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政治贤明的雍正皇帝,为什么割让10万领土给沙俄?

第一军情


看过清朝电视剧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雍正皇帝吧。在历史上,雍正帝可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明皇帝。

既然是对国家百姓负责的开明皇帝,为什么会忍心割让自己祖国的大好领土,便宜了对手沙俄呢?情和理都说不过去,还是说事情并不像表面那简单?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其实雍正帝在政治事务上还是游刃有余的。雍正在位期间勤俭持政,对官僚和官吏制度做出了大幅度整顿,使清朝的政治更加系统化。

将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不再让原来当地的头领延续统治,而是中央派有能力的人才统一管辖。这样一来雍正帝更好的管理了少数民族的事务。

在财政方面,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建立了相关工资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朝廷公务开支紧张的问题。

看到这大家一定疑惑了,有这样一位治国有方的皇帝,清朝的国力应该强盛不少吧。确实如此,雍正帝颁布的一系列制度对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外交方面,清朝却算不上一位“巨人”。并非是当时的沙俄强大到让清朝畏惧。

虽然从明朝开始崛起的沙俄积攒了一定实力,但是还不足以与清朝抗衡。这样一来,大家肯定有疑惑,那清朝怕什么呢?要知道,刚刚建立的清朝要面对的可不是只有沙俄一个国家的威胁,还有周边的少数名族-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与沙俄联合,东北的领土成了他们眼中唾手可得的一块肥肉。当时的康熙帝担心应付不过来,于是只能出此下策,先安抚沙俄。将贝加尔湖的土地割让给它,希望沙俄能够停止和准噶尔游牧民族的合作。

谁知道沙俄忘恩负义,并不领康熙帝的情义。暗地里,沙俄与游牧民族依旧私通,运送了大量战争武器。

后来,纵使康熙帝有战胜沙俄的经验,到了雍正帝泛泛之谈了。况且,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沙俄再次席卷而来时,战败的雍正帝慌了。情急之下,到了雍正这再一次以签署条约割让领土的方式,白白将贝加尔湖往南的十万多公里土地拱手让给给了沙俄。


就这样,沙俄没有花费一丝一毫的兵力就侵占了原属于我们的大片土地。要说以领土换和平的方式肯定不可行,没有领导人愿意做外交上的“矮子”,害自己国家低人一等吧,但是在清朝当时的情况下属实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好的贝加尔湖割让给野蛮的沙俄,难道雍正帝不心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当清朝被外敌和内政夹击得左右为难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雍正帝将贝加尔湖割让给沙俄的原因之一还有当时朝廷内政不稳定。签订割让领土的条约时,雍正帝刚刚上位,对于刚继位的皇帝,树立威严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朝廷里他的"人"还并不多,许多兄弟大臣也没有放下打着皇位的算盘。再加上内部官员贪污成风缺乏管制,以残暴的方式征收百姓的钱财,民间怨声一片。

要是连内部都治理不好,怎么还去谈外交呢?于是,雍正帝为了稳定内部环境巩固清朝的统治,只能先割让领土专心治理内政再发展兵力对抗少数民族。

虽然一定程度维护了统治,但也纵容助长了后来清朝的不良风气,为了不打仗拱手送出土地。清政府害怕打战,以委曲求全的方式换得短暂的和平,只能遭到更多的欺压。

没有了战争积累下的经验,武器和作战技能固步自封,导致了后来对外战争不断失败。

清政府断送的是远远过于贝加尔湖的领土,倘若我们在外交上强硬一些,积极作战防抗外敌,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做的是坚持外交原则,让国家在世界中站起来,做真正的外交强国。


参考文献:《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


小小嬴政


受一系列电视剧的印象,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的贤君。其实这属于一种造神运动,在真正的历史中,雍正皇帝确实勤政,但是绝对算不上贤君。1727年,也就是雍正皇帝登基的第5年。雍正皇帝将贝尔加湖以南的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了沙俄。清廷一直号称天朝上国,但是雍正皇帝为何要想沙俄割地?

