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那麼多有名的戰役,哪些可以稱得上軍事上的奇蹟?

漢史趣聞


美國陸軍史上最大慘敗,38軍因此成為“萬歲軍”,解放軍戰略戰術超神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德川戰役,絕對算得上世界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蹟!

德川戰役中,第38軍113師進行了彪炳軍史的大穿插迂迴戰鬥,14小時強行軍140多里,先敵搶佔三所裡等要點,及時封堵逃敵退路,促使我軍主力全殲了美韓軍隊。

德川戰役,正規的叫法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這一戰,志願軍總兵力38萬,美韓軍隊總兵力22萬。我軍優勢並不明顯,但這次戰役,因為38軍的傑出貢獻,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後來美軍的軍事教材中,把這場戰役當作了奇襲戰的典型戰例。

志願軍入朝第一次戰役,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隨後,美軍增加了8萬兵力,聯合國部隊前線部隊達到了5個軍共13個師3個旅另1個空降團,計22萬餘人,還有1200架飛機。而此時的志願軍,總兵力是9個軍30個師38萬人。

美軍在20世紀前面的50年,未嘗一敗!當第一次戰役打響時,我軍乾淨利落殲滅了他1.5萬人。此時我軍迅速停止進攻,主動後撤,美軍竟然以為我軍膽怯,重新發起進攻,甚至叫嚷著"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鴨綠江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不得不說,美軍戰略真不行!

根據中央部署,第42、第38軍從東翼進攻"聯合國軍"側後,向西南方向進行雙層迂迴,斷敵南逃退路;第40軍正面突擊美軍第2師。對這樣的大迂迴作戰,美軍不僅沒有見過,連聽都沒聽過!

可是,當38軍軍長梁興初得到迂迴德川斷敵退路的命令時,頓時一拍桌子"42軍愛幹啥幹啥,東線迂迴有我38軍就夠了!"

梁興初要立這樣的flag,是因為兩件事,第一件事,38軍是東北軍第一主力,是王牌軍,解放戰爭中轉戰5000公里,縱橫11省,殲敵16萬!第二件事,第一次戰役38軍沒有打好,彭老總要斬馬謖,痛批梁興初。

為什麼38軍沒有打好第一次戰役,主要是因為一場偶遇。當時梁興初偶遇了人民軍一個師團,師團長說他們是蘇械主力師團,和美軍打了一仗就剩下500人了。再加上112師傳來黑人團的消息,梁興初謹慎起見,上報志願軍總部,耽誤軍機,南朝鮮軍第八師因此逃脫。

當彭老總聽到梁興初"大德川我們包了"這句話時,他說"梁興初的口氣不小嘛,可不能趕得敵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殲!"

中央英明的戰略決定,再加上樑興初的膽大心細,這場仗,打起來真是揚眉吐氣!

梁興初讓偵查科科長張魁引帶著一支小分隊,一路向南,插 到 德 川 以 南 武 陵 裡,炸 毀 大 同 江 上 的武陵公路大橋。一夜之間,德川的南朝鮮軍就被圍困,並且斷了退路。

南朝鮮第七師,只抵抗了7個小時,就被全殲,就連美軍的上校顧問團長也被俘虜。

當天夜裡,38軍繼續出發,第 三 十 八 軍 從 德 川出 發,第 一 一 三 師 插 向 三 所 裡,第 一 一 二 師 向 價 川 前 進,第一一四師直撲嘎日嶺。又是一次夜襲,敵人退路又被斷掉了!

當113師拿下三所裡時,美軍也趕到了,但晚了5分鐘。僅僅是5分鐘的差距,成了生與死的距離。按照彭老總的命令,守住三所裡一線,只需要一天,美軍就全完了!

除了三所裡,38軍的阻擊陣地還有龍源裡、葛蜆、松骨峰、北堂站等地。其中松骨峰阻擊戰,就是誕生《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戰場。

在德川戰役中,38軍立了大功,一舉攻佔了美國第八集團軍的心臟地帶——三所裡,斃敵7000餘 名,俘 敵3000餘 名,其中美軍1000名,繳 獲 各 種 火 炮239門、汽 車1500餘輛。

志願軍在這場戰役中,總共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繳獲飛機6架。

德川戰役意味著,新中國和解放軍,再也不會受到輕視和侮辱。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認為,這場戰役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歷史知事


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就是一個軍事奇蹟。

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雖然糾正了陳獨秀的錯誤方針,但會議確立的“中心開花”的激進方針顯然是極度錯誤的,而對此心知肚明的毛主席決定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他主動請纓,去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但中央給他定的攻打長沙的冒進方針,還是讓毛主席的這次努力蒙上了層層陰影。

