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滅金用23年,滅西夏用21年,滅南宋卻花費五六十年?

談文論史


北宋滅亡之後,康王趙構南渡建立南宋。南宋前四十年抗金,紹興議和,岳飛死,經過二十年的修養,後五十年抗擊蒙古。如此柔弱的南宋為何能夠堅持了近五十年而不亡?

一、經濟實力強大。

可以說宋朝是封建社會最為富有的一個朝代。據英國經濟歷史學家麥迪森計算,北宋鹹平三年的GDP是265億美元,佔世界的22.7%,比重和今天的美國差不多。北宋的人均GDP是2260美元,而同期的西歐諸國450美元。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人均GDP才1260美元。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我國的人均GDP才450美元。


在財政收入方面,北宋真宗時期年收入6000——7000萬兩。到了南宋時期,由於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最高的年收入達到了一億兩。如此高的財政收入有70%來自海外貿易,只有30%來自農業稅收,這也是整個宋朝農民起義比較少的原因之一。

而幾百年後的明朝年收入最高只有可憐的400萬兩,僅為南宋的二十五分之一。1820年代的清朝年收入勉強達到7000——8000萬兩。

比較一下,就知道宋朝、南宋的經濟實力有多麼強大。

戰爭是燒錢的行為方式,沒有錢,南宋撐不了這麼長時間。

二、南宋吸取了北宋滅亡的教訓,大膽啟用武將。嚴格思想教育,防止投敵叛國的發生。

宋朝建國之初,趙匡胤制訂了重文抑武的國策,武將的地位和權利得到極大的限制,最終導致了軍隊的戰鬥力低下,士兵的歸屬感不強,面對金兵、遼兵,節節敗退,直至滅亡。

到了南宋,一改前朝國策,重用武將,湧現出了孟珙、杜昊、劉整等一大批名將。

宋朝對士大夫階層,對老百姓一直不錯,南宋不斷加強忠君愛國思想教育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蒙宋戰爭期間,南宋軍民表現出的頑強的戰爭意志力、高尚的民族氣節,令蒙古人歎為觀止。


三、南宋依靠長江天險,依靠江南氣候溼潤、河網縱橫的優勢,多次擊敗蒙古。

蒙古的優勢在於騎兵,在北方廣闊的草原上,騎兵勢不可擋,蒙古騎兵滅亡金國,西征歐洲、中亞都鮮逢敵手。但是到了江南河網縱橫的地域,騎兵失去了優勢,加上北方遊牧民族無法適應南方氣候,水土不服,瘴氣爆發,死亡甚多,嚴重削弱了蒙古人的戰鬥力。在南宋強大的水軍面前,蒙古人戰事艱難。

四、南宋火器的發展。

火器初現於唐朝,廣泛應用於宋朝,由於沒有優勢的騎兵,南宋極為重視火器的研發和應用。研發了霹靂跑、石炮、鐵火槍、長杆槍、突火槍等先進武器。在守城防禦戰中,火器發火了巨大作用。


比如在開禧三年,南宋與金兵的戰鬥中,使用了霹靂炮,炸死了金兵三千人、馬匹幾百頭,令敵人落荒而逃。

又如在釣魚城保衛戰中,大漢蒙哥被石炮擊中,不久死亡,蒙古立馬撤軍北歸。

五、蒙古兩線作戰,給了南宋喘息的機會。

先看蒙古西征。

1.在1219——1225年,成吉思汗為了嚴懲襲擊蒙古商隊和使者的中亞大國花刺子模國,開始了第一次西征,到達裡海和黑海以北,滅亡了花刺子模國。

2.1235——1242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第二次西征,滅亡了匈牙利、波蘭、建立了西北的藩屬國——欽察汗國。

3.125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開始了第三次西征,控制了今天的敘利亞、伊朗、俄羅斯,建立了有一個藩屬國——伊利汗國。

再看蒙宋之戰。

1.窩闊臺攻宋。

在1235年,第二次西征多瑙河之際,窩闊臺以南宋背信契約為由,開始攻宋。1236年,東路軍攻取襄樊、陽平關。南宋朝野震驚,急忙派名將孟珙前去救援。孟珙不負眾望,連拔24座大寨,取得江陵大捷。

1239年,另一位名將杜昊取得瀘州大捷。孟珙趁機反攻,收復荊襄之地。

1240年,西路軍攻入四川,進逼三峽。孟珙率軍抵抗,打敗西路軍,收復衢州失地。同年,窩闊臺病逝,蒙古撤軍。歷史六年的第一次蒙宋戰爭結束。


2.蒙哥迂迴包抄。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拖累的兒子蒙哥取得汗位,在進行第三次西征的同時,開始了滅宋計劃。先是由川西進入大理,滅亡了大理段智興,實現了對南宋的包圍。

1258年,在名將孟珙、杜病逝之後,蒙哥兵分三路進攻南宋。中路軍由蒙哥率領由四川進入重慶,南路軍從雲南、廣西進入長沙,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進攻鄂州。三路大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後沿長江東進,直取臨安。

