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普通的題目講了許多遍,學生還是不會做,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的水平問題?

背靠背52


老師講的題目要保證大多數學生能聽懂

如果是一道普通的題目,老師第一遍時就應該讓班上大多數同學聽懂。其實,現實中確實大多數老師也做到了讓學生聽懂,學生反饋給老師的情況也是聽懂了。然而,一到考試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無數同學在講過的題目上出現問題。當然,這是非常正常的,否則老師也不會經常被氣到發彪了。

學生聽懂並不代表會做

作為老師一定要明白,學生聽懂並不代表學生會做題目,也不能保證學生下次會做。這是因為老師講的時候,學生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聽的,但為什麼這樣的,怎麼思考,學生都是可能沒有掌握的。老師要做的就是講完之後,時不時的再拿出來給學生做,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自己講出來,這樣才能判斷學生是否掌握。另外,學生的作業量需要跟上來,如果光聽懂,還是無法應對考試的,所以學生的課後作業需要一定的量才行。老師的講的時候不只是講解答案或者思路,還要講為什麼這樣寫、思考方式是怎樣的,很多時候還需要總結。這樣學生不只聽一道題目了,而是一類題。


學霸數學


我講自己的例子吧。上高一時學立體幾何,許多同學都聽懂了,而我卻聽不懂。我沒有立體思維。等到上高三第一輪複習時才有了立體感,也不是完全那麼好。所以我的物理、化學也極不好。幸好高二分文理科。我學了文科。我不認為是我的老師講課不好,我知道是自己不夠好,用我們最常用的話就是不聰明。正因為每個人的接受力不一樣,所以有的題老師講好幾遍仍有人聽不懂。

在我工作後,我又發現,同樣的知識不同的老師講解,效果不一樣,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好老師、差老師。好老師講的課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聽懂,而是同樣的時間聽懂的人會多一些。這樣的老師是個聰明老師。他的教學語言、教學方法、教學順序、師生關係等都會影響他的教學效果。所以有的老師看著自己很忙、學生很忙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如果他還不敬業不忙就更沒效果了。

由此,我認為如果老師講了好幾遍還有學生聽不懂,有可能是學生的問題,他的思維沒在老師講課的頻道上。俗話說寧可和清楚人打一架不和糊塗人說句話,說的就是不在一個頻道上的問題。但是老師還得一遍遍地講,夠為難老師了。另外還有老師的原因。老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分析學生,儘量讓更多的孩子在短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


時空福祿元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多是學生自己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個普通的題目,老師講完,其他同學都會了,就你不會的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沒有認真聽課,沒有用心去記,當然課後也沒有認真去複習!一遍兩遍三遍的講,有心的學生早就會了!

可能有的人也會反駁我,說也有可能是老師教的不好,老師講的不明白!這種可能有沒有呢?我想說基本上沒有!我不可否認有表達能力不強的老師,也有簡單的問題,講複雜的情況,但是如果別人聽會了,你還不會,那隻能說明還是你的問題!

如果是一道複雜題型,確實是存在講一遍兩遍三遍記不住的情況,這個是很正常的,畢竟壓軸題的運算量大,計算繁瑣,很多小孩當時聽明白了,如果課後沒有去複習的話,也就記個三天就忘了!但是對於一道簡單的題目,稍微用心一點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

我教過很多學生,也見識過這種不長腦子的學生!基本上人家上課他也上課,人家記重點他也記,但是隻是表面上的,你問他記得啥,可能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最近流行一句話,請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剛剛說的這類學生,還算好點的,最起碼的知道學一點,不調皮搗亂,該聽課聽課,該做作業做作業,除了不往腦子裡面記,其他都挺好!還有一類學生就更可惡了,基本上厭學,你講你的,他玩他的,別說做作業了,課都不聽,稍微不盯著,馬上就能倒騰出點動靜來!這樣的學生,怕是講一百遍也沒用啊!

身為家長,當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一味地直說老師的毛病,責怪老師,我覺得隨便一個老師教你家孩子都綽綽有餘!當然,這裡不談誰是誰非,一旦出現問題,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多與老師溝通,多找找自身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取得進步!






SUMMER菜青蟲


老師對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最直觀的判斷就是依據學生的反應 。如果一個班大多數人聽懂了,只有少數人聽不懂,那肯定是學生的問題,如果大多數人聽不懂只有少數人聽懂了,那十有八九是老師的問題了!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大多數人聽懂呢?

俗話說,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痛苦,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藝術。作為老師,我們要始終堅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組織教學,儘量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力求把課上成藝術。

我的同事曾上過一堂非常成功的數學公開課,課題是圓的基本性質 。一開始他並沒有闡述圓的基本定義,而是問學生一個常識性的問題:我們在草坪上釘個樁,然後把牛拴在樁上,過段時間我們來看,草坪上是個什麼形狀呢?很多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圓形。然後他問這是為什麼?自然而然就導出了圓的定義: 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他的舉例勝過千言萬語的講解,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作為老師,我們上課之前要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法。備教材我們都知道,這裡就不贅言了。備學生指的是我們要知道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特點,還要知道學生學習的難點痛點在什麼地方。備方法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科特點選用不同的教法,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複雜的東西簡單化。

我剛提到的同事在上四邊形時,課前他帶了根足夠長的棉繩,課間問學生: 我們該如何用這根足夠長的繩子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還是正方形?對於前兩個,大多數孩子都能判斷出來,但如何用足夠長的繩子判斷是否長方形時,難倒了很多學生 。


實際上很簡單,在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我們來用繩子量對角線是否相等即可。在簡單的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就把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定理和判斷定理輕鬆掌握,他的確把數學課上成藝術了!

