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中华万年无期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刻在岳飞的背上,而是刻在了岳飞心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国家,岳飞倾尽了一生心血,眼看胜利在望,却不得不班师回朝,让人为之痛惜。

那以宋朝当时的实力,如果全力支持岳飞,能灭掉金国吗?客观的说,“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想收复宋朝所有的土地,对金国形成稳定的防御姿态简单,但要彻底灭掉金国,有点难。


绍兴十年,诸路大捷,岳家军兵临城下,距开封只有45里,岳飞的谋略相当稳重,他的策略是先收复河南后,沿太行、沂蒙山脉及其中间的镇、定、高阳三关布防,恢复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对契丹的防御态势,下一步再考虑幽云十六州,再下一步才是关外。这谋略,精细缜密,环环相扣,如果不是有着极高的军事智慧和对天下局势的透彻分析,是无法完成如此恢弘的布局的。

而至于历史上所谓的直捣黄龙,其实只是战略构想中可能出现的一环,敌军只要分兵直攻四川,那么岳飞就会一路向前,直取老巢,但同时考虑到敌军坚守不出的可能,岳飞承诺的是最晚在两年内取得胜利。

对于夺回宋朝原来的国土,各方面也已经准备妥当,在友军的协同下,兵力已达十几万,已经有了和金军硬碰的资本,尤其是岳家军大部分都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军事能力极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吸取了上次因粮草不足而失守的教训,这次在进军前夕,岳飞就上书皇帝开始粮草准备,保证军队在行进时有足够的粮草补给,让军队拥有持续的战斗力。除了兵马和粮草的完备之外,军队的几番胜利,大有势如破竹之势,这也让各军士气高涨。



综上所述,在硬实力方面,宋朝的军队已经形成了对金军的强压之势。而金军已经将妻小送出开封,随时准备撤退。一旦收复了城池,接下来便是战后地区的管理和布防了。

岳飞每次作战,除了斩掉敌军首将之外,所俘获的兵士是全部放回,所以很多敌军也自愿为岳飞而战,作战时期也尽量不会破坏本地建筑,对古建筑的更是保护有加,战后对老百姓也是十分宽厚,所以岳飞在百姓中的形象是颇为正义,再加上部分城池原本就是宋朝所有,原居民大多还是宋人,而金人对宋朝百姓的压迫,早就使百姓怨声载道了,这时正需要一个良将来拯救他们,所以攻占城池之后,也较容易获得敌后义军和敌占区百姓的支持,这些支持对后期军队驻扎及布防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以上因素,想要多夺宋朝原来的国土,并形成防御模式是势在必得了,而且论守城能力,金军是望尘莫及的,那么岳飞所说的两年内灭掉金国,可能吗?

最终灭掉金国可能,但只用两年几乎不可能。想要灭金,幽云十六州是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从地形上分析,幽云十六州大部分是平原,骑兵可谓是所向披靡,步兵在此不仅速度慢,机动性差,没有险要地势关卡阻拦的情况下,可以说就是活靶子,宋军的军力确实与金国有抗衡之势,但马匹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岳飞手下军队马匹情况还算够用,其他军队的马匹都较为吃紧,而幽云十六州正是产马重地,宋朝自己只有两淮地区能够产马,但产出的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短时间拿下幽云十六州,还是操之过急,毕竟金国是骑在马背上的国家,没有足够马匹的情况下攻金,无异于以卵击石。

随着时间推进,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金国的兵力增长速度势必没有繁荣的宋国快,假以时日,等宋国的骑兵发展起来,灭金还是有很大概率的。

但可惜的是,万事具备,就差一个不算英明神武、但不至于在后面捅刀子的皇帝,因此,岳飞最后连开封都没攻破,宋朝防御模式都没有展开,更别提最后的灭金了。


历来现实


为什么总有人提出这类无知的问题?赵构任命岳飞为,京西路宣抚使,河南河北招讨使兼营田大使,进军河南。就是要岳飞收复河南河北失地,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其中的宣抚使有征粮征税征丁的权力。这还不算全力支持岳飞抗金吗?还让赵构怎么支持岳飞抗金?难道要赵构亲自出马持枪,听岳飞指挥才叫支持岳飞抗金吗?

