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名的战役,哪些可以称得上军事上的奇迹?

汉史趣闻


美国陆军史上最大惨败,38军因此成为“万岁军”,解放军战略战术超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德川战役,绝对算得上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德川战役中,第38军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迂回战斗,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先敌抢占三所里等要点,及时封堵逃敌退路,促使我军主力全歼了美韩军队。

德川战役,正规的叫法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这一战,志愿军总兵力38万,美韩军队总兵力22万。我军优势并不明显,但这次战役,因为38军的杰出贡献,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后来美军的军事教材中,把这场战役当作了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随后,美军增加了8万兵力,联合国部队前线部队达到了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另1个空降团,计22万余人,还有1200架飞机。而此时的志愿军,总兵力是9个军30个师38万人。

美军在20世纪前面的50年,未尝一败!当第一次战役打响时,我军干净利落歼灭了他1.5万人。此时我军迅速停止进攻,主动后撤,美军竟然以为我军胆怯,重新发起进攻,甚至叫嚷着"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鸭绿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不得不说,美军战略真不行!

根据中央部署,第42、第38军从东翼进攻"联合国军"侧后,向西南方向进行双层迂回,断敌南逃退路;第40军正面突击美军第2师。对这样的大迂回作战,美军不仅没有见过,连听都没听过!

可是,当38军军长梁兴初得到迂回德川断敌退路的命令时,顿时一拍桌子"42军爱干啥干啥,东线迂回有我38军就够了!"

梁兴初要立这样的flag,是因为两件事,第一件事,38军是东北军第一主力,是王牌军,解放战争中转战5000公里,纵横11省,歼敌16万!第二件事,第一次战役38军没有打好,彭老总要斩马谡,痛批梁兴初。

为什么38军没有打好第一次战役,主要是因为一场偶遇。当时梁兴初偶遇了人民军一个师团,师团长说他们是苏械主力师团,和美军打了一仗就剩下500人了。再加上112师传来黑人团的消息,梁兴初谨慎起见,上报志愿军总部,耽误军机,南朝鲜军第八师因此逃脱。

当彭老总听到梁兴初"大德川我们包了"这句话时,他说"梁兴初的口气不小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

中央英明的战略决定,再加上梁兴初的胆大心细,这场仗,打起来真是扬眉吐气!

梁兴初让侦查科科长张魁引带着一支小分队,一路向南,插 到 德 川 以 南 武 陵 里,炸 毁 大 同 江 上 的武陵公路大桥。一夜之间,德川的南朝鲜军就被围困,并且断了退路。

南朝鲜第七师,只抵抗了7个小时,就被全歼,就连美军的上校顾问团长也被俘虏。

当天夜里,38军继续出发,第 三 十 八 军 从 德 川出 发,第 一 一 三 师 插 向 三 所 里,第 一 一 二 师 向 价 川 前 进,第一一四师直扑嘎日岭。又是一次夜袭,敌人退路又被断掉了!

当113师拿下三所里时,美军也赶到了,但晚了5分钟。仅仅是5分钟的差距,成了生与死的距离。按照彭老总的命令,守住三所里一线,只需要一天,美军就全完了!

除了三所里,38军的阻击阵地还有龙源里、葛蚬、松骨峰、北堂站等地。其中松骨峰阻击战,就是诞生《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战场。

在德川战役中,38军立了大功,一举攻占了美国第八集团军的心脏地带——三所里,毙敌7000余 名,俘 敌3000余 名,其中美军1000名,缴 获 各 种 火 炮239门、汽 车1500余辆。

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总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

德川战役意味着,新中国和解放军,再也不会受到轻视和侮辱。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认为,这场战役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历史知事


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就是一个军事奇迹。

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虽然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方针,但会议确立的“中心开花”的激进方针显然是极度错误的,而对此心知肚明的毛主席决定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他主动请缨,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但中央给他定的攻打长沙的冒进方针,还是让毛主席的这次努力蒙上了层层阴影。

