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臥龍和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後面還有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茁壯樹苗


司馬徽說過三句話,劉備只聽到了第一句。

第一句話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第二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還有半句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這第一句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解釋。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兩個人隨便得到一個就可以平定天下。 子初和孝直,說的是劉巴和法正,也是當時的名人。

諸葛:


這四個人先後都在劉備手下效力。 諸葛亮曾經說:

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當然,這裡面有諸葛亮自謙的成份。 劉巴先後曾侍奉過曹操和劉璋兩個主公。劉備對他也是早有耳聞。

劉備進圍成都時,命令軍中到:

"如果有誰危害到劉巴,我將誅殺他三族。"

劉備則定益州時,財政狀況很不好,入不敷出,劉巴建議劉備鑄造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統一物價,並實行公賣制度,很快渡過了經濟危機。

劉巴又與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漢政權的法制基礎。劉巴不但在蜀漢作用很大,他的名聲在魏國也是聞名遐邇。

魏國很多人都稱他為“劉君”,可見他的影響力有多大。章武二年逝世。 孝直比子初名聲還要大,讀三國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法正。



法正善於奇謀,《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以後來者的身份,都稱讚他為可比程昱和郭嘉。在劉備取益州的戰鬥中,法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劉備能佔有益州的關鍵人物。

法正歸劉後,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是劉備的主要謀士。在定軍山戰役中,法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明攻廣石,引夏侯淵來救。法正命黃忠突襲,斬殺夏侯淵,佔據了漢中。

曹操聽聞是法正的計策,嘆道: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劉備是幸運的,四大才子他全得到了。可是除了諸葛亮,其他三人都死得太早了。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兩年之內,兩位大才都先後去世,龐統更是在之前入川時就犧牲,劉備想興漢室,難度更大了。


劉備集團相對於曹魏和孫吳,本來就弱小,幾個人才又死得早,註定了漢室難興,雖然諸葛亮再怎麼鞠躬盡瘁,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

所以才有了第三句“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剛日讀史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說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和有著“鳳雛”之稱的龐統,是當時被譽為是最有能力的人,但這句話的後面有一句話,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暗示了蜀漢的滅亡。

那麼,“子初”、“孝直”又是誰呢?為何兩者亡其一則漢室會難興呢?

“子初”即是劉巴。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劉備:“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諸葛亮:“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他的才幹,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當初為了把他請出來,劉備陣營幾乎是全部動員。但在劉備稱帝不久的章武二年(222年)去世。



“孝直”即是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擅長軍事謀略,是東漢末年的謀士。劉備對法正的信任諸葛亮都要忌憚三分,也是劉備的好基友,善於奇謀;在漢中之戰勝利後,劉備躊躇滿志,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七月進位漢中王,達到一生事業巔峰。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但好景不長,第二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的死讓劉備十分傷心,並追諡法正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連奸雄曹操對法正都常常感嘆:“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劉巴與法正去世之時正是蜀漢政權初創之際,他們的離去,令到蜀漢失去了兩個頂樑柱,從此蜀漢僅剩“臥龍”在獨自強撐,最終蜀漢也沒能得天下!


沒事故事


在從前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度很廣,很多人一定都聽說過它。這句話就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裡邊的“臥龍”和“鳳雛”指的就是諸葛亮和龐統,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誇這倆人的能力很是厲害,可以有安天下之大能,這我就不再過多解釋了,可這句話後邊確實還是有一句話,一直以來,一直被世人所忽視。

後一句話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子初和孝直,也是當時很有名有才華的謀士,甚至在歷史上比諸葛亮還要聰明,只不過是他們兩個人去世的比較早,而《三國演義》有太過於神化諸葛亮,這才導致了他們兩個人很少有人知道。

關於子初和孝直這兩個人,其實我個人而言,是真心認為他們也是很優秀的謀士的,而對於“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是有足夠資格和“臥龍鳳雛”比肩。先說一說孝直吧,他自從到了劉備的陣營裡邊以後,就立下了很多的大功,而且還被劉備封為尚書令,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高的職位了,在他死了以後,劉備哭了好幾天,十分的不捨。

