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补天与还泪有什么寓意吗?

康小军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丢弃的彩石,去红历劫敷演出以后的故事。补天是封建士大夫治国安邦的理想,作者写这部书时,已经历了家族倾颓,家人离散的悲剧,补天的理想破灭,不平悲愤之气,淤塞胸间,难以抒怀。作者当时处境艰难,只能借闺阁女子的日常生活,来映射这一家族巨变的历史。

宝黛爱情是全书最感人的情节,是《红楼梦》另一条叙事线索,大多数看此书的人都爱看这部分,这也是古典叙事文学的高峰,贾母多次旁敲侧击教育黛玉,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正统家庭里是被禁止的,年轻的宝玉黛玉却爱得十分热烈,在贾府上下不是秘密,最后宝玉和宝钗结婚,黛玉心死,终于魂归离恨天,用最后一滴泪偿还了神瑛侍者的甘霖灌溉之恩。黛玉年幼进贾府,宝玉日日相伴,细心呵护,是最懂黛玉的人,最爱黛玉的人,这份纯真的爱,替黛玉挡去了风刀霜剑,滋润着敏感的心灵,黛玉以死抗争,也是答酬宝玉的一番真情。


双枫舞


宝玉是无才补天的石头。黛玉是还泪的绛珠仙草。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石头贾宝玉都是悲剧人物,林黛玉与贾宝玉相比,她是幸福的,贾宝玉的不幸多于林黛玉。

贾宝玉前两世的悲剧——玲珑巨石的悲剧。

贾宝玉的原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他的才干可以补天,他本可以像其他石头一样高高在上受人景仰。可是天已经补完了,它属于多余的那一块,于是被女娲丢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它终日承受风吹雨淋,寂寞孤独。“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巨石的悲剧不是无才补天,只是命运不济,只差一步,它便可以成就辉煌,偏偏这一步,它没有跨过。

贾宝玉前一世的悲剧。

补天剩下的石头因为受了女娲的锻炼,灵性已通,可以幻化为人形,可以说话,他便四处游玩。一天,他到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知道它有些来历,就留他做了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在太虚幻境生活了许多年,他照料的是太虚幻境里的女仙。别看他是男子,却心细如发,尽职尽责。宝玉在人间对女孩细心呵护,就源于他前世的经历。神瑛侍者无事的时候,就回到青埂峰化为原型。

不知多了几劫几世,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看到了一株绛珠仙草。他看这株仙草袅娜可爱,于是便每日用甘露浇灌。

神瑛侍者用了多少时间来浇灌绛珠仙草书里没有写。应该用了几千年吧。直到绛珠仙草有了灵性,修炼成仙。绛珠仙草因为神瑛侍者是男体,所以她选择修成女体。

神瑛侍者用几千年的时间等待绛珠仙草修炼成仙,绛珠仙子却不能嫁给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的失望与痛苦可想而知。于是神瑛侍者远离了绛珠仙草,他大多数的时间留在青埂峰下独自舔舐伤口。

在青埂峰,补天石遇到了一僧一道,勾起了他的凡心,想要下凡去享受一下人间的乐事。于是在警幻仙姑案前挂号。

绛珠仙子还泪的许诺,令宝玉痛苦万分。感觉黛玉不是还泪,不是报恩,她是来寻仇的,她令宝玉痛苦一生。

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也是有感情的,因此成仙后的绛珠仙子整日游离于离恨天外,胸中有一团缠绵不尽的情意。

警幻仙姑深知绛珠和神瑛的情意,于是问绛珠,神瑛要下凡,你是否跟随他下凡?绛珠说要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的甘露之惠。

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就是绛珠仙子。

如果绛珠不下凡,不承诺还泪。那么贾宝玉的这一生会在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绛珠偏偏要许诺用眼泪报恩。黛玉要还泪,就需要痛苦。这个痛苦就是她和宝玉相爱而不能相守。

  • 宝玉的眼泪丝毫不比黛玉少。

我们看到了黛玉许多眼泪,同样也看到了宝玉的眼泪。宝玉爱黛玉,黛玉的苦,就是宝玉的苦;黛玉的眼泪,就是宝玉的眼泪。

宝黛第一次见面,宝玉就哭得“满面泪痕”。

我们经常看到宝玉和黛玉面对面,各种哭泣的场面。宝玉对林黛玉说:“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

