的徽號,這個是和西方有所區別的,但是以“姓氏”的形式流傳了下來。

族徽對外的表現其實就是“氏”,每個氏就是一個社會單位,所以又叫“氏族”。比如孔子祖上是宋國,也就是宋氏,族徽是宋;到孔父嘉這代被滅族,孔父嘉子孫逃到魯國,以孔父嘉字為氏,建立孔氏,族徽是孔。但是戰國時期血緣氏族解體,族徽作為族的辨識標誌就不需要了。姓在當時本來是血緣標誌,比如孔子族徽不管是宋還是孔,子姓都不變。因為氏族的解體,姓和氏的區分也不需要了。

流傳下來的姓氏秦、齊、楚、趙、韓、燕、魏這些主要是先秦的“氏”而不是姬、嬴、羋這些“姓”,而其從父不變的性質又像是“姓”。所以今天姓氏合一,而族徽不存在了。


林屋公子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因為文字體系的不同。

人類最初出現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文字,或者瑪雅文字都是如此。但是這個文字的問題就是成本太高,無論是學習上,書寫上,傳播上。

於是腓尼基人就把這些抽象的文字提煉出符號,變成字母。於是人們就變成我說既能寫,大大簡單了傳播成本,這就是表音文字。

但是中國因為東亞的封閉性,在象形文字這條路上繼續探索,把象形文字提煉出了偏旁部首,變成了今天的方塊字,這就是表意文字。據我所知,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表意文字的民族。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家族徽章呢?很簡單,我們可以用文字替代。中國的漢字夠多,隨便找一個就能代表了自己。而日本歐洲就不行,日本的假名文字,也是拼音文字。要想表達清楚,必須寫一長串,而而中國一兩個字就足夠了。而徽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快速標識,拼音文字顯然不能勝任,所以他們就用不同的圖案,來標識自己的不同。

這就是中國不用徽章的原因!






大胖工具


中國的家族紋章,即是這個家族的姓氏,後來它們演變成了漢字。根據上述圖案,並非只有專家才能夠看出這個家族的祖先起源,這些圖案往往代表了他們家族的圖騰或職業等其他特性。

比如:韓氏與董氏、田氏註定是從事農耕生產,韓氏家族至少已經學會使用畜力耕作;熊氏、黃氏、龍氏則分別以他們的姓氏中的動物作為圖騰;謝氏與張氏開始使用弓箭;白氏、孟氏、崔氏、周氏天性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像鳥兒一樣飛翔於天際;萬氏和朱氏對昆蟲保持著密切的興趣。

秦滅六國後,類似日後的歐洲和日本那樣的世襲的家族勢力開始崩解,大一統的王權和郡縣制的實行,在未來的兩千多年中,統一始終是華夏大地的主流狀態,在任何一個分裂的時代,統一也是君主們唯一的終極夢想。

簡單地說,之所以中國古代史上,家族紋章沒有發展空間,是因為缺乏歐洲或日本的土壤。在古代歐洲和日本,更多的時候王權較弱,封建諸侯家族(也可以理解為村長)權力較強,不管是響應君主出兵對外作戰還是乾脆互相拼殺,家族們在盔甲服飾或旗幟武器上,必須有所區別,盾徽和紋章才應運而生,後來在它們的基礎上直接衍生出國旗國徽的概念。

大一統的王朝不需要家族紋章,甚至會打壓家族紋章的出現,那將被視為對君主權威的挑戰。這是外在壓力。

另外一個方面,中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直接導致大家族姓氏的人口太過龐大,張王李趙遍地劉,同姓相見,實在是沒有宗親的感覺。這還不算,倘若某大姓有一個家族紋章,必定會出現爛了大街的現象,達官顯貴的標誌,出現在販夫走卒,乃至乞丐娼妓身上,實在是有損家族的堂皇與威嚴。所以,紋章的產生和延續,事實上也缺乏內在動力。


