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了总是用手打人是什么心理?还喜欢不喜欢的就扔就摔,怎么纠正?

无理小丫头


亲,这是正常的。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之前我对孩子打人这个事情很苦恼。

我家宝宝两岁半,也会有打人的情况,也叛逆,每次打我,我都会问他,打妈妈对不对,他会认真的摇头,说不对。

首先他会发出打人的行为,是他的观点得不到认同,他认为他的东西被占有,他不想分享,因此他条件反射发出攻击。

总是提醒他这样是不好的,他慢慢就会知道一些,而且会改正一些,现在他一般会打他爸,但是不会打我,高兴的时候会和我聊天,和我说“妈妈,打人是不对的,对不对,好吃的要分享”。其实他并不理解这句话,但是他在努力。

我家两岁半,特别叛逆,你让他东,他就西,之前不高兴也会摔东西,但是改了一段时间也好了。只要我们家长端正态度,不溺爱,他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放心!


amanda育儿记


这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爱哭、爱闹、性格有明显的特征倾向。

宝宝爱爱打人,尤其是两岁左右比较突出,但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明显,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影响所致。

2岁左右的孩子,意识和认知比较强,但碍于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发育。所以,会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

朋友家孩子想要吃东西,妈妈迟一会拿就会哭闹着打妈妈。而她看到我家孩子很多事情自己做的时候,自己收拾东西,她非常惊讶,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是这位妈妈平时对孩子太溺爱,什么都积极地满足孩子,一旦因为心情不好迟延一会,孩子立马就会闹腾。平时,她妈妈对她所做的觉得理所当然,从不会感谢妈妈!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爱打人,爱摔东西,父母一定要反省自己,多少是与父母和家庭环境影响有关系。

父母对孩子温柔而坚定,不要因为父母的不确定和情绪化影响了孩子,如果父母随着心情对待孩子,没有原则,孩子就会屡次试探父母,哭闹着想要改变父母的行为。

不要强化孩子的行为,在孩子打人和摔东西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好的,可以尝试用语言表达。而且,父母说了以后再不要多次唠叨,要用行为表现出来,让孩子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妈妈要坚持一下,让孩子意识到,并且鼓励孩子以后改正。如果习惯下去,会影响孩子后面的性格,会很任性。


三城一郭


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当年是自己带的孩子,我女儿小时候也有伸手打人,摔东西的习惯。之所以宝宝会有这样的行为,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以前宝宝出现过这种行为,大人没在意。不但不会制止,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是宝宝活泼可爱的表现,习以为常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错,都说隔辈亲,尤其爷爷奶奶带孩子,更是纵容溺爱。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看见别的宝宝这么做,ta会有意识的模仿。

2 打人乱扔东西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比方我们常见的宝宝哭啼,就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表现,可能是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或者单纯的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以上行为很多宝宝会有,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也不必过于焦虑,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比方说,孩子喜欢打人,当ta有这样行为时,大人要立即制止,并用你的表情,动作告诉ta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很多父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孩子还小不懂,那这就是太不了解孩子了,两岁的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识,ta能从大人的表情动作判断出,你是否喜欢ta这么做,并影响ta以后的行为选择。所有,家长在这个时候态度很关键,给宝宝正确的反馈,告诉ta你对ta的行为的赞成或反对。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身边有爱打人或摔东西的宝宝,跟对方家长沟通,这样默不作声的做法引发的严重后果,对方不认同,你就要远离这样的家长和孩子了,以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秦人素素


我是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也是两个小暖男大钱&小白的妈妈,欢迎关注我~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烦恼就从每天吃啥变成了情绪管理,群里总是有妈妈问我,「菜妈,我家孩子一不高兴就扔东西怎么办?手里有啥扔啥,碗都打碎俩了」、「菜妈,我家娃情绪很激烈,一不如意就要大喊大叫,咬人打人,我该怎么办?」

今天菜妈就跟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先来分享下我们家的情况,我虽然不是学心理和教育的,但我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

说起孩子有这些扔东西,打人等过于激烈的行为,相信每个爸妈都遇到过。我个人觉得不论是扔东西还是打人,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 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 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比如有的时候我在做事,弟弟本来自己玩的好好的,突然“啪”地一下把玩具、绘本各种东西都扔到地上。你让他不要扔了,他仍然我行我素。

其实这时候最有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放下任何你正在忙的事情,用心陪孩子一段时间。他们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所谓的「无理取闹」而只是想引起爸爸妈妈们的注意。

还有的时候,弟弟看到哥哥在玩东西,也会伸手去拿。而哥哥会下意识地啪地打他手,甚至用力推开弟弟。

一开始家里人会下意识地指责哥哥,「你怎么这么小气,怎么可以打弟弟呢?」但是这样说没有丝毫帮助,弟弟大哭,哥哥也大哭。因为这不解决根本问题。

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大钱也是第一次当哥哥,并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


