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没有杀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爷胤祯?

用户2364083269737


康熙帝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最后的胜利者自然是四阿哥雍亲王、后来的雍正帝胤禛。在胤禛登基后,对当年的兄弟对手都“收拾”。这其中有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那他是否手下留情了呢?

根据胤禵是去世时间——乾隆二十年来看,雍正帝并未杀害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胤禵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他与雍正帝不同的是,在他出生时,生母乌雅氏已是四妃之一的德妃了,所以胤禵出生后,一直由乌雅氏亲自看着长大。而雍正帝我们知道他出生后不久,就被交给了佟佳贵妃抚养。故他与德妃、亲弟弟胤禵的感情并不亲厚。

长大之后,兄弟俩各自亲近的人又不相同。雍正帝与太子、十三阿哥更加亲近,而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九阿哥等更为亲厚。众阿哥的争夺日趋激烈,一母同胞的两兄弟因为支持不同阵营,原本就不浓的兄弟情更为疏远。

一废太子后,胤禵开始受到康熙的重视,给予的恩宠和赏赐都与几个哥哥亲王规格相同。原先他是八阿哥党的成员,但在八阿哥胤禩发现自己没有机会后,转而支持正受宠的十四阿哥胤禵。另一边,太子胤礽倒台后,四阿哥胤禛也开始为自己筹谋,韬光养晦,面上两兄弟似乎没有什么激烈的争斗,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四阿哥胤禛继承帝位。

终究是一母同胞,雍正帝留了他的性命。

胤禵对亲哥哥登上帝位,心里有怀疑,亦有不服。从康熙帝晚年的种种恩宠来看,确实让人以为十四阿哥成为继承人的可能性极大,也许十四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无怪有许多的揣测和不满。

随着雍正帝帝位的稳固,他开始对当年给自己使绊子的兄弟开始“清算”。八阿哥、九阿哥削宗籍和圈禁致死,十四阿哥先是被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之后又被革去固山贝子,囚禁于寿皇殿。

最是无情帝王家。要知道,废太子之后,雍正帝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他这个同母弟弟,如果说胤禩、胤禟被囚禁至死,与雍正帝痛下杀手有关,那么胤禵最终只是囚禁而没有死,或就是雍正帝心底对同母兄弟最后一丝的兄弟情谊吧。


若浅话史


十四阿哥胤禵没有被雍正杀害,他被圈禁了半辈子,雍正死后,他终于被乾隆赦免。乾隆二十年病死。

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禵赶回北京奔丧,由于对四阿哥胤禛继位不满,认为自己才是皇阿玛心中的继位人,所以就和雍正发生激烈冲突。

雍正本来就对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充满忌惮,借此机会,就把十四阿哥软禁守陵。后来,雍正和胤禵的生母,太后乌雅氏死去了,有说法是让雍正气死的。

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不得已晋升允禵为郡王,但未赐封号和给予俸银,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也就是一个名不副实的郡王。


雍正三年,雍正展开了对兄弟们的大清洗,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后来,又

革去允禵固山贝子的封号,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雍正十三年正月,雍正死了。

乾隆继位后不久,便下令释放十四叔允禵和十叔允䄉。

再后来,乾隆皇帝多次给十四叔允禵加封,先后封为辅国公、多罗贝勒、最后晋升为多罗恂郡王。

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胤禵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深受父皇的宠爱。胤禵精通军事,和十三阿哥齐名,并称侠王。长大后,被封为大将军王,带兵西征,镇压叛乱,为西藏的安定团结,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卓越贡献。


正因为本事大,和四阿哥不是一条心,所以才成为雍正的重点打击对象。一开始的时候,胤禵为了利益最大化,是依附于八阿哥胤禩的。

但是后来八爷党发现自己彻底被打败,就开始拥立十四阿哥胤禵。

如果八爷党和十四阿哥,再次合流,威胁巨大,所以引起了雍正的极大警惕。


所以,我相信雍正对这个十四弟,是无数次动了杀机的。之所以没有动手,仅仅是因为顾忌名声。

再加上严防死守,把胤禵关进了高墙之内,好比猛虎入铁笼,严加看管,在威胁了不了自己的皇位前提下,雍正一直关押着自己的亲弟弟胤禵,直到雍正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相信在雍正临终的时候,多么希望胤禵死在自己前面啊。


乾隆继位后,看到政权已经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了,那些叔叔伯伯们都垂垂老矣,而且被关押了几十年十几年,外边的政治势力、军事力量早已荡然无存,关着他们,显得朕心胸不宽大,还不如放出来,博取一个好名声。


于是,胤褆被放出来,又活了二十年,终于寿终正寝,死在了床上。

他终于自由了,从身体到心灵,可以去天国找父亲康熙了,问问当初的遗诏,到底立的是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


这个困扰历史两三百年的谜团,我们也确切的想知道呢。


陈健4396


这个问题真让人“眼前一亮”!清世宗(雍正帝)死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恂勤郡王允禵死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如果提问者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想必应该可以算得明白,清世宗去世二十年之后允禵才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试问,一个已经入土近二十年的人,怎么可能在入土近二十年之后再跑出来杀人?难道清世宗诈尸了吗?