歷來現實


略看了一下題中很多人的回答,似乎都喜歡拿那個圖騰來說事。所以我出來說一說。

大家要失望了,那個圖騰並非古物,只是根據一些資料進行創造的,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大有的創作物。算是一種有趣的,蘊含了部分真實內涵的美術作品。



引用一段訪談:

北京科技報:您在創作姓氏圖騰的時候,有什麼依據嗎?王大有:我在創作姓氏圖騰的時候,主要依據甲骨文、金文和楚國的《鳥蟲書》還有在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鳥蟲書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的文字,它使得實用性的文字增加了很強的可觀賞性。還有就是口口相傳的神化傳說,但沒有考古依據。

所以,再別把那東西拿出來說是自己家的家徽圖騰了,當代人的藝術抒發而已。

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文獻或者實物證據,表明中國自氏族社會以後,擁有各自區分的徽標這種東西。當代加入了藝術家自我考慮的東西更不可能被當做圖騰印記,真要找,還不如從原生的甲骨文和金文等象形文字的原初上去尋找。



中國從家族封建時代以後,就沒有家族標誌了。因為,天下只有一家,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家天下的格局,規定了“你們都是天子的家奴、屋子裡的物品”,“官員們幫助皇帝放牧他的牛羊牲畜”。認得天子的龍圖騰就行了,整那麼多其它的東西做什麼?

當然,龍不僅僅是天子的徽章,只是被“家天下”的集權制度給攫取了。實際上這個圖案屬於全部的華夏人民,某種意義上是中華的共同紋章。



家天下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不允許出現不同於自己的東西。早期的家族徽章之流,早在周朝就消亡了。

而初期的族徽其實和文字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自春秋開始下來的姓氏,多是以國、以城、以地為姓氏,也算是一種繼承。

所以說,理論上,漢字本身就是一種傳達了家族信息的徽標。尤其是早期時候,姓、氏區分鮮明,底層百姓難得有姓氏的時候,文字更能凸顯出自己徽標印記。

在門閥士族興盛的年代,所謂的家族徽章也沒有大行其道。中國人本質含蓄又浪漫的文化似乎對如何彰顯出自身的家族,擁有非常強大的自信和邏輯——倘若家族足夠顯赫,還用到處吹噓什麼名頭打廣告麼?



例如出了“至聖先師”的孔家,在齊魯一地淵遠流長,哪個朝代不封供一番?



還有三國魏晉的那些名士,報出名號,皆以地名為前綴,圈內人一聽,就能連猜帶度的明白對方是寒門還是士族,是名門還是小派。

知道族譜的人,應該都明白有“字派”,這也是一種隱含的“家族標誌”。不光表現了傳承,還能表明位置。幾個大的字派一對攏,就是最初分開家時的淵源。



所以,我們雖然很遺憾的,沒有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到關於家族圖騰的隻言片語,卻並不代表每個家族們沒有曾經出現過自己的分辨方法。只是這些東西隨著歷史的前進而被稀釋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就如同華夏民族從黃河邊的一個小部落,大而化之成為如今的模樣。曾經區分他們氏族的花紋,也已經成為人人都烙印在精神裡的東西。


王司徒老百科


這個我覺得跟文明程度有關,文明程度越高徽章的使用率就越低,這屬於未開化所用跟圖騰一樣。中國曾經在夏以前也是用紋章來表示自己的族群。



目前使用徽章的是日本和歐洲地區,歐洲古羅馬文明興盛一時。但是古羅馬衰落後,歐洲立即四分五裂進入蠻荒時代。曾經條條道路通羅馬的繁榮一去不返到處荊棘叢生,一個小鎮上萬人就敢自稱王國。也也就早就了國王也好騎士也好,根本沒有文化。還有一點基督教世界的名字,根本不允許你創造名字,只能在聖經下找。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並不是父子而且爺孫的有趣問題了。



日本大化改新後,沒經歷多長時間就進入混亂時期。有時候為了一個宋朝茶碗雙方都能打的你死我活,明朝時期曾經還有一個大名看永樂通寶珍貴,直接用永樂通寶當徽章。爺爺跟孫女結婚生下兒子,兒子又和爺爺的女兒結婚總之跟靠近急轉完差不多。文化更不用提。