蒙哥率軍到達釣魚城的北方門戶合州,遭到孟珙學生王堅的猛烈還擊,戰爭相持不下,蒙哥怒火沖天,親自上陣指揮,被炮石擊中,不治身亡。

蒙哥死後,忽必烈急忙和姦臣賈似道議和,撤軍北歸,爭奪汗位。

3.忽必烈攻宋。

1264年,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奪得汗位。捲土重來,進攻南宋。此時的南宋由外戚賈似道專權,迫害忠良,欺騙皇上,武將向士璧、曹世雄遭到殺害。四川守將劉整為求自保,率領孟珙留下的水軍精華投降忽必烈,南宋危在旦夕。



1268年,忽必烈以阿術為元帥,劉整為副將,率領10萬大軍進攻襄樊,1273年,襄樊淪陷,南宋門戶打開。

1274年,忽必烈派兵20萬大軍,沿長江東下,進攻臨安。1276年,兵臨城下,謝太后和宋恭帝率領文武百官投降,南宋滅亡。


品讀春秋001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尊號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汗國建立之後,立刻展現了強大的活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蒙古騎兵進行了三次西征,打下了遼闊的疆域。蒙古騎兵的鐵蹄也看準了西夏、金和南宋。1207年,蒙古建國後第二年便開始大規模入侵西夏,陸陸續續打了二十年,一直到1227年正式滅掉西夏。1211年,蒙古開始入侵金朝,1234年蒙古最終完成滅金大業,前後用了二十三年。

蒙古滅掉金朝之後第二年,便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從1235年開始入侵南宋,到1279年消滅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前後進行了長達四十四年的戰爭。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橫行無阻,卻被一個羸弱的南宋王朝阻擋了足足四十四年。蒙古人經歷了窩闊臺汗、蒙哥汗和忽必烈三任大汗,甚至付出了蒙哥汗被打死的代價才艱難的滅掉了南宋。

為什麼蒙古攻滅南宋經歷如此漫長時間,而且過程那麼艱難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蒙古人能夠橫掃歐亞大陸,能夠滅掉短時間內滅掉相對強大的金朝,主要依靠的是精銳的騎兵和先進的火藥技術,尤其是強大的騎兵。蒙古騎兵在北方、中亞、西亞、歐洲大平原上可以暢行無阻,最大限度發揮騎兵優勢。最終蒙古騎兵打敗了金朝和西夏的騎兵,也打敗了歐洲各國的重裝騎兵。南宋的國土位於秦嶺淮河以南,也就是我國現在的南方地區。這一地區的主要以丘陵為主,而且降水豐富,是我國的魚米之鄉。南宋統治區域內溝渠縱橫,加上連綿不斷的丘陵。騎兵部隊難以在南宋縱橫馳騁,水軍反而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所以蒙古騎兵的優勢難以發揮,騎兵不能發揮最大功效,蒙古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會大大降低。

馬克思曾經說:“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火藥成為蒙古西征的另一項重要法寶,當然也是打勝西夏和金朝的重要法寶。南宋騎兵力量明顯不足,為了彌補騎兵的不足,所以南宋統治者花大精力研究火藥技術。南宋有專門研究火藥的部門,而且研究出了火箭、火炮、突火槍等先進火器。南宋時期,火藥也有燃燒性向爆炸型過度。蒙古的火藥技術固然非常先進。但是南宋和蒙古之間的火藥即使差距並不大,南宋的火藥技術並不比蒙古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蒙古。蒙古的第二項法寶在南宋面前,威力也大打折扣。

蒙古騎兵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高原氣候相對比較寒冷、乾旱,南宋的氣候相對溼潤、溫暖。習慣了比較乾燥氣候的蒙古人,自然難以適應南方的水土。蒙古軍隊進攻南宋的時候,夏天難以適應溼熱,冬天難以使用南方的溼冷。蒙古士兵時常出現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的情況,甚至連蒙古的戰馬都難以適應南方的水土。由於蒙古士兵難以適應南方的水土,導致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南宋初年,吳玠、岳飛、韓世忠等人組建了南宋對抗金朝的防線。這是一條防線從西到東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西部的四川防線、中部的襄樊防線、東部的兩淮防線。南宋依靠著這一條防線成功的阻止了金軍入侵,這條戰線也是南宋抗蒙的重要屏障。尤其是岳飛經營的襄樊防線更是固若金湯。蒙古大軍之所以長時間滅不了南宋,最主要原因是長期不能攻陷南宋的這條防線。蒙古攻打四川防線多年都無功而返,最後蒙哥汗也在四川被打成重傷而死。蒙古僅攻打襄陽和樊城就用了五、六年時間,襄陽被攻破之後,南宋整個防線才最終崩潰,南宋才加速滅亡。

