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浦最後一個哥們已經把真相全盤告知武松,自己是奉命行事,何罪之有?武松為何要殺他?

瘋狂特效墨鏡先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不殺這個嘍囉,有很大後患。

因為武松已經決定回去報仇,那麼這個嘍囉基本就要殺掉。

如果不殺,而是將他放走哪怕捆綁起來,嘍囉必然第一時間去報告官府。

而武松稍後潛入城內殺死張都監和蔣門神一夥,花費了很長時間。

期間如果嘍囉報告官府,武松不但不能報仇,恐怕逃也逃不走,性命都難保。

這就和武松殺死張都監府中那個馬伕一樣,怕他破壞計劃,不是你是就是我死。

第二,殺紅了眼。

武松當時確實殺紅眼。

為啥?武松被張都監和蔣門神陷害,被毒打了好幾頓不說,如果沒有施恩用了鉅額資金行賄,武松早就被害死在牢裡了。

然而,就算有施恩行賄,張都監和蔣門神還是不放過他,安排4個人在飛雲浦暗算他,一定要置他於死地。

而武松其實不過是打敗了蔣門神,將他趕走了而已。

而蔣門神本來也是通過武力,搶走了施恩的地盤,武松做的也算過分,而且也留有餘地,沒有將蔣門神打死或者打傷。

但蔣門神和張都監卻如此狠毒,一定要趕盡殺絕,實屬窮兇極惡之人,估計之前也幹了不少類似的壞人,被殺不算冤枉。

武松這一肚子的仇恨,也發洩在這幾個殺手身上。

雖然這個小子下跪求饒,說是蔣門神的差遣,那又如何?

如果武松沒有武功,豈不是被你殺了。

蔣門神派你來殺人,你就這麼聽話來殺人。

蔣門神要是讓你跳崖,你會跳嗎?

所以殺手也不是好人,武松殺了他也沒什麼。


薩沙



我們先看一下原文中對當時這個情形是怎麼描述的:

這兩個踢下水去的,才掙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著,又砍倒一個,趕入一步,劈頭揪住一個喝道:“你這廝實說,我便饒你性命!”那人道:“小人兩個是蔣門神徒弟。今被師父和張團練定計,使小人兩個來相幫防送公人,一處來害好漢。”武松道:“你師父蔣門神今在何處?”那人道:“小人臨來時,和張團練都在張都監家裡後堂鴛鴦樓上吃酒,專等小人回報。”武松道:“原來恁地,卻饒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

從以上內容可以得知:這個哥們兒是蔣門神的徒弟,他奉命行的事是在飛雲浦配合那兩名公差幹掉武松,而他最終沒殺死武松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突然起了惻隱之心,主動放棄這個行為,而是他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殺掉武松,不得不放棄。

這說明,他最終沒有殺掉武松的行為屬於殺人未遂,不是犯罪中止。

即使按照現在的法律標準來判定的話,他也屬於是蓄謀殺人,存在著主觀故意,怎麼能說他沒罪呢?

天神下凡般的武松反殺他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但一點兒責任都不用負,還應該大力表彰才是,這種人該殺!

試想一下,如果他碰到的人不是武松,或者武松沒有這麼厲害的武功,是不是就被其殺死了呢!他還會跑嗎?

顯然不會,他會割下武松的首級去向師父蔣門神邀功呢!

難道只有這樣才算他有罪嗎?

這樣是不是太沒天理了。


再說一下他說出真相後還是被武松殺掉的問題,好像武松出爾反爾,不講道義。

其實不然,即使他不說,武松心中也清楚這是張都監和蔣門神安排的圈套。他說的這些話只是讓武松再次確認了一下,他提供的最有價值的信息是說出了張都監等三人的行蹤。

武松聽完後又把他殺掉有兩點原因。

一是殺紅眼了。

張都監這趕盡殺絕的做法擱誰身上心裡都窩火,更甭提武松了。武松覺得和他們沾邊的人個個該殺。

二是防止他通風報信。

武松此時心裡已經有了盤算,就是想要殺回孟州城去找張都監等人算賬,如果把這個人放了,他如果通過一些手段提前給那些人通風報信的話,自己的仇就不好報了,所以他會斬草除根,把此人殺掉。


那武松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有背江湖道義呢?

其實根本都不用顧慮這些,和這種人,還需要講江湖道義嗎?那可真等於是拿餃子餵豬了。


田獲三狐


飛雲浦劫殺武松的哪一個不是奉命行事?

奉命行事就沒罪? 如果奉命行事就沒罪,那武松前面殺的三個人不也就沒罪?

最後那個人把真像告訴了武松就沒罪了?

野豬林裡,董超和薛霸把林沖綁在樹上,殺林沖前也把真像告訴了林沖:“陸虞候,傳著高太尉鈞旨,要我兩個結果你。”

難道能說董超、薛霸“何罪之有”?

雖然武松、林沖都沒有被殺死。林沖是魯智深救了,武松是憑勇力救了自己。 假如,沒有魯智深打救林沖,假如武松打不過那四個對手,或者說,武松打不過最後剩下的那個人。那麼林沖、武松都被殺死了,你還有“何罪之有”一問嗎?

偉人毛澤東說“:我們要學景陽岡上的武松。在武松看來,景陽岡上的老虎,總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總之,“何罪之有”一問,問得有欠考慮。

至於武松為什麼一定要殺了這個已經繳械投降的人,我想有下列原因:

其一,這種江湖宵小,本就不是良善之輩,而是惡勢力的幫兇!早晚是個禍害,該死!

林沖阻止了魯智深殺董超、薛霸,後來董超、薛霸,在押送盧俊義中重施故技,把盧俊義綁在樹上,殺盧俊義前拿起水火棍,看著盧員外道:“你休怪我兩個:你家主管教我們路上結果你。便到沙門島也是死,不如及早打發了!你到陰司地府不要怨我們。明年今日是你週年!”結果不是還是被燕青殺了?

