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看过《水浒传》的人,鲜有人批评郑屠,大多却指责鲁达,是什么原因?

没有冰点


《水浒传》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实际上是鲁提辖“瞎”打镇关西。鲁达受金翠莲蒙蔽,不问青红皂白三拳打死镇关西,纯属毫无道理的瞎打。

金翠莲喜欢镇关西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鲁达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有哭声,鲁达烦躁,要店小二把一对卖唱的父女金二、金翠莲叫了过来。鲁达问她为何啼哭,金翠莲便一五一十的讲了自己的不幸。且看施耐庵的描写: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

按照金翠莲的诉说,事情起因确实是郑屠强媒硬保,把金翠莲娶来做妾。虽然有点霸道,但郑屠还真的看上了金翠莲,有媒婆,有保人,手续与程序都没有问题。如果告到官府打官司,金翠莲不一定能赢。

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这就是郑屠的不对了,结婚契约明明写好的三千贯钱,但却没有履行契约,做了老赖没给钱。但是,是郑屠故意赖账吗?

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

郑屠没给钱,金翠莲居然还和他同居了三个月,这其中一定有原委了。在两人一起生活的三个月中,金翠莲要么催银子,大概郑屠哄着她答应慢慢给。或者,金翠莲喜欢上了郑屠,给钱不给钱的,只要衣食无忧,两人鱼水相得便知足了。所以,她希望与郑屠继续生活下去,指望着“完聚”。

但是,郑屠的老婆特别厉害,活脱一只母大虫。她不能容忍郑屠纳妾,便将金翠莲赶了出来。郑大娘子大概看到了契约,便认定郑屠给了三千贯钱,便要讨回。可见,郑屠是个趴耳朵妻管严,当初娶金翠莲做妾的时候,根本拿不出三千贯银子。

金翠莲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着跟郑屠完聚,她还是很愿意跟郑屠在一起的。

金翠莲就是干这个营生的

金翠莲父女原本是东京人氏,到渭州来投亲。没想到,亲戚早就投南京去了。北宋时期的南京,大约在现今的河南商丘,不是现在的南京市。投亲未果,母亲在客店病故,她父女二人便在渭州“生受”。所谓生受,就是受苦的意思。既然投亲不遇,母亲病故,何不就此回家,反倒在异乡生受?

大概是盘缠用尽,无法还乡了。此时,正遇郑屠,愿意出钱三千贯买金翠莲为妾。这是久旱逢甘霖的事情,解了金翠莲的燃眉之急。从金翠莲的话语中理解,完全是这个意思。后来,金翠莲父母在鲁达的帮助下,准备回家。但是,这父女二人没有回乡,反倒到了更边远的雁门县。金翠莲故技重施,又被一个更大的财主买了做外室。外室,大概相当于现在私养的情人,比小妾还不如,连个名分都没有。

所以,当初给郑屠做小妾,金翠莲是满意的,若不是郑屠大老婆从中干预,就没有父女二人卖唱还债这回事,鲁达也就不会去打镇关西。

至于金翠莲父女为何不回汴京,而要前往前途未卜的雁门县,而且,还先于逃命赶路的鲁达先到,其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隐秘。是什么样的隐秘,不在此问答之列,暂且搁下不说。

花和尚认识到了鲁提辖的错误

金翠莲的意思很明白,只要郑大娘子不再追这无头债,容她与郑屠完聚便没事。所以,错在郑屠老婆,一个卖肉的镇关西何错之有?鲁达既然要仗义济困,大可做一个和事佬,先找到郑屠核实情况,再一起做郑屠老婆的工作。这样的事情,鲁达完全做得下来,因郑屠靠着鲁达照顾生意,一定会给这个面子。郑屠与鲁达的关系,好比现在的菜市肉行的老板们,一见大单位的司务长便立即客气有加,忙不迭的递烟,甚至暗中塞红包一样,郑屠一家的生意仰仗着鲁提辖呢。