这次起义的主力是隶属于铁四军张发奎部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毕业于黄埔军校,出身于叶挺独立团,是我党根红苗正的骨干成员。在南昌起义时,警卫团奉党组织命令参加却未及时赶到南昌,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这只队伍就滞留在江西境内,团长卢德铭只身赴武汉寻找党组织,群龙无首的警卫团形势不容乐观。

但代理团长余洒度完美解决了问题,他虚与委蛇暂栖赣军朱培德部,并先后收编了王新亚领导的萍乡工农武装、苏先俊领导的浏阳农军以及丘国轩率领的黔军余部,队伍发展成一个师。虽然余洒度在日后叛变革命,但本人在这里一定强调一下,在秋收起义中,余洒度居功至伟,他的功劳仅次于毛主席,在卢德铭之上。但他在这里却有一个致命失误,差点葬送了军队,幸好荧屏毛主席力挽狂澜。

余洒度收编的丘国轩部匪性不改,起义刚一发动就袭击警卫团为主的钟文璋部,钟文璋部直接被打垮,随后王新亚团亦被湘军打垮,四个团的兵力只剩下毛主席、卢德铭、余洒度所在的苏先俊团 这时中央的命令再次下来,让毛主席率军攻打湘军重兵驻守的长沙城,这无异于羊入虎口。

这时候毛主席显示了自己天才的战略能力,在卢德铭的支持下,毛主席力排众议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军进入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毛主席不愧为中国革命的领路人!


林屋公子


发生在1935年的“四渡赤水战役”,可称得上是军事史上的军事奇迹。开国领袖毛泽东指挥过的战役无数,真正令他骄傲的不是著名的“三大战役”,而是他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当年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人马只有三、四万,武器装备仅有步枪,却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赤水河流域,遭遇到了敌军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就是在力量如此悬殊的艰难条件下,毛泽东沉着淡定,指挥红军主力来来回回奔走在赤水河两岸,纵横驰骋,巧妙穿插于敌军重重包围圈,牢牢掌握军事主动权,积极寻找出击战机,有效地迷惑敌人,拖垮敌人,调动敌人,最终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取得了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伟大胜利。从此,“四渡赤水战役”和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王荣联1


(原创)历史上哪些战役称为军事奇迹?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战役,其中有些战役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广为人知。在这里,我就选两个战役做解说。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主席提出了很多著名的军事思想,采取适当的作战形式,实行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打法。

在四渡赤水的过程当中,毛主席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灵活改变作战部署,驰骋与川滇黔边界地区,巧妙的穿插于敌人的重兵包围之间,然后寻找有利时机,阻击敌人,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顺利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气势,削弱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约3.7公里的土地上,美军出动了大炮飞机,坦克,进行狂轰滥炸,我方地头都被削平两米,战火密集度超出了二战水平。然而,令麦克阿瑟领导的王牌军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志愿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是取得了胜利。后来板门店谈判,麦克阿瑟刚开始拒不同意,彭德怀的说出有气势的一句话:“谈不拢,咱们就接着打!”正是这场战役,让我们在美帝国主义面前扬眉吐气,他们也不能小瞧我们中国军队。


历史小张


这是一场惊人的战役,这是一场光耀千古的战役,这是一场无可比拟的战役,这是一场近乎神迹的战役。

这就是项羽长达八年军事生涯里的巅峰之作,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彭城之战。

三月的城阳(今山东莒县)春雨绵绵,细细的雨丝与柔柔的微风令人昏昏欲睡,感受着春的温柔,项羽心静如水,古井无波,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曾在这片土地上对这里的人民进行过残暴至极的杀戮。

一转眼,项羽在齐地已经耗了足足三个月了,齐地的叛乱还没有平定,刘邦已经违约出关,在洛阳集结了近六十万诸侯联军,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朝彭城攻去。三晋之地的诸侯已全部叛楚,项羽所封的三位楚地之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竟也坐山观虎斗,态度暧昧不明。可怜的项羽,明明是最佳男主角,风头却被最佳男配角刘邦完全抢光,六十万群众演员,也全成了刘邦的旗下拥趸。