還有就是《三國志》的作者說,孝直的能力是可以比肩郭嘉的,而郭嘉是什麼人,那可是三國第一謀士,所以孝直的聰明才智,在這裡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接下來再說一說子初,子初這個人,是諸葛亮親口承認的厲害,諸葛亮曾經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子初這個人,在還是劉備敵對方的時候,就準確預料到了劉備的一舉一動,雖然他當時的主公沒有聽他的話,還是被劉備打敗了吧,但是劉備親口下令說,誰敢動子初一點,我就誅他三族!

這也可以看的出來子初的厲害了。正式進入劉備陣營以後,子初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問題,非常果斷乾脆。不過可惜的是,這兩個人都英年早逝,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吧。

再說一說龐統,龐統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畢竟是和諸葛亮比肩的,但是他的死,確實很離奇也很讓人遺憾。很多人好奇他的死和諸葛亮有沒有關係,畢竟都說一山不容二虎,是諸葛亮感覺到了危機,所以故意整死他的嗎?這個問題在歷史上的記載來看,是和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完全是龐統看諸葛亮立了不少的功勞,心裡著急,這才極端冒進,拼死也要去攻打,然後被弓箭所傷致死的。不過這個事件確實是有一些的疑問,但是無從考證,畢竟在當時的環境之下,什麼都可能發生。

最後有人好奇,龐統要是不死的話,漢室是不是就興起了。這樣的假設其實沒什麼意義,龐統不死的話,劉備用人自然就寬裕一些,或許也沒有了大意失荊州,但是也許還有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畢竟看上去,諸葛亮對龐統,算不上太友善。

所以,歷史塵埃未定,一切皆有可能,現在歷史已留汗青,再怎樣遺憾也無濟於事了。


無筆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

這句話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水鏡先生之後又說過一句話就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此話水鏡先生並未明言。

水鏡先生乃三國名士,名司馬徽。在正史《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中也出現過,“潁川司馬徽雅有知人鑑,統冠弱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句話的主旨就是說司馬徽有知人之明。

水鏡先生在《三國演義》雖然篇幅少之又少,但是作為高人一樣的存在可是卻吸粉不少,原因就是他那句名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迴歸主題,第二句到底是什麼意思?

字面理解,“諸葛亮雖然找到了歸宿,可是卻生不逢時,天下大勢已定,可惜了!”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也許這句話水鏡先生並沒有說過,可能是羅貫中老先生自己的口吻,但是我覺得說的非常在理,水鏡先生作為高人肯定也看出天下的局勢了,只不過是不願意入世罷了,諸葛亮窮極一生最終也沒有一統三國恢復漢室天下,原因其實很客觀,第一,魏國無論人口、領土、經濟都要強於蜀國數倍之多。第二、劉備此時手下人才也極其匱乏,屈指可數的幾位大將和謀士均已年老,可謂“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三、天子在曹操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可以秒殺所有的謀略。所以這個問題很簡單。


接著說現在經常說起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說的是誰?到底是什麼意思?

字面理解“子初和孝直必須同時存在,要不然漢室復興是很困難的。”

子初是指劉巴,這個人也有大才,少年就成了名,諸葛亮曾經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劉巴這個人非常有個性,劉表當時多次徵召為官,可是他一次都沒有答應過,當時在蜀地人才都投奔劉備,可劉巴卻有點看不上他,就去投了曹操,機緣巧合,曹操派遣劉巴去招降長江、零陵、桂陽三郡,剛劉備剛剛佔了這些地方,弄得劉巴回不去了,逃到了交趾,後來劉備得了蜀地,劉巴這才無奈請求劉備原諒赦免當時投奔曹操之罪,因為諸葛亮的緣故,劉備沒有責罰他,相反讓他接替法正任尚書令,劉巴才華橫溢,掌握著全蜀國的經濟命脈,為劉備做好了後勤保障工作,劉備稱帝所有的文、誥、策、命都是劉巴所作。但是此人是真心不願意投奔劉備,除了這些分內之事,其他也沒做過什麼,只不過