但是,鲁达没有这样做,不问青红皂白,一顿瞎打,郑屠在他擂钵般的拳头下,稀里糊涂的送了性命。

鲁达做了和尚后,大概也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路过桃花村时,遭遇了更为严重的抢亲事件。如果依照当时打死镇关西的搞法,花和尚肯定是挥舞禅杖杀上桃花山,一顿胡杀海打了。

正因为有了前一次的错误,自己迫不得已做了和尚,这回鲁智深深刻吸取了教训,先做和事佬。鲁智深大闹桃花村这段,恰是“拳打镇关西”的对写,鲁智深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做了一次改正错误的正确选择。

鲁提辖瞎打镇关西另有缘故

金翠莲哭诉的是郑大娘子,鲁达未必听不出来。所以,他去打郑屠应当另有缘故。

这个郑屠虽然号称镇关西,但是,见了鲁达却毕恭毕敬。因为,鲁达此时的工作职责就是小种经略相公府中管采买生活物品的提辖,说白了就是负责买菜或者与茶肆酒楼打交道的后勤管理人员。

提辖在北宋时期没有这样一个名词,是南宋绍兴六年后,与金国做贸易设立“榷场”时设置的一个官职,大概就是市场专卖管理员。官府把这个制度引入,设置“内提辖”管理府中杂务。施耐庵借用南宋官名,写鲁达是名副其实的“提辖”所以,他跟市井人物混得很熟,对市场情况也非常了解。

郑屠很忌惮他,这么大个军分区,肉的供应量是非常大的,鲁达不照顾生意就难办了,镇关西也就做不成了。所以,鲁达一叫“郑屠”,镇关西马上从柜台里出来迎候,还打躬作揖,口称“提辖恕罪。”

但是,一个小小的提辖,郑屠也不是真怕,不求你便不怕你,大不了生意不做了。镇关西也算条汉子,打躬作揖加亲自操刀剁肉切脆骨,欺负人到家了,便发作起来,要与鲁达计较。

如此,恰好给了鲁达打人的借口,一拳下来,郑屠便吃不消了。鲁达边打边骂,说: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原来,鲁达从骨子里就瞧不起郑屠,平日里厮混得熟是因为没办法才与这等“狗一般的人”打交道,今天正找到理由教训你了。

鲁达虽然只是个后勤管理人员,但他以前却是正儿八经的做过官的,官职还不算很小,是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究竟有多大,是干什么的,绿野老道别的文章中有解释,在此,讲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概念,鲁达当初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巡视组的巡视员。

鲁达职务被撸,心中烦闷,脾气暴躁,听不得别人在他耳边鸹噪。李忠不爽快,鲁达很瞧不起,金翠莲啼哭,鲁提辖便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所以,鲁达打镇关西实际上多半是在发泄心中的烦闷,“镇关西”的大号深深的刺激了他,在鲁达心中,关西五路廉访使才是真正的“镇关西”!你郑屠也敢叫镇关西,洒家岂不是与狗一般的人一样了!

虽然一脚踹翻郑屠时,鲁达问了一句“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但没等郑屠分说,便一拳打在了他的鼻子上,郑屠如何分辨?鲁达原本也不需要他分辨什么,因他打的不是这个,而是要发泄心中的郁闷。

鲁达原本只是想教训教训郑屠,没想到下手重了,误伤了人命。假如没把郑屠打死,回过头来问明了情况,说不定鲁达气顺了,还真把这是办妥帖了。但是,如果这样,读者便看不到后来的花和尚了。

鲁达打死镇关西,几乎是毫无道理的瞎打,郑屠不明不白的送了性命,确实有点冤。


绿野萍踪01


水浒传,鲜有人批评郑屠,大多却指责鲁达,这似乎颠覆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传授给我们的观点,莫非时代变迁,人们的三观也变了?