现在的情形,项羽当年所封的十八个诸侯王要么已然背楚投汉,要么存心观望,简直是在拿项羽当从前的暴秦来办。

短短的一个月,项羽已从天下霸主变成了天下公敌。

然而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易怒的项羽却出乎寻常的冷静下来,那是暴风雨之前的碧空如洗,那是核弹爆炸之前的天高云淡。

有时候,极端的冷静,是极度愤怒的,另一种面具。

——是,全天下的诸侯是大多背叛了我项羽,但是,只要我还没有在战场上被敌人击败,回头一个胜仗,我就能夺回我所有的东西,你们看着吧。

项羽短暂的一生打过七十多仗,除了临死前最后一战,其他全都是胜仗,但是当时,天下没有一个人认为项羽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刘邦有近六十万大军,项羽手边只有十万,且散布在三齐各地平叛,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并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做出了一个震骇天下古今的决定:他命令麾下诸将若无其事不动声色,督率大军继续平定三齐;而自领精锐骑兵3万,日夜兼程,秘密回救彭城,闪击诸侯联军。

可怕的勇气,疯狂的计划,近乎变态的战争艺术!

有史以来至楚汉,天下间的战争不知凡几,实力悬殊仍能取胜的不是没有,如孙武与伍子胥率三万吴兵大破楚军二十万,攻破楚之郢都;又如阴晋之战吴起以七万魏兵击败秦军五十万,守住河西;但像项羽这样妄图以三万破敌六十万真是前所未闻,而且空前绝后——日后虽有昆阳之战两万胜四十万,淝水之战八万胜八十万,但那都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而西楚军却需要长途奔袭、夺回老窝,其难度系数绝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项羽的军事能力就算再强他也毕竟是人,人是不可能创造神迹的。

所以,不但刘邦与诸侯们不相信项羽能赢,就连张良、陈平这样智计无双的“半仙”也没料到项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翻身。

总之,当时天下人都不信项羽能赢。

但是,项羽信。

只要项羽信,三万楚军就信,因为项羽就是他们的神,战神。

正是他们主帅带给他们的这种近乎不可理喻的自信,让他们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别说六十万,百万千万又如何?

图:宿迁项王故里,项羽塑像——英雄盖世

另外,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万人以上的骑兵突袭,在此之前骑兵通常与步兵车兵配合作战,很少担任单独作战的任务,更别说千里突袭了。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惊人创举,要知道与之同期的汉军,此时连支像样的骑兵部队都没有!

城阳(莒县)距彭城只有200多公里,兵贵神速,军情如火,但项羽骑兵并没有急着走兰陵这条最短直线,而是到启阳后突然向西进入浚河河谷,在鲁中山区秘密穿行直至鲁县(项羽始封之地、今山东曲阜,对项羽绝对忠诚),然后又突然转而向南、闪电般穿越胡陵(今山东省鱼台县),从北至南直插彭城侧背,只一个昼夜便兵抵萧县(今安微省萧县)。

图:项羽如神鬼般莫测的行军路线

这时候,刘邦的六十万大军正在北面大举进攻彭城,彭城破在眉睫,按照通常的做法,项羽应该立刻东进援救彭城才对。

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他决定放弃彭城,而就在彭城西南面的萧县悄无声息的潜伏下来,等待诸侯联军占领彭城后防备松懈,再绕到彭城后方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个决策可不是一般指挥官都敢做的,万一被诸侯联军提前发现,项羽这三万骑兵除了被围歼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结局。

但是项羽敢,他就是猜准了刘邦不可能想到这一点,才做出了这个疯狂的决定。

谁能想到,前几天还在齐地坐镇指挥平叛的项羽,能在数日之间溜到楚地来。

谁能想到,急性子的项羽会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潜伏下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老巢被端而按兵不动。