之后再有类似的情况,我会做三件事:


停止冲突 → 肯定情绪 → 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比如我会先拉开他们俩人,然后对哥哥说,「是不是弟弟抢你玩具,你有点生气,不开心了?」一般他会点头。

「其实弟弟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下次你不想给他的时候,不要打他。你可以告诉他,我现在在玩这个。然后你找一个其他玩具给他,你觉得怎么样?」

其实多给与孩子关注,肯定孩子的情绪,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应对方法,我觉得就能解决一大部分这种事情啦。

育儿及营养知识,请关注我哟,我会每周2、4定期、1、6不定期在头条号上发布育儿的图文信息,当然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或者私信我,我看到会尽快回复哒~


菜妈和钱爸


这是孩子必经得一个过程,或许是他喜欢这个人才打,或许是讨厌这个人才打,或许是他心里不舒服想发泄等。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一概而论。

记得我儿子是一岁半左右,见谁打谁,周边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有时候他手里拿东西,就直接过去打人,有的家长说:“你家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家长说“怎么是这样的孩子,咋打人呢”还有的说:“是不是爷爷奶奶溺爱的了,你管不住他打人呀”当时我也很烦躁,我自己带的孩子,没有爷爷奶奶的溺爱,我们两个也不是很宠他,没有事事都以他。为什么才一岁多就这么“玩劣”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有一次他打了来店里的小弟弟,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打人,然后批评可一番,可第二次还是犯。有一次他手里拿了苍蝇拍打了邻居的小妹妹,我顺手就打了他的小手,他哭得很伤心,我没有安慰他,哭了很久,等他哭完了,我才和他说话,然后问他我打他疼不,他点头,我在问他你打小朋友,小朋友也和你一样会疼,所以你还能打人不?他摇摇头。我紧接着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一个周,我发现他打人时会有犹豫,然后看到他准备打人时,我会及时喊停,就这样,一个月后我发现他不再打人了,而且遇到打人的小朋友会说:“打人是不对的,你不能打人”。现在儿子两岁多了,即使很生气也不会动手打人,人人都说懂事,乖巧。其实孩子动手打人也是有原因的,家长要细心观察,然后教育他改正。

在这里我建议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个绘本,它富有趣味而且也具有教育意义。


果果的妈咪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

我家宝宝2岁3个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还爱打人。兴奋了打人,生气了打人,有时候甚至毫无来由地也打人。不仅在家这样,在外面也这样,弄得我成天给人家道歉。

我向心理医生咨询后,得到的解析: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打人只是一种表达感情、情绪的方式。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当出现争端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向父母示威时,两三岁的宝宝通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

但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勇敢、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打人。

打人事件发生时,父母不要有过分强烈的反应。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的这些反应,对打人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变相鼓励。父母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另外,父母的态度要坚决,并前后一致。比如说,当孩子打人的时候,父母不能这次还无所谓呢,下次就生气了。

父母平时也要经常注意表扬孩子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史说心理


父母碰到宝宝第一次打人,心里肯定很惊讶,特别是孩子无缘无故的打人,也许还会觉得不可理解,特别是打的还是妈妈的时候,妈妈心里还会特别委屈,或者愤怒,觉得孩子‘不孝顺’。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1-3岁这个阶段出现打人的情况呢,父母们先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先观察观察,他打人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人是有多种原因的。


1、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有的小朋友呢,遇到喜欢的小伙伴,但是呢不会表达,可能就会动小手打人家一下,以表达喜欢。有的时候是在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别的小朋友触犯了游戏规则,他又不知道如何说,也可能会动手打人。

这样的情况下呢,父母们就要侧重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孩子讲故事,多聊天,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2、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小朋友到了陌生的地方,有很多人,他保护自己的本能方式就是——先出手

有的小朋友是曾经受到过别的小朋友的攻击,得到了不好的示范,这样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也会攻击其他的小朋友

这个时候呢,父母们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多跟孩子强调朋友之间的友爱,什么是正确的友好的表达方式。


3、父母在孩子面前打架,有肢体上的冲撞,或者父母经常打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也学会了武力表达。

这种情况呢,就需要父母调整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总之呢,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家长先不要着急训斥孩子,先了解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在这些方面慢慢改善就可以。


另外对于孩子摔东西也是一样的,先观察原因,孩子是觉得好奇,还是就是单纯的发脾气。如果是好奇,那么家长做一下正确的引导;如果是发脾气就要弄清楚发脾气的原因,再进行解决。


另外,我平时喜欢读一些育儿书籍,给大家分享这方面的读书笔记,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哦


书之笔记


几乎每个2岁大的孩子,都会时不时的耍一些脾气,有的孩子敏感发脾气的时间开始得更早。2岁的孩子,有很多难以对付的行为,比如打人、咬人,发脾气、哭喊,扔东西等等。甚至有的孩子到了3、4岁,还喜欢用手打人、咬人,故意摔东西。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用手打人,是什么心理或原因导致的?