允禵其人

允禵,清圣祖(康熙帝)庶出第十四子、清世宗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因为年龄相差整整十岁,加之清世宗幼年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与生母乌雅氏母子关系淡漠,这对同胞兄弟的关系也较为淡漠。所以,允禵一直与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随着“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允禵也渐渐与胞兄清世宗走向了对立面。因为与清世宗一母同胞的原因,允禩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基本上是且拉且防、并不信任。因此,允禵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允禩集团的边缘人物出现的,允禵在小集团内部的地位和重要性要远低于“钱袋子”允禟,甚至连“打酱油”的允䄉恐怕都不如。允䄉好歹背后还有根深蒂固的额亦都-遏必隆钮祜禄氏家族撑腰,允禵什么也没有……

这一切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才开始出现转机。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黜皇太子允礽,迫不及待想要上位的允禩私下串联朝臣、举荐自己出任新储君。举荐新储君原本只是清圣祖一石二鸟的计策,因为儿子之间的争斗白热化,清圣祖害怕了,想要将一切“复原”,可自己废掉了皇太子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于是便有了要求群臣公开举荐的奇怪现象。说白了,清圣祖就是要一个复立允礽的理由。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弄清楚皇子与朝臣结党的一些情况,看看都有哪些人站队了!结果允禩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犯了清圣祖的大忌。皇子结党,这是会对皇位、皇权造成极大威胁的,已经危害到了清圣祖的切身利益。想想当年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下台的,一切也就全都清楚了。

为此,清圣祖严厉斥责了允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并公开否决了他的皇位继承资格。虽然后来允禩被恢复了贝勒爵位,但合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为了营造“双保险”,允禩开始有意无意向允禵倾斜,逐步将允禵推向了台前。康熙五十三年发生了“毙鹰事件”,清圣祖大发雷霆、斥责允禩为“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甚至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话语!自此,允禩彻底失势,基本不可能合法继承皇位了。于是,允禵成了允禩最后翻本的机会。本着谁受益谁即主谋的逻辑,个人甚至认为“毙鹰事件”本身就是允禵搞出来的,为的就是让允禩彻底玩完、不得不彻底倒向自己!因为只有他最有机会在海东青上动手脚,不是吗?清世宗倒是愿意允禩倒台呢,可他的手恐怕还伸不到允禩给清圣祖上贡的海东青上!

“毙鹰事件”发生四年之后的康熙五十七年,允禵受封大将军王、出任抚远大将军,走上了人生巅峰,也成了彼时清世宗近乎唯一的“竞争对手”!不过,从康熙五十八年之后的人事安排来看,很可能允禵也让自己老爹给玩儿了。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升任理藩院尚书却没有被免去步军统领职务。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垄断了允禵大军东线和南线两条补给通道,完全“困死”了允禵。允禵虽然手握重兵,可粮秣辎重却完全受制于清世宗,等于是成了纸老虎……与此同时,出于利益最大化考量,隆科多也彻底倒向了清世宗。如此一来,允禵有兵带不回来,允禩虽然在京、手里却没有兵,一切已成定局!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驾崩,清世宗即位。

就在即位的当日,清世宗干了两件事:一、发出廷寄,召允禵立即回京奔丧并命堂兄延信(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之孙)“护抚远大将军印”(代理抚远大将军)。二、发出密诏,命川陕总督年羹尧火速赶往青海大营,与延信共同主事。说白了就是用延信接替允禵,再用年羹尧架空延信。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允禵前脚离开青海大营,后脚清世宗便接管了允禵所部!自此,允禵彻底沦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至于允禵为何会乖乖就范,原因很简单:回京奔丧,于国是尽忠、于家是尽孝,允禵只要有一丝推搪,清世宗便可以以“不忠不孝”法办了他!清世宗之所以选择用与允禵关系亲近的堂兄延信顶替他,说白了就是为了麻痹允禵、以免他情急之下铤而走险。只要年羹尧顺利接管了青海大营,允禵便成了“纸老虎”、不足为患。