一、面对强大的准噶尔部,清廷无力两线作战

在19世纪,沙俄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但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不长,在大明朝扬威海外的时候,沙俄还只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小公国。但在明朝中期开始,沙俄开始迅速崛起,首先称霸了东欧地区,随后有开始向东大幅度扩张。就在满洲八旗入关时期,沙俄已经开始染指外东北以及蒙古地区。清朝当时刚刚建立自己的统治,自身根基不稳,因此暂时无力对付沙俄。直到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叛乱以后,康熙皇帝才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沙俄。清军与俄军进行了两轮激战,清军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获得了战役的胜利。1万多清军对付几百俄军,再打不赢就见鬼了。但是在获胜以后,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一直强调是平等条约,问题是为了这个平等条约,康熙皇帝割让了贝尔加湖以东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康熙皇帝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西面强大的准噶尔部。认真的说,准噶尔部是清廷的强劲对手,一直到乾隆时期,清朝才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在康熙、雍正交替时期,准噶尔势力很大。面对西面的准噶尔部,清朝已经非常吃力。与此同时,沙俄一直在暗中支持准噶尔部。清朝将贝尔加湖以东的9万多领土割让给沙俄,第一是为了北部边境的安定,第二就是为了喂饱沙俄,请沙俄不再支持准噶尔部。问题是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虽然东部边境安稳了,可沙俄又开始在中部边界制造摩擦。原来答应不再援助准噶尔部的承诺,并没有兑现。与准噶尔军队的作战中,清军发现了火枪和火炮。准噶尔部是游牧部落,没有胜利生产这些东西。不用想,这些东西还是来自于沙俄。

二、为了稳住沙俄,雍正皇帝继续送地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随后雍正皇帝继位,与此同时,准噶尔部开始了第二次扩张。而且清朝军队两次大败,雍正皇帝对此焦头烂额。面对沙俄在北方的袭扰,雍正当然无力派遣军队抵御。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皇帝也只能先通过经济手段来对付沙俄。当时清朝与沙俄之间的贸易量很大,清朝终止两国贸易之后,这回沙俄急了。两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其实这次谈判之前,雍正皇帝已经决定向沙俄割地。原因还是请沙俄不要继续援助准噶尔部,不过割地的面积有限。问题是清朝使臣没有携带相关地图,在谈判的过程中,清朝使臣使用了坑爹的俄国地图。很不幸,俄国地图是有问题的。清朝使臣大笔一挥,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就这么划出去了。

这就是1727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这一条约签订以后,贝尔加湖以南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归属俄国。至于不再支持准噶尔部的承诺,自然还是没有兑现。在之后一系列的战斗中,还是总能发现沙俄的影子。但随后清军取得了一次大捷,准噶尔部遭受重创。在此之后,清朝终于掌握了主动权,开始逐步加紧围困准噶尔部。雍正皇帝仅仅在位了13年时间,他在内政方面的成绩不错。但在国际外交方面,他和父亲康熙、儿子乾隆一样都不及格。因为在签订恰克图条约时,沙俄正在于瑞典等国家较量,也根本没有精力应对清朝。清廷方面不了解这个国际情况,以至于对沙俄一再让步。


用户164553540


自清朝以来,国家被割让的土地简直不计其数,《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瑷珲条约》等,每一寸的领土丧失都是国人心中的痛。

而在雍正年间的一个小条约,就让清朝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条约的另一方受益者正式当时正在急速扩展的沙俄。

噶尔丹叛乱,威胁中原

早在明朝末年,沙俄就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他们趁着明朝和后金斗的不可开交以及李自成的起义等,明朝焦头烂额之时跨过外兴安岭,入侵了黑龙江流域。

这一切的直到康熙年间,天下太平后,才有时间对付“红毛子”。康熙的两次大规模反击,彻底将沙俄赶回雅库茨克老巢。

因沙俄又煽动蒙古的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叛乱,康熙为了稳定东北边境,于是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来换取这个地方100多年的稳定。在康熙亲政葛尔丹后,他们受到了清朝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葛尔丹消失在历史中。

沙皇彼得一世上位后,野心比先前的帝王更大,在喝瑞典的战争中胜利后,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出海权。同时,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加冕“大帝”,沙俄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恰克图条约》的形成

