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在楊貴妃宮中通宵不歸,玄宗也不懷疑自己被綠

要說唐朝的由盛轉衰,李林甫、楊國忠兩位奸相“功莫大焉”,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也是李林甫推舉的。為保住自己的宰相位置不受動搖,斷絕由節度使入相的道路,李林甫忽悠玄宗多任用寒門胡人,極力鼓吹鬍人忠心耿耿不結黨羽。

《太平廣記•諂佞》:唐玄宗初即位,用郭元振、薛訥;又八年而用張嘉貞、張說;五年而杜暹進;又三年蕭嵩進;又十二年而李適之進。鹹以大將直登三事。李林甫既懲適之之患,遂易舊制。請以番人為將,欲固其權。

這樣就導致唐朝最初所設立的邊境十個節度使,玄宗天寶後期幾乎全部由胡人擔任。

  •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是高麗人
  •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是突厥人
  • 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是安祿山堂弟也為突厥人

唐朝的節度使邊將全權掌握一方征伐,同時擁有財政權和行政權,儼然成了一個小王國,玄宗又是個極重邊功的皇帝。

安祿山在楊貴妃宮中通宵不歸,玄宗也不懷疑自己被綠

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控百戰精兵二十萬,開疆拓土都靠這些邊軍,唐朝內地的中央軍幾十年沒有經歷戰事,多是市井之徒組成的烏合之眾。

這個陰險狡詐,善於偽裝的胡人是用盡手段騙得玄宗信任,玄宗年老失察,親小人,遠賢臣,外有安祿山,內有二奸相,大唐豈能不危?

騙取寵信

為了監督節度使的日常工作,唐朝設置採訪使、黜陟使這些負責監察和考查的職務。

《資治通鑑•唐紀》:上左右至平盧者,祿山皆厚賂之,由是上益以為賢。御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採訪使,至平盧。祿山曲事利貞,乃至左右皆有賂。利貞入奏,盛稱祿山之美。

安祿山花巨資瘋狂賄賂這些人,拿人錢財,自然嘴軟,監察官員們回去稟報朝廷通通為安祿山說好話。

唐朝有節度使入相的傳統,李林甫為穩固地位,大力誇讚安祿山這種胡人,“並言其美”。在玄宗的心裡,安祿山的形象已經被這些人洗腦成了個忠心憨厚的胖子胡人形象。

針對玄宗追求邊功這一心理,安祿山的轄區主要防範奚、契丹兩族入侵。

在朝廷已經派遣公主和親的情況下,安祿山主動挑起邊境爭端,數次設宴款待誘騙奚人和契丹人,在酒裡放入麻醉草藥坑殺幾千人,派兵在奚、契丹境內燒殺搶掠,逼的兩族不得不殺死公主重新和唐朝為敵。

《舊唐書•后妃上》:天寶中,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大立邊功,上深寵之。祿山來朝,帝令貴妃姊妹與祿山結為兄弟。祿山母事貴妃,每宴賜,錫賚稠沓。

《資治通鑑•唐紀》:安祿山奏擊奚破之,虜其王李日越。

《舊唐書•玄宗本紀》:安慶緒獻俘於行在,帝引見於禁中,賞賜鉅萬。乙巳,加安祿山尚書左僕射,賜實封千戶,奴婢十房,莊、宅各一區。

楊貴妃是玄宗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狡詐的安祿山看在眼裡,臉皮厚直接跪請自己當貴妃養子,以此鞏固自己地位。當了貴妃養子,也不就是成了玄宗養子嗎?