而岳飞军1140年闰6月中下旬全面进军河南后,在金军主力尚未到达之机,相继进住或占领了洛阳、郑州、颖昌、郾城、淮宁府等地,但也造成了兵力分散。在7月8日到7月14日,在郾城到许昌一带和金军的野战作战中,遭到金军主力骑兵的重创后,岳飞于7月18日给皇帝写信乞令班师,皇帝不了解前线真实军惰,不同意岳飞班师。要求岳飞军且留京西,择近便得地利处少住,伺敌意向,和东线宋军共进退。并告诉岳飞,韩世忠、杨沂中已从东线出击,牵制金军。但岳飞不等皇帝回信,于7月20日便仓惶从河南班师,7月27日岳飞自率2000军已经从顺昌渡过淮河到达庐州。

这些事实由岳飞孙子岳珂录载的皇帝手诏,写的清清楚楚。岳飞军在河南作战都被金军打得大败溃逃,逃路之速连皇帝都没拦住。就凭岳飞如此战力,要渡过黄河,在华北平原上战胜金军骑兵,再向北几千里直捣黄龙府,就算把岳飞吹死都办不到的事。

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有重大谋反嫌疑,这个事换任一朝代任一皇帝,岳飞都死罪难逃。经过河南溃败,岳飞已经是畏金如虎,在淮南柘皋之战中,岳飞军出兵四十余日,皇帝发十五道手诏催岳飞军和金军接战,但岳飞以向张俊借粮为名怠军逗留,出兵四十余日,连金军的影子都没看见。战后被判临军征讨稽罪斩。到了如此地步岳飞军力,还侈谈什么直捣黄龙府,说笑话而已。


用户3919268242451


岳飞北伐的时候,金国上层已经开始了腐化,简而言之就是那股战斗力已经开始衰退,所以岳飞才能一战大败金军。

其实当时韩世忠等将领都打的不错,至少不是之前这种一溃千里了,这就说明南宋多年经营已经有了起色。


如此大好时机,不说直捣黄龙,最起码还是可以光复旧都。再不济也能将金人打回到黄河以北。

可是赵构被金军打怕了,早年曾经受到过金军兵锋恐吓的他,基本上都是能和谈绝对不打,即便是让他称臣他也愿意。


赵构不懂的是游牧民族的腐化速度有多快,一直活在了女真过万不可敌的恐惧之中,殊不知女真早已不复当年勇。

回顾历史上数次游牧民族崛起,其一开始都是锐不可当,因为他们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那个时候他们往往都是勇猛不畏生死,互相之间的信任也是非同一般,而利益分配也是相对简单,所以他们高效而野蛮的进行着征战。

可是当打下一片江山之后,这些马背上的人,很快便会在这种安逸之中失去拼杀血性,进而不敢凶猛在前,因为他有了既得利益。

就如八旗子弟入关之初何等凶猛,然而等到康熙平定吴三桂时,八旗子弟就已经战斗力大打折扣,此后平定台湾和葛尔丹,都是用的绿营兵。

所以说当时的赵构,确实是一个极其没有国家意识,一味的想着保住自己的皇位。认定岳飞终究会威胁到他,尤其是岳飞想迎回二帝。



只可惜岳飞将帅之才,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上,何其可悲可叹!

而今日摸黑岳飞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专家还为秦桧摇旗呐喊,真可谓是人心不古、世道昏暗!