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种行为心理。孩子打人要么被训斥,要么被温柔以待,在过去没有过多的解读,但现在讲究科学育儿,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总想弄懂是为什么?那孩子打人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01、孩子打人是在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不需要教就会发怒、害怕、高兴,这些情绪是自然表露的,是人类遗传的一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关注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在乎别人的感受,其表现非常自私。所以当有人让孩子感觉到不高兴时就希望通过“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02、孩子喜欢用手打人跟其自身发育有关。孩子不高兴了为什么不用骂的,而用打的?为什么喜欢用手打人,而不是用脚踢?这其实跟孩子的发育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整个发育都是自上而下的,先从头部开始,最后才到脚。而孩子2岁的语言能力还不强,有的孩子甚至才开始说话。即便说得很好,也不会合适宜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2岁孩子主要发育特征:


  • 动作发育

跑跑跳跳、踢东西、攀爬,走路的姿势接近成人,对身体的控制也更加熟练,可以倒着走,也可以转大弯。孩子此时的注意力时间短,当你想跟他做游戏时,它会立刻开始玩别的。这个年龄的孩子似乎一刻都安静不下来。

  • 手部和手指能力发育

2岁大的孩子,手部已经非常灵活,可以轻松的摆弄细小物体,还会翻书,能用6块积木搭高塔,脱鞋子,拉下比较粗的拉链等等。孩子的手腕、手指和手掌的协调能力也已经很成熟。可以转动门把手,也可以一只手拿杯子喝水,还能打开糖果的包装纸。

  • 语言发育

2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表达50个以上的词汇。还会开始使用代词,比如你,我,他等。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差异很明显,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发育很好,有的孩子有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甚至发育迟缓等等,大人说什么听不懂,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又有些差距,当孩子无法表达时,就只能用打的。当然不是说题主的孩子语言发育不好,这只是针对个体差异而言。

如果孩子经常用手打人,我们要如何正确引导或纠正?

  •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时,就要制止。如何制止?可以把孩子打人的行为当做一种游戏来纠正引导,比如,孩子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让他感觉到疼,他又打你,你再打他,孩子感觉疼会自己停止这样的游戏。以后打人的行为,会有所改善。

  • 当孩子频繁出现打人时,我们要及时提醒:打人是不对的。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时,有可能是孩子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可以及时帮孩子表达情绪,比如,弟弟的苹果被姐姐咬了一口,这时弟弟非常生气,举手就打了姐姐一下。如果我们及时提醒,或者在孩子有情绪前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姐姐吃了你的苹果,你是不是很难过?”当孩子听到有人理解他的情绪时,会停止攻击,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孩子打人的次数。

  • 陪孩子玩假装游戏,引导孩子主动养成好的习惯。 2岁的孩子认知发育不够,这个阶段特别喜欢玩假装游戏,大人可以利用此游戏来引导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乱打人,就没有人愿意跟我们玩,没有人愿意跟我们做朋友。小朋友一听到没有人陪他玩就会紧张,就会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

很多人说,孩子打人不要过于敏感,现在孩子还小不能分辨。其实现在的孩子个个精得很,因此,我认为在孩子还分辨不清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是花醒育儿,一个2岁宝宝的妈妈,持续分享0-6岁相关育儿知识。育儿先育己,记得关注@花醒育儿,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花醒育儿


【2岁宝宝喜欢打人、扔东西,这是完全正常的,纠正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错误!】

什么是敏感期?

婴儿在1-2岁之间,会进入到手臂发育的敏感期和肌肉发育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又被成为“关键期”或“最佳期”。

对于儿童的心理研究表明:

儿童在不同敏感期,心理过程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而一旦错过了敏感期,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学习某种知识技能也比较困难。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成长有30个敏感期,几乎全部是在7岁前形成的。

  • 0—4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 2—4岁是语音学习的敏感期;
  • 5—5.5岁是数概念掌握的敏感期;
  • 5—6岁是词汇扩充的敏感期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敏感期的有利时机,对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体,就像是一部智能的机器,一般情况下,会自动地在某一时间内发展它某一方面的技能。

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其实,就是儿童发展规律普遍性的体现!

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

处于手臂发育敏感期的孩子,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扔东西!