《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曾经编入语文课本当中,当时语文老师曾要求我们写它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分柝鲁达、镇关西的性格特点,还有作者的写作技巧。

如今事隔多年,看到这提问,又回到了求学生涯的感觉,那就再当一回学生,按照当年语文老师的要求,重新温故一下这篇文章,更顺便说一下,人们指责的是镇关西,而不是鲁提辖,否则我们成了黑白不分之人。我还是相信语文老师的。

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主要内容。

平民老百姓金老汉与女儿金翠莲在渭州流浪,以卖唱维持生计,当地恶霸镇关西垂涎金翠莲美色,说是给三千贯,但虚钱实契(签了卖身契约,但实际上没有给卖身钱),强行纳为小妾,但镇关西的妻子容不下金翠莲,不到三个月,将之赶出家门。

镇关西依仗自己有钱有势,要求金翠莲父女俩按契约归还三千贯,可是当初虚钱实契,镇关西根本没有给三千贯。在恶势力面前,父女俩又无法回原籍,只能无奈地在酒店里卖唱,积攒银两偿还这不存在的债务。

鲁提辖在酒店喝酒,听到金翠莲的哭声,问清原因后,知道了镇关西的恶行,他怒火中烧,第二天安顿好金老汉父女逃走,然后去郑屠的肉铺教训镇关西,谁知镇关西不耐打,鲁智深只才打了三拳,郑屠便死掉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中心思想。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反映了封建社会下,贪官污吏横行,恶霸在黑暗统治下为非作歹,老百姓深受其害,生活水深火热。鲁提辖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在黑暗统治中,有着替天行道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底层老百姓同情,普爱的积极精神。

人物分析:镇关西的罪行。

金老汉父女流浪街头,卖唱为生,可谓是非常凄惨,镇关西毫无同情心,此为德之不悲。

镇关西欺负金老汉父女势单力薄,强行纳金翠莲为妾,此为乱法纪且德不仁。

镇关西强行纳金翠莲为妾,却虚钱实契,此为乱法纪且德不义。

金翠莲给镇关西当了三个月的妾,霸占着她的身体,此为乱法纪之非法禁锢,且德之丧尽天良。

金翠莲被镇关西的妻子赶出家门,镇关西却强要不存在的所谓卖身钱三千贯,此为乱法纪之欺诈且德之良心泯灭。

人物分析:鲁提辖的性格,以及拳打镇关西到底合理与否?

鲁提辖得知金老汉父女的遭遇,非常同情,遂给了他们十五两银子,安排他们离开这是非之地,此为有仁有义,慷慨大方。

店小二为难金老汉父女,充当镇关西的爪牙要收回不存在的卖身钱,不让他俩离开,鲁提辖将他打倒,并且拿着板凳坐在店门口守着,心中估算金老汉父女已经走远,才动身去教训镇关西,此为鲁提辖粗中带细,送佛送到西,做好人做到底,此乃仁义而有智。

鲁提辖的睿智还表现在,他去教训镇关西,不是自己先动手,法纪上占有理。他是用激将法,先是奉“经略相公钧旨”,要镇关西“十斤精肉,切做臊子”。既然镇关西是做卖猪肉生意,客户鲁提辖这样的要求很正常。

接着鲁提辖继续奉“经略相公钓旨”,“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第三次,鲁提辖“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

激将法奏效,镇关西果然按捺不住,

“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若按现代法理,这里镇关西先动手想杀鲁提辖,法理上是镇关西有犯罪动机,并且实施了犯罪事实,而鲁提辖是被迫正当防卫。但镇关西杀人能力一般般,他杀鲁提辖不成,被反杀,才挨了三拳,便死掉了。

何况鲁提辖初衷并不是想打死镇关西,“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就是说他没有杀人动机,只是想解救金老汉父女,然后教训镇关西。他更料不到镇关西反过来要杀他,因此他最多属于防卫过当,这就是鲁提辖的智慧。既在法纪有理,而又为民除害,在道德上,自然是人人称赞,事实上,也是值得称赞。

我不是很明白有些人为何去批评鲁智深,而不是去批评镇关西。

很明显,镇关西是违法乱纪、道德败坏之人,他如过街老鼠,人人感打;鲁智深行侠仗义,为民除害,这行为与精神当为人们所颂扬,为何要去批评他呢?

莫非说镇关西罪不至死?