小司马迁论史


谢谢头条.悟空问答官方诚邀💐💐【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看着历史已经证实的史料被一些小人颠來倒去,信口胡说,非但是我个人.整个有正义感的民族心都在淌血!【岳飞是抗击金虏的民族英雄不容撼动!】无论小人们以何种卑劣方式.用何种淫秽手段去攻击、陷害、抹杀、诋毁……民族英雄岳飞的形象都如泰山一般䇄立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枉费心机推长城.蚍蜉撼树不自量!】
💐💐既成历史,不可逆转;岳飞既处于【南宋.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的历史时期,历史告诉我们:那时,绝对没有.有作为的皇帝去支持岳飞抗金!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勾且偷安,怎么会支持岳飞呢?历史上的华夏民族经历过数次危机,有几次能像【抗日战争】那样全民浴血奋战,用血肉筑起一道新的钢铁长城呢!原因何在?因为中国出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出现了世纪伟人毛泽东!是他们聚拢了民心,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才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国际援助如苏联的出兵,西线法西斯希特列的灭亡,对抗日战争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岳飞精忠报国,坚决抗击金国的侵略,我们要学习效仿的就是这种【民族英雄】精神,无论他打得赢打不赢,超码他敢于起來抗争!他拿起刀枪去带领将士们去同敌人战斗拼杀!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伟人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有一个明君能聚重用贤臣,拢聚天下民心,一个国就会强盛!反之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诸如南宋这种烂摊子,皇帝一味图苟安,又加双料奸贼秦桧独揽朝政,那有岳飞的用武之地!其实金国虽然崛起,并非铁板一块,出现过多次可乘之机,如有一个杰出的皇帝,不信秦桧那一套,重用岳飞,【直捣黄龍】也许困难,收复大片河山,救百姓于水火,是能办到的!💐💐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史实就是史实,何需假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华民族民皆须发扬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以精忠报国的岳飞为榜样,以热血捍卫我们的领土不受外族欺辱!民族英雄岳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louanhuamingyouyicun


“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老爹认为:非常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南宋内部原因

我们先来分析下,南宋内部自身对“收复失地、北伐抗金”存在的阻力:

  1. 宋朝吸取了唐末五代发生战乱的原因,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非常戒备,始终担心他们拥兵自重,担心他们会叛乱。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武将们虽然直接管理军队,但是制定作战方案、调动军队的权力,却是掌握在文臣的手中。这是朝廷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规定。
  2. 姑且不说宋高宗不可能支持岳飞,就算他支持岳飞,又能怎样呢?为了让你更好理解,我们将南宋朝廷比方成一个团队,宋高宗就是领导者。这个团队有两类职能分工:武将和文臣。现在武将们觉得要打,但是文臣们却认为打不了。你别忘了,在宋朝是崇文抑武,武将的地位不如文臣。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团队,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3. 一心求和的文臣,是不会允许武将收复失地的。再加上,南宋的时候,奸臣贪官较多,敛财现象十分严重。这点从岳飞经常用自己的俸禄贴补军费,可以从侧面验证。

  4. 南宋的军事实力远不如金的军事实力。金犹以骑兵最为突出,而南宋多为步兵。金是游牧民族,非常擅于骑马作战。北宋的灭亡和南宋初期,对金作战屡战屡败,造成南宋军队士气低落。说白了,就是被打得有心理阴影了。

  5. 即便你收复失地了,你守得住吗?真的很难,平原作战骑兵占优势。金多为游牧民族,擅长骑射,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2.金外部原因

我们总结下,南宋时期的金,对比南宋,都要哪些优势:

  1. 金的目标一致:灭掉南宋,统一中国。更多的是为了抢夺财物。

  2. 金的军事实力远远大于南宋。游牧民族作战勇猛,精通骑射。南宋多是步兵且中原一带多为平原。如果南宋北上抗金,势必要在平原作战,那么金的骑兵一定占据优势。

  3. 金都是游牧民族,崇尚武力,几乎人人都能骑马射箭。跟南宋是恰恰相反。

  4. 灭掉北宋后,金的军队士气高涨。

3.岳飞个人的原因

可以说岳飞这个人,就不适合在官场。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原因:

  1. 身居高位,却是性格刚正清廉,毫无政治头脑。你身居高位,又这么的清廉,什么都不要,你想要什么?要我的皇位吗?岳飞这样,一定会遭到宋高宗的猜疑。也会遭受同朝为官的其他武将文臣的一致抵触。你刚正清廉,那我们成什么了?你什么都不要,怎么这么清高?党同伐异,就是这么个道理。


  2. 岳飞一心报国,但是太多直率了。到了后面岳飞很难收复失地,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回家养病,不肯复职。这样的举动,不会引起宋高宗的猜疑吗?君臣之间,一旦有了猜疑,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所以,老爹觉得即便宋高宗支持岳飞抗金,也难以收复失地,抗金成功。


老爹有话说


直捣黄龙,

是个战略机遇,小概率事件,机会抓住了,也许有可能,但为何没实行呢?