黛玉葬花时悠悠咽咽地哭,宝玉听到《葬花吟》则是放声大哭,哭倒在山坡上。【(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宝玉的哭声,黛玉都听到了。

宝玉的痛苦,宝玉的眼泪,一点儿都不比黛玉少。据说,贾宝玉总共有38次,宝玉不是“滚下泪来”,就是“滴下泪来”或者是“流泪叹息”。

  • 宝玉为了与黛玉相逢,苦苦修行,以至于“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

  • 宝玉承受的痛苦比黛玉更多。

木石姻缘失败,黛玉死了,留下了宝玉独自承受痛苦,此时宝玉的眼泪又有谁懂?

有时候,死是解脱,而留下的那个人才更痛苦。宝玉与黛玉相比,宝玉的痛苦比黛玉更多。宝玉抛弃荣华富贵的生活,遁入空门修行,他要修的就是早日与林黛玉见面,他希望下一世,他和黛玉不要错过,可以白头偕老!

为了达到与黛玉相逢的目的,宝玉修行得很苦,他“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这样痛苦的修行也没有换来与林黛玉的重逢,他们终究错过了彼此!最后桥归桥,路归路。绛珠仙子回到太虚幻境,补天石回到了青埂峰。

石头忘不了林妹妹,他把自己的经历刻在身上,希望有缘人抄录传扬,为自己的这段缘分做个见证。

不可否认,林黛玉爱贾宝玉,可是她在下凡前的许诺注定了她和贾宝玉的悲剧。如果她许诺用一生的陪伴来报答贾宝玉,那么他们就会恩爱幸福一生。遗憾的是,林黛玉用眼泪来报恩,结果报恩变成了寻仇。林黛玉导致贾宝玉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与悲伤,贾宝玉的痛苦,不死不休,总在蚕食着他的心。


润杨阆苑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上均有记载。

传说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

天破之后,不断的有陨石和天火从破开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类不是被陨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女娲为了解救生灵,决定采石补天,她找来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渔网似的天一点点的补了起来,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天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存在着,只要还有破洞,天就随时会继续崩裂,那样的话,过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万物亦从此永远的生活在这已如同炼狱的大地之上,女娲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后,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好了天上最后的大洞……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的云霞和彩虹。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相传女娲用泥造人时,她每造一人,便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

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所谓女娲补天,乃指平共工之乱,功犹“补天立极”之意。

后来“补天”就有了它的社会意义,

所谓“补天”,就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意。

辛弃疾词云:“袖里珍奇光五彩,他年可补天西北。”就是以“补天”象征平息民族灾难的意思。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引用了“女娲补天”这个典故,并做了少许改动:

说在古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这块石头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为什么原神话故事里“女娲补天”练得五彩石不够用,女娲最后用自己的身体把天的窟窿补好了,而曹雪芹却在《红楼梦》里把这个故事改为女娲补天的石头多了一块呢?

这个其实曹雪芹在书中有给我们答案,

曹雪芹说自己:“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这一并使其泯灭也”。

其实曹雪芹在少年时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的重大转变,当时他少不更事,后来长大了些,悔恨年少家里富余繁华时不听父母师兄的教训,以至于现在自己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曹雪芹其实很想把他的个人经历告诉后人,以示警戒,让后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于是他就在书的一开始借用“女娲补天”这个典故多出来一块没用的石头自喻,后来这块石头有了灵性,借贾宝玉含胎而出来到了人间,曹雪芹在书中用贾宝玉的形象来描述他当年的情景。

据说远古时代,女娲为了补天,不辞辛劳炼五彩石,在西蜀之地耗尽气血,力竭劳累而亡。

而曹雪芹为了写这本《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最终泣血而成。

有诗为证: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一直惭愧自己少年不学无术,以至于长大后碌碌无为,感叹自己没有女娲补天那样的才华可以去平息灾难、拯救黎民百姓。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于是他就耗尽自己一生心血著成这本《红楼梦》,他的家族是怎么衰亡的他最清楚,所以他希望后人看到这本书后能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或许能挽救一些衰亡的故事再次发生。

引用“女娲补天”并非曹雪芹别出心裁,是因为这个神话自具的文化意义在历史中的传递。

那么现在你应该知道《红楼梦》里“补天”的真正寓意了吧!