這次起義的主力是隸屬於鐵四軍張發奎部的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盧德銘畢業於黃埔軍校,出身於葉挺獨立團,是我黨根紅苗正的骨幹成員。在南昌起義時,警衛團奉黨組織命令參加卻未及時趕到南昌,在南昌起義失敗後,這隻隊伍就滯留在江西境內,團長盧德銘隻身赴武漢尋找黨組織,群龍無首的警衛團形勢不容樂觀。

但代理團長餘灑度完美解決了問題,他虛與委蛇暫棲贛軍朱培德部,並先後收編了王新亞領導的萍鄉工農武裝、蘇先俊領導的瀏陽農軍以及丘國軒率領的黔軍餘部,隊伍發展成一個師。雖然餘灑度在日後叛變革命,但本人在這裡一定強調一下,在秋收起義中,餘灑度居功至偉,他的功勞僅次於毛主席,在盧德銘之上。但他在這裡卻有一個致命失誤,差點葬送了軍隊,幸好熒屏毛主席力挽狂瀾。

餘灑度收編的丘國軒部匪性不改,起義剛一發動就襲擊警衛團為主的鐘文璋部,鍾文璋部直接被打垮,隨後王新亞團亦被湘軍打垮,四個團的兵力只剩下毛主席、盧德銘、餘灑度所在的蘇先俊團 這時中央的命令再次下來,讓毛主席率軍攻打湘軍重兵駐守的長沙城,這無異於羊入虎口。

這時候毛主席顯示了自己天才的戰略能力,在盧德銘的支持下,毛主席力排眾議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軍進入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毛主席不愧為中國革命的領路人!


林屋公子


發生在1935年的“四渡赤水戰役”,可稱得上是軍事史上的軍事奇蹟。開國領袖毛澤東指揮過的戰役無數,真正令他驕傲的不是著名的“三大戰役”,而是他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戰役”。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當年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人馬只有三、四萬,武器裝備僅有步槍,卻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處的赤水河流域,遭遇到了敵軍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就是在力量如此懸殊的艱難條件下,毛澤東沉著淡定,指揮紅軍主力來來回回奔走在赤水河兩岸,縱橫馳騁,巧妙穿插於敵軍重重包圍圈,牢牢掌握軍事主動權,積極尋找出擊戰機,有效地迷惑敵人,拖垮敵人,調動敵人,最終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取得了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偉大勝利。從此,“四渡赤水戰役”和遵義會議,奠定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王榮聯1


(原創)歷史上哪些戰役稱為軍事奇蹟?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戰役,其中有些戰役因為某些原因而被廣為人知。在這裡,我就選兩個戰役做解說。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用兵如神,運籌帷幄。在長征途中,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毛主席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軍事思想,採取適當的作戰形式,實行遊擊戰、運動戰、陣地戰相結合的打法。

在四渡赤水的過程當中,毛主席充分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靈活改變作戰部署,馳騁與川滇黔邊界地區,巧妙的穿插於敵人的重兵包圍之間,然後尋找有利時機,阻擊敵人,牢牢地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順利完成了紅軍的戰略轉移,是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勢,削弱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在約3.7公里的土地上,美軍出動了大炮飛機,坦克,進行狂轟濫炸,我方地頭都被削平兩米,戰火密集度超出了二戰水平。然而,令麥克阿瑟領導的王牌軍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志願軍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是取得了勝利。後來板門店談判,麥克阿瑟剛開始拒不同意,彭德懷的說出有氣勢的一句話:“談不攏,咱們就接著打!”正是這場戰役,讓我們在美帝國主義面前揚眉吐氣,他們也不能小瞧我們中國軍隊。


歷史小張


這是一場驚人的戰役,這是一場光耀千古的戰役,這是一場無可比擬的戰役,這是一場近乎神蹟的戰役。

這就是項羽長達八年軍事生涯裡的巔峰之作,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彭城之戰。

三月的城陽(今山東莒縣)春雨綿綿,細細的雨絲與柔柔的微風令人昏昏欲睡,感受著春的溫柔,項羽心靜如水,古井無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在這片土地上對這裡的人民進行過殘暴至極的殺戮。

