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淮西軍變,是如何爆發的?

夏目歷史君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史稱“淮西兵變”。

兵變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在當時使南宋對金人和偽齊的軍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處於防衛空虛的狀態,而且成為後來南宋對金人戰略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儘管此後不久金人廢掉了劉豫偽齊政權,喪失了一支重要的輔助力量,但因為兵變給高宗政權造成的消極影響遠未消除,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極為寶貴的,也是極為可能的收復故土的歷史機會,更令後世史家為之扼腕長嘆。

後人研究這一事件,主流觀點認為,高宗趙構和宰相張浚等人為了防範武將權勢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不肯將該部隊交給民族英雄岳飛統帥,又因時任右相兼都督的重臣張浚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不聽岳飛、張守等人勸告,用人不當,導致了事件的發生。也有人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歷史的真實面貌,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直到遇見以後


淮西軍變一事,更多的時候要從南宋朝廷的政治格局來細看。

宋廷南遷之後,所有的反抗力量都變成了地方力量。這些地方力量中也正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

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四大中興將領。

地方反抗勢力的崛起,必然會導致南宋朝廷中央權力的直接削弱。即便以“中興四將”為首的地方將領真的願意抵抗金兵南下入侵,可是作為帝王的宋高宗趙構會怎麼想?

作為帝王的趙構顯然不想看到地方將領的坐大,更多的時候,他希望能夠將權力順利收歸中央。

王朝板蕩之際,大肆整頓軍隊是個很複雜的過程,不僅僅關乎這江淮一帶的軍事防禦,還涉及到軍隊的管轄權這一問題。

當時的南宋朝廷主要以宋高宗趙構為帝,趙鼎為左相掌管內政,張浚為右相都督諸路軍馬,管轄南宋朝廷中央和地方的軍政大權。可是當時的地方軍政大權幾乎都集中在中興四將的手中,朝廷對於地方軍政大權的控制能力可謂是微乎其微。

南宋四大中興將領中,劉光世經常臨陣退卻,張俊經常搶奪民財,這兩人所管轄的地方軍隊是最為需要整頓的。只是,張俊雖然品行不佳,在戰爭面前仍然能夠冒死突進。

如此一來,整個南宋地方大將中,真正需要率先動手的便是劉光世。

只是,宋高宗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裁撤劉光世之後,如何妥善安置劉光世的軍隊?

張浚作為作為執掌全國軍政大權的右相,自然會權衡一番:

  • 張俊經常掠奪百姓財產,不合適;

  • 韓世忠和張浚不和,即便合適,張浚也不會讓他坐大;

  • 岳飛軍隊戰力最強,張浚也不會允許他坐大。

中興四將中,其餘三將都不合適接管劉光世的軍隊,唯一的辦法就是:

朝廷調撥、軍中提拔。

當時劉光世大軍主要的部將有王德、酈瓊兩個猛將,他們倆在劉光世的帳下可謂平分秋色,互不相讓。

朝廷調撥呂祉為都府參議,軍中提拔王德為淮西軍的統帥,原淮西軍第二悍將酈瓊對於這場軍事調整充滿了怒火,曾經的他和王德平起平坐,此時突然成為了王德的下屬,酈瓊瞬間炸鍋,常常大肆辱罵呂祉。

呂祉最為朝廷特派使者,自然自恃位高,並沒有將酈瓊放在眼中。逼近整個兩宋時期,武將的地位可謂是最低,酈瓊如此叫板呂祉,引起了呂祉的極大不滿。

他果斷上書趙構,表示要裁撤一部分將領。你酈瓊不是不服嗎?一拳擼到底,你還敢有意見?

只是,南宋朝廷板蕩之際,呂祉激進的行為徹底激怒了酈瓊。酈瓊索性帶領著六萬大軍,裹挾淮西十萬百姓,投靠了偽齊政權

偽齊政權恰好位於南宋和金國兩地的中間地帶,金國主張以“宋人治宋”的政策在江淮地區建立了一個獨立朝廷,以此作為前線緩衝區。

酈瓊的北上投敵讓南宋的淮西戰區瞬間成為了真空狀態,大軍的離散意味著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明白。

只是,南宋朝廷足夠幸運,金國高層內部,支持劉豫偽齊政權的軍政首腦完顏宗翰病逝,金國軍政首腦變成了完顏昌、完顏宗弼,他們二人不僅對金國高層重新洗牌,還準備直接解散偽齊政權。

當酈瓊帶領著六萬大軍北上進入偽齊政權之後,金國迅速派遣大軍逼近開封,一腳踢開了偽齊政權的代理人劉豫。

對於金國而言,偽齊政權突然接收六萬大軍、十萬百姓,一旦這些軍隊臨陣反戈,如何收場?

