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相比较而言,张溥的著述方式与他人不同,各种文献上形容古人写著作大多是“惨淡经营”,而张溥的方式却与之完全相反,张采在《西铭近集序》中说:“今学士家刻意论撰,辄闭门构思,方其经营惨淡,人影摈绝,而名山矜胜,尝味一脔。张子日高起,夜分后息,起即坐书舍,拥卷丹黄,呼侍史缮录,口占手注,旁侍史六七辈,不暇给。”张采说,张溥写书时,身边会有六七位工作人员来协助他,他边写边说,旁边有誊录人员共同操作。

六七个人来打下手都忙不过来,这样的写书方式我特别能够理解,因为我的不少文章也是口授,让同事打字者,但我却只能一对一地进行这种工作,而张溥有六七个人在旁边跟他同时来做,可见其像电脑的分区一样,可以同时做几样不同的事情,这一点真令人佩服不已。而《明史》本传上也说他:“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看来张溥反应极快,他写诗文不起草,遇到索要者,他就当面书写,瞬间就能写完,以至于吴应箕在《与周仲驭》一文中赞叹他说:“同时太仓张太史,下笔顷刻布满卷。”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张溥雕像

张溥有这样的本事,应该跟他幼年时的刻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跟他家藏有很多书有直接的联系,张溥在《皇明诗经文征序》中说:“子常好聚书,先以经为本,诸经书充户牗,分别治之以已,业《诗》,欲成学训天下。”看来他家的藏书是以经部为主,这也跟他重视经部和史部的历史著述有较大的关系。在诗学观念方面,张溥也强调“诗穷而工”,他在点评《刘户曹集》中说:“独其一世书淫,南北并踬,上有好文之君,朝多同学之彦,而引见无阶,山栖竟老。德祖见忌于曹操,敬通觖望于光武,岂非命邪!辩论六蔽,善言天人,自序三同四异,悲愤交集,遇主若此,而又重以悍室司晨,若敖将馁,诗穷而工,其然乎。”他所强调者当然也是古人的观念。然而张溥一直是江南的高门大户,无论他的生活还有他的仕途,都无法跟贫与穷联系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他也难写出像样的诗作,故而张溥虽然编了很多书,也评点了很多书,但他的诗作却留下来的很少,我在他的《七录斋集》卷五中,找到了两首他咏岳飞的诗:

《鄂王墓》王旗不卷不偏安,一掬湖光吸可汗。今日吊忠忠欲起,谁知同墓几汍澜。

《鄂忠武》岳字旗临虏丧魂,蕲循尽撤也孤军。知几赢得金牌入,唾手燕云亘古存。

这两首诗简要地概述了岳飞的历史功绩,但从诗作的水准上讲,倒没什么特别之处。

相比较而言,他所写的《惜行》倒多少能显现出他的诗才:

花开莺去日,石烂水清时。不惮山川阻,空劳风雨随。车中呼小字,桑下问柔荑。一别无杨柳,临流应赋诗。


对于张溥在诗史上的地位,《明史·文苑传序》中有如下一段话:“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迨嘉靖时,王慎中、唐顺之辈,文宗欧、曾,诗仿初唐。李攀龙、王世贞辈,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王、李之持论,大率与梦阳、景明相倡和也。归有光颇后出,以司马、欧阳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汤显祖、袁宏道、钟惺之属,亦各争鸣一时,于是宗李、何、王、李者稍衰。至启、祯时,钱谦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张溥、陈子龙撷东汉之芳华,又一变矣。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见者,其源流大抵如此。”

《明史》中的这段话,从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明讲起,一路讲到了张溥,此文将张溥与陈子龙并称为“撷东汉之芳华”,并且称以上点到姓名的这些位是明代“文士卓卓表见者”,即此可知,《明史》也同样肯定张溥是明代文人中的重要一位。