一轉眼,項羽在齊地已經耗了足足三個月了,齊地的叛亂還沒有平定,劉邦已經違約出關,在洛陽集結了近六十萬諸侯聯軍,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朝彭城攻去。三晉之地的諸侯已全部叛楚,項羽所封的三位楚地之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竟也坐山觀虎鬥,態度曖昧不明。可憐的項羽,明明是最佳男主角,風頭卻被最佳男配角劉邦完全搶光,六十萬群眾演員,也全成了劉邦的旗下擁躉。

現在的情形,項羽當年所封的十八個諸侯王要麼已然背楚投漢,要麼存心觀望,簡直是在拿項羽當從前的暴秦來辦。

短短的一個月,項羽已從天下霸主變成了天下公敵。

然而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易怒的項羽卻出乎尋常的冷靜下來,那是暴風雨之前的碧空如洗,那是核彈爆炸之前的天高雲淡。

有時候,極端的冷靜,是極度憤怒的,另一種面具。

——是,全天下的諸侯是大多背叛了我項羽,但是,只要我還沒有在戰場上被敵人擊敗,回頭一個勝仗,我就能奪回我所有的東西,你們看著吧。

項羽短暫的一生打過七十多仗,除了臨死前最後一戰,其他全都是勝仗,但是當時,天下沒有一個人認為項羽能打贏這場戰爭,因為劉邦有近六十萬大軍,項羽手邊只有十萬,且散佈在三齊各地平叛,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做出了一個震駭天下古今的決定:他命令麾下諸將若無其事不動聲色,督率大軍繼續平定三齊;而自領精銳騎兵3萬,日夜兼程,秘密回救彭城,閃擊諸侯聯軍。

可怕的勇氣,瘋狂的計劃,近乎變態的戰爭藝術!

有史以來至楚漢,天下間的戰爭不知凡幾,實力懸殊仍能取勝的不是沒有,如孫武與伍子胥率三萬吳兵大破楚軍二十萬,攻破楚之郢都;又如陰晉之戰吳起以七萬魏兵擊敗秦軍五十萬,守住河西;但像項羽這樣妄圖以三萬破敵六十萬真是前所未聞,而且空前絕後——日後雖有昆陽之戰兩萬勝四十萬,淝水之戰八萬勝八十萬,但那都是以守為攻、以逸待勞——而西楚軍卻需要長途奔襲、奪回老窩,其難度係數絕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項羽的軍事能力就算再強他也畢竟是人,人是不可能創造神蹟的。

所以,不但劉邦與諸侯們不相信項羽能贏,就連張良、陳平這樣智計無雙的“半仙”也沒料到項羽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翻身。

總之,當時天下人都不信項羽能贏。

但是,項羽信。

只要項羽信,三萬楚軍就信,因為項羽就是他們的神,戰神。

正是他們主帥帶給他們的這種近乎不可理喻的自信,讓他們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別說六十萬,百萬千萬又如何?

圖:宿遷項王故里,項羽塑像——英雄蓋世

另外,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過萬人以上的騎兵突襲,在此之前騎兵通常與步兵車兵配合作戰,很少擔任單獨作戰的任務,更別說千里突襲了。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驚人創舉,要知道與之同期的漢軍,此時連支像樣的騎兵部隊都沒有!

城陽(莒縣)距彭城只有200多公里,兵貴神速,軍情如火,但項羽騎兵並沒有急著走蘭陵這條最短直線,而是到啟陽後突然向西進入浚河河谷,在魯中山區秘密穿行直至魯縣(項羽始封之地、今山東曲阜,對項羽絕對忠誠),然後又突然轉而向南、閃電般穿越胡陵(今山東省魚臺縣),從北至南直插彭城側背,只一個晝夜便兵抵蕭縣(今安微省蕭縣)。

圖:項羽如神鬼般莫測的行軍路線

這時候,劉邦的六十萬大軍正在北面大舉進攻彭城,彭城破在眉睫,按照通常的做法,項羽應該立刻東進援救彭城才對。

但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他決定放棄彭城,而就在彭城西南面的蕭縣悄無聲息的潛伏下來,等待諸侯聯軍佔領彭城後防備鬆懈,再繞到彭城後方突然襲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這個決策可不是一般指揮官都敢做的,萬一被諸侯聯軍提前發現,項羽這三萬騎兵除了被圍殲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結局。

但是項羽敢,他就是猜準了劉邦不可能想到這一點,才做出了這個瘋狂的決定。

誰能想到,前幾天還在齊地坐鎮指揮平叛的項羽,能在數日之間溜到楚地來。

誰能想到,急性子的項羽會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潛伏下來,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老巢被端而按兵不動。

誰能想到,即便天下都背叛了項羽,但魯地和楚地的百姓絕不會將楚軍的行蹤暴露。或許在秦人與齊人的眼中,項羽是位暴君,但在魯人和楚人眼中,項羽是他們的雄主,他們的偶像,他們的神。

果然,劉邦在佔領彭城後,只在東、北兩線構建起防禦工事,防禦楚軍從齊地南下。他萬萬沒想到,項羽早已在他的後方埋伏了下來,悄悄的打量著志得意滿的劉邦,眼中寫滿了不屑。

——劉季,你得意的太早了,竟敢在我項羽的地盤撒野,小樣兒,看我不把你的鳥蛋捏爆!