谁能想到,即便天下都背叛了项羽,但鲁地和楚地的百姓绝不会将楚军的行踪暴露。或许在秦人与齐人的眼中,项羽是位暴君,但在鲁人和楚人眼中,项羽是他们的雄主,他们的偶像,他们的神。

果然,刘邦在占领彭城后,只在东、北两线构建起防御工事,防御楚军从齐地南下。他万万没想到,项羽早已在他的后方埋伏了下来,悄悄的打量着志得意满的刘邦,眼中写满了不屑。

——刘季,你得意的太早了,竟敢在我项羽的地盘撒野,小样儿,看我不把你的鸟蛋捏爆!

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开始打了胜仗,兴高采烈,深入敌境,就打败仗。”

公元前205年四月某日拂晓,当诸侯军还在睡梦之中呓语,项羽的三万铁甲骑士已经出动,马不停蹄直奔彭城。

楚人尚赤,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嫡嗣。所以项羽这三万楚骑均着红盔红甲,一眼望去简直如火如荼。这些楚国最勇猛的战士,在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早有了战死沙场的觉悟。

死不过是洒一腔鲜血,抛几根白骨,这有何可惧?

经当年巨鹿一战,项羽的军事天才已为天下公认,但巨鹿之战毕竟只是十万对四十万,且有二十万诸侯联军策应。可是这一次,项羽却是独以三万骑兵面对六十万诸侯军,还是那句话,除非有穿越人士将每个楚军士兵装备上一把机关枪,否则谁能相信最后的胜利者竟是项羽?

但这道数学题不能这么算。十个骑兵也许打不过二十个步兵,但一千骑兵绝对能击败数千步兵。当骑兵方阵的数量达到三万,它对步兵的冲击力将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三万骑兵还不怕死的话,那简直就是无敌了。

偏偏项羽的这三万楚军,个个都不怕死;偏偏刘邦的这六十万步兵,个个都怕死。

在战场上,在生死关头间,愈怕死的人,反而死得愈快,就好像赌场上,愈怕输的人,通常都会输得最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当彭城城下六十万怕死的诸侯军被震天的马蹄声吵醒,发现眼前一片楚骑组成的红色海洋,漫无边际的朝自己涌来,他们不由心胆俱裂,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立即朝彭城内溃去。

秦末汉初,天下万户的大邑屈指可数,彭城即便是西楚草创的国都,相信城池也不会有多大,忽然间要有数十万败军涌入,其拥挤状况可想而知。刘邦此时方从昨日庆功宴的宿醉中醒来,他听到外面吵吵嚷嚷,便光着屁股走到窗户边去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彭城内到处都是慌不择路的各国败兵,那情景,简直比大学生人才招聘会还混乱。

刘邦听到乱军中分明在喊:“霸王来了,霸王来了,快跑啊……”

这时刘邦的大军师张良冲了进来,慌道:“楚军已兵临城下,大王请速速登城守御。”

刘邦一屁股坐倒在地:“楚军何其速也?”

刘邦问张良,张良问谁去,两人只好大眼瞪小眼。

他们很快发现,眼下这情形,再集结人马坚守城池不可能了。城外数十万败军往城里涌,士兵找不着伍长,伍长找不着什长,什长找不着队率,队率找不着屯长,屯长找不着军侯,军侯找不着校尉,校尉找不着将军,将军找不着各诸侯王,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刘邦一声长叹,命令道:“四开城门,各军分路突围吧。阿婴,备车,寡人也要走为上计!”