先说金与宋南北拉锯战多年,

河北,燕云一带做为战场抛荒多年,

不仅耕地抛荒无人种粮,也没多少树木建材,平原荒野,易攻难守,

打下来守不住,历史上这里容易丢,就是因为不易守,无险可守,

直捣黄龙,意味着要从南方一口气冲过华北大平原,再与金兵在金人家门口有天险可据守的家门口鏖战,这对宋兵后勤是巨大的考验,这在平时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构虽弱,但不是不努力,南方的粮道,运输体系,支持北伐,真的很吃力,

所谓强弩之末。所以大宋北伐就是个念想。

但是历史出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就是金国铁浮屠倾国远征南下,

铁浮屠是重甲铁骑,对后勤要求极高,金国倾全国之力支持铁浮屠南下,岳飞先退,拉长金国后勤补给线,又引诱铁浮屠进入预设沼泽泥地,用钩镰枪大破铁浮屠,使金国主力在决战中遭受重大损失,

这时金国大后方早已经济临近崩溃。

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快速追击,直捣黄龙就是这时认真提出的,但机会不等人,大宋经济也面临崩溃,有没有能力追上去?这是岳飞与赵构之间的分歧。追上去打赢了,金国国就灭了。追上去打不赢,攻不下,大宋国力就崩溃了。

而燕云十六州水漫兵锋拉锯之地,既无建筑材料,又无储备官员将领,根本守不住。

最要命的是,金国灭了,大宋还要面对西夏,和蒙古,

这小概率的胜利对赵构却是一场豪赌。

兵贵神速,金国适时的抛出二圣的问题,极大的动摇了大宋君心,赵构选择了不赌。

历史上,虽然岳飞回撤了,大金国还是发生了政变,

由金国王子发动的黄龙府政变,大火红光映红了天空,数日方熄。

黄龙府政变导致原金国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后与大宋谈和,岳飞被杀。

再后来宋联合蒙古,灭了金,蒙古又灭了宋。

要想打赢南宋需要什么?

需要优秀的边关将士守住西夏方向,需要快速的后勤长驱支持。需要粮食,建材(筑城),和大批储备官员干部管理收复的燕云诸州,还需要徽钦二帝大义凛然为国捐躯,

然而胜利来的太突然,从被铁浮屠压境到战略反攻,大宋全无充分准备。

历史上战争分为全国,破国,倾国,灭国,几个大阶段,往往跨度百年。

一个国家几代君主将帅,能有机会全赶上的没几个,

当时赵构给岳飞送去八阵图,用来布局守备新收复的平原失地,也算是可以了,只是对于转瞬即逝的战略机遇,(金国铁浮屠新败,黄龙府一时还组织不好防御,这机遇不超过半个月)两人判断不一致。


星辉650


笔者认为,是有十之八九的可能的。最后应该是能够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赢回二圣,重修南宋的北境边防。但是直捣黄龙,进击金人地域,是不太现实的,即使最后击败了金人,也一定是惨胜,最可能的情况,还是孤军在外,后继难为,不得已而退。

首先,我们根据问题的假设,宋真宗赵构没有理会秦桧等人对岳飞的诽谤和污蔑,但是也没有很明显的支持他,加大兵力和后援支持。也就是说一切都从十二道金令这里开始改变。 岳飞没有被宋真宗给放弃掉,也不需要很明显的支持。岳家军在北地尤其是已经收复了的失地上已经经营了很多年,天时地利人和三数。天时,大家都是在燕云北境作战,金人的生存环境比宋人苦寒,作战能力要强一些,适应能力也强一些,但是岳家军军力强盛,作风勇毅,这一点可以拉平。地利,金人对燕云之地的熟悉再深,也不如宋人经营了千百年熟悉,燕云防线,是北方对敌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当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也是不可不争的的军事重地。所以石敬瑭会以燕云十六洲划一道线割地,北方防线拱手相让,这样彻底断绝了契丹人来打扰他的安稳王朝梦。

当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孤军作战数十年,已经把战线向燕云推向了很远,而且岳飞很有政治远见,每收复一地,便安抚一地,所以,收回来的城池,就是他的后援,在外带兵数十年,不依赖朝廷的补给,岳家军应该也能有自己的后勤补给,这便是人和。