毛主席教導我們:“凡是開始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深入敵境,就打敗仗。”

公元前205年四月某日拂曉,當諸侯軍還在睡夢之中囈語,項羽的三萬鐵甲騎士已經出動,馬不停蹄直奔彭城。

楚人尚赤,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嫡嗣。所以項羽這三萬楚騎均著紅盔紅甲,一眼望去簡直如火如荼。這些楚國最勇猛的戰士,在出發的那一刻起,就早有了戰死沙場的覺悟。

死不過是灑一腔鮮血,拋幾根白骨,這有何可懼?

經當年鉅鹿一戰,項羽的軍事天才已為天下公認,但鉅鹿之戰畢竟只是十萬對四十萬,且有二十萬諸侯聯軍策應。可是這一次,項羽卻是獨以三萬騎兵面對六十萬諸侯軍,還是那句話,除非有穿越人士將每個楚軍士兵裝備上一把機關槍,否則誰能相信最後的勝利者竟是項羽?

但這道數學題不能這麼算。十個騎兵也許打不過二十個步兵,但一千騎兵絕對能擊敗數千步兵。當騎兵方陣的數量達到三萬,它對步兵的衝擊力將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這三萬騎兵還不怕死的話,那簡直就是無敵了。

偏偏項羽的這三萬楚軍,個個都不怕死;偏偏劉邦的這六十萬步兵,個個都怕死。

在戰場上,在生死關頭間,愈怕死的人,反而死得愈快,就好像賭場上,愈怕輸的人,通常都會輸得最多。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

所以,當彭城城下六十萬怕死的諸侯軍被震天的馬蹄聲吵醒,發現眼前一片楚騎組成的紅色海洋,漫無邊際的朝自己湧來,他們不由心膽俱裂,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立即朝彭城內潰去。

秦末漢初,天下萬戶的大邑屈指可數,彭城即便是西楚草創的國都,相信城池也不會有多大,忽然間要有數十萬敗軍湧入,其擁擠狀況可想而知。劉邦此時方從昨日慶功宴的宿醉中醒來,他聽到外面吵吵嚷嚷,便光著屁股走到窗戶邊去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彭城內到處都是慌不擇路的各國敗兵,那情景,簡直比大學生人才招聘會還混亂。

劉邦聽到亂軍中分明在喊:“霸王來了,霸王來了,快跑啊……”

這時劉邦的大軍師張良衝了進來,慌道:“楚軍已兵臨城下,大王請速速登城守禦。”

劉邦一屁股坐倒在地:“楚軍何其速也?”

劉邦問張良,張良問誰去,兩人只好大眼瞪小眼。

他們很快發現,眼下這情形,再集結人馬堅守城池不可能了。城外數十萬敗軍往城裡湧,士兵找不著伍長,伍長找不著什長,什長找不著隊率,隊率找不著屯長,屯長找不著軍侯,軍侯找不著校尉,校尉找不著將軍,將軍找不著各諸侯王,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劉邦一聲長嘆,命令道:“四開城門,各軍分路突圍吧。阿嬰,備車,寡人也要走為上計!”

阿嬰就是劉邦的車伕太僕夏侯嬰,三國時夏侯惇這一族的祖先。

劉邦是個權謀大師戰略大師,卻顯然在戰術指揮上段位太低,韓信後來說他只能將十萬兵,多了他控制不了,然也。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地圖。你會發現彭城不但是一個四戰之地,而且竟是一個死地。其城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可西走梁、宋。兼且三面阻水,以汴、泗為池,獨其南可通車馬。這樣的地形,適合堅守,也只能堅守,如果棄城而逃的話,三面為河水所阻,通通都是死路,相信項羽選擇這裡作為都城,就從未想過會棄城而逃。

