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為什麼如夢亦幻亦真?

鄭恩君


人生有許許多多的不如意,就像電視劇一樣,存在著有許多如夢一樣的經歷,亦幻亦真,虛虛實實。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奮鬥中要做好失敗的準備,這樣才能逢凶化吉,走向成功。亦幻亦真的人生,我們要正確面對,不能糊里糊塗,也不能沒有方向和目標。人生的道路有許多不確定,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辨別真幻,去偽存真,腳踏實地,才可以不斷收穫,走向成功。



西部風情2019


樓主好!“空觀、假觀和真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思想,發源於道佛兩家理義,展開講太大。下面不引經據典,僅從俗事角度切入話題,閒聊幾句,供參考。

【1,人生既“有我“,也“無我“。】

脫離“自我”講人生話題沒意義,這是探討的前提,必須先明白,否則易入妄想空談。“我”是人生的主人,但“我”在哪裡?仔細想想就明白:(1)肉身不是“真我”,死後消失,歸於泥土。(2)鏡中像不是“真我”,似有實無,虛幻不及。(3)內心不是“真我”,瞬息變化,夜夢晝思,反覆無常,不能控制。(4)名字不是“真我”,身份記號,隨時磨滅,不能長久,死無所用。故人活一世,總以“假我”存在,是隱藏最深的真相;“無我“就叫如夢、如幻、不真。

人在三種狀態下,會感覺有“真我”在:(1)面對墳墓、棺材、屍骨、死人時,會對比知自己活著,覺悟“真我“可貴,重於一切。(2)行善時,人會感到“真我”存在,且有濟世價值。(3)學佛時,人會感到“真我”存在,且徹悟“自己本來是佛”,無始劫來迷誤為眾生。

【2,為何說世界(含人生)是空的?】

主要是三個原因:(1)“根“為空。萬物裡,虛空最長久;萬物變化,最後都回歸虛空,不能永恆;離開虛空,萬物不能存在。可見,“空“是萬物的根源,此理藏得很深,看太空圖片時,人易領悟。(2)“性”為空。不但人是“無我”的,連萬物也“無我”,最終人物合成的世界也是“無我“的,一切的生滅變化都沒有能見的主人在操控,一切皆不能永恆。可見,“人無我和物無我”在性質上相同,無=空=世界=人。(3)“變”為空。萬物分秒都在運動,永無休止,每剎那都相異,而不是剛才的“萬物”,前滅叫“空“,故量變的結果是“生滅現象“。可見,變化性使萬物永不能靜止,秒秒不同,秒秒消亡,秒秒逝去,從有到無,且“有無同時”,不能超越。

【3,世界不能離開“空“】

大到星球河漢,小到基本微粒,都在“空”中,人生也如此,常在“空“中過。若看不清這個真理,隨便舉三個例子:(1)杯子無空,不能盛水。房子無空,不能居住。(2)肚子不空,沒法吃飯。道路不空,無法行動。(3)時光飛逝,不能回到過去;未來沒到,不能超前先臨。人在分秒之間,前後都不見、不及、不至,被“空”包圍著。悟透此理就知,“空”是永恆,“無”是真理,“有”是幻夢,人的一切追求自然也都是“鏡花水月,夢幻泡影”。也因此,不僅是人,一切萬物的本性都是“空無為真,假有為迷”。

【4,人生為“空“的其他原因】

主要有五個:(1)身無常。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人命短如呼吸,無論誰都如此,不能永壽,所以是“空”;不能長久,所以是“假”;沒有真我,所以是“幻“;不能主宰,所以是“虛”。(2)感無常。身體的一切感覺都時有時無,推動著人情緒的變化和行為的變化。人的感覺永在變,沒有一律,所以非真為假,有欺騙性。(3)想無常。人的念頭分分秒秒都在產生,無法控制。前念後念,相續不斷,剎那生滅,造成人心難安。念頭如野草瘋長,如猿猴跳躍,如閃電劃空,從不固定和停止。一念剛生即滅,念念如此,故念念不真,落在虛無裡。(4)行無常。不論是身行還是心行,只要有追求,十之八九不能實現,即便實現也無法永恆,不能常保,終究會失去,身體如是,財產如是,一切都如是。(5)心無常。人的一切行為都被心決定,命運為何沉浮?吉凶為何不定?生死為何飄忽?原因都是“心動”造成的。心如幻,事就如幻;心常變,事就常變。人生隨心,感覺隨意,夢幻生於心,真假在心上,都不能離心。

【5,文學作品裡的“夢、幻、真“】

通常的描寫歸為四類:(1)對“失去”的感慨。基於得失的感悟,是最常見的說辭。(2)對“過去空”的傷戀。時光不逆,回不到昨,人無所愛,“事如春夢了無痕”。(3)對“未來空”的迷茫。世事難料,不測風雲,違願違心,提心吊膽。(4)對“當下空”的無奈。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運去英雄不自由,等等。人“空“如寶玉出家,人“苦”如醉生夢死,人“悲”如孟女哭城,人“哀”如心燈熄滅,不論文人怎麼寫,實質都是對“空”的理解。

總之,人生不僅“如夢如幻”,而且“是夢是幻”。能悟此理叫“真”,能省此理離“假”,能證此理叫“智”。命運的“夢、幻、假”不可怕,關鍵要有智慧、要依靠聖賢、要有大公濟世的作為,生命的意義在自強不息。天翻地覆慨而慷,我輩豈是蓬蒿人?!


本然堂講席


不是如夢,而是你跟本沒有用真❤心去過日子,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