與其讓這種危急發生,倒不如直接踢掉劉豫的偽齊政權,解散淮西軍隊。這樣一來,不僅瓦解了淮西軍隊,還直接將完顏宗翰殘留的漢政權瓦解,可謂一舉兩得。

南宋這場淮西軍變,雖然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但金國內部高層也同樣出現了權力交接的問題,總算有驚無險的逃出了一場劫難。


歷史總探長


南宋的淮西軍變的爆發是非常具有戲劇性的。淮西軍變指的是: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的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史稱“淮西兵變”。

南宋王朝掃清了在江南地區作亂的流民叛亂之後,軍制改革成為了頭等大事。

當時淮西戰區的長官是劉光世,而岳飛、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為南宋王朝的中興四將,南宋王朝的軍事力量半數以上掌握在他們四個人的手中。劉光世所防守的淮西戰區,緊貼江淮防線,位於劉豫南下進攻的前沿地帶。可是每逢交戰,劉光世屢屢不戰而退。

劉光世憑藉他是淮西地區軍事長官的身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淮西百姓本來就飽受戰亂之苦,生活更是水深火熱。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自然是看不下去的,所以劉光世就光榮下崗了。劉光世下崗之後,軍事統領成為了最大的一個難題。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的軍隊均有過大大小小的摩擦,按道理而言,岳飛似乎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宋高宗趙構為防止岳飛的權利變大,沒有任命岳飛為統帥。

岳飛當時已經統領京湖戰區,淮東戰區一旦交給岳飛,岳飛的權勢會變得愈加的龐大。如果這兩大戰區都交給岳飛掌管,勢必會對宋高宗趙構的中央集權造成威脅,所以宋高宗趙構不得不留一手提防岳飛。這種形式下,朝廷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派遣兵部尚書呂祉為監軍,提拔王德為正統帥、酈瓊為副統帥(王德和麗瓊原本是劉光世手下的兩名大將)。這個辦法讓麗瓊是最為不爽的,憑什麼他和王德都是劉光世的手下,為什麼王德是正統帥,而自己是副統帥。兩個人為此差點打起來,朝廷看著形勢不太對,朝廷王德被調往京師。

王德被往京師之後,麗瓊並沒有善罷甘休因為他並不想在呂祉的手下幹活。後來呂祉打算直接把麗瓊從職位上撤下了,讓他連做官的資格都沒有,這個消息在淮西軍中穿的沸沸揚揚。麗瓊自然是非常氣憤,於是他索性帶領著四萬淮西軍,裹挾十萬淮西百姓北上投靠了大齊皇帝劉豫。

綜上所述來看淮西軍變其實也是一場南宋朝廷內部政治的改變,宋高宗想獨攬大權而不任命有能力的人做統帥,任命的人又恰好是有投遞叛國之心的人。所以淮西軍變說到底還是統治者用人策略上失誤造成的結果。


新一聊歷史


“淮西兵變”的爆發,是南宋收回兵權的第一次試探,結果失敗了。

這個事沒那麼複雜,就是宋金的戰爭處於拉鋸戰,南宋政權基本穩定了,南宋自己的武將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於是就想收回他們的兵權,剪除武將的兵權,第一個下手的就是劉光世。

當時諸軍統帥擁兵自重,日益驕橫跋扈,既不不完全聽從朝廷號令,也不互相配合,則是高宗、張浚君相當時不得不認真面對的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就成為淮西兵變的最初的起因。

右相兼樞密使張浚罷了劉光世的權力,想讓文官呂祉去接收兵權,岳飛說,呂祉去了鎮不住場子,換個人去吧,張浚沒有聽從。

紹興七年,張浚罷劉光世,命行營左護軍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又以統制官酈瓊為之副。呂祉為兵部尚書,升督府參謀軍事,前往往淮西撫諭諸軍。

麗瓊不服屈居於王德之下,最後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

張浚本身是想收回兵權的,結果失敗了,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人被削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