諸葛亮對此人是非常的尊重和推崇。

孝直說的是法正,法正可以說是劉備最為喜愛和重用的文臣,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法正擅長奇謀,定軍山協助黃忠斬殺夏侯淵就是最好的證明。法正雖然曾經是劉璋的部下,卻深得劉備信任。

《三國志·蜀書·法正傳》記載“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諸葛亮嘆曰:“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法正的重要性。

其實劉備集團在起家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知人得數士,重義忘千金。”這兩句話就是對徐庶最好的評價,可惜徐庶被曹操挾持,終身未能歸劉,實則可惜。

結束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鴻涵先生


後一句話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子初和孝直,也是當時很有名有才華的謀士,甚至在歷史上比諸葛亮還要聰明,只不過是他們兩個人去世的比較早,而《 三國 演義》有太過於神化諸葛亮,這才導致了他們兩個人很少有人知道。

劉巴(?-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漢末至三國蜀漢時期官員、名士。劉巴少知名,荊州牧劉表多次徵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後受曹操命令招降荊南三郡,不料先為劉備所得,劉巴不能覆命曹操,遂遠至交趾,又輾轉進入益州。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歸附劉備,為左將軍西曹掾,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

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曹魏大臣陳群甚敬重之。所著錄於《劉令君集》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

關於子初和孝直這兩個人,其實我個人而言,是真心認為他們也是很優秀的謀士的,而對於“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是有足夠資格和“臥龍鳳雛”比肩。先說一說孝直吧,他自從到了劉備的陣營裡邊以後,就立下了很多的大功,而且還被劉備封為尚書令,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高的職位了,在他死了以後,劉備哭了好幾天,十分的不捨。

接下來再說一說子初,子初這個人,是諸葛亮親口承認的厲害,諸葛亮曾經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子初這個人,在還是劉備敵對方的時候,就準確預料到了劉備的一舉一動,雖然他當時的 主公 沒有聽他的話,還是被劉備打敗了吧,但是劉備親口下令說,誰敢動子初一點,我就誅他三族!

這也可以看的出來子初的厲害了。正式進入劉備陣營以後,子初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問題,非常果斷乾脆。不過可惜的是,這兩個人都英年早逝,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吧。


愛歷史的三井壽


眾所周知,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諸葛亮,不用多說,他是智慧的化身,僅以一個“隆中對”之策便幫助劉備建立蜀國,成為三國中的一霸,諸葛亮也從一個山村野夫躍升為蜀國丞相,可謂神也。而龐統也很厲害,知識淵博,行政能力超強,以一個月時間處理一整年的公務,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戰亂紛紛,劉備求才若渴,廣結英雄豪傑,想匡復漢室江山,他應該早就聽聞坊間流傳“臥龍與鳳雛”的曠世之才,所以,他不惜降低身份,誠心誠意去招攬各地英才,把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招置自己麾下,加以重用。

但是,縱使劉備把“龍鳳”都兼得,但是,他還是未能打敗曹魏,統一中原,蜀國反而被曹魏所滅,他兒子劉阿斗反而當了俘虜,樂不思蜀,被嘲笑千年。那麼,“龍鳳兼得”的劉備為什麼有如此亡國的下場呢?