很好奇為什麼我將這麼多,還沒有說為什麼他們會有紋章,一句話他們沒文化。比如打仗中國舉一個:明:知道這是明朝,你日本歐洲國王本人都沒文化寫字也看不懂。人類最早沒有文字的就是圖騰代表部落名稱。所以紋章屬於未開化民族所用。中國曾經也經歷過這麼一個時期。


夢偏冷痛纏綿


落後文化的歷史遺留產物而已。咱們中國從秦朝開始就書同文了,沒必要整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西方古代語言文字種類太多,為了讓大家都認識只能用圖畫表示領地或者權力範圍。在中國大門口寫個李府張宅就一目瞭然了。城門口也會有城鎮名。打仗的時候曹操的就打個魏字旗,劉備就打個漢字旗。至於日本文化程度更低,連姓名都是鬧著玩的。青龍幫的紋個龍,菊花派的畫個菊花,斧頭幫紋個斧頭之類的。


馬賽克1989


家徽家紋這是以前和現在歐洲日本特殊的存在 因為目前歐洲日本還是家族觀念很重,我一直說過中國目前是集權體制的變種,歐洲日本是封建體制的殘餘,美國是奴隸制度的延續,這種家族化的概念正是封建制度的典型代表,比如中國春秋戰國的封國國號其實就是家族家徽家紋啦,到了魏晉就更高級了,出現了五姓七望不用徽紋,只提家族名號就夠了!然而科舉制度完善中國進入了真正的中央集權制度家族觀念就不能順應時代潮流了,因為科舉制度總體上是不看你的家族名號的,只看科舉成績,這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真的實現了! 然而歐洲日本社會本質還是封建貴族化的社會,比如日本的財閥 政閥都是固定的團體,三菱三井等財團還是家族化的,安倍家族是長州藩代表,麻生太郎是薩摩藩發表,安倍一家子都是政治家!現代化貴族! 歐洲的英國最典型,名校圈貴族圈的政治家們!這才是社會的本質!從一個小小的家徽家紋現象中能夠看到不同社會的本質!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57


中國的家族標誌是姓啊,還有就是檯面人物的名字。比如姓馬的就說馬雲馬化騰是標誌。。。


天睿_國際


族徽產生的前提是封建社會,因為只有封建社會,才會有長久的貴族!

中國早在戰國末期,就已經結束了封建社會,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長久的貴族,而只有能夠傳承幾代的官員。如此一來,又怎麼可能會有族徽產生呢?

相比之下,歐洲的封建時代很長,日本的封建時代也很長,其結束時間,都是在近代。這麼長的時間足以產生出族徽了。

問題來了,為何春秋戰國時代,中國沒有族徽呢?

答案也許是,那個時代沒有足夠好的載體吧!畢竟布帛不規整,易腐爛;而在金屬等器物上雕刻,在那個時代也不容易!

另,有人說象形文字的姓氏是中國的早期的族徽!首先需要把姓氏二分。早期中國姓和氏是不同概念。姓比氏先存在,其目的是別婚姻。就目前已知的古姓有十多個,如果他們是族徽,是不是有些少了。相比之下氏是挺多的,不過那是後來的事。那麼稱氏為族徽合理嗎?似乎也有問題,譬如屈原之氏得自於地名,其祖先被封在屈地。把地名作氏勉強說得過去,古人也是一直這麼做的,但把地名作族徽,就感覺有些上不得檯面了。是不是要畫地圖啊?


萬物簡史


中國沒有徽標的習慣,和思維邏輯有關。

所有的行為,都是先有思維基礎,再有思維執行。日本家徽其實並不是高級貨,所有人都可以有,但是名字只有武士大名才有。比如你家是農民,那你的孩子就叫大豆丸,老死了也叫大豆丸,沒有姓名,但是你可以畫一個大豆做你的家徽,你有10個人兒子,就能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