但是张岱觉得张溥在明代文学史上没有那么重要,张岱所作《石匮书后集》卷五十八《文苑·张溥》中称:“曹能始藏书甚富,为艺林渊薮。其自所为文,填塞堆砌,块而不灵,与经笥、书厨亦复无异。书故多,亦何贵乎多也!顾邻初、陈明卿、张天如所阅诸书,亦卓荦有致;而《懒真草堂》、《无梦园》、《七录斋》诸集食生不化,亦未见其长。炮夫烹割,调剂五味,宾主乐之;虽终日劳劳,与炮夫竟何补哉!”看来张岱有个偏见,他认为藏书多的人大多会食古不化,虽然他在文中称,张溥跟顾锡畴、陈仁锡都是会读书者,但他觉得张溥所撰的《七录斋》集有着堆砌的毛病。


张岱为什么这样来评价曹学佺等四人呢?莫真宝在《张溥文学思想研究》一文中认为:“张岱诗文受竟陵派影响至深,是明末清初性灵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他站在竟陵派文学思想的立场批评张溥等人虽编著甚富,不过像厨师调剂五味供宾主享用一样,批评张溥等人的诗文‘块而不灵’,即缺乏自我性灵的发舒,自不足怪。”


与其诗作相比较,似乎张溥的散文更有名气,张溥在《七录斋诗文合集·近稿》卷四中说“学诗非予能也”,看来他知道自己拙于诗才,但他却没有说自己是否长于文才。其实他的文章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五人墓碑记》,该文在清代就颇受社会所关注。近几十年,这篇文章又被选入了高中课本,使得该文更加广为人知,我引用该文中的两个段落如下: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此篇文章写得确实荡气回肠,而当年跟他共同主持复社的张采,也认为张溥的文采很高,张采在《天如合稿序》中说:“天如材质通敏,凡古今载纪,无不泛滥辞章,考厥故实,所为文师表一时。复刻志经济,近仿眉山著史论,几几伯仲。要此非其所止。余尝谓昌黎韩子,振起衰敝,然道不甚行,门人张籍之徒,犹未尽贴服,贻书规讽。殁四百年,得欧阳子而后推尊于人人。吾党相期,虽不以韩、欧为归,弟以文词论,则韩、欧之后能不以继绪之事任诸天如乎?”

张采把张溥目之为韩愈、欧阳修一流的人物,显系期许太高,因为除了这篇《五人墓碑记》,张溥还写过哪些文章却少有人知。对于他那么高的才能却产生这样的结果,廖可斌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一书中给予了这样的解释:“张溥是复社的领袖,声望笼罩一世,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得以蓬勃兴起,他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在文学理论方面的建树和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都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为了组织和主持复社的社务活动,奔走联络,应酬调解,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门框的尺寸很不起眼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国家级的文保牌


张溥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新华西路57号,门口立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牌,上书“张溥宅第”。旧居的门不大,仅是三条竖石条,有类上海的石库门,门楣的上方嵌着砖雕牌匾,上书“张溥故居”,落款为“赵朴初”。门口还挂着其他几个牌子,有收购古玩者的广告,还有中国联通客户俱乐部会所的标记,如此有文化内涵的会所还真是少见。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门楣上的题词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正堂


花20元购门票入内,第一进即是正厅孝友堂,牌匾下面挂着六条挂画,乃嘉靖王凤洲所书《岳阳楼记》,如此陈设颇为少见。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第二进院落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著名的《五人墓碑记》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张溥墓上的刻石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坐着的徐光启与站着的张溥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张溥投师徐光启介绍牌


第二进正厅有张溥投师徐光启的雕像,仍是穿衣戴帽仿真人状,说明牌写着崇祯四年30岁的张溥还向徐光启学习了泰西历法,到而立之年张溥还能去从头学习西学,这让我很是佩服,我自己学习英语几学几辍,到现在门径都没摸到。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虎丘大会沙盘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小泥人与实况相去甚远

张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下)韦力撰

在这里看到了归庄画像

第三进院落的正厅有一大型实景雕塑,有点像售楼处的沙盘,名字叫虎丘大会,表现的是崇祯六年复社在苏州虎丘举行的盛况空前的大聚会,这场聚会“声震朝野”,给张溥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同时也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沙盘有三四十平米大小,上面有几百个小泥人在做各自的讨论状,虎丘塔和天空则是在后部矗立着大画板,这种假实景与照片相结合的复合手段倒是个不错的创意。若是开发商看到了,肯定会应用在售楼处,因为效果比仅仅是沙盘更有震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