沙俄野心不死,因《尼布楚条约》只划定了清、俄东部的边境,于是他们就用贸易的名义,大量从北部渗透侵占清朝土地。此时是雍正统治时期,在多次与沙俄沟通,要求划定两国北部边境,确定贸易市场,但俄国人置之不理后。

雍正一怒之下关闭了清、俄贸易通道,杜绝商队往来,这样的结果就是俄国商人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俄国被迫和大清谈判,商定双方北部的贸易和边境问题。

这次的商议就是《恰克图条约》。

在与沙俄商议的领土问题上,清朝继康熙后又做出了一次大让步。条约规定: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北边归俄国,南边归大清。”

也就是说原来的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割让给俄国,直到现在,贝加尔湖都是俄罗斯的内湖。

为什么雍正会这么“大方”的把内加尔湖割让给沙俄?

其实,从康熙开始到雍正再到乾隆,清朝最大的威胁并非沙俄,而是准格尔蒙古。康熙的《尼布楚条约》和雍正的《恰克图条约》主要是为了明确北部与东北边界,以此换取沙俄在清朝与准格尔战争中的中的地位。

(贝加尔湖)

然后康雍两朝前前后后的战争对准格尔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这样的方法也奠定了乾隆彻底扫除了准格尔的基础,最后趁准格尔内乱,乾隆发起了最后的真正,彻底的平定准格尔,之后大军南下将新疆完全的并入中国版图。

综上所述,雍正是个贤明的君主,不会糊涂的割让这么大的一块土地送给沙俄,从康熙开始老中青三代人为求保住大清江山,前后大小战不知打了多少场,为的就是平等准格尔。

因为从噶尔丹开始,他就想联合蒙古诸部,吞并中原,这是灭国之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为求不受沙俄干扰,只能送出土地可以专心平定准格尔。


大国布衣


雍正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确实如此。但他虽在政治上比较贤明,可是他当政时期的外交就显得比较无能。因为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后,由于边关外交问题,雍正竟割让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原因是什么?

首先,割地给沙俄,是为了让沙俄稳住准葛尔部,因为清朝还没实力去面对左右开弓的准葛尔部和沙俄。当时沙俄也是世界一大强国,它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拿迅速崛起,不仅称霸了东欧地区,还一度向东大幅度扩张,对东北地区和蒙古虎视眈眈。而此时的清朝也就刚刚建立,根基不牢,所以无力对付强大的沙俄。直到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后才打击沙俄,后来在兵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清军,与沙俄两次激战都轻松获胜。但是获胜以后的康熙为了不让沙俄继续支持准葛尔部作乱,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东的九万公里领土给沙俄,希望能还北部边境安宁。

可是沙俄并没有兑现不支持准葛尔部的承诺,后来清军在与准葛尔部的作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这些东西不可能是游牧民族准葛尔制造,毫无疑问,就是来自于沙俄。

其次,为了再次稳住沙俄,雍正皇帝继续向其送地。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就在此时,沙俄支持的准葛尔部又开始了第二次扩张。清朝军队战败两次,雍正已急得手足无措,情急之下又想起前车之鉴,开始割让土地来安抚沙俄。于是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多公里土地归还俄国。虽然雍正割让的就是之前占领的沙俄领土,但是不得不说,以领土换区和平的方法并不可行。


第一军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雍正割地的问题,静夜史认为应该问问棒子国,当初为何把整个西伯利亚割让给了沙俄?

地图开疆很有趣?

当下清宫剧大热,雍正的四爷形象被无数次演绎。本着“娱乐至死”的方针,各色演员将雍正帝细说得不伦不类,让本来平凡的一代帝王硬生生地成为当下的网红。今天,这把火又烧到乾隆身上。

在大多数清宫剧中,雍正是一个勤勉狠毒,同时也是个爱老婆们的好皇帝。然而,史书上的雍正皇帝却不是那么地正面,比如1727年《恰克图条约》中就割让了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给沙俄,让中华民族永远地失去了贝加尔湖地区!
听着义愤填膺,但实际上则是无稽之谈。今天的西伯利亚无论争夺北极的战略价值、丰富的矿物价值还是抵御北方为界的军事价值都是无可取代的!但是对清朝而言,这片地区等于没有价值!