靖康之變中三千多宗室和大臣被金軍俘虜,大部分人都遭受了莫大的恥辱。不少公主和后妃遭到金人強姦,皇帝、大臣也遭受金軍輪番羞辱。這樣的恥辱使得南宋政府特別重視“節操”教育。南宋士大夫和婦女都接受“節操”教育,貞潔牌坊也逐漸流傳開來,南宋士大夫的忠君、重義、輕死等品行節操進一步強化。北宋滅亡時大臣、皇帝、婦女受辱的例子似乎一直都在眼前,所以南宋軍民才會拼死抵抗。南宋滅亡時出現了一大批為國赴死的文人,比如文天祥。南宋最後一戰中,甚至出現了十萬軍民共同自殺殉國的壯烈場面。崖山之役後,南宋滅亡成為定局,軍民才會出現集體自殺殉國的場面。如果要是有希望抵抗的話,他們絕對會誓死抵抗到底。這也是為什麼南宋朝廷如此腐敗,老百姓卻甘願以身效命的重要原因。

南宋皇室南遷之後,我國的經濟重心也完成了南移的歷史壯舉,南方成為我國的經濟重心。南宋的國土面積比北宋縮小了不少,但是南宋的財政收入、經濟總量卻沒有比北宋少。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政權的抗打擊能力也在逐漸增強。熟悉歷史的讀者會發現,五代以前北方政權攻滅南方政權幾乎只要在南京一帶打一仗,其餘地方几乎可以傳檄而定。比如劉邦滅項羽之後,南方傳檄而定;西晉攻陷建康之後,吳國滅亡;隋朝攻陷建康之後,南方很快全部平定。宋朝統一南方的時候,卻花費了大量功夫;金朝始終滅不了南宋;蒙古滅南宋的時間也非常長;清兵入關的時候,北方的抵抗很快被消滅,南方則堅持了近二十年。

南宋這樣一個羸弱的政府,能抵擋蒙古鐵騎長達四十四年絕對是一個奇蹟。南宋軍民可歌可泣的抵抗精神,也絕對值得後人敬仰。


依稀說史


蒙古汗國之所以滅南宋花了五六十年,耗時很長,主要原因是:

1,蒙古汗國在滅西夏、滅金的過程中,殺戮太重,對投效蒙古汗國的異族人士,恩賞不多,因而導致異族將士心懷不滿。

蒙古人畢竟只是少數民族,蒙古汗國軍中將士,大半並非蒙古人,因而滅南宋時的蒙古軍,其作戰效率,已遠不如成吉思汗時期了。

2,南方地形複雜丶地勢險要,蒙古騎兵基本展不開,在大多數情況下,用處不大。

3,南方發達,南方火藥工藝丶竹子、冶金技藝……都對抗元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方人善於山地戰、水戰,蒙古軍根本適應不了。

若不是南宋朝廷內鬥嚴重,若不是蒙古汗國決策正確,首先奇襲拿下臨安(杭州)。蒙古汗國能否拿下南宋,就會是個未知數了。

其實蒙元滅了南宋後,一直未對南方實施徹底統治。南方土地大半在反元義軍、地方土司的掌控之下。蒙元一直在疲於清剿這些勢力,而且敗戰連連,噩耗頻傳。

至始至終,南方都沒有象以往的朝代那樣,向中原政權提供巨大的財力支撐。這也是蒙元困頓,最終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個本應該來錢的南方,不但不來錢,還得每年花巨資去清剿,這個虧得太大了。最終蒙元反而還被南宋遺民給滅了。

可以說蒙元滅南宋是軍事策略上的成功,蒙元亡於南宋遺民是民族政策上、國策上的大失敗。

總的來說,蒙元一朝,在華夏曆史上,還是貢獻巨大的。各位仔細想一想,蒙古汗國西征,一路上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的順暢,而在面對華夏核心力量,西夏丶金、南宋時,卻吃盡了苦頭。

打西夏用了21年,而且成吉思汗還駕崩於徵西夏的戰爭之中。

滅金國用了23年。

滅南宋用了五六十年,還賠上了蒙哥汗。

由此可見,西夏丶金、南宋,是十分強悍的。倘若沒有蒙元滅掉這三個強權,華夏大地還不知何時才能重新統一。


鬼影147951010


歷史上蒙古打南宋花了那麼久時間,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有兩個:

蒙古人的自身原因

西夏和金是當時成吉思汗自己打的,以他的手段打敗這兩國是比較簡單的事,而到了南宋那會兒,一直打一下停一下,這邊一停南宋就有的修養的機會,然後再打,所以時間上感覺很久。

成吉思汗打完了西夏後,就依附了蒙古去打金國,但把自己的國力都打沒了,後來拖雷順勢把西夏滅了。而此時的蒙古也一直在大金國,在成吉思汗斷氣時,金國已經被蒙古和南宋夾成了三明治。1230年窩闊臺三路進攻金國,南宋也插上一腳,不到4年金國也在歷史上消失。

本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南宋了,但蒙古此刻開始亂了,因為成吉思汗的去世導致內部權力的交接不愉快,成吉思汗死後的兩年窩闊臺才坐上王位。而之後蒙古帝國開始擴張到歐洲、中東,因為想做全球霸主,所以窩闊臺也三路進攻南宋,但此刻他們還在打高麗,但是兵力有點不夠用了。