最重要的,岳家军上下一体,整个军队的作战气氛很高,都是冲着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当时已经逼近二圣所在之地,此刻宋真宗恐二圣回归,自己皇权不稳,急下十二道金令。所以岳飞撤军之时,感叹“数十年经营毁于一夕”。倘若给岳飞二十年,以朝廷供给,岳家军之强悍,直捣黄龙不是空话,甚至勒石燕然也不是不可能。叹只叹时不待我,世上之事,从无假如,兴盛古今事,只为人道哉。


海阔天空舞


千古恨事

南宋绍兴十一年年底(西历1141年1月),在南宋皇帝赵构的授意下,南宋大将岳飞被秦桧杀害。随后不久,南宋朝廷同金朝朝廷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

而岳飞之死,也被后世视为千古恨事:这种恨,源自于对岳飞没完成“痛饮黄龙”理想的一种惋惜,也源自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一种无奈。并且这种情绪,通过文艺形式,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比如《聊斋》中有一篇《牛同人》,认为岳飞死后被天帝册封为能降妖伏魔的神仙;比如有文学作品《精忠说岳》、《说岳全传》来讲述岳飞的故事,这种以岳飞的事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新作。

而近代以来,在历史学界,也有着一场关于岳飞的探讨,比如历史学者吕思勉就认为:岳飞其实是个军阀,而岳飞的战功大多是虚构出来的,而岳飞的军事才能以及真实的战功,并不足以将金国从中原赶出去。

而也有人持相反态度。

那么,如果当年宋高宗积极支持岳飞,岳飞可能取得对金国战争的胜利吗?

当完颜阿骨打遭遇方腊

方腊,是北宋末年浙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因为宋徽宗爱好花鸟山石,并且向民间征发大量的奇石,很多江浙一带的百姓,因为宋徽宗的征发而破产甚至家破人亡,最终,原本肩负北宋沉重赋税的浙江百姓,在宋徽宗征发石头的刺激下,爆发起义,方腊则是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宋徽宗在镇压方腊起义的六年后,就见证了北宋的灭亡。

而此时,宋徽宗时代的辽国,也陷入了和宋朝一样的局面——女真族酋长完颜阿骨打不堪辽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压榨,带领女真族发动反辽民族起义,耶律延禧没有宋徽宗那么幸运,最终,辽帝国被女真起义军推翻。

虽然完颜阿骨打和方腊彼此不认识对方,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反抗者。


完颜阿骨打在反辽之初,就建立国号大金,大金在灭亡辽国以后,很快攻入北宋境内,并活捉北宋宋徽宗父子——史称靖康之耻。

当时的女真族野蛮成性,进入中原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原本对宋朝苛捐杂税十分不满的宋朝百姓乃至反抗宋朝的农民军,在目睹金人的野蛮以后,转而支持宋朝,开始和南宋官军一起,投身到抗金运动中。

可以说,客观上,金朝在灭亡北宋的同时,由于外来侵略的缘故,原本反对宋朝苛政的宋人百姓的视线,成功被转移了,一场宋朝内部的统治危机,就这样无形被化解了。

南宋金朝实力对比

金朝在绍兴和议之前,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岳飞等南宋将领带领宋军的坚持抵抗,另一方面,则来自北方地区风起云涌的抗金义军的残酷打击,一时间,金朝陷入全线作战的境地。并且,金朝的精锐部队以及军队锐气,也远非金人进入中原之初可比。对于金朝来说,这是极为不利的一面。

倘若此时南宋朝廷坚持派遣岳飞北伐,在南宋官军、北方义军的联合打击之下,金人在中原统治的崩溃,最终逃回塞外老家,几乎指日可待(金朝在中原地区建立较为完善的统治秩序,并取得中原汉人百姓认同,是金熙宗在位后期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南宋来说,南宋朝廷也有无奈之处:一来,北方大多平原地区,南宋的步兵对付金朝的骑兵,无疑需要让南宋朝廷支付高昂的战争成本,而战争意味着财政的支持。此时南宋丢失中原,财力远非北宋时代可比,南宋朝廷无力承担夺回中原的经济成本。