阿婴就是刘邦的车夫太仆夏侯婴,三国时夏侯惇这一族的祖先。

刘邦是个权谋大师战略大师,却显然在战术指挥上段位太低,韩信后来说他只能将十万兵,多了他控制不了,然也。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地图。你会发现彭城不但是一个四战之地,而且竟是一个死地。其城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可西走梁、宋。兼且三面阻水,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这样的地形,适合坚守,也只能坚守,如果弃城而逃的话,三面为河水所阻,通通都是死路,相信项羽选择这里作为都城,就从未想过会弃城而逃。

图:水网密布的彭城

偏偏这一次,刘邦的诸侯军不得不逃了,而在这样的死地逃,当然只能死的更快。

项羽进攻的方向是由西向东,诸侯军只能朝东、北、南三个方向败逃。项羽见此,也不入城,竟直接将三万楚军一分为三,分路追杀。

三万人追杀六十万,也端地是可笑的紧。

结果,向北向东逃的诸侯军,没跑多远就遇到了瀔水阻隔,无船可渡,只好回身接战。

几年后,有一个叫韩信的人(他这会儿还在关中平灭章邯余部),曾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二十万。

然而,韩信不是谁都能做的,无能之辈碰上背水一战,只有死路一条。

可怜的诸侯军,颤抖着立在风萧萧兮瀔水旁,眼睁睁的看着项羽的铁甲骑兵,已经排成了密集冲击阵形,朝他们猛冲了过来。

秦汉之时马镫还没有发明,所以骑兵的冲击速度没有后世那么快,但当万人的骑兵密集方阵死命前压,那威力也足够惊人了,问世间谁能当锋,何况胆魄已丧的诸侯军。

结果,一战下来,十几万诸侯军,不是被斩杀在瀔水之滨,就是被逼入滚滚浪花之中,随波逐流,梦残魂断。

向南逃入山地的刘邦直属汉军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厄运,他们在灵壁(今安徽淮北市南)东面的睢水之滨被项羽亲自率领的一万骑兵追上,两军对阵,汉兵不断后却,楚骑不断前逼,杀气腾腾,空气为之凝结。

两位老友,竟在这样的情况下尴尬重逢了。

项老弟,放我一条生路吧!我们毕竟曾是好兄弟。

住口!兄弟就是兄弟,兄弟绝不分好坏,因为兄弟只有一种。如果你对不起我,出卖了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兄弟,根本就不配说这两个字。

霸王,放我一条生路吧!我保证退回关中,再也不踏入中原一步。

住口,要么就投降,要么就死战,我不会再相信你的花言巧语!

谈判破裂,项羽于是下令一万楚骑对汉军再次发动强有力的集团冲击,汉卒不能抵挡,前阵一退,则阵阵后退,一阵压一阵,一排排的被挤进睢水之中。十几万汉军的尸体几乎筑成一道肉坝,竟使睢水为之不流。

加上前面丧生的十几万诸侯军,近三十万条年轻的生命竟在一日之内就成了孤魂野鬼,为大汉王朝的奠基做了炮灰。呜呼,哀哉!

这三十万野鬼,本都是些好青年,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他们会娶妻生子男耕女织,过上安静祥和的日子,但现在却只因刘项二人的恩怨与野心白白断送了卿卿性命。呜呼,哀哉!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呜呼,哀哉!

只遭到三万名楚军的袭击,一支刚刚还在夸耀阵容强大的诸侯联军,转眼之间就如狂风吹袭般灰飞湮灭了。黄昏时分,彭城四周战事已基本结束,三万楚军在睢水之畔集结,里外三层,密不透风地把刘邦手下仅存的万余残军团团围住,就是插翅也难逃了。

雄图霸业一朝丧,望着夕阳下的睢水河,刘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残阳如血,什么叫穷途末路。

——不,我不甘心,我不能就这么认输,我是赤帝之子,我是神之所使,我是地之所载,我是天命所归,你们谁也杀不了我!

刘邦对着手下仅存的万余残军,大声命令:“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我无敌,后顾者必杀之!”

