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北京医疗队火线救援 8小时收治15位感染者

原标题:直击|北京医疗队火线救援 8小时收治15位感染者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昨日下午,随着15辆救护车相继驶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在住院楼12层整装待发的北京医疗队,迎来了首批武汉当地新型肺炎患者。

  昨日15时左右,第一辆救护车驶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在患者通道处停留,一位当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进入病区,这是北京医疗队正式接诊的当地感染者。

  截至23时,北京医疗队已接诊15名患者。医疗队队长刘立飞介绍,15名患者分批送入12层新病区。

  记者了解到,在医疗力量配备方面,目前武汉协和医院12层新病区共有床位约65张,近期还将陆续接收疫情感染患者。

  在北京医疗队当中,根据前两个班次的安排,参与首批接诊任务的医生共6名,另外6名医生备勤,护士12名,另有6名护士备勤。另外管理协调人员3名,院感防控人员2名。

直击:北京医疗队火线救援 8小时收治15位感染者

昨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北京医疗队员向值班护士提示注意事项。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揭秘1

  污染区归来要洗13次手

  进出隔离区,医护人员究竟要进行哪些准备?

  过程可称繁琐。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东病区护士长程小翠向新京报记者演示了全流程。在清洁区靠近污染区的一间密封房间中,按顺序放满了防护物资,医护人员要在此完成11个步骤:穿内防护服-戴圆帽-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检查手套-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外科手套-戴圆帽-戴外科手套-戴脚套。穿戴完毕,医护方能进入隔离区,这一过程或持续30分钟。

  从污染区出来步骤更为复杂。被打通的两个房间摆了6个垃圾桶、20瓶手部消毒液。医护人员要一层层脱掉身上的防护帽、防护服、护目镜、鞋套,每脱掉一层,就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接触门把手、开关,也必须隔着纸张进行,整个过程起码要洗手13次。

  “大部分在清洗手套,直接清洗手部皮肤会重复三四次。”

  21时左右,北京友谊医院三位男护士范凡、兰雅智、关宏奎结束第一班值班,从隔离区回到清洁区。由于长时间戴多层手套及频繁洗手,他们的手背冒起了红色的小疹子。

直击:北京医疗队火线救援 8小时收治15位感染者

  昨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一名新型肺炎患者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入北京医疗队所负责的隔离病区。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揭秘2

  病区连夜砌起一道墙

  北京医疗队提供援助的范围主要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楼12层病区。该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不以感染科为主,病房也主要收治外科患者,因此此前并不具备收治传染病的硬件能力。

  收到全力“转型”救治感染者通知后,病房楼紧急腾空改造。1月28日,北京医疗队抵达武汉驻地当日,几十位专家前往病房楼实地踩点,提供了部分院感建议。次日白天,记者来到该病区,发现已经有不小的变化。

  为了防止医护人员感染,传染病病区划分为三个区域。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污染区为患者接受治疗区,医护人员需在严密的防护下进入;清洁区为医护人员休息生活区;两区之间形成隔断,防止病毒蔓延。

  此前,两区之间为一扇隔离门,医护人员从此门出入。在北京医疗队的建议下,隔离门的部位连夜砌起一堵绿色的墙壁,右侧两个房间则打通,成为医护人员进出时的缓冲地带。

  13时40分,记者前往病房进行最后探访,此时房间中插上了用于空气消毒的机器。14时,病房区全部封闭,正式开启收治任务。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