宋廷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朝纲不振,恶霸当道,镇关西这种恶贯满盈之人,对老百姓胡作非为,朝廷不管他,那老百姓任只好由他欺侮吗?难得有鲁智深的出现,他是正义的化身,他替老百姓维护正常的伦理与权益。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都会认为镇关西死一百次都不足惜。除非是与镇关西同一类的人,才会批评鲁智深。

天理昭昭,谁对谁错,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称,我依然相信当年语文老师的教导是对的,现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相信朗朗乾坤中,人们多是赞扬鲁智深,对镇关西这种类型的人,老百姓定会深恶痛绝。

写”悟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情怀。感恩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留评。


我就是竹韵


鲁达是一介武夫,听到金氏父女事情的来龙去脉!义愤添膺,仗义出手,教训郑屠,结果误伤人命,被迫流浪江湖!

郑屠并不值得同情,放在当今社会也是打黑除恶的首要目标,郑屠是乡匪村霸,是典型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的代表!

现在有人认为鲁达多管闲事,干涉郑屠的家事,纯属无稽之谈!郑屠属于恶霸,以拐骗的形式霸占了金翠莲,而金翠莲被郑屠的大娘子不容,本来他就没花钱,认应该放金氏父女走,反而敲诈勒索金氏父女,限期让金氏父女来偿还不可能完成的“债务”!.

鲁达是现役军人,有一颗侠义之心,想为金氏父女讨个公道,虽然是以暴制暴,如果郑屠知好歹,也许会逃不过一劫,但是郑屠骄横拔扈惯了,一开始对鲁达恭敬有加,迫于鲁达是官府中人,委屈求全,最后原形毕露,举刀刺向鲁达,属于袭击现役军警,鲁达属于正当防卫!


马到成功148659402


看了这个问题,我只想问:提这种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你看过《水浒传》吗?你又凭什么说“看过《水浒传》的人,大多指责鲁达,小有人批评郑屠”?这不是混绕是非,颠倒黑白的胡说八道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章节,曾单独入选过中学课本。凡是读过水浒的人,无不对鲁智深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说,在水浒108将中,鲁达是为数不多、较为正直的一个人物。他 虽然相貌凶恶粗卤,却心底耿直善良;侠义豪情,嫉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较之李逵那类粗俗野夫和乱杀无辜,甚至卖人肉包子之流,应该说不是一个层面的人。这也是他最后能够避开大多数梁山好汉的厄运而独善其终的根本原因。

而郑屠呢?尽管也是一介平民,但多年的屠夫生涯,使其性格中更多了一份心狠手辣的秉性和戾气。单凭其“镇关西”一个浑名,就足见其为人的霸道蛮横。尽管在整个水浒中,作者对他着墨不多,但仅从他强骗金翠莲父女一事,也能充分说明这个人的恶劣程度。

他本是一个有家室之人,却趁金氏父女落难之际,“强媒硬保”、“虚钱实契”地将沦落本地的金翠莲霸占强暴。首先是“强、硬”,不愿意也不行;然后是欺骗,空口许以3000贯“典身”钱,签下一纸实实在在的“卖身契”,实际是分文未出地将金翠莲强纳为妾。

如果到此为止,金氏父女能够勉强有个糊口度日的地方,也能够说得过去。然而当他对金翠莲的新鲜劲过去之后,却伙同悍泼的正妻,将父女俩逐出家门,如果到此为止,他的恶还不至于死有余辜。

令人更痛恨之处在于,明明他与金氏父女签的“三千贯文书”是“虚钱实契“,也就是分文未出,仅凭一纸空头支票,将金女强纳为妾,现在反而要追要文书上的三千贯钱。金老汉一个懦弱的外乡人,又怎么敢和他去理论!试想,即便在万恶的封建旧社会,人渣能渣到这个份上,难道还不够令人切齿痛恨吗?

所以,当鲁智深听金氏父女诉说了自已的遭遇后,一腔怒火,直冲脑门,在他这种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好汉眼里,哪能容得下这种龌鹾之人?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安顿好金氏父女回乡后,立马找到郑屠,本想教训一下,出口恶气,不曾想三拳下去,结果了性命。

以一般常人的观点来评判这件事,但凡有点同情人和正义感,都会为鲁达的行为拍手叫好,因为他代表了人们一种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愿望和诉求。这种愿望和诉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像郑屠这种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恶霸,不正是打黑除恶的重点对像吗?而鲁达这种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贫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大力提倡鼓励的吗?