命令一下,樊哙、周勃等大将遂手持长剑,亲至前线督战,前进者赏金拜爵,后退者必斩无赦。

困兽犹斗,其势也勃,万余汉军在生死存亡之际对楚军展开了疯狂的反扑,他们不顾性命的冲入楚阵之中,有的抓住楚骑的长矛,生生将其拖下马来用短剑刺死;有的则窜到楚骑的马下,猛刺马腹。一时之间,楚骑纷纷落马,战局似乎有了转机。

眼见此景,项羽却突然大笑起来:“好,好,看来刘季还有些骨气,仗打成这样,才有意思嘛!!”继而回过头去,命令亲兵在指挥台挂上了代表弓弩的狗旗。

楚人虽上了马,但数百年前大楚第一神射养由基传下来的擅射传统并没有忘,后阵万名楚骑于是将长矛置于马上,取出背负长弓,弯弓搭箭,一齐朝汉兵射去。

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万箭齐发,一个巨大的阴影遮天蔽日的朝汉阵袭来。只听得哗哗哗哗……几阵箭雨下来,万余汉兵顿时倒下大半,樊哙周勃胳膊上也各中的一箭,无奈只好暂退。

万馀残军只剩下不到一千,且战气俱失,又无人救援,刘邦这回真的死定了,除非有天助。

无数的回忆潮水般涌上刘邦的心头,从沛县到薛县,由彭城到霸上,由鸿门到汉中,由三秦再回到彭城,刘邦只觉自己的人生在世间转了一个大圈,一切回到原点。到头来,只不过从人间逛到天堂,再从天堂掉入地狱,一觉醒来,一切成空,一切只当做了一场春秋大梦。

我真的是神之所使,天命所归吗?真若如此,老天,你为何还不来助我?

老天听到刘邦的深情呼唤,竟然真的来救他了!

公元前205年夏天,一场多半发生在中国北方靠近沙漠地区冬春之际的沙尘暴,竟然奇迹般的在苏北山区之中爆发了,大风从西北方向席卷而来,一时间,战场上黑雾弥空,黄尘四塞,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飞沙走石,树木摧折,楚汉两军都被吹了个东倒西歪,你看不着我,我看不着你,项王即便有拔山之力,却也奈何不了飓风来袭。

风停了,沙散了,项羽缓缓睁开双眼,发现战场中央的汉军已经消失了个干干净净。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是的,刘邦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逃走,如果不是巧合的话,我只能说他真有神助。

煮熟的鸭子居然也会飞?项羽暴跳如雷,即命手下大将季布、钟离昧、丁公各领兵三千,连夜分路追击,搜擒刘邦。得汉王者,赏金二十镒!

丁公暗道了一声项王小气,便自带部曲往北边沛县方向追去,他想刘邦肯定舍不得沛县的家小,往那边追肯定有戏。

说句后话吧,数年后垓下决战,刘邦派灌婴领兵五千去追项羽,悬赏是千金万户。


千古名将英雄梦


都是正面教材那我说一个反面教材吧,能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的我觉得少不了微操之王蒋公啊,当时有人开玩笑说他是步枪指挥官也不为过,堂堂一个主席连机枪连都要指挥,不过他经典战役还是淮海战役经过他的微操成功把杜聿明的兵团送快递的事

淮海战役中,正在向永城撤退的杜聿明部长期保持无线电静默,一来是防止被我解放军侦得行军动向,二来,也是为躲避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电台遥控指挥。毕竟是有名的微操之王,不过蒋公也不是吃素的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在信中,蒋介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微操技能:“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结果都知道杜聿明被俘兵团被团灭当然对于他的失败这只是其一不过也能看出来蒋介石的本领了

二图就是被俘虏的杜聿明





冷知识搞笑视频图文


挺进大别山,是军事上的一个奇迹。

很多人在看解放战争的时候,觉得挺进大别山将当时中原大地上实力最强劲的一支野战军,拖垮、拖瘦, 军队主力从最初的14万,到出大别山的7万人,损失不可谓不小,所以很多人单从数字上就将挺进大别山作为一个失败的战例。