至于《红楼梦》里的还泪,书中的愿意是这样的: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到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

“绛珠”即“血泪”,“绛珠”即“绛朱”,“绛”即是“朱”,所谓绛芸轩之绛洞花王贾宝玉也!

神瑛侍者出自赤瑕宫,“赤瑕”即“红玉”,所谓诸艳之冠怡红公子也!

书中“还泪”表面的意思自然林黛玉是还泪的绛珠仙子,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当年对自己的灌溉之恩,所以降入凡间化为林黛玉,神瑛侍者来到人间化为贾宝玉,两人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每次黛玉哭泣,宝玉也哭,两人对泣场面比比皆是。

其实这里作者也是要告诫后人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说白了就是“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以上解释只是“还泪”比较浅层的意思,作者还有更深一层的寓意。

书中在脂批中有所谓“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哭成此书”的描述。

其实真正眼泪还债的主角,正是作者本人,作者因无材可去补苍天,所以泣血成书,就是报答父母,报答上苍,回馈社会。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可在评论区讨论。


slx孔雀东南飞


补天与还泪对应的是“女娲补天”的神,和“绛珠还泪”的传说,女娲补天是中国的上古神话之一,共工撞断不周山后,天塌地陷,女娲熔五彩石补天,在神话中,她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重整宇宙,拯救了万物苍生,成为一代创世女神,被称为“大地之母”,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绛珠还泪的神话则是曹雪芹原创,从西方灵河岸(神界)写到现实(红尘)的贾府,幻化成林黛玉以泪水还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浇灌之恩。这个神话也有着一定的民间渊源,与民俗传说湘妃竹的来历相关,湘妃竹也叫“泪竹”,传说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舜帝在一次外出为民除害时不幸遇难,两位妃子外出寻夫到九嶷山,找到舜帝的坟墓,二人泪洒墓前,泪水滴在山上的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这便是“湘妃竹”的来历。


那么这两个神话有何寓意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神话体现出“梦幻”二字

暗示人物命运

神话体现出“梦幻”二字

在书中的第一回,作者开篇便点明,用“梦”用“幻”等字,一是提醒阅者眼目,二是与此书立意本旨。我们知道神话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而是对心理事实的投射。神话本身就是一种梦幻形式,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象的表述。而作为意象,首先是表面现象,其次是隐藏着的心理情感 。


在《红楼梦》中,女娲是创世女神,她有着无比惊人的创造力,在上古神话中的女娲,创造了人类,当天地遭遇困境时,她又利用五色石熔炼补天。这是神话的表征现象,投射到书中人物,便是大观园里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首的一众女儿们,她们聪明、饱读诗书,起社作诗,拥有着惊人的创造力。都有着与女娲一样,可以“补天”的才能。


作者对女性地位的抬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这本身就是极具颠覆性的。纵观历史长河,女性一直都是处于附属地位,在以男性为首的争权夺利与弱肉强食中,女性在其中更像是一个随时拿来利用的工具。

但是,曹雪芹没有像那些顽固的封建派男性,用以上这样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女性。相反,他认为女性是有才能的,可爱的,有如水般品质的杰出人才。也因如此,于是,我们在大观园里,看到一群才华横溢、高风亮洁的女儿们。这也是女娲神话的隐性表述,包含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女性一份真挚的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正是本书的立意本旨。


绛珠还泪的神话主要交待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一段仙缘。爱情本身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缘分天注定,作者创造的还泪神话在此交待的正是木石同盟的起源,也定型了绛珠草的凡身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忧郁敏感,同时好流泪,以此实现以泪还愿的目的,注定了一出悲剧的上演。


宝黛之爱的凡间之爱,有了还泪神话的天缘,爱情的浪漫与梦幻色彩陡然而升。二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再到爱的誓言,最后到爱的幻灭,我们看到了一段悲伤逆流成河的奇缘,在强大的封建礼教之下,宝黛之间脱胎换骨的爱情显得备加珍贵,如梦似幻。