首先,俗語說“一山藏不了二虎”,或者曰“二虎相爭,兩敗俱傷”。諸葛亮與龐統都是曠世之才,人中龍鳳,但是兩個厲害的人物聚在一起共事,難免會產生意見相左,謀略各異的情況,若是其中一方忍讓還好說,但兩方互不相讓,針鋒相鬥,就會形成資源內耗,策略延誤的情況,甚至會同室操戈,大打出手的局面,這樣反而岀現“1+1<1”的狀況,這亦是現代社會用人的大忌。

加上龐統為人恃才生傲,脾氣火爆,怎麼可能長期居於諸侯亮之下?由此可見,劉備可能是一個慧眼識才的好領導,卻不是一個用才的高手。後來,龐統不聽諸葛亮勸阻,率軍岀徵,最終被亂箭射死,他急於立功,英年早逝,可能多少與“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情況有關。

其次,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那麼,子初和孝直是什麼人?子初,就是劉巴,他是蜀國的財政牛人,亦是蜀國後勤部長,在打仗物資調度方面經驗豐富。孝直,就是法正,謀略僅次於諸葛亮,是劉備取得漢中之戰勝利的功臣,被稱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不幸的是,劉巴與法正都是英年早逝,沒能為蜀國贏得更大的勝利,加上諸葛亮年老多病,蜀國謀士後繼無人,之後丟荊州、敗夷陵、反南蠻……,蜀國開始一步步走下坡路,直至滅亡。

最後,演義裡這句話想突出的重點是用得天下來襯托臥龍、鳳雛這倆個角色在演義故事裡的重要程度,而非突出得天下這件事情!


胡話壺說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人物的稱呼也為我們所熟知。要說三國中誰的稱號最霸氣,非諸葛孔明莫屬。諸葛亮號稱為臥龍先生。在古代誰敢稱龍,估計除了皇帝也只有諸葛亮敢。三國中除了有臥龍,還有鳳雛。當時流傳一句非常經典的歌謠:“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通過這句歌謠,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點結論。第一,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的才能非常高,他們都有安定天下之才,堪稱是當時少有的大才。第二,如果能得到兩人中的一個,就可以安定天下。如果能得到兩個人的話,那麼安定天下的幾率又會大大增加。劉備不僅得到了臥龍諸葛亮,還得到了鳳雛龐統,可是最後他也只是三分天下,並沒有完成統一中國,安定天下的願望。

其實,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後半句為“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子初指的是劉巴,孝直指的是法正。就是說如果劉備想安定天下、興復漢室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劉備必須擁有臥龍和鳳雛中的一個。劉備把兩人盡皆收入囊中,他完全符合這一個條件。第二,法正和劉巴兩個人必須好好活著,而且一定是同時好好活著。而劉備則不符合這個條件。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之為臥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已經三分天下。諸葛輔佐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佔領大半個荊州,接著又輔佐劉備佔領益州和漢中。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諸葛亮臨危受命拯救了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後來諸葛亮治理蜀國,六出祁山,最終病死在祁山大營。龐統字士元,人稱為鳳雛先生。當時龐統的才氣和諸葛亮齊名。龐統投靠劉備之後,屢建奇功。劉備入蜀之後,龐統為劉備提供了取蜀三計,最終劉備選擇了中計。非常不幸的是在攻打雒城的時候,龐統被流矢射中身亡。龐統去世之時年僅36歲。法正原為劉璋的部下,非常有才華,後來投靠了劉備。陳壽稱法正:“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劉備得以順利入蜀,很大層面上由於法正的功勞。劉備佔領蜀地以後,法正又幫助劉備拉攏蜀中的士族,和劉備、諸葛亮一起治理蜀國。後又幫助劉備策劃佔領關中,法正通過計謀,成功斬殺夏侯淵。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後,任命法正為尚書令。法正一時間成為劉備最重要的謀臣,劉備對法正的信任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220年,法正病逝。劉巴為荊州名士,名聲響徹荊州七郡。諸葛亮稱:“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劉備稱:“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劉表多次徵召劉巴,劉巴都沒有奉命前去。後來,劉備佔領蜀中之後,劉巴投靠劉備,併為劉巴解決財政問題。劉巴於222年去世。

