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國在哪裡?為何“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大月氏統治。

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大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

公元前77年樓蘭國更名鄯善國,並遷都泥城。

由於水資源枯竭,約公元422年以後,樓蘭南遷,先後併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公元448年遭北魏大將萬度歸滅國。

樓蘭國在哪裡?為何“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國最著名的行為就是牆頭草。史書稱其“不兩屬,無以自安”。

先說說牆頭草這種行為。

實際上,樓蘭國很小。史書記載,樓蘭“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樓蘭這麼少的人口,不依附大國,肯定活不下去,總是被人當槍使,是沒有辦法。

不過,有時,即使沒有別國指使,樓蘭自己也帶頭鬧事,那就是作死了。樓蘭使壞的對象,不僅針對漢朝,也包括匈奴。

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當道要衝,不論中原或是匈奴人,出使外國、跨國經商,都從這過。樓蘭就總是偷襲人家,發筆小財。當然,帶來的後患是無窮的。

這種情況,早在春秋時,鄭國的子產就曾經很形象地解說過。前565年(鄭簡公元年),公子發(子國)和公孫輒(子耳)入侵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燮,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子產不隨聲附和,說:“小國沒有文治卻有了武功,沒有比這更大的禍患了。楚國人前來討伐,我們能不順從他們嗎?順從了楚國,晉國的軍隊就一定會前來了。晉楚兩國進攻鄭國,從今往後,鄭國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寧。”

樓蘭的不得安寧,遠遠甚於鄭國。

樓蘭皇室,不論是原樓蘭宗親嫡傳或是支系,全部都有幸榮膺“樓蘭王”這一職位。

為什麼呢?基本上,它作一次死,就會被中國或匈奴打得接近滅國一次,每次都要死一個笨蛋國王,樓蘭王少有善終的,換得非常勤。

樓蘭國在哪裡?為何“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笨蛋在漢朝時期,鬧得最兇的一次,是公元前92年。

樓蘭王子作為人質,在漢朝犯了罪,被閹了,後來逃回樓蘭。原來的樓蘭王死了,這個太監版樓蘭王即位——簡稱太監王——新仇舊恨,不肯臣服於漢朝,徹底倒向匈奴。

太監王受匈奴指使,多次殺死漢朝使臣和漢朝商人。後來,太監王被駿馬監傅介子用計,在驛館佈下埋伏,再請太監王赴宴,殺死了太監王,平定了樓蘭。

《漢書·卷七十·傅介子傳》記載:

介子與士卒俱齎金幣,揚言以賜外國為名。至樓蘭,樓蘭王意不親介子,介子陽引去,至其西界,使譯謂曰:“漢使者持黃金錦繡行賜諸國,王不來受,我去之西國矣。”即出金幣以示譯。驛還報王,王貪漢物,來見使者。介子與坐飲,陳物示之。飲酒皆醉,介子謂王曰:“天子使我私報王。”王起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後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貴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諭以“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鹹嘉其功。

這段意思是:

介子與士兵一起攜帶黃金財物,揚言要用來送給外國人。到了樓蘭,樓蘭王流露出不喜歡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裝帶領士兵離去,在西面的邊界停了下來,派譯官回去,並對他說:“漢朝使者帶著黃金和五彩絲綢,前去賞賜各個國家,樓蘭王不來接受,我們要離開到西邊的國家去了。”隨即使出黃金財物讓譯官看。譯官回去報告了樓蘭王,樓蘭王貪圖漢朝的財物,來見漢朝的使者。介子與他坐著飲酒,陳列那些財物給他看。等到樓蘭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對樓蘭王說:“漢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談一些事情。”樓蘭王起身隨介子進到帳篷裡,讓其他人退避,二人單獨講話,兩個壯士從後面刺殺樓蘭王,兩把劍刺穿了胸,樓蘭王立刻死去,那些貴人和身邊的侍從都逃散了。介子宣佈說:“樓蘭王背棄漢朝,皇帝派我來誅殺他,應當改立以前在漢朝做人質的太子為王。漢朝大軍將到,不要妄動,動就滅亡樓蘭!”於是介子就帶著樓蘭王的頭回去晉見朝廷,參加商討的公卿都讚許他的功勞。

張九齡《送趙都護赴安西》運用了這個典故:‘自然來月窟,何用刺樓蘭。”

李白的《塞下曲》也有:“願將腰下劍, 直為斬樓蘭。”

樓蘭國在哪裡?為何“不破樓蘭終不還?!“

太監王死後,嫡傳——都太監了還傳什麼呀,就沒傳了——換了個支系皇親繼續當樓蘭王,之後鬧得還不算特別兇。尤其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對那種宏大戰場來說,樓蘭這點實力還不夠送死玩的。

樓蘭笨蛋後來徹底亡國,有人說是由於生態惡化,也有人說是因為戰爭,還有人說是疾病肆虐等等。

咱們主要說說戰爭。說說樓蘭笨蛋集中於後期、在涼政權爭鬥中,亂換隊伍亂插隊,最終被多個政權活活吃幹抹淨的事。

涼政權,計有前、後、北、西、南等多個。《晉書》有記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至咽喉”。

樓蘭先是歸附後秦,趁後秦不注意,又背叛歸順了後涼。後涼被後秦、南、北涼夾攻而滅亡,樓蘭又反水倒向南涼,接著又再次歸順了後秦,但是暗中跟南涼勾搭。南涼被西秦所滅,樓蘭又倒向北魏,緊接著,由於佔了點小便宜,實力稍微壯大,又打算鬧獨立。

那時候,樓蘭已經改名叫鄯善,但是,名改了,性子沒改,還是喜歡當兩面派,像條瘋狗般這咬一口、那撕一下。高昌北涼與北魏不和,趁著躲避北魏攻擊的時候,派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征戰數月,基本上把樓蘭搞成了廢墟。

順便,其中一段時期,樓蘭還勾搭了伊吾西涼。不過,後西涼臣服柔然,樓蘭又再次叛變。

而北魏這時,也已經不再想養這條不認主人的狗了。於是,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太平真君九年九月,派大將萬度歸對亂成一鍋粥的西域來了一次大清掃,順手把原樓蘭、現稱鄯善的政權徹底剿滅。

其實這時,鄯善也徹底沒能力打仗了。因連年戰爭,舉國上下,人口不過數千,軍隊大概也就百十來人,去了儀仗隊就剩幾個保安,來一個城管大隊,鄯善妥妥地滅國。

樓蘭國在哪裡?為何“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的一生,是卑鄙的一生、不要臉的一生、兩面三刀的一生、反覆無常的一生、為別人當狗的一生。

自古以來,最被人看不起的,就是樓蘭的那種德行。所以,古詩文裡,都拿樓蘭當反面典型。

王昌齡《從軍行》說: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是真的打樓蘭,它不配。只是拿樓蘭當個反面教材的代表,喻示奸佞小人。

說“破樓蘭”、“斬樓蘭”,總比說“打狗”顯得更有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