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8000麻袋檔案謎團

北京的紫禁城以它金碧輝煌的古代宮殿和90餘萬件珍貴文物而著稱於世,這裡給人們留下了多少撲朔迷離的故事和揮之不去的惆悵。

在紫禁城的西側有一座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這裡珍藏著記錄清王朝真實面目的大內密檔,作為清王朝重要的政治資源的歷史檔案,一直深藏於內廷秘府。

清朝滅亡以後,安放檔案的那個大庫,由於年久失修,檔案都暴露在外面。這些檔案有的流散出去,有的因日曬雨淋生了黴斑。

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曾經把清宮的部分檔案裝了8000麻袋,共7.5萬千克,賣給了造紙廠作為造紙原料。幸虧有識之士及時得到這一消息。到造紙廠把這些秘檔搶救下來。

這件事,就是有名的“8000麻袋”事件。當時國學大師王國維在《清華週刊》上撰文。把這8000麻袋的清宮檔案和安陽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簡、敦煌漢唐寫經一起,並稱為近代中國文化的“四大發現”。到了1924年,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北洋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點登記清宮的財產和文物。至此,以清內閣大庫和宮中各處檔案為主的大批珍貴清代官方檔案陸續被發現,一時間在社會引起很大轟動。

紫禁城8000麻袋檔案謎團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下設文獻部管理這部分檔案,後更名為文獻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故宮博物院歷史檔案館,1955年這部分檔案劃歸國家檔案局管理,1980年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紫禁城內的秘檔。

在檔案館簡樸的大樓裡,收藏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268年的秘密檔案,共1000多萬件,在這些檔案裡,有記錄了十多萬皇室成員生卒年代的皇氏族譜,有無數件皇帝的指令和批示。有十多萬件歷代大案、要案、冤案、疑案的卷宗,有皇帝傳位的絕密遺諭,有記載著皇帝的隱私起居、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每日膳食、醫療病歷的檔案,以及喪權辱國條約簽訂過程的原始記錄等等。

有關清王朝的許多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像“順治出家”“孝莊下嫁”、……所有這些傳說的真相都會在檔案裡找到。

這裡有清朝最早的一種檔案,刻有滿文的木簡。滿文是滿族人借鑑蒙古文創立的一種拼音文字,入關後又進行了改進。作為清代官方文字之一的滿文,皇帝和滿足官員必須掌握。現在這種木簡僅存26塊,清朝初期,由於戰事頻發,又地處關外,紙張極其稀少,於是滿族人想到用木簡記事。現在清代檔案中,約有兩百多萬件是用滿文或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

檔案中滿文木牌是傳遞作戰消息的,上面所記載清朝太宗皇太極的弟弟武英郡王阿濟格等將領,在與明軍作戰時追殺敵軍的情況。

紫禁城8000麻袋檔案謎團

檔案館珍藏

檔案館中有一個庫房叫輿圖庫。收藏在這裡的明代時期各類古圖近萬幅,很多都是稀世珍品。《金沙江上下兩遊圖》是現存最長的古代圖卷,全長77.4米,這幅圖卷畫是金沙江上下游的水利圖,江中個攤的距離,沿江集市村鎮等標得清清楚楚。

康熙13年和乾隆25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和法國傳教士蔣友仁分別繪製過一幅《坤輿全圖》也是稀世珍品。在康熙要求下,中外科學家運十年時間完成珍貴的《黃輿全覽圖》。這是我國第一套近代科學方法實地測量繪製的全國地圖,這套圖共有15幅,是清代中後期繪製全國地圖的藍本,也是後來歐洲繪製亞洲國家和中國地圖的基本依據。

在《皇輿全覽圖》基礎上,雍正、乾隆時期分別繪製的《十排圖》和《十三排圖》擴大了測量範圍。《十三排圖》是18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亞洲地圖。

乾隆15年繪製的《京城全圖》,是我國現從古代城市地圖的最大、內容最詳細、繪製最精細的一幅,繪有內城九門、外城七門、98條街道、779條衚衕、兩千多個景觀地名。但是,這些珍貴的地圖卻被康熙、乾隆的後代束之高閣。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英國人打進中國時,道光皇帝和群臣竟然不知道英國在什麼地方。

珍貴史料之謎

清代有一種機密的文書-奏摺。奏摺最早出現於康熙時期,開始時向君臣間的私人通信。雍正時期,奏摺成為正式公文。乾隆初年形成相應文書制度,皇帝硃批後,先交軍機處抄錄副本備查,原件發還本人閱後定期繳回宮中保存。檔案館收藏皇帝批示奏摺70佘萬件,副本打90餘萬件。

紫禁城8000麻袋檔案謎團

“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相關題本和奏摺都寫詳細敘述了案件經過,案情從一個豆腐店夥計暴病死亡開始,案件審理過程極其曲折,歷經數年,縣、州、省級許多官員受到處分。楊乃武與葛畢氏也就是小白菜最終被平反。

玉牒,即清代的皇氏族譜,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歷史資料。清代玉碟以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大宗,大宗又分近之和旁之,皇帝的直系親屬都屬於近支,稱為宗室,近支的玉牒是用黃綾做封面。非直系親屬為旁支,滿語叫覺羅,玉牒為紅綾封面。每次所修玉牒都要抄成滿漢兩種文本。清代玉牒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設有專冊記錄皇族女子,這是清朝以前所有朝代都沒有的。清朝皇帝規定每十年重修一次。檔案館重有各種玉牒2600多冊。每次衝修皇氏族譜都要把新生人口添加進去,這樣玉牒就越來越厚。1921年溥儀小朝廷最後一次修訂的宗室玉碟共7000頁,記錄了清代中是男性11萬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譜。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還保存著清朝的大小“金榜”上百幅,這是極為稀罕的史料。

所謂金榜,繼科舉考試中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成績排名榜,小金榜是送給皇帝看的,大金榜一般長約15米至20米,滿漢文合璧。考試結束後,文武科金榜分別懸掛在東西長安門外,昭示天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清宮秘檔,對歷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2002年清代《玉蝶》、《金榜》、《秘密立儲檔案》登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清代《內閣秘本檔》中有關17世紀在華西洋傳教士活動檔案共24件,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