暗示人物命运

不论是补天救世,还是以泪还愿,都意味着一种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贾宝玉在书中,把女性比作是水作的骨肉,水本身具有强大的包容功能。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意思是,拥有上等德行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是最接近老子所言之道。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而不与其争功,它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厌恶的地方,并且总是愿意流向低处。所以,水的无色无味无形,契合了老子的无为之道。女人如水,这也是作者对女性最高的评价。

结合书中的人物,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从婚恋的角度上讲,没有赢家。林黛玉把自己无私的爱给了贾宝玉,而薛宝钗年纪轻轻进入贾府,贾宝玉出家后,还要独自承担起贾府的后勤工作,这何尝不是一种牺牲奉献。再如贾元春入宫,对于贾府而言更是赤裸裸的牺牲。再如李纨大半生都在守活寡,完全是过着泯灭人性的一种生活。


而悲剧的一面在于,在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奉献精神不被重视,而是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毫无价值可言。贾宝玉作为为女性呐喊的代言人,一人的力量显得势单力薄。两个神话的存在则有暗示大观园中一众女儿们的悲剧结局。

读书悟道


我是晴空莽莽,我来回答。我认为《红楼梦》里的补天和还泪分别寓意着“顽石补天”和“绛珠还泪”,指代文中贾宝玉通灵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

顽石补天

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去补天,独独剩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为什么说是“大荒山无稽崖”?隐喻这是荒诞无稽的传说。

青梗峰下的顽石通灵幻化成扇坠玉佩模样,被一僧一道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有了一段奇缘。然后重回大荒山下,返璞归真,记录下来这段故事。

女娲炼石补天,用的都是顽石,到底欠缺一点红尘的离合悲欢、世态炎凉、分分合合的体会,这一块被弃之不用的顽石跟随神瑛侍者下凡,反倒拥有了感情。苍天本无情,有此一块补天石算是弥补了!


绛珠还泪

说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日日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后来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脱胎成人形,寻思报灌溉之恩!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换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甄士隐梦中所见之事,为什么叫甄士隐梦见呢?暗示“真事隐去”且当做道听途说。绛珠仙子转世为林黛玉,牵扯出了一段情债,当真为神瑛侍者贾宝玉流尽一生的眼泪。

从绛珠仙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刚刚成人,懵懵懂懂,生性单纯,尚无任何感情。用泪水偿还甘露,那便要历尽世事人情,凄凉心酸,苦难风霜,从中超脱出来。从这方便讲,绛珠仙子如同那通灵的顽石一般,都是下凡去历练的

这便是我的理解。


以上为头条号“晴空莽莽”的回答,头条App搜索关注“晴空莽莽 ”与您分享更多文学、诗词、历史趣闻。


晴空莽莽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用一个神话开篇,而后是寓言。

曹公写了什么样的神话呢?话说女娲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结果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石头,被放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只因这块石头沾了灵气,变成一个神,它便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乃是贾宝玉前身,而在那三生石畔灵河旁边,有一株绛珠仙草,需要灌溉,否则不能活。神瑛侍者就用灵河的水灌溉绛珠仙草,复得雨露滋养,久而久之脱去草胎木质,化成了人形,化成一个女体,变成绛珠仙子。这绛珠仙子饿了吃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海的水。

绛珠仙子化在人间就是林黛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他知晓神瑛侍者要下凡了,绛珠仙子也跟着下凡,用一生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所以林黛玉爱哭,以泪还报,泪尽人亡。所以“情根一点是无生债”,了“情”,就要还债,林黛玉在尘世还贾宝玉的债,以眼泪来还。

曹雪芹说自己:“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这一并使其泯灭也”。在脂批中有所谓“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哭成此书”的描述。在原著中,都说黛玉还泪,而每次黛玉末泣,宝玉先哭,两人对泣场面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红楼梦》原著中眼泪还债,究竟隐藏着什么寓意呢?原来我们可能都被作者骗了,眼泪还债的主角并不是林黛玉,而是作者本人一曹雪芹。