1241年窩闊臺去世,然後蒙古又開始亂了。窩闊臺的王后乃馬真奪了統治權,當了五年的攝政王;1242年拔都在西邊建立金帳汗國。乃馬真去世後貴由繼位,但這個人身體不怎麼好,沒多久也嗝屁了

(窩闊太)

等到蒙哥成為蒙古大汗時已經是1251年,這時候金國已經沒了十六年,而窩闊臺也死了有十年了,所以在這段時間裡,蒙古一直在上演宮鬥劇,家裡都忙得不可開交,哪有空管南蠻子。

我們從1264年忽必烈伐送開始算,到1276年南宋投降,1279年崖山之戰後宋朝徹底滅亡,也就十五年時間,其實南宋跟西夏和金的時間差不多。而之所以感覺打南宋用了很久,主要是當時的南宋比西夏和金更堅強,而蒙古從窩闊臺想攻打宋時算,打打停停,採用了幾十年。

南方地形問題

我們知道蒙古人能打遍半個地球,靠的是冷兵器時代強力兵種:騎兵,這些騎兵在跟北方人作戰因為地勢平坦,打西夏、金國、花剌子模等都比較輕鬆。

但在南方,遇到長江淮河這樣的地形,騎兵就懵了。蒙古在草原上,是沒有水軍的,當時最牛的就是“船橋軍”,也就類似臨時搭橋造船的工兵,有了這樣的工兵提供便利就簡單多了。

但南方不能只有水沒有山啊。窩闊臺當時對南方的地形瞭解的不夠深刻,他們全線進攻,但兵力分散,打的灰頭土臉;蒙古把重點放在四川,四川那樣的地形更沒有騎兵好果子吃,所以自己也被耗死在了釣魚城。


而元朝的那些統領都喜歡先打郭靖守的襄陽,因為襄陽如果到手,那麼南京和杭州自然門戶大開。但不好打啊,騎兵雖然精悍,但遇到水戰就會被宋軍一頓胖揍,所以想要拿下襄陽,就必須練水軍和造船。

圍攻襄陽,必教練水軍、造戰艦為先務

元朝的阿術是個明白人,因此當時的蒙古果然訓練了七萬的水軍,然後長江上游被拿下,襄樊也就陷落了,宋朝再也沒有翻身之地。

襄陽陷落兩年後,伯顏和阿術由漢水進入長江直逼南京,在臨安會師後就結束幾十年的蒙宋之戰。因為南方地形讓窩闊臺懵圈、蒙哥耗死釣魚臺,因為水戰不熟,訓練水軍用了那麼多年時間,所以造成攻打南宋那麼費力,用來那麼多年的時間。

綜上所述,蒙古打南宋用了那麼長時間就是因為:蒙古宮廷內亂,南方地形複雜。但當忽必烈整合漢軍,訓練處了水軍後,一切就結束了,南宋再也沒有任何機會,只能等著從地圖上消失。


大國布衣


南宋雖然軍事羸弱,但是其所在的南方地區卻是一塊風水寶地,這也就註定了南宋的國祚要遠長於金和夏。

為什麼南方地區為風水寶地呢?這是因為,除了南宋的距離比金和夏都比蒙古遠外,還有地利上的重大優勢。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地勢複雜,連綿起伏的山脈與河網密佈的江河縱橫交織,這也就令北方政權最引以為傲的騎兵優勢沒有了發揮的空間,反而要靠北方人最不擅長的攻城戰、持久戰、水戰來攻滅南宋,這樣就加大了滅亡南宋的難度,所以耗費的時間也隨之而延長。


即便是後來蒙古人滅掉南宋,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從正面戰場上屢屢受挫於地理因素後,不惜發動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協同作戰(即大迂迴戰略),令南宋始料不及,無法應對多路進攻而亡國。

中間還戲劇性的發生了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的突然去世,令忽必烈不得不北還爭奪大位,這也就為趙氏江山又爭取了二十年苟延殘喘的時間,也算是宋朝的運氣好。

另外,南宋和金夏兩國有很大的制度差異,這也就導致了國力上的差異。

南宋沿襲傳統漢人王朝以農耕為主,工商業為輔的發展方式,充分發揮了大一統集權制的優勢,所以在經濟基礎上要強於金夏兩國。在後來的西、中、東路防禦戰役中,南宋源源不斷的糧草物資和兵馬裝備供應前線,也為長期抵禦北方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即便是殺敵一萬,自損三萬,南宋也耗的起,而蒙古人卻耗不起。

最後南宋的滅亡,源於蒙古人的大迂迴戰略,直接的令南宋的財政體系崩塌,形成了無力防守的局面。
雖然蒙哥病逝停滯了蒙古人的兵鋒,但也令南宋傳統的軍事戰略佈局被打亂了。蝴蝶效應下南宋不知道蒙古人下一次的主攻方向,只能盲目的擴大防守,從傳統的正面戰場江淮、荊襄、川蜀戰線擴大到了後方的雲貴方向,大大削弱了宋軍戰力的同時,軍費支出日益增長,南宋政府為了籌措軍費,濫發紙幣獲取財政收入,結果卻引發了嚴重的社會金融危機,等到戰爭再度來臨時,南宋政府已經無財抵抗蒙古人的多路入侵,率先丟失的就是重鎮襄陽,之後南國門戶洞開,兩年後南宋政權就宣告滅亡了。


納蘭談史


通過成吉思汗先後消滅西夏、金國和南宋的時間不難看出: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南宋遠遠要比我們眼中的南宋強大的多!