城中村2018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和绿野萍踪先生是一样的。

我看到绿先生的文后评论中,绝大部分都是反对的声音,但是请原谅,没看到有人提出反对的理由——至少没有充足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反对绿先生的人都只基于一点,那就是鲁智深是大侠,是好人,而好人所做的事都是对的,是不允许别人有异议的。不管镇关西是否该死,是鲁智深打死的他就该死。在这种好人杀人都正确的前提下,武松拿无辜的小道童试刀没有人指责,杀人狂魔李逵一斧劈开4岁无知儿童的脑袋还能被人欣赏是天真可爱,我们的三观真的碎了一地。难道我们不应该是根据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先定义一个人是好是坏,再去判断好人做的都是好事,坏人做的都是坏事吗?

有谁在《水浒》书中找出镇关西犯了死罪的证据来?如果镇关西不该死,鲁达打死他是不是草菅人命?是好汉就能随意要了别人的命吗?

这道题我本没有要回答的意思,我知道会有人说出我心中的答案(比如绿先生的答案)。虽然绿先生关于水浒的一些看法我不尽赞同,像他说晁盖是林冲害死的我就不能理解,请绿先生给我一个理由至今也没见到,但他说鲁达不该打死镇关西理由还是充足的。


红尘中人11


郑屠在鲁达面前像是个老实人,被鲁达折腾了一上午,也耽误了一上午的生意,发觉鲁达耍他,并没有翻脸,还是陪着笑脸,跟没有脾气一样。最终虽然与鲁达动了手,也让人有一种被鲁达欺压过度的反抗。

鲁达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凶强、霸道,若非后来救助了金翠莲,拦阻了小霸王周通强娶,谁都会把他当作是恶人。

眼见的不一定是事实,直观感受也很难接近事实,所以很多事需要我们分析、判断,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有一种人专爱欺软怕硬,郑屠就是这样的人。别看他在鲁达的面前像个受气包,其实霸道的很,也没少干欺男霸女的事,他那镇关西的恶名不会是白来的。

鲁达在街上不高兴,对人抬手就打,张嘴就骂。酒楼里,被打扰了,丢碟子丢盏,脾气暴躁,人凶还霸道,为什么他没有郑屠的恶名呢?

鲁达也只是脾气不好,但做事讲理,心有正气。

郑屠坑蒙拐骗,仗势欺人的事应该没少干,像金老汉父女的苦,最能说明郑屠的恶,金翠莲道:“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看上便逼人做妾,腻了就打出去,还要让人倒陪钱。对方有,也只算是个骗子、无赖加流氓;但是金家父女不仅没有那些钱,生活都成问题,还要把人往死里逼,这样的人被打死值得同情吗?

很多人借给亲戚朋友钱,讨要不回来,便觉的自己比窦娥还冤,恨不得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把对方当成东郭狼来骂,所以不觉得郑屠恶其实就是没有感同身受。

假若你跟一个老板干了三年(有人会觉的比就的有些多,金翠莲那可是终身的卖身契约。),管吃管住,但是一分钱的工资不给,还拿出合同说你倒欠的三年工资的钱,天天逼着你还钱,还不上一直限制人身自由。这样的老板,在他派人逼你要钱期间,你会怀念他没发过脾气,管住睡小间,管吃饭菜有油水吗?有恨?其实你受到的,远不及金翠莲。

总有人‘善良’到心理变态的程度,也只是倒霉的不是他,若是他……

有人觉得郑屠将金翠莲纳入了家门,是真的喜欢她,也只是怕他家的大娘子。真正喜欢金翠莲的是赵员外,与郑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翠莲是被打出去的,在郑屠家那段时间,肯定是倍受欺凌。赵员外把她养在外院,让金翠莲活的自主、舒心,谁的脸色也不用看,谁的气也不需要受。