这些都是没有从战略上进行考虑,或者不能通晓当时中国的解放形势,而产生的错误观念。解放战争进行的第二个年头,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之后,改为重点进攻,而关内最重要的地区是山东和陕西,这两个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的进攻之下,不断的压缩。到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山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南北夹击之下,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战略迂回空间逐步被压缩。

此时的延安和山东都面临比较艰难的情况,比军事更困难的是经济。

由于解放战争初期都是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虽然我党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为战略目标,但是战争持续在解放区进行,解放区本来面积小,加上战争对经济的压力就更加大了,很多根据地都面临吃饭难的问题。

面对战略被动的情况,毛主席决定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蒋介石应该不会想到,当毛主席在陕西的山沟沟里面转悠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如何打破这一被动局面的高招。毛主席这次将目光集中在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得中原这的天下,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占领中原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发现了国民党的咽喉,既薄弱又重要,这个区域就是中原,而要立足中原,就需要到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大别山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伤心之地,解放战争开端就是由此爆发,当时国民党调集30万之众,围剿我中原野战军的6人,最后中原野战军被迫撤出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区到大别山又千里之遥,若是南下大别山,就需要跨越国民党控制的区域,而且要与数个国民党集团军擦肩而过,是一件极为困难的行动。

毛主席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也是后来的“刘邓”大军。刘伯承元帅知晓毛主席的意图之后,认真的研究了南下大别山的军事路线,他深知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也是一个收益巨大的军事行动。作为我军的高级指战员,刘帅深感此行的责任重大,若少有不慎,则不仅仅是十几万将士的性命,更有可能整个解放战争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此次南下毕竟是太凶险了、太凶险了。

这也是我军主力第一次跳出外围作战,是属于没有后方支持,没有伤员安置、没有弹药补给等等,是一个尖锐的矛,锋利,但是易脆。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也对进入大别山又过三种前途估计:一是没有到达大别山,被打回来了;二是到达了大别山,站不住脚,被打回来了;三是到了大别山,也站住了脚。

毛主席一向是一个“自信人生两百年”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悲观估计,从这也可以想象到挺进大别山的困难。刘邓二位首长同样对大军的生存产生了担忧,但是在1947年6月的一个晚上,当刘邓首长收到毛主席从陕西发来的一份电报,上面写着“陕北已由为困难”的字样,看到这些,二位首长没有犹豫,开始了南下挺进大别山的征程。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而后刘帅命令部队在黄河虚晃一枪,声东击西,搞得蒋介石昏头转向。之后刘邓率领大军南下,甩开了在后面的国军,等到国民党醒悟的时候,刘邓早已大踏步南下了。

从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开始行动;11日,越过陇海路;17日,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4日,渡过汝河;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开启了大别山的新征程。

刘邓大军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突破了敌人的数道封锁线,安全的到达了大别山。大别山的形式比预计的更加严峻,当时桂系统治大别山,对辖区内实行了严格的压迫政策,使得我军进入之后,很难建立根据地,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刘邓大军的努力下,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挺进大别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反攻,也是经济和政治上分反攻,它将战争引向了敌占区,减轻了陕西和山东的压力,同时减少了解放区的战争,使解放区的经济的到缓解,从政治上也开启了反攻的号角,给了国民党很大的震撼。

“挺进大别山”从战略上是变被动为主动,是战略反攻的开始,是毛主席高超战略思想的体现。从战术上,“挺进大别山”是我军在这段时间唯一一次成功的大兵团外线作战,是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大胜仗。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可以称之为奇迹。