①公元1226年,蒙古軍攻入西夏,這是蒙古第六次攻入西夏,也是最後一次攻入西夏。公元1227年初,西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


②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南北夾擊之下宣告了滅亡,與此同時,歷時23年的蒙古滅金之戰亦宣告結束。


③公元1273年,持續六年的襄陽保衛戰最終以南宋的滅亡而結局。至此,南宋在名義上已經滅亡。公元1279年3月,伴隨著陸秀夫和趙宋小皇帝以及十萬軍民的投海自盡(崖山海戰),南宋政權徹底宣告結束,而歷時45年的蒙滅南宋之戰也隨之結束。


對於宋朝的存在,似乎永遠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懦弱朝代”的存在,但是通過以上三國三朝的對比,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出南宋實則不弱。歷史上的南宋在文化和經濟上,都曾以“高度發達,文化自強”來引領世界。

而軍事卻是宋朝最不堪至極的,不過通過“岳飛抗金”的故事我們其實也明白,南宋軍事之所以羸弱,南宋統治者才是罪魁禍首。即便南宋在軍事上弱小,但是他卻在面對強大無比的蒙古鐵騎面前,死咬牙關堅持了45年!


其一:既是多山多水,更是窮山惡水


對於南宋來說,江南自古多富饒,“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湖熟,天下足”等眾多俗語可不是吹的。但是南宋這多山多水的地理特徵對於蒙古來說,那可就是窮山惡水了。眾所周知,蒙古軍隊之所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究其原因就是蒙古擁有一支實力最為強悍的騎兵兵團。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在面對偏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之時,卻發揮不出多大效果。由此便大大拖延了蒙古南下的步伐。


其二:蒙古騎兵雖悍,南宋防守亦強


上邊說到,蒙古騎兵的攻擊力可謂是天下一絕,但是“好的矛遇到好的盾”的時候,似乎也就半斤八兩,針鋒相對了。如果將蒙古軍隊比做普天之下最鋒利的長矛的話,那麼南宋就是當時最堅固的盾牌。當時元將阿里海牙在面對南宋固若金湯的襄陽城時認為:“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事實證明,即便樊城落入敵手,襄陽保衛戰依舊還是持續了6年時間。


其三:前後蒙古已不可同日而語,北宋南宋亦不能相提並論


①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軍隊可以說是蒙古有史以來以及元朝建立之後最強大的階段,但是自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在對待消滅南宋這一道路上,元朝實力已遠不如前。當時元朝內部同室操戈、互相廝鬥,這也就導致了軍隊向心力的逐漸分散。這勢必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宋元之戰中元朝對南宋的勝利進程。


②南宋在面對強敵之時,已經遠遠不同於前朝北宋了。在南宋軍民看來,北宋只是個慘痛的前車之鑑,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恥已經被南宋軍民所牢牢銘記於心底。當面對蒙古再次入侵南宋之時,民族矛盾已經成為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南宋人民不想再次忍受國土易主、家國破碎之痛了。


歷史總探長


公元1259年釣魚城之戰給南宋強勢續了二十年的命,如不然,南宋的抵抗時間可能也就是26年。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國最後一個據點蔡州被蒙宋聯軍攻克,金國皇帝金哀宗自縊而亡,金國自此滅亡。

滅金之後,蒙古軍北撤,河南空虛。當時的南宋還有那麼一點進取心,宋理宗便在主戰派的支持下,制定了一個“收復三京、北依黃河、西守潼關、撫定中原”的防禦戰略。

即主動派兵北上,收復河南,並在第一時間把守住潼關和黃河,並利用河南突出部的位置與蒙古做長期對峙。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戰略還是可以的,如果能成功,南宋抗蒙的戰略空間會往北移,南方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然而,宋理宗太心急了,他太想收復失地揚眉吐氣了,於是他就在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情況下,只派了六萬兵力就北上了。結果宋軍因為兵力不足,無法及時扼守潼關,被蒙古軍打的全軍覆沒。

PS:主戰派建議花費一年時間,組織十五萬精兵北伐,結果宋理宗等不及,只派了六萬淮西軍就先去了。

南宋收復河南計劃失敗後,蒙古以宋朝違約為藉口,在端平二年(1235年)主動挑起了侵宋戰爭。

這一戰,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的千里戰線上,同時向南宋發動猛烈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南宋沒有提前做好戰爭準備,所以戰爭爆發後,宋軍很快就三線潰敗。其中西線敗的最慘,整個四川盆地被蒙軍全部掃蕩了一遍,連成都也未能倖免,被兩次屠城。