郑屠没有在金翠莲身上花钱,还想要压榨出一笔巨款来。赵员外不只是让金翠莲在穿金带银,在鲁达身上也没少花销。

郑屠逼的金翠莲没有生计,卖唱时肯定受尽了羞辱。郑屠知她没钱还要逼她,肯定是算计着等有钱人买她。若非遇到鲁达相救,能有机会碰到赵员外,困在了,就没有这种好命了。

金老汉父女招待鲁达,被赵员外知道后,带人打上门来,有人说这是不信任金翠莲,我觉得是在意。像宋江知道了阎婆惜偷情张文远,不仅不在意,还想着成全。


秋在来


如果真是这样,这让那些见义勇为的英雄或者有着这样一颗心的人得多么寒心啊!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得到事情的真相。

但是,从正常逻辑上推理的话,金氏父女哭诉的内容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

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

如果事情不是这个样子,那会是怎样的呢?

难道是金氏父女装可怜?诈骗了老实人郑屠的银子后挥霍一空,然后等着郑屠上门来抓,遇到鲁提辖后再倒打一耙?

是个骗子早该逃了,如果连逃都想不到,这种智商根本骗不了人。

玩儿仙人跳?你见到或者听到过哪个玩仙人跳的组合,最后女成员让受害人搞得去做三陪还账?

滑天下之大稽啊!

如果我们都同意基于在金氏父女所说的这个事实下讨论,那就更好理清孰是孰非了。

就算金翠莲一直揣着当小三的心思,那也是她的权利。况且,她当小三不是自己挖空心思主动插足郑屠的家庭,而是郑屠强求的。

是郑屠搞不定自己的老婆,才导致三个人不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没有金刚钻,你别揽瓷器活啊!

现在漂亮的小三让黄脸婆原配赶了出来,还要人家赔偿原本就子虚乌有的三千贯钱。

就这样的的德行还好意思称让人称自己为郑大官人,“镇关西”,还要脸不?

人家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比你狠不,她还不难为那些冲州撞府的风尘女子呢?

同时,这也是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

很可能,郑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既对付不了家中的河东狮,又不甘心娇滴滴的大美人就这样从身边溜走。所以,才想用这么一个下三滥的伎俩留住她们,只要人留下,自己就有机会揩油。

三千贯钱,光靠陪唱猴年马月也攒不够啊!她们也不可能每天都有那么好的运气,能遇到史进,鲁提辖这种出手阔绰的江湖豪客啊!

所以说,郑屠的目的不是要钱,而是留人。

就算这样,郑屠就不该打吗?

当然该打,而且该狠狠地打!鲁提辖做得完全正确。

特别是他暴露欺软怕硬的本色后,那副嘴脸简直令人作呕,这种人就是让本分善良的人给惯坏了,需要鲁提辖让他清醒清醒。

当然,从律法上来看,他罪不至死。但鲁提辖本来也不想打死他啊,是他太不禁揍了。又有说鲁提辖在女人面前爱出风头的,这肯定是一些动机论患者。

就算鲁提辖有这个毛病,那又怎么了,这个风头,该出。


田获三狐


看到这个问题,小哥内心也是非常痛心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出名,发一些惊世骇俗有悖于传统认知的文章,洗脑了很多思想单纯的人,让这些人的三观彻底毁灭,久而久之,坏人被推崇,好人被嘲笑,最终人们变的冷漠,受害者变的无助,加害者有恃无恐。

下面,小哥针对网络上批评鲁智深的喷子们,请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郑屠是好人吗

郑屠是不是好人?相信在喷子们的眼中,郑屠是个好人,是个敬职敬业,对待客户如上帝的好商家,因为鲁智深去刁难郑屠,郑屠的服务非常好嘛。

但是喷子们可能忘了了,鲁智深是提辖,是有身份的军官,他在渭州城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喷子们如果不能理解什么是有头有脸,可以参考你们市里的大人物,再看看你们自己,大人物去高档会所享受的是什么服务,普通人去了享受的是什么服务?更主要的是,老板对这两波人的态度。