圖:水網密佈的彭城

偏偏這一次,劉邦的諸侯軍不得不逃了,而在這樣的死地逃,當然只能死的更快。

項羽進攻的方向是由西向東,諸侯軍只能朝東、北、南三個方向敗逃。項羽見此,也不入城,竟直接將三萬楚軍一分為三,分路追殺。

三萬人追殺六十萬,也端地是可笑的緊。

結果,向北向東逃的諸侯軍,沒跑多遠就遇到了瀔水阻隔,無船可渡,只好回身接戰。

幾年後,有一個叫韓信的人(他這會兒還在關中平滅章邯餘部),曾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

然而,韓信不是誰都能做的,無能之輩碰上背水一戰,只有死路一條。

可憐的諸侯軍,顫抖著立在風蕭蕭兮瀔水旁,眼睜睜的看著項羽的鐵甲騎兵,已經排成了密集衝擊陣形,朝他們猛衝了過來。

秦漢之時馬鐙還沒有發明,所以騎兵的衝擊速度沒有後世那麼快,但當萬人的騎兵密集方陣死命前壓,那威力也足夠驚人了,問世間誰能當鋒,何況膽魄已喪的諸侯軍。

結果,一戰下來,十幾萬諸侯軍,不是被斬殺在瀔水之濱,就是被逼入滾滾浪花之中,隨波逐流,夢殘魂斷。

向南逃入山地的劉邦直屬漢軍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厄運,他們在靈壁(今安徽淮北市南)東面的睢水之濱被項羽親自率領的一萬騎兵追上,兩軍對陣,漢兵不斷後卻,楚騎不斷前逼,殺氣騰騰,空氣為之凝結。

兩位老友,竟在這樣的情況下尷尬重逢了。

項老弟,放我一條生路吧!我們畢竟曾是好兄弟。

住口!兄弟就是兄弟,兄弟絕不分好壞,因為兄弟只有一種。如果你對不起我,出賣了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兄弟,根本就不配說這兩個字。

霸王,放我一條生路吧!我保證退回關中,再也不踏入中原一步。

住口,要麼就投降,要麼就死戰,我不會再相信你的花言巧語!

談判破裂,項羽於是下令一萬楚騎對漢軍再次發動強有力的集團衝擊,漢卒不能抵擋,前陣一退,則陣陣後退,一陣壓一陣,一排排的被擠進睢水之中。十幾萬漢軍的屍體幾乎築成一道肉壩,竟使睢水為之不流。

加上前面喪生的十幾萬諸侯軍,近三十萬條年輕的生命竟在一日之內就成了孤魂野鬼,為大漢王朝的奠基做了炮灰。嗚呼,哀哉!

這三十萬野鬼,本都是些好青年,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們會娶妻生子男耕女織,過上安靜祥和的日子,但現在卻只因劉項二人的恩怨與野心白白斷送了卿卿性命。嗚呼,哀哉!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嗚呼,哀哉!

只遭到三萬名楚軍的襲擊,一支剛剛還在誇耀陣容強大的諸侯聯軍,轉眼之間就如狂風吹襲般灰飛湮滅了。黃昏時分,彭城四周戰事已基本結束,三萬楚軍在睢水之畔集結,裡外三層,密不透風地把劉邦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團團圍住,就是插翅也難逃了。

雄圖霸業一朝喪,望著夕陽下的睢水河,劉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殘陽如血,什麼叫窮途末路。

——不,我不甘心,我不能就這麼認輸,我是赤帝之子,我是神之所使,我是地之所載,我是天命所歸,你們誰也殺不了我!

劉邦對著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大聲命令:“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後顧者必殺之!”

命令一下,樊噲、周勃等大將遂手持長劍,親至前線督戰,前進者賞金拜爵,後退者必斬無赦。

困獸猶鬥,其勢也勃,萬餘漢軍在生死存亡之際對楚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撲,他們不顧性命的衝入楚陣之中,有的抓住楚騎的長矛,生生將其拖下馬來用短劍刺死;有的則竄到楚騎的馬下,猛刺馬腹。一時之間,楚騎紛紛落馬,戰局似乎有了轉機。

眼見此景,項羽卻突然大笑起來:“好,好,看來劉季還有些骨氣,仗打成這樣,才有意思嘛!!”繼而回過頭去,命令親兵在指揮台掛上了代表弓弩的狗旗。

楚人雖上了馬,但數百年前大楚第一神射養由基傳下來的擅射傳統並沒有忘,後陣萬名楚騎於是將長矛置於馬上,取出揹負長弓,彎弓搭箭,一齊朝漢兵射去。

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萬箭齊發,一個巨大的陰影遮天蔽日的朝漢陣襲來。只聽得嘩嘩嘩嘩……幾陣箭雨下來,萬餘漢兵頓時倒下大半,樊噲周勃胳膊上也各中的一箭,無奈只好暫退。