你让雍正帝上,你怎么不上?

在痛斥雍正帝割让10万平方公里土地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事实,进而判定雍正为何要割让10万平方公里土地。

1、准噶尔虎视眈眈,清朝腰杆难挺

准噶尔的存在,就类似于在清朝的头顶压上了千钧巨石,让清朝直不起腰!

作为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在17世纪迅速崛起,成为横在清朝西北的一个强大的帝国。

一直以来,准噶尔西据沙俄,东抗大清,势力不断膨胀。著名台吉噶尔丹一心想要统一蒙古,消灭清朝,实现大元帝国的荣光。所以准噶尔和清朝的矛盾原来越大!

因此,一向与沙俄不对眼的噶尔丹选择和沙俄联合,不断进攻漠北蒙古,挑战清朝。康熙皇帝于1690年和1696年分别在乌兰木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逼迫其自杀。

但是,被清朝猛烈打击的准噶尔部在雍正时期再次强大,并重新开始威胁清朝西北地区。

而此时的清朝,已经在1689年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逼迫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外兴安岭等东段边界。清朝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做出了很大让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但是,沙俄从来没有将这一承诺认真履行过。

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西部时,沙俄从北部侵占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对喀尔喀形成巨大的威胁。相比于北方的沙俄,准噶尔对清朝的威胁是最大的!所以雍正帝不得不选择稳定一方,打击一方。

在这样的条件下,尽快和沙俄划定中段边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西北的准噶尔问题上,此时雍正帝的当务之急。

就和买东西砍价一样,谁先说,谁就输!因此更加急迫的清朝势必不占优势!

而此时的沙俄几年前刚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击败了强国瑞典,可谓风头正盛,面对清朝的“投怀送抱”,自然是要吊一吊胃口的。

要想把交易办成,清朝就必须做出妥协,这个妥协就是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和康熙时代放弃外兴安岭以北地区用来稳定漠北蒙古一样,雍正帝此举也是为了抽出精力集中对付准噶尔。以10万平方公里土地换取沙俄不犯北疆,对于清朝而言意义重大!

2、取舍上弃北保南,意在巩固北疆

说雍正割让贝加尔湖,首先需要确认当时的贝加尔湖是不是我国的土地。毕竟,安倍不可能将阿拉斯加割让给俄罗斯。

很明显,当时的贝加尔湖不是清朝的领土!

历史上,除了唐朝和元朝,封建王朝均未对贝加尔湖地区实施有效管理过,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长城以北地区气候已经非常恶劣,再往北则根本难以生存,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将此地作为扩张首选。

蒙古崛起后,这里成为布里亚特蒙古的势力范围,布里亚特蒙古,不属于明朝,当然也不会属于清朝。

长期以来,布里亚特蒙古和中原王朝由于遥远的距离,和中原王朝的关系还不如漠北喀尔喀蒙古,在喀尔喀蒙古还不属于清朝的情况下,这里更是无从谈起!

既然蒙古各部独立于清朝和沙俄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和沙俄划定的一系列边界条约,本质上成为两国瓜分蒙古势力范围的“分赃行动”。

只不过因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国的封建王朝,蒙古在距离上也更接近中原,所以有蒙古属于清朝的错觉!

清朝在“分赃”中少拿了10万平方公里,换来沙俄不侵犯更多的10万平方公里,对于清朝而言,这笔交易很划算!

再说了,贝加尔湖西部北部地区,在1600年前后就被沙俄侵占。南部东部地区,则在1689年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了归属。

对于这片不适合生存的地区,雍正当然知道不及南部的蒙古高原地区更有价值,所以雍正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蒙古高原。

再者,作为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的王朝,清朝很努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沙俄的到来。因为沙俄占据了蒙古高原北部,使得蒙古各部不可能无限地向北逃遁。而沙俄向南的步步紧逼,也让喀尔喀蒙古各部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1691年,正是因为沙俄和西部准噶尔的威胁,使得喀尔喀各部选择加入清朝。而到了雍正年间,为了巩固这一成果,雍正需要继续引入沙俄的力量,从而使喀尔喀蒙古各部在威胁之下更加心向清朝!