劉備要想完成興復漢朝的大業,需要有這四位才華卓越的名士的盡心輔佐。但是這四位名士中除了諸葛亮都死在了劉備前面。劉備還沒有完全佔領四川的時候,龐統就犧牲了。龐統犧牲之後,劉備尚且符合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只要法正和劉巴不死劉備還有希望完成興復漢室。可是劉備佔領漢中不久,他最欣賞的法正就病死。後來劉備為了重新奪回荊州發起了夷陵之戰,並慘敗給東吳,徹底被鎖進了三峽以內。諸葛亮曾經說過:“若法孝直在,則能止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法正的才能,也可以看出劉備對法正的信任。法正去世是劉備集團的一大損失。到了222年劉巴也去世。劉備建功立業需要的四個人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諸葛亮雖然才華橫溢,卻無法幫助蜀國平定魏國和吳國。最終劉備和蜀漢也只能三分天下。

其實小編覺得“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這句話也不可全信。當時人非常善於自我推銷和推銷別人。比如,諸葛亮曾經自比為管仲和樂毅,當時人稱之為臥龍先生。這就是諸葛亮的自我推銷和別人的誇讚。通過這樣的方式,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就已經名揚天下。“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這句話也只是當時人對他們的稱讚和推銷,是對他們才華的肯定。這其中肯定有誇張的成分。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可能僅僅依靠一兩個人,需要許許多多人才共同合力。漢初三傑在漢朝建立時,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劉邦絕對不能說得到他們就可以安定天下。劉邦得到天下,靠的是漢初三傑以及其他功臣共同努力。我們不可否認諸葛亮、龐統、法正和劉巴非常有才華,他們都是不可多得的王佐之才。如果他們四個齊心合力,興復漢室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但是劉備僅僅依靠他們四個人肯定也難以興復漢室。


依稀說史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後半句中提到的子初,就是大賢劉巴。劉備在攻打益州之後劉巴歸附了劉備。而劉巴這個人並不喜歡劉備,當年曹操征討荊州的時候,劉巴便寧可投降曹操,也不投靠劉備。造化弄人的是劉巴最後還是落到了劉備手上,劉巴在益州的聲望使得劉備多次登門請求劉巴輔佐自己,最後劉巴深感劉備乃是真仁義,於是便出任為官,劉巴第一大的貢獻就是解決了蜀地的經濟問題。

劉備在白帝城彌留之際讀懂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所以劉備才託孤的時候才要求諸葛亮不可輕易再北伐,劉備也深刻的感覺到了蜀漢對於其他兩股勢力而言的弱小,畢竟亂世打的還是實力。而諸葛亮也發出了是自己沒有盡到臣子本分的感嘆,還說道如果孝直在的話一定可以勸住劉備,就算沒有勸住,那麼也不至於輸的這麼慘。




Mr至尊小煙


得一人,安天下,開創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未出茅廬知三分天下,神一般財智,未做事,知天下大勢。風雛,因為劉備馬,騎了劉備馬,結果倒在落風坡。最後,剩下諸葛亮,擔大梁。一將難求,一相更難求。又能當將,又能當相,更難求。諸葛亮不但管好蜀國,還要領兵打仗。不但保持力量,不敗,不損失大力量,慎重用兵,慎重考慮,對戰爭保持理智。同時還能保持國內,不內亂,保持平穩發展,多難得。做到事必親躬,操勞一生,直到倒在戰場上。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現誠諾,體現忠心耿耿,報國!


說道231960427


臥龍和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差不多就是針對荊州和益州的人才勾勒的理想智囊團,換句現代話形容就是全明星班子。

四人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劉巴和發正。

剛好是高低搭配和左右齊整,奈何諸葛失鳳雛,法正失劉巴,全都成了跛腳鴨,所謂的得天下和興漢室都化作泡影。

其實也別太在意,頂多就是荊、益兩地的人才相互間的吹捧,對人才缺乏的劉備集團的確很寶貴,但對人才濟濟的曹魏和人傑地靈的東吳而言實屬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