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管这个东西是什么,只要你交给他,他随手就给你扔掉了。

父母可能会感觉很费解,或者很生气,认为孩子捣蛋、不听话。

那么,这样想,可就错了!

要知道,这只是小宝宝在练习使用自己手臂的力量而已,是他手眼协调发育的最初尝试!

所以,父母不仅不要强行纠正,还应该尽力拿一些适当的东西给孩子扔,帮助宝宝发育他的手臂!

处于肌肉发育敏感期的孩子,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使用肌肉的力量!

比如,不知疲倦地整日走来走去,甚至喜欢伸手打人。

这些表现,可不是小宝宝要故意给爸爸妈妈添麻烦,而是他需要发展自己肌肉的力量,将来变成一个强壮有力的个体呢!

所以,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禁止他整日走动,那才是做错了!

自我意识的觉醒:

此外,孩子动手打人,还与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关。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他们开始认识到:我是“我”,而不是“别人”!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就开始了!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宝宝叛逆期”!

宝宝叛逆的本质,就是理解到了“我”的重要意义,因此不愿意再受制于人,而是希望遵从自己的意志。

在宝宝叛逆期,他们不仅常常违逆父母的意思,跟大人对着干,还会经常和小朋友抢玩具,因为,他需要证明:这是“我的”、不是“他的”!

他侵犯了“我”,所以我就得“打”他。

请父母们注意,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他们认识不到打人是错误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满足“自我意识”独立的需求而已!

对于宝宝叛逆、打人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宝宝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方面,尽量帮助孩子满足“我”的需求;一方面,要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意志”!

我是心理咨询师镜心,《父母必读|60节课成就孩子的一生》,更多科学的养育观念,帮助你成为智慧父母,养育优秀的孩子

镜心谈心


2~3岁,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宝宝表现出扔东西、打人的行为,这是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表达方式。所以家长不要过于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认为孩子这些表现是暴力,长大了那还得了?家长不要有这样的焦虑。

宝宝“叛逆期”扔东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岁前后,宝宝自我意识、物权意识或“地盘意识”开始萌牙。宝宝开始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霸权主义,比如有以下特征:

1,凡事都说不,“我是宇宙中心”。2,处处都逞强,自认为天下无敌,无所不能。3,脾气暴躁、情绪阴晴不定。

二、宝宝前额叶发育不成熟。

前额叶,位于宝宝大脑额叶的前部区域,主管和决策宝宝理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当宝宝前额叶发育不成熟,宝宝就会行事“冲动”。

三、宝宝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当宝宝语言能力落后于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时,就表现出以打、发脾气、扔东西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说不过你就动手的意思。

但是大人这样要求宝宝,对宝宝是不公平的。因为2岁半的孩子与成年人讲道理,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当他说不过我的时候,或者表达不清楚时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发泄情绪:找一个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转身时在我腿上踢一脚。

如何应对宝宝“叛逆期”扔东西、打人的行为?

1,家长不要做错误的示范。

宝宝2岁前后,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肯定的是,宝宝出现扔东西、打人这些行为,是宝宝的模仿动作。模仿对象,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宝宝见到别的小朋友这样做过。

比如家长说过,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给你买玩具”之类的。这让宝宝相信,通过警告、发脾气、打人是能达成目的的,所以宝宝才会模仿出扔东西、打人的动作。

2,充当宝宝的前额叶,帮助宝宝冷静。

家长和只有2、3岁的宝宝讲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们家长不会讲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宝宝理解不了。

宝宝2~3岁前后,已经是手动敏感期。此时的宝宝更崇拜动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体力行的榜样。

家长怎么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关系。当宝宝扔东西、打人时,夫妻中的一方应先将宝宝抱到一边,帮助宝宝冷静。

这种作用有2个:一是对宝宝表示关切,让宝宝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询问宝宝“叛逆”动作的原因,并给予分析这个“叛逆”动作存在的缺陷,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多数宝宝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东西的动作,并不能排除是出于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所以,家长给予宝宝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长手里拿着手机陪在宝宝身边,这不是陪伴只是“陪着”。真正的陪伴,是与宝宝产生互动并让宝宝感觉到愉悦!

最后在给你分享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吧,

我家宝贝3岁,去年开始教学习汉字,但效果一般,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对识别动物更感兴趣,

后来我找了很多有关于动物和学汉字的软件,感觉广告很多,内容我也不是十分放心。

后来发现了一款《猫小帅识字》把汉字演变成有趣的动画和图形,内容紧扣一年级教材和幼儿常用字,

轻松记忆,最关键是内容健康、发音标准,宝宝可以一篇一篇的连续学习下去,安排的十分合理。

我家宝宝超喜欢的,里面能学到一千多个简单的汉字,我家宝宝用了之后效果还挺好,极力推荐你可以给你家宝宝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