康熙将喀尔喀蒙古比作长城,这个长城也是需要“修缮”和“巩固”的!

应该说,雍正的“割地”收到了巨大效果。因为在1731年,清朝和准噶尔在博克托岭、和通泊再次开战,不过却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清朝一度转入战略防御,和准噶尔划杭爱山为界!而此时沙俄却没有理由趁清朝兵败蚕食喀尔喀地区。

另外,清朝在《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中,暴露出了清朝在外交谈判中的很多问题,比如:

  • 没有详细的测绘资料,比如《恰克图条约》居然使用沙俄的做过手脚的地图;

  • 没有专门的翻译人才,在《尼布楚条约》中居然用吃里扒外的传教士做翻译;

  • 没有有效的情报工作,在两个条约签订前,沙俄都基本得知了清朝的底线,而清朝对沙俄则几乎一无所知;

  • 领土意识不强,虽然得利不少,但是因为对沙俄以及国际形势认识的不足,清朝又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所以不断失地;

  • 虎头蛇尾,在两个条约都有体现,清朝不断降低底线。《恰克图条约》竟临阵换帅,此举将清朝谈判陷入极大被动

不过,今天的我们终归还是要感谢清朝签订的一系列边境条约,毕竟这些条约有力阻挡了沙俄南下的脚步,为后来的主权完整争取了时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属于一个过渡时期,他主要解决了康熙末年的弊政,使得国家能继续发展下去。虽然康乾盛世并没有以雍正的年号命名,但是雍正帝对于开创康乾盛世的功劳还是非常大的,没有雍正帝的铁手腕,不说康乾盛世存不存在了,就是清朝也可能提前灭亡。就是这么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却在外交时显得有些无能,他割让了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野心勃勃的沙俄,这是为什么?

首先就是沙俄实力强大,清廷又有准噶尔这个大患,面对这两个强敌清朝无力两线作战。虽然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沙俄还只是一个小公国,但是这个国家是个有野心的国家,从明中期开始就向东扩张,到了清朝入关时沙俄的势力已经到了外东北和蒙古地区。当时清朝刚刚入关,根基不稳,根本无法直面沙俄。到后来康熙帝平定了三藩后清朝才有精力对付沙俄。两方进行了著名的雅克萨之战,最终以清朝胜利为结局,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但是此条约中康熙帝割让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康熙帝为什么打赢了还要割地呢?主要还是因为准噶尔。康雍乾三朝准噶尔都是清廷的强大对手,历经三代皇帝,六十八年,清朝才将准噶尔部平定。康熙之所以割地给沙俄,一来就是为了稳定东北部边境,二来就是讨好沙俄让其不要支持准噶尔。但是沙俄岂是能遵守诺言的国家,虽然清朝东北部边境安定了,但是沙俄又在清朝中部边境搞摩擦,还为准噶尔部提供火枪火炮,一再出尔反尔。

康熙帝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也只是个平凡人,有生老病死。康熙六十九岁驾崩后留给了雍正一个烂摊子。在此时准噶尔部又开始了扩张,清朝军队两次战败,雍正帝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沙俄依旧在北方边境骚然,清朝也无力派兵去防守。又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雍正帝没有办法,为了稳住沙俄他只能继续送地。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清朝把贝加尔湖以南的十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沙俄。但是沙俄依旧没有兑现不支持准噶尔部的诺言,在日后清军与准噶尔的作战中总是能发现沙俄的影子。

总的来说清廷数次割地就是为了稳住沙俄,好让清朝能集中精力对付准噶尔。


风尘讲历史


历史上“以勤先天下”的雍正皇帝在国力不弱的情况下,竟然向沙俄割地达十万余平方公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置信。到底是什么原因?小熙和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第一个原因:

雍正时期,被康熙沉重打击过的准噶尔再度强大,威胁着清朝的西面和北面,并有灭清的野心。

并且,准噶尔企图勾结沙俄,合力灭清。 面对两个强敌,雍正采取了分化政策。相比之下准噶尔比沙俄威胁更大,所以雍正的战略方针是:对准噶尔集中兵力,以图消灭;对沙俄消极退让,以求和解。来换取沙俄不支持准噶尔的承诺。

由此可见,准噶尔在大清西北的虎视眈眈,是导致雍正向沙俄割贝加尔湖地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个原因

雍正割让十万余平方公里土地给沙俄,压缩了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并且,沙俄对漠北蒙古各部形成了巨大威胁,漠北蒙古各部只有依附清朝才有安全感,从而巩固了清朝的北疆。

割土求和有失国家与领土尊严,即便是为了巩固北彊,但一下子割出十万平方公里,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点!大家觉得呢?