允禵回京之后,清世宗故伎重演,同样以“尽忠尽孝”为由、命允禵前往遵化为清圣祖守陵,将其与允禩集团彻底隔离。允禵心中即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就范!自此,允禵被软禁了,清世宗虽然象征性地给了允禵一个郡王爵位却不给封号、俸禄,而且玉牒中允禵依然只是贝子身份……雍正四年,清世宗对允禩进行了总清算,顺带着也将允禵的守陵式软禁改为了正式的革爵、幽禁,允禵彻底沦为锦衣囚徒,直到雍正十三年清世宗驾崩,一直如此。

允禵的结局如何

允禵的结局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在所谓“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中,他可以排到第五,仅次于清世宗、怡贤亲王胤祥、庄恪亲王允禄和果毅亲王允礼。相对于被幽禁至死的大哥、二哥、三哥和被害的八哥、九哥,允禵还是非常幸运的。雍正十三年,刚刚即位、尚未改元的清高宗(乾隆帝)便以“先帝晚年后悔对允䄉、允禵处罚过重”为由释放了自己这两位叔叔。当然,清高宗也不是什么“叔侄情深”的主儿,他之所以赦免这两位叔叔,说白了不过就是为新朝“改弦更张”的政策转向作铺垫、释放政治信号而已。

乾隆二年,允䄉和允禵被清高宗重新册封为辅国公,算是回归了入八分之列。数年之后,允䄉去世,清高宗参照大爷允禔死后的待遇,以贝子礼发送了这位曾经身为敦郡王的叔叔。但对自己这位血缘更近的叔叔,清高宗似乎还是更加“照顾”的。乾隆十二年,允禵晋封贝勒,次年又晋封恂郡王。晚年的允禵势力没了、人也看开了,加之年事已高,反倒是让侄儿清高宗不再防备他了,叔侄关系总体还算和谐。乾隆二十年,允禵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清高宗虽然没有给他追赠亲王,但还是按照亲王的规格、赐银一万两治丧,也算是变相“提高丧葬待遇”了。同时,清高宗还给了允禵一个“勤”字作为谥号,算是清王朝官方对允禵早年勤于王事、征战沙场的最终肯定和盖棺定论了。

综上所述,允禵非但没有被清世宗杀害,反而安安稳稳活到了乾隆二十年,而且是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彼时清世宗已经作古二十年了,如何杀允禵?毕竟是一母同胞,清世宗多少对允禵还是有些情分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雍正四年,雍正的皇位己坐得稳稳当当了,处理政敌的时机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雍正要加快速度处理他们。唯有胤禵因系雍正同母弟,并未被雍正夺其性命,雍正怕胤禵在外不便控制,把他囚禁在景山寿皇殿,以康熙的画像命他追思乃父教养之恩,以便改悔。胤禵活到乾隆二十年(1755)病故。其实,雍正处死政敌:胤禩,胤禟等人,是为打击结党篡位,他们在新朝仍固结党不散。实际上,雍正和胤禩的斗争,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康熙时即第一时期,互相争夺储位:雍正朝是第二时期,胤禩,胤禵一党并不甘心失败,本来夺得江山的胤禵大有希望,想不到今日屈为臣子,可能心有不甘,他们进行暗中的斗争,企图推翻雍正的统治,建立他们自己的政权。雍正朝这个时期的斗争实际是保卫与争夺的斗争,它是康熙朝储皇位斗争的延续和发展。总结一句话:整体说来就是争夺储位:皇位的政治斗争。总之:雍正对胤禩集团宿怨颇多,非要至胤禩死地而后快,则是要树立他的君主应有的权威。雍正清除处理政敌胤禩党人时,言论多谴责他的残忍刻薄。事实上,他在处理政敌时,确实表现了其残暴的一面,但从斗争实际看来,他的做法基本上适应了清朝政治发展的需要,具有合理性。


茹叔敬


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没有杀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爷胤祯?

在《雍正王朝》里,作为阿哥党成员之一,又是雍正皇帝的一母同胞兄弟的十四阿哥,相对其他八阿哥党的成员,他的结局算是好的了。雍正皇帝没有杀害他!只是一直圈禁在遵化给康熙守灵!



一,千里奔丧,大闹康熙灵堂!

在康熙驾崩时,众皇子中只有老十四不在身边!

当时,老十四已征战得胜,正准备返京!

雍正知道,这一母同胞的兄弟是一个不好惹的角色!就特别安排两路人马在老十四的返京必经之路等他!

果然,回到京城,见到了康熙棺木,见到自己的母妃没有尊升为皇太后,就钻这个空子大肆撒泼,咆哮灵堂,就是给刚刚登基的雍正出难题,下不了台!

已经胜券在握的雍正当然不上老十四的当!以一个“巧”字,轻而易主的化解了老十四的千斤之力!

