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病毒“追踪者”

直击!病毒“追踪者”

如果说“白衣天使”是保护患者、战胜病魔的战士,那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低调不为人知,却比“白衣天使”更早地接近病魔的触角。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了与死神较量的准备。他们的名字叫流行病学调查员,也叫流调员。


直击!病毒“追踪者”


每天、每月、每年......发现病患,寻找病源路径,追踪病毒可能传播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就像一个个侦察兵,在最危险的前线最早地接触病毒,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着身后的一方净土。今天,记者就跟随他们,走进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走向他们每天面对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直击!病毒“追踪者”

防护服穿戴初体验

直击!病毒“追踪者”

流调员陈伟博、李建彬互相检查防护服


帽子、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连体式防护服、鞋套,这是保护医务工作者和流调员安全的“战衣”。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警戒线外,记者和流调员就要把全套防护服穿戴妥当。


“护目镜要压住帽子,手套要戴两层、束住袖口,这都是为了保证皮肤不会裸露在外。里面衣服也不能穿太厚,防护服不透风,长时间穿着容易憋汗。”在郑州市疾控中心流调员陈伟博、李建彬的指导下,记者完成了防护服穿戴初体验。


直击!病毒“追踪者”


怀着忐忑的心情,全副武装的记者跟着流调员通过第二道密码门,走进了隔离病区。


直击!病毒“追踪者”


穿上第二层更为严密的防护服之后,才可以进入疑似患者的病房。由于防护服采用不透气的材质,记者明显感到呼吸和行动都略微不便。流调员告诉我们,他们和医护工作者为病人检查或者治疗时,常常要穿着防护服4个小时甚至更久,有的时候还要带上纸尿裤。


直击!病毒“追踪者”

病区里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这里每个患者都是单人单间,药品则是通过装有紫外线灯的物品传递窗消毒后送入病房。


直击!病毒“追踪者”

走廊和每个隔离病房之间有一个“中转室”,每一道门的门把手都需要半屈身体用手肘拧开,护士长申琼阳说,这也是为防止病毒借助门把手进行传播。


直击!病毒“追踪者”

流调员的日常


流调员:“孩子情况怎么样了?”

患者母亲:“现在比较稳定吧,也不发烧了。”

流调员:“孩子来的时候多少度?发烧了多久?”

患者母亲:“38.3度,发烧了一天一夜吧。”


直击!病毒“追踪者”


病房里是一位母亲和她十个月大的儿子。流调员陈伟博、李建彬和王衡正详细询问着婴儿发病前后曾经去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以及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和就医情况。


直击!病毒“追踪者”


陈伟博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排查患者的活动轨迹,他们一方面要了解病人是如何感染上病毒的,另一方面也尽快找出病人在感染后接触的其他人,让他们及时得到医学观察隔离,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


“这个过程要非常耐心仔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漏网之鱼’。有时候碰到不太配合的病人,就要长时间和患者接触,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陈伟博说。


直击!病毒“追踪者”

记者王妍斐采访二七区疾控中心流调员王衡


为了掌握更加真实的情况,流调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要和颜悦色、温柔细致,用大量的时间帮助患者回忆自己的行动轨迹及生活细节。但是一旦离开病房,他们就是与时间赛跑的“追风者”。


直击!病毒“追踪者”


快!快一点!再快一点!每次接到病例报告后,流调员就会第一时间拉着装有“战袍”的红色行李箱奔赴现场,找到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果找晚了,那密切接触者有可能发病,有可能又传染了别人。所以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传染源。”陈伟博说。


直击!病毒“追踪者”


回到单位后,他们还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将了解到的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材料进行上报。二七区疾控中心流调组长郭东晓所率领的小组最高记录一天流调了24个案例。这意味着他们晚上回到疾控中心的时候,必须加班加点连夜将现场调查的内容整理出来,分析研判并做出下一步计划。


直击!病毒“追踪者”

护士透过病房上的隔离窗为病人加油打气


在隔离病区,同样不分昼夜奋战在“疫线”的还有医护人员。离开病房前,一位护士开始为病患更换被褥。除了医疗护理外,她还负责病房的消毒工作和病人的衣食起居,在病房里一呆往往就是三四个小时。


直击!病毒“追踪者”


让记者觉得难受的防护服,她早就习以为常。虽然忙个不停,但她并没有觉得太辛苦,同事的鼓励打气、父母亲人的支持都让她充满了力量。“虽然不能离开这栋楼,见不到其他的任何人,但晚上和爸妈视频的时候,他们会一直鼓励我。所以我并不害怕,现在是关键时期,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直击!病毒“追踪者”

离开病房前,流调员和记者需要在“中转间”把身上的防护服一层层脱掉,防止病毒外泄,期间进行了六次手消毒和三次流动水洗手。在隔离区仅仅呆了一个小时,记者身上已经出了不少汗。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流调员探路追踪病毒,前方“探雷”,与医生护士一起,共同组成一支特种部队,护佑着患者走向健康,保护着更多的人不受病魔的侵害。


直击!病毒“追踪者”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调查工作结束后,几位流调员讨论起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不到一岁的疑似患病小宝宝让大家很是心疼。尽最大的努力阻止病毒的蔓延,打赢这场防“疫”战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直击!病毒“追踪者”


郑州市疾控中心流调员陈伟博从2004年就一直从事流调工作,面对这次战“疫”,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冲上去,“作为疾控人,这是我们的天职,前线很多医护人员缺少防护措施也不曾后退半步,我们更应如此......”


直击!病毒“追踪者”

二七区疾控中心流调组长郭东晓已经18天没有回过家了。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家里人都送回了老家,自己则一直住在单位。“我们从事这个工作要对自己负责、对病患负责、对家人负责。”接触重症病人是一件危险的事,郭东晓和每一个流调员都心知肚明。谈起许久未见过的亲人,这个中年汉子没有忍住自己的泪水。


直击!病毒“追踪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天流调员们互相激励着,他们手挽手共同组成了一道“防火墙”。“每天都在一线,我们时时刻刻都有感染的风险,但是我们没有人退缩、没有人休息,大家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奋斗着。”郭东晓说。


直击!病毒“追踪者”

等胜利了我想抱抱女儿

每天在外流调,陈伟博常常接不了家里人的电话,更不用说见面了,“从年前到现在,我几乎都没有见过女儿糖糖。她总是跟我说,爸爸你回来吧,我想你了。我只能电话里安抚她说,爸爸的工作很重要,只有把病毒赶走了,糖糖才能去公园玩。”

直击!病毒“追踪者”


“等这场战役结束了,你最想干什么?”


“腾出手来抱抱女儿。”


记者:贾鹏 王妍斐

统筹:刘芳 郭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