对南宋朝廷来说,如果全力支持岳飞等将领继续北伐金人,最终的结局就是金人被赶出中原,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也因为透支财力,最终沦为隋朝第二(隋朝的灭亡,一定程度上和隋炀帝不顾民力,最终引发农民起义有关)。

因此战争如果持续下去,金朝和南宋都会在战争中崩溃,最终中华大地或许会出现一系列的新生政权,至于何时归于一统就很难说了。

而这一结果,不论是当时的金熙宗还是赵构,都不愿意接受。

于是有了赵构积极向金熙宗求和,而金熙宗也只好答应赵构的议和。

毕竟,对于赵构来说,金人可以留在中原,但是,赵家天下不能丢——或许这便是统治者和百姓的意识分野,这便是帝王心术吧!


藤树先生


可能不够。

当时宋朝有好几路抗金军马,有韩世忠,岳飞等领军将领。其中数岳飞抗金军马最盛,打击金兵也最努力。

但岳飞抗击金兵,直捣黄龙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宋高宗赵构的支持,因此,其他几路军马没有同岳飞一起联手抗金,这样,就削弱了岳飞抗金的势力。

岳飞纵有其想,光其一部同金兵作战,势单力薄,打败金兵,直达黄龙的设想也就无法实现了。


丛中笑6603


可能性很低,即便再给岳飞20年的时间,他也只能收复北宋原先丢失的领土,至于直捣黄龙,那是岳飞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说的,或者说他是为了激励自己。

南宋国力不允许

打仗、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而不是靠某一个或几个将军。就像抗战时期,日本国力碾压中国,所以前期几乎是追着中国军队打,而国军即便有所谓的名将,如薛岳、杜聿明、孙立人、傅作义、戴安澜等将军,他们可以在局部战场上,击败日军。但是整体战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

再回到岳飞这里,自靖康之变后,宋朝由北宋退缩成南宋,实力大减。南宋的整体国力是远不如北宋的。南宋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是在宋孝宗的时,但是依然无法和北宋鼎盛时,相提并论。更别提刚刚经历靖康之耻的南宋初年了。

南宋初年,朝廷的财政非常困难,一度连岳飞的军饷都发不出。宋高宗只好给岳飞200张度碟,就是和尚出家的凭证,让岳飞拿出卖了充作军饷。

金军每次南下,都会大肆掠夺一番,给南宋的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宋高宗执政初期,一直被财政问题所困。一直到他执政的中后期才有所好转。不过那时岳飞已经死了很久了。

而军队方面,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如何,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金国崛起之后,把辽国人凑得满地找牙,当时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金军消灭辽国主力后,宋朝想乘机捞点便宜。当时辽军以不足万人的残兵败将,仍能轻松击败10万宋朝大军。金国人一看宋朝这么不争气,所以才敢大举入侵宋朝。

仅凭南宋的中兴四将,再加上吴玠、吴璘兄弟俩。最多只能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

燕云十六州不在宋朝手里

早在五代后晋时期,燕云十六州就丢了。虽然宋太祖一直向收回,但是奈何实力不济,一直被辽国人占着。宋太宗两次北伐,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两次均惨败而归。北宋顶峰时期,尚且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至于南宋,就更不可能了。

金灭辽之后,燕云十六州又落到了金国人手里,宋朝虽然一直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但一直没有能力收回。岳飞应该也是没那个能力,其他宋军将领也没这个能力。要不然,宋高宗肯定会让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收回燕云十六州了。燕云十六州可是宋朝皇帝,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

正因为燕云十六州不在宋朝手里,而宋朝又无力夺回。燕云十六州位置有多重要,不必多说。如果宋朝不把燕云十六州攥在手里,那么岳飞直捣黄龙就是空谈。

最终是蒙古人直捣黄龙

蒙古人崛起后,扫荡一切。蒙古人最先收拾的是,就是世仇金国。蒙古人和金国断断续续打了23年,金国被蒙古人彻底碾压。

在蒙古人的持续打击下,金国大片的北方领土先后被蒙古人占领,其中就包括岳飞所说的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也就是蒙古人完成了岳飞直捣黄龙的心愿。

丢失北方之后,金国人一路往南逃,最终在蔡州,金国被蒙宋联军灭掉。不过根据史料来看,蒙古人是灭金的主力,南宋有点打酱油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