西線被掃蕩的同時,中線情況也不好,蒙軍連破襄陽、隨州、郢州、荊門軍、棗陽軍和德安府,幾乎把南宋的整條京湖防線完全打穿,前鋒軍直抵長江北岸,與江南宋軍隔江對峙,大有揮師渡江,踏平江南之勢。

不過,天不滅宋,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名將孟珙挺身而出。

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首先在湖北江陵挫敗了蒙軍渡江南下的企圖,穩定了岌岌可危的長江防線;

嘉熙元年(1237年),孟珙又在湖北黃州挫敗了蒙軍的圍攻,令蒙軍死傷慘重,徹底解除了蒙軍對長江防線的威脅。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展開反攻,將江北的襄陽、隨州、郢州和荊門全部收復,把戰線往北推了兩百多里。

嘉熙三年(1239年),收復荊襄後的孟拱沒有繼續北上,而是率軍西征,在重慶奉節大破由川渝入荊襄的西線蒙軍,不僅鞏固了荊襄西部的防線,而且還幫西線(川渝)宋軍穩定了戰線。

嘉熙四年(1240年),中路蒙軍在河南地區屯田,並建造戰船,準備捲土重來。孟珙得知消息後,一改被動挨打的戰術,主動向蒙軍發動偷襲戰,將蒙軍的屯田和建造戰船材的料全部燒燬,同時還遣一路人馬將蒙軍的物資倉庫燒的一乾二淨,使得蒙軍幾年之內不敢再從荊襄南下。



淳祐元年(1241年),轉機之年,這一年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窩闊臺病死。

由於大汗死了嘛,所以蒙古內部立即就掀起汗位之爭,無暇對南宋發動大規模戰爭,於是南宋得到了非常寶貴的調整時間。

乘著這個天賜良機,宋理宗開始著手西路的反攻,收復川渝地區。而擔負這項任務的總負責人也是孟珙。另外宋理宗還給他添了一員鼎鼎有名的副手——四川制置使餘玠。

淳祐元年(1242年),餘階抵達重慶。他沒來之前,早聽說了蒙古軍席捲川渝,西線的情況很不好,做好了心理準備。然而經過實地一番考察後,現實情況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實在太糟糕了,成都平原幾乎被殺得是十室九空。

鑑於現實情況,餘階沒有立即收復失地,他採取了穩紮穩打,先穩定川東,創建了非常適合四川的山城防禦體系,然後再慢慢把戰線往北推移的策略。

PS:山城防禦體系就是在沿江河或者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口築城結寨。宋軍依靠江河運輸物資,各山寨互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後來打死蒙哥汗的釣魚城,就是這套山城防禦體系中,最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餘階穩定川東後,蒙軍打不破防線,宋軍也無法反擊,於是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在對峙了四年後,南宋開始作死。朝廷逐漸對中路和西路的大將產生了不信任,各種莫名其妙的打壓。

首先是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受到了宋理宗的懷疑,自解兵權,抱憾而亡。(事情的起因是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叛蒙歸宋,孟珙大喜過望,替其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宋理宗害怕範用吉的歸順會增長孟珙的勢力,就拒絕了孟珙的請求。孟珙聽說後,感到心灰意冷,主動上表請求致仕,宋理宗馬上給予批准,結果孟珙就氣死了)

其後是守蜀有功的餘階,由於時任宰相謝方叔跟餘階不合,就以各種理由陷害他,導致宋理宗將餘玠召還於朝。最後,餘玠莫名其妙的被貶,憤懣成疾,暴卒而亡。(有傳聞稱餘階是服毒自盡)

關於孟珙、餘階之死,這種情況在南宋並不稀奇。因為當年岳飛就是以同樣的原因遭到宋高宗的猜忌,被迫害致死的。南宋秉承的一貫理念,就是不能讓武將坐大。為了避免武將軍閥化,宋朝皇帝寧可自毀長城,也要把武將們按得死死的。但問題是,蒙宋戰爭是總體戰,像這種全面戰爭,把首都設在臨安的南宋朝廷是不可能全面掌控戰局的。如果不給地方將領實權,讓將領自主經營,凡是都要遙控,這仗就沒法打了。


所以不客氣的說,其實孟拱、餘階等頂樑柱死後,南宋就應該亡了。因為當時很多將領都受到了猜忌和迫害,逃到北方去了。而這些人普遍都熟悉南方,精通南軍戰術。蒙古軍有了他們的加入,不管是水戰還是本身就擅長的運動戰,都能碾壓宋軍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公元1259年釣魚城之戰有意外的驚喜,南宋根本撐不了45年。

公元1251年7月1日,蒙古經過十多年的大汗爭奪戰後,拖雷的大兒子蒙哥勝出,成為蒙古的第四任大汗。

蒙哥即位後,他第一時間沒打南宋。因為當時窩闊臺系諸宗王拒絕承認他的汗位,蒙哥為此跟他們大打出手。等到平定這幫不服的貴族之後,蒙哥又盯上了大理和西亞,分別派忽必烈和旭烈兀遠征。