我是小熙,每天把历史分享给大家的小熙。喜欢我,请关注我。并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不同意见,小熙愿意向大家学习!


小熙为人人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确实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治贪腐,轻徭役,使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称得上是贤明之君,颇有作为!

但比较可惜的是,他在外交上面的表现,有点不尽如人意!

于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所签订的清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大片领土的丧失,原贝加尔湖以南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割让给俄国,直到现在,贝加尔湖都是俄罗斯的内湖。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北边归俄国,南边归大清。”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败家的表现,至少现在看是这样的!

当然了,这个条约并不是晚清《南京条约》那样毫无反抗能力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和《尼布楚条约》一样的经双方商议认可,达成利益共识的“平等”条约。

是雍正基于当时的周边形势所作出的决定!

当时的沙俄经过彼得大帝的开创,国力强盛,其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已经在欧洲霸气地站到了最高位置,其势力跟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欺负清帝国的地步。虽然在康熙时期,毛子被揍过,双方还达成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边界。但沙俄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地向清朝扩张。

双方又开始有了边界的争议,雍正为此还关闭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雍正知道,面对这些贪婪的毛子,如果不尽快的以条约形势定下边界,很可能又会再一次的上演“雅克萨”,双方兵戎相见。

于是呢,《恰克图条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签订!

那么为什么要做出割让领土这样的让步呢?

因为对于雍正来说,自己并没有意愿视沙俄为最急切要除去的敌人,当时清政权的最大敌人只有准葛尔。

当年康熙虽然灭了葛尔丹,但准葛尔依然还在,起后继的策妄阿拉布坦和其子噶尔丹策零一直都在西北作乱,曾数度击败清军。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的沙俄的支持,就在《恰克图条约》签订的前一年,即雍正五年,新即位的噶尔丹策零正在西北大肆东扩,侵犯清朝。

为了专心对付准葛尔,雍正选择了妥协。甚至于用割让领土的方式,来安抚沙俄,让其斩断与准噶尔蒙古的联系。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的话,雍正还是会割让领土,换取平定准格尔的机会。

而且说割让有些牵强,因为《恰克图条约》的边境形势和当年《尼布楚条约》差不多。即那些地方的归属,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双方都没有达到完全的掌控。

雍正的做法,只是放弃了对那块土地的争夺。但不管怎样,这个失地的嫌疑是脱不了的。

而且,毛子是喂不饱的,当年的《尼布楚条约》已经证明过一次,这世界上,哪有能喂得饱的狼呢?

事实上,雍正有点短视了,对于整个国际形势不是太了解。当时的沙俄虽然强势,但日子也不好过。其主要目标是西边儿,其虽然击败了瑞典,但仍旧有许多掣肘,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根本无暇顾及。


若是雍正强硬以对,沙俄也不敢怎样,想来也是可惜!

总的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吧,不能一棒子打死。


白话历史君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社会,以少数民族统治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本就不易,要面临的问题肯定会特别多,比如民族融合、外族入侵等。清朝出现了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雍正和乾隆也算得上是勤政爱民。但是在面对沙俄争夺我们领土这个问题上,却令后人唏嘘不已。



(康熙)

康熙和雍正都属于非常勤奋的皇帝,但是康熙晚年有点儿倦怠朝政,出现了许多弊端。所以当雍正上位的时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他是一个非常严于律己的皇帝,对待臣下也是如此,据说雍正皇帝常常批阅公文到深夜。

