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8000麻袋档案谜团

北京的紫禁城以它金碧辉煌的古代宫殿和90余万件珍贵文物而著称于世,这里给人们留下了多少扑朔迷离的故事和挥之不去的惆怅。

在紫禁城的西侧有一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里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密档,作为清王朝重要的政治资源的历史档案,一直深藏于内廷秘府。

清朝灭亡以后,安放档案的那个大库,由于年久失修,档案都暴露在外面。这些档案有的流散出去,有的因日晒雨淋生了霉斑。

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曾经把清宫的部分档案装了8000麻袋,共7.5万千克,卖给了造纸厂作为造纸原料。幸亏有识之士及时得到这一消息。到造纸厂把这些秘档抢救下来。

这件事,就是有名的“8000麻袋”事件。当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把这8000麻袋的清宫档案和安阳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简、敦煌汉唐写经一起,并称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四大发现”。到了1924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北洋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点登记清宫的财产和文物。至此,以清内阁大库和宫中各处档案为主的大批珍贵清代官方档案陆续被发现,一时间在社会引起很大轰动。

紫禁城8000麻袋档案谜团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下设文献部管理这部分档案,后更名为文献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故宫博物院历史档案馆,1955年这部分档案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1980年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紫禁城内的秘档。

在档案馆简朴的大楼里,收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268年的秘密档案,共1000多万件,在这些档案里,有记录了十多万皇室成员生卒年代的皇氏族谱,有无数件皇帝的指令和批示。有十多万件历代大案、要案、冤案、疑案的卷宗,有皇帝传位的绝密遗谕,有记载着皇帝的隐私起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每日膳食、医疗病历的档案,以及丧权辱国条约签订过程的原始记录等等。

有关清王朝的许多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像“顺治出家”“孝庄下嫁”、……所有这些传说的真相都会在档案里找到。

这里有清朝最早的一种档案,刻有满文的木简。满文是满族人借鉴蒙古文创立的一种拼音文字,入关后又进行了改进。作为清代官方文字之一的满文,皇帝和满足官员必须掌握。现在这种木简仅存26块,清朝初期,由于战事频发,又地处关外,纸张极其稀少,于是满族人想到用木简记事。现在清代档案中,约有两百多万件是用满文或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

档案中满文木牌是传递作战消息的,上面所记载清朝太宗皇太极的弟弟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将领,在与明军作战时追杀敌军的情况。

紫禁城8000麻袋档案谜团

档案馆珍藏

档案馆中有一个库房叫舆图库。收藏在这里的明代时期各类古图近万幅,很多都是稀世珍品。《金沙江上下两游图》是现存最长的古代图卷,全长77.4米,这幅图卷画是金沙江上下游的水利图,江中个摊的距离,沿江集市村镇等标得清清楚楚。

康熙13年和乾隆25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分别绘制过一幅《坤舆全图》也是稀世珍品。在康熙要求下,中外科学家运十年时间完成珍贵的《黄舆全览图》。这是我国第一套近代科学方法实地测量绘制的全国地图,这套图共有15幅,是清代中后期绘制全国地图的蓝本,也是后来欧洲绘制亚洲国家和中国地图的基本依据。

在《皇舆全览图》基础上,雍正、乾隆时期分别绘制的《十排图》和《十三排图》扩大了测量范围。《十三排图》是18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亚洲地图。

乾隆15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是我国现从古代城市地图的最大、内容最详细、绘制最精细的一幅,绘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98条街道、779条胡同、两千多个景观地名。但是,这些珍贵的地图却被康熙、乾隆的后代束之高阁。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打进中国时,道光皇帝和群臣竟然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

珍贵史料之谜

清代有一种机密的文书-奏折。奏折最早出现于康熙时期,开始时向君臣间的私人通信。雍正时期,奏折成为正式公文。乾隆初年形成相应文书制度,皇帝朱批后,先交军机处抄录副本备查,原件发还本人阅后定期缴回宫中保存。档案馆收藏皇帝批示奏折70佘万件,副本打90余万件。

紫禁城8000麻袋档案谜团

“杨乃武与小白菜”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相关题本和奏折都写详细叙述了案件经过,案情从一个豆腐店伙计暴病死亡开始,案件审理过程极其曲折,历经数年,县、州、省级许多官员受到处分。杨乃武与葛毕氏也就是小白菜最终被平反。

玉牒,即清代的皇氏族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历史资料。清代玉碟以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大宗,大宗又分近之和旁之,皇帝的直系亲属都属于近支,称为宗室,近支的玉牒是用黄绫做封面。非直系亲属为旁支,满语叫觉罗,玉牒为红绫封面。每次所修玉牒都要抄成满汉两种文本。清代玉牒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设有专册记录皇族女子,这是清朝以前所有朝代都没有的。清朝皇帝规定每十年重修一次。档案馆重有各种玉牒2600多册。每次冲修皇氏族谱都要把新生人口添加进去,这样玉牒就越来越厚。1921年溥仪小朝廷最后一次修订的宗室玉碟共7000页,记录了清代中是男性11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谱。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着清朝的大小“金榜”上百幅,这是极为稀罕的史料。

所谓金榜,继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成绩排名榜,小金榜是送给皇帝看的,大金榜一般长约15米至20米,满汉文合璧。考试结束后,文武科金榜分别悬挂在东西长安门外,昭示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宫秘档,对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02年清代《玉蝶》、《金榜》、《秘密立储档案》登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档案共24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