一直到1257年,蒙古軍大致搞定西南後,蒙哥才盯上了南宋,決心一舉滅宋。

此一戰,蒙哥制定了一個龐大的計劃:即忽必烈從江淮進攻,大將兀良合臺從大理迂迴至越南進攻,他本人從漢中出發。三路大軍一起進攻,預備在荊湖南路會師。

公元1258年,戰爭正式開打。蒙哥親自統帥的中路軍進展順利,自攻入四川腹地後,一路所向披靡,連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川西、川北和川中基本淪陷。

另外兩路情況也很順利,忽必烈渡江,殺進了江南,兀良合臺從雲南北上,居然殺到了湘黔腹地,殲滅十幾萬宋軍。這兩路蒙軍幾乎將南宋由南向北打穿。

此時,仍然還掌握在西線宋軍手裡的地盤也就僅僅只是重慶以東,釣魚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據點了而已。




公元1259年初,蒙哥抵達釣魚城,此時由於四川各路蒙軍加入,蒙哥的大軍已超過了10萬人,而此時釣魚城只有2萬守軍。

對於釣魚城,蒙哥一開始不想打,他認為自己兵峰所指之處,沒有不投降的,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釣魚城的守將立馬就降。

然而蒙哥低估了守軍的信念,儘管此時釣魚城已被蒙古軍團團圍住,但釣魚城守將王堅卻沒有舉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僅殺了前來招降的使臣,還故意激怒蒙哥,故意要把他留在此處跟自己死磕。


結果蒙哥就真怒了,居然在釣魚城跟守城的宋軍死磕了大半年,白白浪費時間,錯過了跟忽必烈會師荊湖,集中全力向東攻擊臨安的大好機遇。

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被釣魚城宋軍的炮風擊中,再加上當時天氣炎熱,蒙古軍中瘟疫橫行,當日暴斃而亡。

而他這一死,就給南宋續了命。

蒙哥死後,由於他沒有指定繼承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蠢蠢欲動,於是蒙古分裂,各部貴族紛紛站隊,內戰爆發。

這一戰打了整整五年,雖然最後忽必烈擊敗了阿里不哥,又統一了蒙古本部,但是由於人心盡失,四大汗國除了伊爾汗國外,全部跟忽必烈鬧翻了。

失去了三大汗國的支持,忽必烈只能開始重用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回回人來維持統治。而爭取這些人的支持,忽必烈是需要時間的。

等到他完成了北方利益集團的整合,再度開始南下攻宋時,已經是1267年了。這一年距蒙哥之死,過了八年時間。(忽必烈重用中原人也有意外收穫,因為中原人更懂怎麼在江南與宋軍作戰)

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元朝,大封群臣,為南下滅宋預熱。當時元軍圍攻襄陽已經三年。

兩年後,樊城失守。不久後,襄陽也被元軍攻陷。儘管宋軍死戰不退,與元軍在襄陽進行了激烈的巷戰,但終因實力差距,堅守了六年之久的襄陽淪陷。

在攻打襄陽之時,忽必烈還派了一路大軍從西線包抄四川的宋軍,將除了重慶之外的四川全部攻陷。而早在二十年前,蒙古滅了大理,完成了對南宋的三路包抄。

1274年,即元軍拿下襄陽的第二年,忽必烈下令元軍自漢江入長江,二十萬元軍沿長江東下,目標直指臨安。元軍一路上,南宋將領或紛紛投降,或望風而逃,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兩年後,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各地官僚將領只求自保,勤王之師甚少。

無奈之下,謝太后只得帶著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軍佔領臨安,南宋基本滅亡。

後來南宋的殘餘勢力又堅持了三年,但總體上沒有任何好轉,最終崖山之戰失敗,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南宋徹底滅亡。


縱觀整個蒙宋戰爭,南宋方面的表現其實還可以,尤其是在防禦方面的表現,宋軍利用南方的優勢地形,取得的戰果比西夏和金國對蒙古軍的戰果要好的多。

但是南宋政權存在結構性矛盾,即皇帝不信任大將,而蒙宋戰爭打的又是總體戰,皇帝無法總攬全局,必須要給外藩實權才行。這種既要重要,又不想重用的矛盾,導致南宋在抗蒙期間始終在作死的懸崖邊上徘徊,四川和襄陽軍區大批武將轉投蒙古。這些人轉投蒙古後,打南宋一點都不手軟。比如元朝水軍創始人劉整就是受迫害後,逃到元朝的宋軍將領。後來元朝能滅宋,他訓練出的水軍是“功不可沒”。

所以,如果說南宋是被元朝滅掉的,倒不如說宋朝是作死。蒙古人給過南宋機會,而且還給過不止一次(每次大汗死了,都要內訌很長時間),但南宋把握不住機會,頻頻給蒙古送大禮。以至於最後滅宋的人,其實就是一幫“自己人”。