萬餘殘軍只剩下不到一千,且戰氣俱失,又無人救援,劉邦這回真的死定了,除非有天助。

無數的回憶潮水般湧上劉邦的心頭,從沛縣到薛縣,由彭城到霸上,由鴻門到漢中,由三秦再回到彭城,劉邦只覺自己的人生在世間轉了一個大圈,一切回到原點。到頭來,只不過從人間逛到天堂,再從天堂掉入地獄,一覺醒來,一切成空,一切只當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我真的是神之所使,天命所歸嗎?真若如此,老天,你為何還不來助我?

老天聽到劉邦的深情呼喚,竟然真的來救他了!

公元前205年夏天,一場多半發生在中國北方靠近沙漠地區冬春之際的沙塵暴,竟然奇蹟般的在蘇北山區之中爆發了,大風從西北方向席捲而來,一時間,戰場上黑霧彌空,黃塵四塞,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飛沙走石,樹木摧折,楚漢兩軍都被吹了個東倒西歪,你看不著我,我看不著你,項王即便有拔山之力,卻也奈何不了颶風來襲。

風停了,沙散了,項羽緩緩睜開雙眼,發現戰場中央的漢軍已經消失了個乾乾淨淨。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是的,劉邦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逃走,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我只能說他真有神助。

煮熟的鴨子居然也會飛?項羽暴跳如雷,即命手下大將季布、鍾離昧、丁公各領兵三千,連夜分路追擊,搜擒劉邦。得漢王者,賞金二十鎰!

丁公暗道了一聲項王小氣,便自帶部曲往北邊沛縣方向追去,他想劉邦肯定捨不得沛縣的家小,往那邊追肯定有戲。

說句後話吧,數年後垓下決戰,劉邦派灌嬰領兵五千去追項羽,懸賞是千金萬戶。


千古名將英雄夢


都是正面教材那我說一個反面教材吧,能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的我覺得少不了微操之王蔣公啊,當時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步槍指揮官也不為過,堂堂一個主席連機槍連都要指揮,不過他經典戰役還是淮海戰役經過他的微操成功把杜聿明的兵團送快遞的事

淮海戰役中,正在向永城撤退的杜聿明部長期保持無線電靜默,一來是防止被我解放軍偵得行軍動向,二來,也是為躲避遠在南京的蔣介石電臺遙控指揮。畢竟是有名的微操之王,不過蔣公也不是吃素的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忽然接到蔣介石空投的親筆信。在信中,蔣介石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微操技能:“據空軍報告,濉溪口之敵大部向永城流竄,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進,如此行動,坐視黃維兵團消滅,我們要亡國滅種。望弟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同由蚌埠北進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

結果都知道杜聿明被俘兵團被團滅當然對於他的失敗這只是其一不過也能看出來蔣介石的本領了

二圖就是被俘虜的杜聿明





冷知識搞笑視頻圖文


挺進大別山,是軍事上的一個奇蹟。

很多人在看解放戰爭的時候,覺得挺進大別山將當時中原大地上實力最強勁的一支野戰軍,拖垮、拖瘦, 軍隊主力從最初的14萬,到出大別山的7萬人,損失不可謂不小,所以很多人單從數字上就將挺進大別山作為一個失敗的戰例。

這些都是沒有從戰略上進行考慮,或者不能通曉當時中國的解放形勢,而產生的錯誤觀念。解放戰爭進行的第二個年頭,國民黨在全面進攻失敗之後,改為重點進攻,而關內最重要的地區是山東和陝西,這兩個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的進攻之下,不斷的壓縮。到1947年3月,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進佔延安,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輾轉陝北的大山之中。山東野戰軍在國民黨南北夾擊之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戰略迂迴空間逐步被壓縮。

此時的延安和山東都面臨比較艱難的情況,比軍事更困難的是經濟。

由於解放戰爭初期都是國民黨進攻解放區,雖然我黨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為戰略目標,但是戰爭持續在解放區進行,解放區本來面積小,加上戰爭對經濟的壓力就更加大了,很多根據地都面臨吃飯難的問題。

面對戰略被動的情況,毛主席決定打破這一被動的局面,蔣介石應該不會想到,當毛主席在陝西的山溝溝裡面轉悠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如何打破這一被動局面的高招。毛主席這次將目光集中在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得中原這的天下,中原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又是蔣介石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