可见他的压力非常大,这也是他命不长久的一个原因。相比于他的父亲和儿子,他的寿命真的很短,应该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康熙在位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个葛尔丹的不断入侵,康熙甚至为了稳住葛尔丹,不惜把自己最爱的女儿蓝琪儿嫁给他,以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葛尔丹的一生几乎都在反对清王朝,他出生于准格尔部落,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准格尔汗国和大清帝国建立的时间差不多,当时葛尔丹、康熙大帝、彼得大帝并立与世,葛尔丹一直和清朝作对,他甚至联络沙俄共同抵御清朝。

(葛尔丹)

单单一个葛尔丹已经让清王朝焦头烂额,他盘踞在西北,时刻准备南下入侵。康熙认为葛尔丹才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他不想把沙俄也变成自己的对立面,一旦葛尔丹和沙俄联手对清朝进攻,康熙将毫无招架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清朝当时处于有利地位,还是于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七年),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给沙俄。

后来葛尔丹与清朝的战争中,他没有采取成吉思汗“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跑”的战略,而是与康熙硬碰硬进行阵地战,舍己之长,最终被康熙打败,葛尔丹也被杀身亡。


康熙虽然打败了葛尔丹,却没有灭了准格尔部。因此在康熙去世以后,准格尔继续对清朝进行不断入侵。准格尔部联手沙俄,对清朝发起进攻,接连两次失败,使雍正焦急万分。情急之下,他又想起了康熙的办法,对沙俄割地求和。原来慈禧对外国割地的做法源于清朝先祖,只是康雍时期尚未亡国,但我中华大好河山就这样拱手让给了人家。

1727年10月21日(清雍正五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割让贝加尔湖及附近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与沙俄。《恰克图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清朝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这是多么美的一片湖泊和土地,在现在看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就这样白白送给了人家。

沙俄就这样不费一枪一炮白白占领了我们的大好领土,俗话说寸土寸金,保卫国家领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可是在清朝皇帝手中就这样白白给了人家,让我们后人情何以堪?


此后,沙俄并没有停止侵占我国领土的脚步,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沙俄侵略者占领库页岛北端,大肆屠杀赫哲族居民,并将他们驱逐回大陆。1840年(道光二十年),沙俄并吞原为清朝属邦的哈萨克和布鲁特,两属邦面积分别约百万平方公里和约十万平方公里。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侵占。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以确认《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吞没。


纵观整个清朝,沙俄始终没有停止对我国领土的侵占。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国人的心在滴血,那本该属于我们的黑土地,却白白落入了别人手中。贫穷就会落后,软弱就会挨打,这是我们的血泪史。以史为鉴,过去的一切使我们更加明白该如何保卫我们伟大的领土,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虽远必争。(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水千山


要讨论清楚满清是不是丢失了贝加尔湖畔以及锡伯利亚广大的地区,一定要看当时的政治势力的角力。在那段时间,大概的政治势力为: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帝国。本土老演员蒙古各部,明朝,女真部落。满清只能算独居偏安的小弟弟。与俄罗斯角力的是靠近更北部的各个汗囯,他们在俄国人面前不堪一击,不是彻底投降,就是被灭族消灭。其次就是准格尔蒙古(西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正北蒙古)。满族是小本起家的,对锡伯利亚,贝加尔湖畔并没有驻足。他的第一对手是靠近他的察哈尔蒙古和明朝。对土地富裕的判断标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一样的。所以清朝的战略方向一定是入关,问鼎中原。

蒙古的草原文明形式在工业革命成果面前已经没有未来。不论是准格尔蒙古,还是喀尔喀蒙古的未来都是和满清一样的,就是入主中原。可惜被满清占先了。

蒙古不是投降大清,就是被俄罗斯剿灭。大清牺牲小的利益,在与俄罗斯一起瓜分蒙古的大餐中,可以说占足了便宜,怎么能片面的理解为吃亏?

大清剿灭准格尔蒙古,喀尔喀蒙古几乎是完胜!

不然,没准是准格尔与明朝以长城为界瓜分天下,而没有满族的什么事呢?

这样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是不是都是哪个时代的明君!哪个时代世界比的是拳头,满清的拳头是硬的。结果是与拳头对等的。

满清后期的割让,也是拳头说了算的,只是这会儿的拳头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得不接受而已。

谁能假设一下,今天的中国可能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吃亏?人们不答应,中央领导层也不会答应呀!

所以,不要妄加评判历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