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是個失敗者。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他身不由己,不能拒絕。而後他成了一個傀儡,最後死於押解途中,年僅23歲。作為一個男人,倉央嘉措也是個失敗者,因為他無法保護好自己心愛的女人。倉央嘉措曾有一位深愛的女子,二人經常在夜間幽會。有一次他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被發現了,最後的結果是那位女子被處死(一說被放逐)。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但作為一個詩人,倉央嘉措是成功。他平生存詩數量不多,卻經典頻出。在詩壇,他的詩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興趣,將他的藏文詩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在民間,他是一位“網紅詩人”,他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等經典詩句深受網友的喜愛。

在倉央嘉措的情詩中,我們總能讀到他的至情至性。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也不例外,這是其《風空》系列的第9首詩,是倉央嘉措和愛人分離後寫下的情詩,也是其平生絕美之作。全詩一開篇就驚豔了,短短几句美得令人心醉。讓我們來品一品: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夕陽印證著雪山無我的智慧

愛情與梵心同樣白得耀眼

離別後,晚風依然珍藏著她的誓言

誓言中的青草早已枯黃

沒有什麼遠近之分

世上最遠的也遠不過隔世之愛

再近也近不過自己與自己相鄰

此時,遠處隱隱傳來琵琶聲

那是她彈的

卻不是為我彈的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有人說倉央嘉措的情詩是一朵奇花異葩,這是因為他的詩內容上情理交織,語言上大膽寫實,情感上真摯動人,更難得的是他的詩還頗具禪意,充滿著哲理。這些特點,是其它詩人無法模仿的。

倉央嘉措的詩都是用藏文抒寫,當年的流傳方式也很多,有印刻版、手抄版,還有口頭傳唱版,因此他的許多詩在譯解上仍有一定難度。今天這首詩目前也有不少譯法,個人認為最佳的就是以上這一版。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全詩一開篇就驚豔了。夕陽與雪山的意象,一下子令全詩充滿了別樣的美感。夕陽的炙熱,雪山的冷酷,一指愛情,一指梵心。如果說雪山代表的是智慧,那熱烈的夕陽又代表著什麼呢?這是詩人的留白,交給讀者去想象。對於詩人來說,愛情和梵心都是重要的,都白得耀眼。這是詩的第一節。

第二節由“離別後”開始,至“與自己相鄰”結束。誓言早就如青草一樣,在風中枯萎。不是晚風珍藏著它,而是詩人忘不掉那海誓山盟。沒了你,世間再無遠近之分,接下來的兩句便以最遠和最近的對比,來訴說愁懷。倉央嘉措的情詩中,經常會出現遠與近的討論,隔世之愛和與己相鄰,充滿著思辨意味。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最後的一節由“此時”開始。詩人的傷情被琵琶聲打斷,或許這只是他心中的幻想。只聞琴聲不見其人,詩人卻篤信是她彈的,這是他的痴情;聽琴聲就知道不是為自己所彈,這是他的傷情。看似只是淡淡地一筆,卻將愁苦寫到了極致,令人動容。

倉央嘉措與愛人分離後寫下這首情詩,開篇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縱觀這首詩,從結構上來看,它層次分明。寫景時,由夕陽雪山起句,引入晚風和枯草,最後於琴聲中落筆,一氣呵成;抒情時,由耀眼的愛情起,寫到消逝在風中的誓言,最後落筆於分離的痛苦,感情層層遞進。讀倉央嘉措的詩,是一種享受!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