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何時研製出?馳援武漢情況如何?央視連線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和鄭霞醫生

一邊是全社會熱切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一邊是全國醫療機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這場“疫情戰”戰況如何?

1月28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連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感染病學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和浙大一院馳援武漢的鄭霞醫生,向她們瞭解最新情況。

疫苗何時研製出?馳援武漢情況如何?央視連線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和鄭霞醫生

白巖松:還要多久能出疫苗?

李蘭娟院士:

分離病毒毒株,意味著我們已經擁有了疫苗的種子株。通過疫苗株以後,我們就可以製備疫苗。製備疫苗要有個過程,拿到疫苗株需要一個半月,之後還需要一個半月的審批過程。

白巖松:確診病例是否正在靠近峰值?

李蘭娟院士:

目前的增加在我們的預計之中。前段時間,各個省在潛伏期的感染者都應該逐漸發病了,現在應該處於發病的高峰期。如果隱性感染的人全部找到了,感染的人全部隔離了,那在14天潛伏期之後,會慢慢往下降。所以,嚴格查出感染者,嚴格地隔離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白巖松:日常是否需要帶手套防止接觸傳播?

李蘭娟院士:

病人從呼吸道飛沫出來以後可能汙染了周圍的一些環境,當我們的手到處摸的時候就可能受到汙染(手再接觸口鼻、眼睛部位)而感染,所以我們提倡大家勤洗手,以來切斷傳播途徑,讓預防工作做得更到位。醫護人員接觸患者是需要戴手套,但是外環境接觸量有限,勤洗手即可。


此外,白巖松還連線了浙大一院綜合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國家衛健衛專家組成員鄭霞。鄭霞是最早到達武漢的第一批馳援醫生,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晚上她繞道到達武漢,就為及時儘自己一份醫者仁心。

離“家”近一週的鄭霞,現在在武漢怎麼樣了?讓我們通過央視的鏡頭,瞭解下她在武漢還好嗎?

疫苗何時研製出?馳援武漢情況如何?央視連線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和鄭霞醫生

白巖松:目前,支援的醫院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鄭霞:

我23號到達武漢,24號入住武漢金銀潭醫院ICU,裡面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有些醫生已經累倒或者病倒了,所以人員相對緊張,工作壓力很大。經過這幾天的調整和比較多的醫護人員馳援以後,人手多起來了,診療也規範、流程化起來了,也可以開展一些需要人手比較多的治療措施了。

白巖松:現在還缺什麼?

鄭霞:

缺的是有專業技術有資質的ICU、感染、呼吸醫生和更多的防護用品。護理人員一般4小時輪換,甚至6-8小時,防護服有限以及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我們只能少喝水,還是比較辛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