帝国烽火



我这里说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军事奇迹”。


只不过不是解放军以少胜多,而是反过来,是国民党军以少胜多。国军一个团(欠一个营)顶住了解放军6个团的围攻,并造成重大杀伤。


当然,之所以说是军事奇迹就是因为这样的战例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就没有几个。


1946年2月,东野4纵司令员吴克华集中了6个主力团在沙岭围攻国民党新六军22师66团(欠1个营)及师教导营,共3000人。


战斗从1946年2月16日一直持续到1946年2月19日清晨,共计1昼3夜约48小时。


战斗结果非常不理想,4纵歼敌674人,俘敌100余名,而4纵自身伤亡高达2159人,大伤元气。


在战后总结中,东野司令部对新六军评价很高。


认为新六军66团有经验老兵很多,大多数士兵具有3—5年军龄,不少排长依然在第一线充当战斗兵;战斗意志顽强,一个排只剩下七八个人依然坚持战斗,不轻易缴枪。


新六军军官指挥熟练,特别善于依托坚固工事和障碍物,结合严密的火力和反冲锋进行阵地战防御。


在总结4纵战场得失时也承认,4纵军官军事素质和新六军军官相比有较大差距,对正规战、阵地战不熟悉。


主攻的32团3营,军官只强调勇敢战斗精神,但是却完全不进行战前侦查,盲目让两个步兵连队进行“密集冲锋”,结果被66团交叉火力和工事阻碍,短时间内两个齐装满员战斗连队只剩40人,军官更是全部阵亡。


而配合3营的1营也存在几乎完全一样的问题,接到进攻命令后一小时都没有选好突破点,突破时又受阻于敌军密集火力之下,队伍乱成一团,甚至1营军官也全部阵亡。


4纵在总结时特别谈到新六军作战特别“狡猾”,2月18日黄昏66团很狡猾的突然挺火,使得负责增援的34团以为66团已经撤出沙岭村,便盲目大意的密集阵型冲入村里,结果刚接近村口防御工事,66团突然开火,给34团造成极大伤亡,34团基本丧失战斗力。


而国民党66团团长罗英在总结时也谈到沙岭一战,新六军战斗意志完全不逊色于东野解放军,他特别提到当“防守团部右后方的第一连重机枪阵地被4纵部队突破时,新六军士兵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军官带领下发起了反冲锋”,造成4纵突入阵地的两个排全部牺牲,也使得66团转危为安。


从两边总结看,沙岭战斗之所以成为解放战争期间国军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奇迹”,除了新六军上下军事素质比东野4纵要高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战斗意志比拼上两边难得不相上下,而当战斗意志持平时,哪方军事素质更占优,哪方就能获得战场的主动。


兰台


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指挥的几个经典战役都是军事奇迹,苏中战役,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多人迎战国军12多万人,取得了七战七捷,七场战斗七种打法,有围点打援,有长途奔袭,有声东击西,歼敌5万多人。莱芜战役,损失仅为敌军九分之一,歼灭李仙洲兵团6万多人。孟良崮战役,是背腹受敌的歼灭战,歼灭了国军王牌中的王牌,整编74师3万多人。豫东战役是孤军深入的歼灭战,歼灭国军9万多人,毛泽东说解放战争象爬山,豫东战役就爬过了山坳。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是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粟裕指挥的华野是主角,先歼灭黄伯韬兵团,再协助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然后歼灭杜聿明集团,共歼敌55万多人,一战定江山,标志着蒋家王朝的彻底崩溃。


江山归一统


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行动,就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如果没有四渡赤水,红军很可能覆灭,但是毛泽东精心策划了这场四渡赤水行动,化解了红军的危局,使得红军转危为安,使得革命转危为安。

中央红军长征至湖南境内时,为了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发起了湘江战役,但是由于博古战略、战术的严重失误,导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从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然而湘江战役的惨败,并未唤醒博古,他仍然幻想继续攻打湖南的大城市。毛泽东认为不可行,提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人的领导地位,他立刻着手安排进军贵州的作战计划。

毛泽东进军贵州的作战计划,就是历史上的四渡赤水行动。从1935年1月到1935年5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围绕赤水河,一共进行了四次战略行动。前两次战役是佯攻,并未渡赤水。后两次战役是真正的渡河行动。

毛泽东指挥的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广大地区机动作战,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战法,和人多势众的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最终赢得了胜利。红军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完成预定作战目标。

四渡赤水行动意义巨大,它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自己都说,四渡赤水是他人生中的得意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