羽飞文史


绛珠还泪 

绛珠还泪,源于《红楼梦》第一回所述。曾经赤霞宫神英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得绛珠草脱胎换骨修得女儿身。绛珠草为了报答赤霞宫神英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追随神英侍者下凡,用一生所有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恩。绛珠草的化身就是黛玉,赤霞宫神英侍者的化身即是宝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绛珠还泪

出处

《红楼梦》

 性质

典故

释义

绛珠草用一生眼泪报答神英

目录1词语出处 2章节

其实这一切都是神仙的安排。

《红楼梦》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像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著故事的发展。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著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必成悲剧。

三、"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

黛玉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黛玉又是个极聪慧而敏感的女孩。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书中多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让我们举出几例:

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的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流了泪。

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见大门关闭,黛玉扣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没事的跑了来坐著,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扣门越发生气"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悲戚之声,纷纷躲避。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伤痕累累,黛玉去看望,宝玉听得悲戚之声,从梦中惊醒,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子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劝慰她几句,黛玉更加伤心,此时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书中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黛玉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宝玉、宝钗结婚大典的那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在那里,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话、一滴泪也没有了。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纵观全书,作者将这个因缘故事,剖析出一个横断面,让读者既看到了上世的因,又看到了这一世的缘。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我们说《红楼梦》其实讲了一个因缘故事,绛珠还泪。古人写小说,喜欢以神话开篇,特别是明清时期。大概这种写作风格容易吸引人,镜花缘、水浒都是神话开篇,红楼梦也是这样。

第一回里有女娲炼石补天,还有绛珠仙草还泪转世,离恨天,三生石等,直是神话故事的大杂汇。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些玄乎事呢?人们一直有争论。

有人认为,为了给自己一个寄托,黛玉之死拟托因果轮回,睛雯之死神化为远离苦海,其他人世恩怨都可有个天道轮回的结果。

也有人说,应该是想表达的宿命论。如是没有开篇神话,红楼梦就没有因果轮回,没有故事的中心和主旋律,就变成普通的才子佳人的小说了。

如果加上神话,就变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一种因果论,讽刺和现实穿插。从本质上来讲算是古代爽文。虽然主基调是悲剧,但从大方向来讲,又有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爽快感。如果按风月宝鉴的正照反照来说,正照是大观园美女们的悲剧,反照就是曾经无处申冤的冤魂们的喜剧。

还有人认为,因为开篇体现小说中心思想的好了歌,如果不借由鬼神之力,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但加上了鬼神之力,有了一语成谶的功效,大家就会在好了歌里面找结局,即使书被封禁,但所有的故事大纲已经借由鬼神告诉读者了。

所以,书中凡是所有想说的话,都借由鬼神和仙佛道之口说了。清朝文字之狱十分严酷,写的时候根本不确定他的书会不会被毁,和当权者的神经,所以他只能借神话(古代人敬神明)之口,来讲他想渲之于口的事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开篇非要强调甄士隐和贾雨村的缘由,隐藏的话,才是想说的话,由画面展开的那些大观园美好的生活,那是贾雨村,只是一种表象。

也有人说,宝玉和黛玉这两个是当时社会的叛逆,是不可能得到普遍认同。给他们一个仙界身份,或许多个保护吧。

可是,事实上红楼梦的整体故事与神话没有多少关系。87版电视剧彻底放弃了神话,也没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而所谓的神话身份,除了让黛玉爱哭,没有对宝黛带来任何保护。

但是,这个神话还是给宝玉黛玉增色不少的,而且后面的诸多安排,也有了照应,比如把死去的晴雯幻想成是去做芙蓉花神才离开人间的。

有人从哲理上分析了神话的用意,比较深刻。

石头记讲的是世态炎凉人生百态,用的话讲就是一个人情事理,如此丰富千奇百怪的现实事理应怎么看?