安祿山在玄宗面前的演技堪比奧斯卡,玄宗和楊貴妃在殿堂上,安祿山總是裝憨厚先拜楊貴妃。玄宗就很不理解了,安祿山解釋道:"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

安祿山在楊貴妃宮中通宵不歸,玄宗也不懷疑自己被綠

玄宗被逗的大悅,愈加寵信。在長安的親仁坊為安祿山修建豪宅,裡面各種傢俱設施奢華程度甚至勝過宮中,對待安祿山玄宗是比親兒子還親。甚至安祿山可以自由出入楊貴妃後宮,有時竟然通宵不歸,外面傳的沸沸揚揚,玄宗也絲毫不懷疑自己被綠。

《資治通鑑•唐紀》: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

《資治通鑑•唐紀》: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謀反跡象

早在安史之亂爆發八年前的天寶六年,時任朔方、河西、隴右、河東四鎮節度使的玄宗養子名將王忠嗣就數次密奏安祿山必反。

安祿山於范陽北面修建雄武城,對外宣稱是防禦契丹入侵,裡面都是囤積為叛亂準備的兵器糧草,戰馬上萬匹。

王忠嗣的上奏玄宗顯然沒聽進去,安祿山依舊平步青雲,反而王忠嗣自己卻因為忤逆玄宗奪取吐蕃石堡城被李林甫抓到機會陷害,貶為漢陽太守,鬱鬱而終。

奸相扶持

在玄宗面前,奸相大讚安祿山為人正直,忠心耿耿。安祿山的成功,奸相李林甫有一大半功勞。對於老奸巨猾的李林甫,安祿山是頗為畏懼,而對於地痞流氓出身的楊國忠,安祿山那是毫不放在眼裡。

李林甫善於揣測別人心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像安祿山這種胡人心思李林甫那是摸的一清二楚,沒等安祿山開口,李林甫笑眯眯地把安祿山想講的話說的八九不離十,安祿山嚇的汗流浹背。

《舊唐書•安祿山傳》:每與語,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祿山以為神明,每見林甫,雖盛冬亦汗洽。

《資治通鑑•唐紀》:祿山於公卿皆慢侮之,獨憚林甫,每見,雖盛冬,常汗沾衣。林甫乃引與坐於中書廳,撫以溫言,自解披袍以覆之。

以蕃將代漢將

為取得造反時候將士的支持,安祿山於天寶十三年,上奏玄宗請求為部下討賞。得將軍者五百多人,中郎將者兩千多人,將二十萬精兵中的基層將領將領全部替換為胡人。

造反的天寶十四年二月,安祿山只是讓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位代漢將,這應該是高級將領的官位,通過換上忠君思想較低的胡人有效控制軍隊,安祿山這樣的安排就使得造反後楊國忠洋洋得意所預想的“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成為泡影。

玄宗竟然還察覺不到,安祿山兩次請封,楊國忠、韋見素等堅決反對玄宗都聽不進去。

提前造反

楊國忠接任宰相後那是一改“對安政策”,極言安祿山謀反,其實就是彎打正著,主要是嫉妒安祿山受寵信。

甚至安祿山還是有點良心,感念玄宗恩寵,準備在玄宗死後在作亂,在楊國忠咄咄相逼下不得不提早反了。

《舊唐書•安祿山傳》:是時,祿山已專制河北,聚幽、並勁騎,陰圖逆節,動未有名,伺上千秋萬歲之後,方圖叛換。

《資治通鑑•唐紀》: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後作亂。會楊國忠與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於上。

天寶十三年,楊國忠再次上奏安祿山謀反,“陛下試召之,必不來”,和楊國忠水火不容的太子李亨,也密奏安祿山必反。

《新唐書•玄宗本紀》:安祿山來朝,太子識其有反相,請以罪誅之,玄宗不聽。祿山反。

安祿山很清楚玄宗不會相信,還是親自來了,在殿下磕頭嚎啕大哭,他楊國忠嫉妒我受寵信,陷害我謀反。“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玄宗被安祿山的高超演技所打動,加以重賞,人安祿山不但沒事,反而更受寵信了。

這次是安祿山最後一次入朝長安,足足待兩個月,楊國忠搞不動他只能氣的乾瞪眼。有大臣再言安祿山意圖謀反的,玄宗必定大怒,捆綁送給安祿山,至此除了位高權重的寵臣楊國忠堅持上奏外,其他人無人再敢。

《資治通鑑•唐紀》:上謂國忠等曰:“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東北二虜,藉其鎮遏。朕自保之,卿等勿憂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玄宗這時候才醒悟過來,一切都晚了,盛唐的時代被劃上句號。

安祿山在楊貴妃宮中通宵不歸,玄宗也不懷疑自己被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