中原地跨蘇、皖、豫、鄂、陝五省,北枕黃河,南臨長江,東起運河,西迄漢水。佔領中原就可南扼長江,東攝南京,西逼武漢,直接威脅蔣介石南京政權,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戰略眼光,敏銳的發現了國民黨的咽喉,既薄弱又重要,這個區域就是中原,而要立足中原,就需要到大別山建立根據地。

大別山是我軍歷史上的一個傷心之地,解放戰爭開端就是由此爆發,當時國民黨調集30萬之眾,圍剿我中原野戰軍的6人,最後中原野戰軍被迫撤出大別山。晉冀魯豫解放區到大別山又千里之遙,若是南下大別山,就需要跨越國民黨控制的區域,而且要與數個國民黨集團軍擦肩而過,是一件極為困難的行動。

毛主席將這一重擔交給了晉冀魯豫野戰軍,也是後來的“劉鄧”大軍。劉伯承元帥知曉毛主席的意圖之後,認真的研究了南下大別山的軍事路線,他深知這是一次極為冒險的軍事行動,也是一個收益巨大的軍事行動。作為我軍的高級指戰員,劉帥深感此行的責任重大,若少有不慎,則不僅僅是十幾萬將士的性命,更有可能整個解放戰爭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此次南下畢竟是太兇險了、太兇險了。

這也是我軍主力第一次跳出外圍作戰,是屬於沒有後方支持,沒有傷員安置、沒有彈藥補給等等,是一個尖銳的矛,鋒利,但是易脆。

面對這樣的情況,毛主席也對進入大別山又過三種前途估計:一是沒有到達大別山,被打回來了;二是到達了大別山,站不住腳,被打回來了;三是到了大別山,也站住了腳。

毛主席一向是一個“自信人生兩百年”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很少出現這樣的悲觀估計,從這也可以想象到挺進大別山的困難。劉鄧二位首長同樣對大軍的生存產生了擔憂,但是在1947年6月的一個晚上,當劉鄧首長收到毛主席從陝西發來的一份電報,上面寫著“陝北已由為困難”的字樣,看到這些,二位首長沒有猶豫,開始了南下挺進大別山的征程。

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四個縱隊12萬餘人,在山東省的臨濮集至張秋鎮150公里的地段上,一舉突破天險,強渡黃河。而後劉帥命令部隊在黃河虛晃一槍,聲東擊西,搞得蔣介石昏頭轉向。之後劉鄧率領大軍南下,甩開了在後面的國軍,等到國民黨醒悟的時候,劉鄧早已大踏步南下了。

從1947年8月7日,劉鄧大軍開始行動;11日,越過隴海路;17日,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4日,渡過汝河;27日,劉鄧大軍全部渡過淮河。開啟了大別山的新徵程。

劉鄧大軍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突破了敵人的數道封鎖線,安全的到達了大別山。大別山的形式比預計的更加嚴峻,當時桂系統治大別山,對轄區內實行了嚴格的壓迫政策,使得我軍進入之後,很難建立根據地,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劉鄧大軍的努力下,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

挺進大別山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反攻,也是經濟和政治上分反攻,它將戰爭引向了敵佔區,減輕了陝西和山東的壓力,同時減少了解放區的戰爭,使解放區的經濟的到緩解,從政治上也開啟了反攻的號角,給了國民黨很大的震撼。

“挺進大別山”從戰略上是變被動為主動,是戰略反攻的開始,是毛主席高超戰略思想的體現。從戰術上,“挺進大別山”是我軍在這段時間唯一一次成功的大兵團外線作戰,是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大勝仗。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可以稱之為奇蹟。


