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年來,楊貴妃的文本形象估計已經不是她自己的形象,而是摻雜了政治因素和審美觀的變遷。“肥貴妃”只是在後世不斷演變出的形象而已,“環肥燕瘦”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楊貴妃似乎真的是個胖子。
正史中沒有記載楊貴妃的實際身材容貌。五代和宋代所修的《舊唐書》《新唐書》只是用“姿色冠代”、“資質豐豔”等語焉不詳的詞彙來描繪她。但“豐豔”的“豐”並不一定是肥胖的意思,而且據中唐一位宰相的筆記記載,正寵愛著楊貴妃的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時,明確提出了必須選“細長潔白”的女性,也就是皮膚白皙、身材修長。風流天子的審美觀不至於只限定於兒媳婦,楊貴妃應該也符合這個標準。
其實真正描寫楊貴妃容貌的主力軍還是文人們。其中最有發言權的是李白。可他狡猾地迴避了實際描述,只寫了“雲想衣裳花想容”。這種飄浮在空中的虛寫的美。杜甫樸實得多,在《麗人行》中實打實地描繪道。“肌理細膩骨肉勻······珠壓腰扱穩稱身。”杜甫也是被“命待制集賢院,召試文章”的人,很可能親眼見過楊貴妃,在他筆下,楊貴妃是個身材勻稱、有著細膩肌膚的美人,一點兒都不胖。
誰也沒想到貴妃死後,她就開始“胖”了。
安史之亂後,貴妃美人圖火了起來,其中以長安人周昉的美人圖最為盛名。他是個善於把一切貴婦人統統畫成胖美人的畫家,楊貴妃在他筆下就成了一個胖美人。由於之前的中國傳統繪畫裡並沒有以肥為美的傳統,宋人不客氣地批評周昉這種畫風。並總結原因一是貴婦人自然應該有貴態,豐厚的家底要在豐厚的身材上彰顯,二是關中美人個頭都比較大,畫家就把少數纖弱的婦人給批量處理了。
纖弱或勻稱體形的楊貴妃形象後來一步步發展變成肥美人,體現了這個世界對胖子的惡意。但一直等到五代和宋代,特別是宋代,文人們才開始密集地描寫一個肥胖的楊貴妃,肥貴妃的形象就此固定下來。五代人寫的《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唐玄宗時的不少宮中瑣事,這是楊貴妃肥胖的最早文獻出處,稍她不但胖,還愛出汗。
人們還說楊貴妃身上淌下的是紅色的汗水,所謂“紅粉知己”最早講的正是楊貴妃時代,女子們往身上撲紅色粉末,汗水混合粉末一併淌下帶著香氣染在了衣物上,故有“香汗淋漓”之稱。
唐玄宗也是個毒舌男:“不比人家飛燕,貴妃你可是不管風多大都吹不走的。”而梅妃痛罵楊貴妃是“肥婢”也是有典故的:據說楊國忠在冬日天冷時選了一批肥胖的婢女在前面當人肉屏風,古人對胖子的惡意簡直要溢出紙面。
史家、文人和畫家就這樣共同參與,構建了中國文化裡對“胖美人楊貴妃”的想象。有趣的是,楊貴妃的故事很早就已經傳到了日本和韓國。因為沒有受到中國史書女子禍國論的影響,楊貴妃在東瀛當地文學中的形象是一個為愛而受困擾的美麗女子。
相比中國文人對楊貴妃的批判和毒舌,日韓的傳統文人們都驚人地喜愛著楊貴妃,甚至捨不得讓她死掉。相當多的作品認為,楊貴妃本就是仙人,死後只不過是回到了蓬萊仙境。日本中世小說則認為楊貴妃是天女化為露珠降在人世,總之都是極盡美化之能事,與中國筆記裡楊貴妃或妖邪或淫亂的敘事呈現出鮮明對比。還有相當一些作品讓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逃到了日本,日本就這樣替中國接收了這個大美人。
閱讀更多 小邱愛娛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