没有标准。因为现实确实是真实的,但真实的不一定是正确的,甚至只是反面教材。









微笑善



说不尽的红楼故事唱不完的红楼悲歌,《红楼梦》是一本绝世名著,位居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并且里面虽然歌颂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却跟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里面贾母曾经批判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例如才子都是家境贫寒但是极有才华并且相貌堂堂的,而佳人不是相国千金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自小娇生惯养受尽了宠爱但是一见到才子眼睛也直了,说也不会说了,天天心里眼里都是这个才子,哪怕私相授受也要跟才子在一起,诗书礼义以及父母亲情也都忘了,弄得人不成人鬼不成鬼的,这就是通俗小说写法,作者借着贾母的口对这些小说提出了批评。


其次一般小说都是从神话故事开篇的,这是小说的写法,目的就是吸引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曹雪芹用女娲补天这个传统故事吸引读者,其次用还泪写这个书,为日后林黛玉与贾宝玉到头来的悲剧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有宿命论的意味,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绝对纯洁的精神恋爱,贾宝玉喜欢林黛玉绝世的容貌,以及林黛玉跟自己思想观价值观的相符,是绝对神仙伴侣般的恋爱,但是这种恋爱却被现实打败,王夫人就支持薛宝钗排挤林黛玉,当最后贾宝玉违背心意娶了薛宝钗的时候,就是贾宝玉心死的时候,同时也符合了林黛玉下界还泪还完了就退出的宗旨,当然了这同时也赚足了大众的眼泪与同情。


为什么说《红楼梦》这本名著伟大呢?因为这里面大大小小出场了九百多位角色,并且曹雪芹就有本事凭借寥寥数语就能写活一个角色,一个人物,一个角色一个人物什么地位什么场景什么心境说什么话都不一样,这就是曹雪芹的厉害之处,也是读一千遍《红楼梦》有一千遍不同的感想一样,里面涉及了婆媳关系、管理方式、养生哲学、饮食文化、中医文化还有官场风俗等一系列全方面展示封建社会的等级的文化,这里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压迫不好的一面,作者写的全展示的也全。


其次《红楼梦》里面的爱情还分好多种,有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精神恋爱,还有小红与贾芸之间大胆的恋爱,还有藕官与菂官同性恋爱,还有藕官的恋爱观,大致意思就是伴侣死了可以续弦,只不过不要把死了的丢过不提就算对得起死去的人了,这种恋爱观的观点很前卫,是不是也在影射贾宝玉与林黛玉呢,林黛玉去世以后贾宝玉也能接受薛宝钗,但就是意难平亡不了世外仙姝的林妹妹。


《红楼梦》没事的时候读一读,会产生很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想,心静处境不一样,读完的领悟也不一样,《红楼梦》值得一读。


婉兮历史


补天和还泪是《红楼梦》开头章节所说的神话。

关于补天,文中这样写道:"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因寂寞太久,凡心大动,而碰巧听到一僧一道要去凡间处理情愿之事,就请求他们把自己变化成一块美玉,一同去凡间。贾宝玉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石,这玉石就是补天石化身而来。

至于还泪,书上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宝玉是神瑛侍者下界体验生活的人间身份,林黛玉就是绛珠草跟随到人间的化身,补天石当作他们两人爱情的见证。





蓝星文明影像


女娲用五彩石补天,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而补天剩下的那一块五彩石被弃在青梗峰之下,有人认为这块石头就是贾宝玉,总之,这块石头是与贾宝玉有关系的。

石头是女娲用来补天的,宝玉也具有这样的意义,那就是要为即将倾覆的贾家补天。

在第5回,宁荣二公之灵,嘱咐警幻说,“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略可望成”。

宁荣二公希望宝玉重振家风,然而,宝玉却没有把这个大责重任承担起来,贾家还是不断走向衰败了。

五彩石没有能补天,贾宝玉也没有补起贾家这个天。五彩石对贾宝玉而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绛珠仙草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她生长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长得十分娇娜可爱,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滋养,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并愿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个神话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小说中的林黛玉了。

林黛玉为还泪而来。在小说中,他的确不断地向贾宝玉还他的眼泪,然而这眼泪却是越还越少,在第49回林黛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小说故事情节再往下发展,就是林黛玉的泪竭而逝。

整篇小说到这里应该说是一个分水岭。后面贾家明显在走下坡路,林黛玉眼泪越哭越少,当终结的时候,贾家也基本上接近自己生命的尾声了。

应该讲,表面上来看林黛玉的还泪,是要应他的诺言,其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他还泪的过程也预示着,贾家逐渐由盛转衰而至灭亡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