帝國烽火



我這裡說一個發生在解放戰爭初期的“軍事奇蹟”。


只不過不是解放軍以少勝多,而是反過來,是國民黨軍以少勝多。國軍一個團(欠一個營)頂住瞭解放軍6個團的圍攻,並造成重大殺傷。


當然,之所以說是軍事奇蹟就是因為這樣的戰例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就沒有幾個。


1946年2月,東野4縱司令員吳克華集中了6個主力團在沙嶺圍攻國民黨新六軍22師66團(欠1個營)及師教導營,共3000人。


戰鬥從1946年2月16日一直持續到1946年2月19日清晨,共計1晝3夜約48小時。


戰鬥結果非常不理想,4縱殲敵674人,俘敵100餘名,而4縱自身傷亡高達2159人,大傷元氣。


在戰後總結中,東野司令部對新六軍評價很高。


認為新六軍66團有經驗老兵很多,大多數士兵具有3—5年軍齡,不少排長依然在第一線充當戰鬥兵;戰鬥意志頑強,一個排只剩下七八個人依然堅持戰鬥,不輕易繳槍。


新六軍軍官指揮熟練,特別善於依託堅固工事和障礙物,結合嚴密的火力和反衝鋒進行陣地戰防禦。


在總結4縱戰場得失時也承認,4縱軍官軍事素質和新六軍軍官相比有較大差距,對正規戰、陣地戰不熟悉。


主攻的32團3營,軍官只強調勇敢戰鬥精神,但是卻完全不進行戰前偵查,盲目讓兩個步兵連隊進行“密集衝鋒”,結果被66團交叉火力和工事阻礙,短時間內兩個齊裝滿員戰鬥連隊只剩40人,軍官更是全部陣亡。


而配合3營的1營也存在幾乎完全一樣的問題,接到進攻命令後一小時都沒有選好突破點,突破時又受阻於敵軍密集火力之下,隊伍亂成一團,甚至1營軍官也全部陣亡。


4縱在總結時特別談到新六軍作戰特別“狡猾”,2月18日黃昏66團很狡猾的突然挺火,使得負責增援的34團以為66團已經撤出沙嶺村,便盲目大意的密集陣型衝入村裡,結果剛接近村口防禦工事,66團突然開火,給34團造成極大傷亡,34團基本喪失戰鬥力。


而國民黨66團團長羅英在總結時也談到沙嶺一戰,新六軍戰鬥意志完全不遜色於東野解放軍,他特別提到當“防守團部右後方的第一連重機槍陣地被4縱部隊突破時,新六軍士兵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在軍官帶領下發起了反衝鋒”,造成4縱突入陣地的兩個排全部犧牲,也使得66團轉危為安。


從兩邊總結看,沙嶺戰鬥之所以成為解放戰爭期間國軍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奇蹟”,除了新六軍上下軍事素質比東野4縱要高以外,更為重要的是戰鬥意志比拼上兩邊難得不相上下,而當戰鬥意志持平時,哪方軍事素質更佔優,哪方就能獲得戰場的主動。


蘭臺


粟裕將軍在解放戰爭指揮的幾個經典戰役都是軍事奇蹟,蘇中戰役,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3萬多人迎戰國軍12多萬人,取得了七戰七捷,七場戰鬥七種打法,有圍點打援,有長途奔襲,有聲東擊西,殲敵5萬多人。萊蕪戰役,損失僅為敵軍九分之一,殲滅李仙洲兵團6萬多人。孟良崮戰役,是背腹受敵的殲滅戰,殲滅了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3萬多人。豫東戰役是孤軍深入的殲滅戰,殲滅國軍9萬多人,毛澤東說解放戰爭象爬山,豫東戰役就爬過了山坳。淮海戰役60萬對80萬,是國共雙方的戰略決戰,粟裕指揮的華野是主角,先殲滅黃伯韜兵團,再協助中野殲滅黃維兵團,然後殲滅杜聿明集團,共殲敵55萬多人,一戰定江山,標誌著蔣家王朝的徹底崩潰。


江山歸一統


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行動,就是軍事史上的奇蹟。如果沒有四渡赤水,紅軍很可能覆滅,但是毛澤東精心策劃了這場四渡赤水行動,化解了紅軍的危局,使得紅軍轉危為安,使得革命轉危為安。

中央紅軍長征至湖南境內時,為了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紅軍發起了湘江戰役,但是由於博古戰略、戰術的嚴重失誤,導致紅軍在湘江戰役中損失慘重,從八萬人銳減到三萬人。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然而湘江戰役的慘敗,並未喚醒博古,他仍然幻想繼續攻打湖南的大城市。毛澤東認為不可行,提議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遵義會議後,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人的領導地位,他立刻著手安排進軍貴州的作戰計劃。

毛澤東進軍貴州的作戰計劃,就是歷史上的四渡赤水行動。從1935年1月到1935年5月,毛澤東指揮紅軍圍繞赤水河,一共進行了四次戰略行動。前兩次戰役是佯攻,並未渡赤水。後兩次戰役是真正的渡河行動。

毛澤東指揮的紅軍,在川、黔、滇交界處的廣大地區機動作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戰法,和人多勢眾的國民黨軍隊鬥智鬥勇,最終贏得了勝利。紅軍打破了敵人的封鎖線,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順利完成預定作戰目標。

四渡赤水行動意義巨大,它使得黨中央和紅軍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毛澤東自己都說,四渡赤水是他人生中的得意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