所以说,郑屠亲自为鲁智深服务,究其原因,因为鲁智深是当地的一号人物。



第二个问题:郑屠做了那些坏事

“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子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误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大家看看,首先金老一家真是不幸,大老远来投亲靠友,结果亲戚搬家了,而金翠莲的母亲也病故了,大家不要认为古代一个人病故了可以简单操作,看看阎婆惜,他的父亲病故后没钱下葬,宋江给了她十两银子,下葬父亲省着花,也花了六两多的银子。所以说金翠莲一家是真的不幸。

而郑屠这个时候干了一件缺德的事,他“强媒硬保”,娶了金翠莲做小妾,文书上面写了给彩礼三千贯,结果一分钱没给,就把人大姑娘给糟蹋了,没成想过了不到三个月,金翠莲就被郑屠的大老婆赶出来了,郑屠不仅没有补偿金翠莲,相反的,他拿着文书,要金翠莲父母退还他的三千贯彩礼钱,这他么是人干的事吗?

别说水浒传,现在依然有这样的人在做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也就是我们俗话说得好“占了便宜还倒打一耙”。

难道这就完了吗?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金翠莲父女还是很弱小穷苦的外地人,每天只有靠卖唱赚钱度日,每天的收入大部分给郑屠,还那丧尽天良的三千贯钱,而郑屠呢?隔三差五还要来羞辱金翠莲父女,这样的人,是好人吗?



郑屠的恶势力

圣母婊们会说,金翠莲的一面之词怎么能做真?圣母们这样想,是因为圣母们脑子浆糊了,试问但凡一个正常的人,如果自己卖唱赚钱,那个不是开开心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逗大家乐,多赚钱嘛。但是金翠莲每天生活在无尽的压力和恐惧中,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容貌憔悴,实在不堪压力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这或许是她唯一能发泄情绪的方式了。

圣母们会说,这么悲惨,怎么不知道逃跑呢?但是他们逃的掉吗?年老的金老、憔悴的翠莲,他们连一个店小二的鬼门关都过不去。

小二道:“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

鲁智深在渭州城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走出去谁不认识,谁敢不给他三分面子?但是这个店小二却不给鲁智深面子,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有郑屠给他撑腰。

后来鲁智深去郑屠那里找麻烦,这店小二就去郑屠那里告状了,所以很明显,这个店小二和郑屠是蛇鼠一窝。

《水浒传》之鲁智深

鲁智深是《水浒传》一众人物中,少有的几个被广大读者共同称赞的人物,因为鲁智深是真正心怀侠义的人物。

鲁智深为人仗义,惩强扶弱,救死扶伤,他虽然长相凶狠,但是他确实唯有一位有慈悲心肠的人,也是少有的愿意解救众生疾苦的人,为了帮助他人不惜以身犯险,他有谋求什么回报吗?

没有,鲁智深行侠仗义全凭一腔热血,全凭心中的“正义”二字。

由鲁智深的热心肠小哥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冷漠,在现代生活中,人贩子是大家深恶痛绝的一类人,但是这类人却依然逍遥法外,他们为什么能抢到骗到小孩子呢?抛开父母的监管不谈,因为没有人可以防的住小偷,小哥单单谈谈路人甲、路人乙。

假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碰到人贩子抢夺小孩怎么办?因为人贩子都是团队作案,我们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孩子的亲人是那个人之前,我们怎么办?

有的人选择了加入争夺战,把孩子争到手里,及时报警,因为在情况不明的时候,把孩子送往警察局是最好的办法,有的人选择帮助弱者,因为人贩子在看到有路人甲、路人乙拔刀相助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撤退,但是更多的人,会选择视若不见,这就是人性的冷漠,冷漠的人性助长了各种偷盗、欺诈案件。

所以说,不管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呼吁每个人可以成为鲁智深这样的热心肠的人,因为每个人都热心肠,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才有有温度。