總之,我們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多走近學生,多瞭解他們,用他們最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這個問題其實是每一個一線老師所遇到的共性問題。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這種情況對於小學生來說,主要是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上課易走神或玩小東西。若老師掌控課堂能力不強的話,既使把嘴巴皮磨爛,這些學生也學不會。

至於初中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基礎差,知識結構斷層,他們對深一點的問題猶墜霧裡雲端。

對於高中生來說,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智商區別太大。

從小學到大學的過程其實就如打麥揚場,把糠,秕子,半飽子與飽滿麥子分開,淘汱的過程。








一襲輕嵐


如果真的是“一道普通的題講了很多遍,學生沒聽懂”,那麼,老師就真的需要“反省”了。

所謂“普通”,是老師認為普通,還是真的普通?就是說,老師的判斷和學生的判斷不一樣。如果僅僅是老師認為“普通”,講完之後,學生似懂非懂,恍恍惚惚,而且,多數學生是這樣,那就一定是老師誤判。此其一。

其二,老師的講法是否合適。同一道題,不同老師的講法是不同的,其效果也會不同,這裡雖然有教學風格的差別,但也不可否認教學水平的差異。

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維,這是學習的“根”!因此,老師講題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同時要密切觀察學生的思維狀態,控制自己講解的節奏,讓學生的思維跟上老師講解的步調。一旦發現多數學生疑惑的神情,就必須適時作出調整,不能猶豫。

其三,加強練習,以便鞏固。我常常聽學生說,“這道題我知道,我們老師講過!”我問他們,“寶馬的車你知不知道?”他們說,“知道,世界名牌。”我說,“那是你的嗎?不是,那是別人的!”

學生只有動筆做了,才能真正有體會,才能把老師講的,書上寫的,變成自己的,這個過程,心理學上稱為“內化”。


雲鶴凌空



“聽懂了”和“會做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對學習者能力要求屬於兩個不同的能力層級。

不要以為學習只是“聽懂了”就萬事大吉了。“聽懂了”不是通行證。能夠聽懂老師所講知識點,只說明瞭你理解力跟得上學習的需要,能夠適應這一層級難度知識的認知,能夠辯清老師所講的內容的關係。這個階段你自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更不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只是順著老師的思路在走,有老師在引導著你,自然容易聽懂。




“會做了”是要根據自己對所學知識的原理、作用、用法理解之後,通過獨立思考,形成的自己解題思路,自己找到解決方法,並自己完成運算過程,最終完成問題解答。



老師可以教給你知識的原理、作用、用法,可以教給你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可以教給你怎麼運算。但是在具體問題解答的時候,你要自己能理解題意,能夠想到這個問題要用到老師講過的哪種方法解答,哪種思路來分析,哪種運算來計算。



做題時沒有人引導你,全憑你自己對知識點的記憶,熟練度,對方法的運用的靈活性,運算的準確性和速度等能力。“會做了”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缺少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分析、解決、運算、想象等一個環節也不行。

“熟能生巧”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飛行員以駕駛飛機的時間長短來看他的飛行技術的高低。很顯然對一件事情操作時間越長越熟練,就很清楚遇到問題該怎麼辦?到了哪一步該如何解決?處理起來也就會得心應手,自然很輕鬆解決。

我想對於學生來說要想會做題,也應該是這麼一個道理。別指望聽一遍就會全部。你不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奇才,你也不具備一勞永逸的能力。能力都是通過多次重複練習提起來的,人腦非電腦有個遺忘規律和接受的規律。




希望遇到過這種問題的人,不要怪老師沒教好,老師給不了你“能力”,只能給你知識和方法。


妙解數學


如果有人給我講一個高等數學,他就講1000遍,我也不會,因為我的水平沒有那麼高,所以說一個普通的問題講了很多遍之後,學生還是不會絕對不是老師的問題,而是由學生自己基礎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在講題的過程中,孩子們聽不懂學不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的基礎造成的,在基礎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或家長沒有選擇堅持,而放棄了對知識的理解和加強。

上學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這樣的一些內容,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把這句話改一下就可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有些問題的解決肯定需要基礎,沒有基礎就想學會,那隻能是痴人說夢話。

這種錯誤的思想,我們現在還看到許多家長覺得孩子長大了之後,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學會很多的知識,偏見這種思想影響了很多的家長,也害了很多的孩子。

所以說一個普通的問題講了很多次,絕對不是講題技巧的問題,而絕對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問題。

作為一線老師,不要過度自責,因為社會是多元化的,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明天,不一定是學習和讀書好。


宜城老師


這絕大部分是學生的問題

第一,老師只負責傳授知識,知識傳達對於老師最基本的職責已盡到

第二,教了不會老師會很疑惑,說明你是一個好老師,是希望學生能夠真正學點東西的老師

我認為你可以改變一下

1.施加壓力法,下節課我讓同學起來做這題

2.這題期末可能會考

3.講得幽默一點,學會觀察究竟學生是否聽懂

that's all, thankyou.


江湖不藥人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問題中關鍵詞:普通的題目,許多遍。

如果普通的題目,老師講了很多遍,學生大多數都會做了,只有極少的人不會做,那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說明沒有聽懂的學生沒有認真聽,二是說明老師講的知識對於那些沒有聽懂的學生還是太深了;

所以,遇到這種問題,無法去衡量到底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

關鍵是學生如果自己不會做,就要上趕著去問老師,問同學,直到自己弄明白為止,不要覺得別人都會了,而自己不會,不敢去問,如果抱著這樣的心理,永遠都在落後於別人。

而我也相信,老師也會針對你的特殊情況,把知識再講的淺顯易懂些,這樣你也能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