但是,这笔帐雍正在心中记下了!



二,安排在遵化守陵,斩断跟八阿哥的交集!

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康熙的棺木运往景陵安葬后,众皇子准备回京时,皇帝诏书来了!

老十四被皇上下令留在景陵旁边的汤泉居住,就是专门守陵!没有皇上旨意不得回京!同时,安排了总兵范时捷监视!

当时,雍正皇帝还给他带了家眷的!目的是慢慢把老十四是八阿哥党分割出来!后来雍正见他还在跟年羹尧的手下汪仲祺私下往来,就连他身边的人全部换掉!包括老十四在回京路上搭救的女人乔引娣也不例外!

雍正四年,即公元1727年,雍正下令把老十四带回京,革出固山贝子的封号,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内!

公元1735年,乾隆皇帝继位不久。就下令释放了老十四!在第二年被封为奉恩辅国公!

公元1755年,老十四去世!



由此可见:老十四作为阿哥党的骨干成员,一直跟雍正针锋相对,雍正都没有处死他!说明雍正还是念及一母同胞之情的!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胤祯(十四阿哥)和胤禛(雍正皇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两人却分属不同阵营。雍正继位后,对于这位亲弟弟也没客气,发配他去给康熙看陵,实际上是形同软禁。但对于这位亲弟弟,雍正并没有杀害他。

雍正夺取十四阿哥皇位说

因为“禛”和“祯”同音,而且字形相同,有传闻雍正把“祯”改为“禛”,从而夺取了自己亲弟弟的皇位。因此,在康熙时期,十四阿哥名叫胤祯,在雍正时期,十四阿哥名为允禵(臣子需要避皇帝讳,改胤为允)。

这种说法虽然看似有理,但传位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而且改“祯”为“禛”,想要不留下痕迹也是很困难,因此这种说法禁不起推敲。但在康熙晚年,胤祯确实受到康熙喜爱,许多人都认为康熙会把皇位传给这位十四阿哥。所以雍正夺取自己亲弟弟皇位的说法,在当时许多人是相信的。

就连雍正自己的母亲,都怀疑雍正登基的合法性,更何况是其他人。而且,在胤禛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十四阿哥胤祯属于“八爷党”成员,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祯是其核心成员。

雍正登基后,对于“八爷党”成员展开了疯狂报复,其中或死或囚,但因为胤祯占着身份的关系,最终得以保全性命

雍正如何对待胤祯

胤禩、胤禟、胤俄、胤祯四人,排名越靠前越遭雍正忌恨。对于胤禩、胤禟,雍正并没有手软,他们两人被囚禁后,几乎在同一时间死去。虽然《清史稿》中记载两人是“因病去世”,但爱新觉罗后人,曾看到过雍正秘密杀死二人的手诏。所以《清史稿》中,是史官有所顾忌,而替雍正隐瞒了一部分事实

对于十阿哥胤俄,鉴于他草包的身份,对雍正的皇位威胁不大,所以只是圈禁了事。对于亲弟弟胤祯,雍正一登基便撤掉了他大将军王的职位,解除了他手中的兵权。胤祯回京后,被雍正发配到给康熙看陵。因为胤祯见到雍正后不跪,还是一旁的胤禩发话后,胤祯才下跪。胤祯如此听胤禩的话,亦引起雍正猜忌、报复之心。

雍正三年,宗人府弹劾胤祯“侵扰地方,靡费军怒,请降受辅国公”,雍正“格外开恩”,只降为贝子(清朝皇子的爵位排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雍正四年,在胤禩、胤禟先后遭到清算后,诸王、大臣等请求把胤祯“正国法”,雍正并没有同意,只是这次彻底把胤祯禁锢起来,一直到雍正驾崩

可见雍正虽然心狠,可终究念着两人一母同胞,并没有像处理胤禩、胤禟那样辣手。十四阿哥胤祯的结局,是被雍正圈禁起来。等到乾隆继位后,把这位亲叔叔放了出来。

高宗即位,命释之。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六月,进贝勒。十三年正月,进封恂郡王。二十年六月,薨,予谥。

可见,胤祯是在乾隆二十年才去世,雍正终究没有对这位亲兄弟下辣手。但是对于胤禩、胤禟这两个非一母同胞的兄弟,雍正是一点没留情,下达了秘密处死的手诏。而十阿哥胤俄,也是在乾隆二年被放出,死于乾隆六年,用贝子的礼议安葬的他。

因此在“八爷党”核心四人胤禩、胤禟、胤俄、胤祯中,因为胤祯占了和雍正一母同胞的便宜,所以在四人中,他的结局相对来说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