Mer86


因為宋的綜合國力遠遠強與這些國家。

1.宋

宋軍戰鬥力比金、西夏、西遼、花拉子模以及歐洲諸國的戰鬥力強一個檔次。

從武器裝備上說,大量使用火器,而且長期與遼金夏蒙作戰,戰鬥經驗豐富善於防守。

從政治上說,封建制權力高度集中更利於調動力量。

經濟上陸上絲綢之路被西夏堵住後積極走海上絲綢之路。

科技上也不是這些國家可比擬的。

生產力上因為人口多力量大。

地形上南方水系多又多丘陵利於防守。

2.金

金國在與宋的戰爭中損耗巨大,在蒙古崛起後處於北有蒙南有宋的處境,在戰略選擇上沒有認清甚至“北丟南補”導致被蒙宋聯合消滅,可以說是作死的典範。國內人口比不上宋但因為長期窮兵黷武生產力一直不高。地形上北部為華北平原易攻難守,在丟失了龍興之地和中都(北京)後只能任人宰割。

3.西夏

西夏國土內充斥大量沙漠,生產力低下。導致軍隊規模受限制,一旦在一場戰役裡損失慘重,國家就面臨亡國。而且,北有蒙南有宋東有金西有西遼,處四戰之地,滅亡是早晚的事。

4.花拉子模

花拉子模為半耕半牧類型,且重商業。國內國王與部落共同管理地方,適宜耕作的土地對比宋較少,雖然有錢但是軍隊數量和質量以及科技含量都較低,難以集中力量抵抗而應該更樂於交錢買命。

5.歐洲諸國

歐洲人口少以平原為主,政治上不是一個統一的主體國家,在力量的凝聚上先天不足。和西夏類似,軍隊數量不多如果在一次戰役中失敗就沒有活路了。地形上易攻難守,蒙軍順著東歐平原-德波平原一路能打到法國。


安之若素82431852


清朝之前無弱宋!歷史上的宋朝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大。這些年我們受到一些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以及出於對國土面積的考量和國家對外政策的對比,便想當然的認為歷史上的大宋王朝一直採用一種消極防守的統治政策。



實際上宋朝原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大,綜合國力更是蓋過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封建王朝。儘管大宋王朝比許多大一統的王朝在國土面積上都要顯得收縮一些。另外一方面,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乃是通過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奪取了天下。因此有宋一朝對於朝中百官的態度一直是重文輕武。

但是儘管宋朝一直重文輕武,並不代表著宋朝的軍事戰鬥力就羸弱不堪。由於宋朝國力強盛且民生富足,因此宋朝在對外作戰的過程中,儘管受限於宋朝的騎兵不強,不擅長長距離作戰和長途奔襲。但是守土固邊綽綽有餘。



瞭解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公元1162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國將領完顏宗翰和和完顏宗翰分別率領一支大軍奇襲北宋王朝的首都開封汴梁。並且將大宋王朝的首都汴梁城圍的水洩不通,最終金國軍隊破城而入,掠走了北宋的兩位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留在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親。

幸得康王趙構當時在河北招募士兵而倖免於難。因此作為宋徽宗的親生兒子和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國家危難之際被南方的官員擁立臨危受命做了大宋皇帝,從此開闢了歷史上的南宋王朝。



儘管南宋失去了黃淮兩岸的大片國土。但是南宋王朝卻在瀕臨破碎之中走過了近200年的歷史,不僅見證了遼國、金國的滅亡和西夏國的滅亡,而且在金國和西夏國等宿敵相繼滅亡之後。憑藉著一己之力抵擋著來自蒙古帝國的侵略長達近半個世紀。


一方面是因為大宋王朝的皇帝深得民心,國內群臣誓死擁戴南宋皇帝。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宋朝國力強盛,因此能夠支撐如此漫長的城市防禦戰。再加上南宋王朝佔據了長江天塹。這道橫跨中國東西的大江猶如一座水的長城。守衛了江南半壁江山長達半個世紀的安寧。


珞珈山的貓


第一蒙古進攻的重心在西方,南方的宋還有印度這些地方屬於攏草打兔子,打下來更好,打不下來也不影響大局。西方多是大草原,這是蒙古人最喜歡的上佳之地,我國北方長城內到淮河之間,在蒙古人眼裡屬於荒廢之地,要把原住民殺光,耕地全部休耕,恢復成草場,需要些年頭和力氣的,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而南宋那邊大多水田,改成草場明顯代價太大,沒多大意思,就改成象後世清朝時的木蘭秋狩的獵場吧!第二,南方氣候太熱,蒙古人不習慣,好不容易打過長江,但夏天到了,只好全軍北返了好幾次。最後滅宋之戰,真正從草原來的蒙古人也不過萬人,參考一下滅金滅夏和西征蒙古本族人數,可見滅南宋不是人家真正的戰略主攻方向。滅宋時蒙古帝國已經分裂了,成了諸汗國與元朝,諸汗王並不認可忽必烈的汗位正統,元的大軍中蒙人也不多了,幾大汗王帶走了不少人,所以南下大軍多是漢奸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