同时,我也希望那些抨击鲁智深,赞美郑屠的人,希望你们会碰到郑屠这样的人,最好也体验一下金翠莲父女的遭遇,这或许是树立你们正确三观的唯一途径。


古梁镛


鲁智深不是宋江,其为人处事虽稍显冲动却不失坦荡,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案,可以肯定的是,花和尚完全没有私心,唯见义愤填膺,那些认为鲁智深借弱者杀人的阴谋论者且无需多言。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大多配不上“好汉”二字,很多人全凭意气用事,而不分青红皂白,更不理是非曲直,如李逵者,只会听从他们的宋江大哥吩咐杀人,连四岁小衙内都不放过,唯有鲁智深等寥寥几人算是真好汉,从不滥杀无辜。

鲁智深的胸中自有道德为秤,当时为金翠莲父女打抱不平也是如此。他听完金氏父女哭诉遭遇,立马想去教训郑屠,在史进、李忠二人拦住后,又将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与史进借出的十两银子全给了金氏父女做盘缠起身离去,回家后还“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第二日天色微明,鲁智深又亲自赶来金氏父女所住旅店为其送行,当店小二受郑屠委托收典身钱不肯放行时,鲁智深直接一掌一拳过去打走,金氏父女离去后,因担心店家拦截他们,鲁智深又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才走。如此诸多细节,称之“仁义侠士”毫不为过。

有人认为金翠莲父女是在“蒙蔽”鲁智深,并特别提到金翠莲后来又当了代州雁门县赵员外的外室,认为金翠莲原本就是干这个营生的,甚至还臆想金翠莲爱上了郑屠,她想小三上位,这种猜测毫无根据,原著中也没有出现任何支持的依据,而如果金氏父女真是如此老谋深算,又怎会让郑屠三千贯文虚钱实契得手?又怎会沦落到酒店卖唱为生?再说蒙蔽鲁智深主持公道后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金翠莲还能回到郑屠身边吗?

最后说说郑屠此人,真是人渣,本来就惧内,偏又好色,本来没钱,还冒充大款,许诺“

三千贯文”娶妾,居然只是空头支票,在家中母大虫赶走金翠莲后,居然还想追讨本来就不存在的“三千贯文”,如此种种不堪举止,让六甲番人不禁想到后世宝岛那位网红经济学家对空姐骗财骗色的传闻,都是人渣啊,这是镇关西郑屠从北宋穿越而来吧。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六甲番人


郑屠有错在先,该打,但罪不该死;鲁达下手重了,属误杀,这个书中已有交代:他没想到郑屠户连三拳都没撑住,但悔之晚矣。只能说造化弄人,郑屠户如果有下辈子,还是先学会好好做人吧,兴许能够避免这飞来横祸。

01 郑屠户该不该批评?

题主说鲜有人批评郑屠,我有异议。郑屠的所作所为,就是现代,也是扫黑打黑重点对象。其实很好判断,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摊上郑屠这货,恐怕就不是该不该批评的问题了,我认为都没争论的必要。

02 郑屠户该不该挨揍?

郑屠夫确实欠揍。请看事实:他一罪强抢民女,二罪勒索钱财,竟至金氏父女走投无路。也是郑屠命该绝,金翠莲的啼哭声传到了“对饮成三人”的耳朵里,偏那鲁达是个急性子,眼里揉不进沙子,问清缘由便决定了郑屠户这顿打已不可避免。

0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意外

郑屠户肉店的黎明静悄悄,此时粗中有细的鲁达早早来到金氏父女住处送行,并静坐两个时辰等他们走远。

然后就是名垂青史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赶到郑屠户肉铺算账,一边斥责他强骗金翠莲的恶行,一边打出那好生了得的三拳,第一拳如何如何,第二拳如何如何,第三拳如何如何,书上描写的何等精彩,此不赘述。鲁达打得痛快,但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三拳就把一贯欺行霸市的不法奸商镇关西给交代了,鲁达寻思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一道烟走了……

04 结语

纵观鲁智深一生行事,率性而为,豁达大度,敢爱敢恨,完全为了“他人”而不是“自己”,说他是梁山第一好汉也不过分;但他也不是完人,率性而为本身就说明会草率行事,如鲁达还不是鲁智深时打死郑屠之事,他一没核实金翠莲所言真假;二没给郑屠半分辩解机会;三没经过官府裁定,就把罪不该死的郑屠就地正法了,实为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