其二,武松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快意恩仇,富於正義感和反抗精神。

對於惡勢力,他毫不手軟,殺西門慶、潘金蓮,殺張都監一家,除惡務盡。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一死!”

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社會腐敗黑暗,流氓地痞不法,民不聊生的時代。社會需要這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為百姓伸張正義!

但武松絕不是濫殺無辜的人。西門慶和王婆、潘金蓮合夥謀殺了他的哥哥,他選擇的是法律的手段,到縣衙告狀,但知縣屈服於西門大官人的淫威,貪圖西門大官人的錢財,站在了惡勢力的一邊。武松才奮起反抗,收集證據,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然後自首。

在十字坡,張青、孫二孃差點把兩個公人做了人肉饅頭,還是他救了兩個公人。武松說:“ 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這兩個公人於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伏侍我來,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我……”恩怨分明,大丈夫行徑!

其三,“大鬧飛雲浦“和“血濺鴛鴦樓”是武松走向封建統治者對立面的體現,“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是武松與黑暗社會惡勢力不共戴天的宣言!

《水滸傳》是漢語言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偉大作品。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揭示了封建社會農民揭竿而起的根源。

《水滸傳》的一個偉大之處,雖然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但描寫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性格迥異,呼之欲出。

以武松、林沖、楊志為例。同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同是被官府所逼無路可走,“逼上梁山”。武松是果決乾脆,絕不拖泥帶水;林沖是逆來順受,避無可避才出手;楊志則是不忘祖訓,處處謹慎小心,想謀求功名。最後被晁蓋等人推了一把,全無後路才落草反抗。

殺飛雲浦最後那個殺手只是武松整個驚天動地的、令人拍手稱快的行動中一個小小的細節。但這個細節也並非微不足道的,而是小說一個很有意義的組成部分。說明:武松就是武松!


初曉兒


殺紅眼了唄。在去飛雲浦之前,武松都是一忍再忍,還幻想能有個活路,不想二解差心懷敵意,張都監、蔣門神所派打手早在飛雲浦等待,一心要置武松死地,武松被逼無奈,為了活命,也只好豁出去了。他們雖是打手,但也是要自己命的人,不殺他們,自己性命不保,因此只能下狠手,奮力一搏,憑著自己高強的武功,將他一個個殺死。最後一個看殺武松不成,害怕欲逃,被武松趕上,踩在腳下。武松問他為什麼要對自己趕盡殺絕?張都監、蔣門神他們在何處?那人一一如實作答,以求保命。當得知詳情後,武松更是氣炸心肺,雖說此人告知了自己實情,但他是幫兇,已是殺紅了眼,留他不得,索性都殺死,對自己也更快意更安全。如此應邀回答,不知悟空可否滿意?


sunjin72976689


無產者武松

和林沖不同,武松行事果決,反抗/造反意志堅定,絕不拖泥帶水

為啥?

這是兩人出身階級與人生經歷決定了的


林沖算稱那時的中產,你看他出場時的穿著:

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

——這身打頭,雖不能說豪富、金氣逼人,但咋看也是利落乾淨,清爽風雅。八十萬禁軍教頭,職銜雖不高但名頭響亮,而且與同事、上司相處關係不錯,說不定時來運轉就有升遷。買把寶刀一千貫(有好事者“考證”,宋時1兩銀 = 1貫錢 = 300元RMB呢。能輕輕鬆鬆就從家裡拿得出來這麼多現花兒,可見家道殷實。

所以,他才有許許多的顧慮,別人欺上頭還一再忍忍忍。比方柴進莊上棒打洪教頭一節,憑他武功,帶枷也可以輕輕鬆鬆扁洪教頭吧,可他卻萎頭萎腦認輸、要求解掉刑枷,才打的贏。林沖做事夾腳夾手不瀟灑,其實很多是他自我設限、自己跟自己戴上了精神紙鐐銬。


武松就不同了。從小孤兒兩個,估計起先是身材迷你的哥哥保護——靠賣炊餅養活哥倆。以前山東臺拍過一個電視劇《武松》,裡面有鏡頭閃回武大當初艱難討生活過程中,咋以自己的屈辱/受欺去維護、“保護”弟弟……很感人。

後來武松長大成人,這角色應該就調換了位置——他保護哥哥。


大概武松很早就明白,無錢無勢的人只有靠拳頭——武勇來保護自己,所以他把身體練得倍兒棒,武藝呢,管他拜了師也好、沒拜師也罷,反正至少在街頭混混的不斷武鬥中出脫的身手矯捷,再加力氣大,所以打得動老虎。

——這種背景下操練出來的,行事沒得顧忌,敢打敢殺。無產者嘛,怕啥?“弄爛就弄爛、脖子敢扭斷”!

數十年前,武松一直以英雄名世。

數十年後的今天,人們看水滸的時候,開始注意到他(還有比他有過之無不及的那個“黑旋風”)的濫殺現象,並開始有所批判。

這是時代的進步,讓人更加珍愛生命,鄙棄妄殺濫殺


所以說飛雲浦那幾哥們兒,遇到他算倒了八輩子黴,他怎會放掉一個——放回去報信啊?

武松一沒資產、二沒漂亮老婆,是個地地道道的無產者,這種人最捨得拼命。“穿草鞋的不怕穿皮鞋的,吃泡菜稀飯的敢拼殺吃熬鍋肉乾飯的”!大概說的就是這種。

他才不會拖泥帶水嘞——特別是這種生死要命關頭。你要他死他先讓你亡!

這也是他接下來在張都監家殺紅了眼、有點兒濫殺無辜的“人物心理背景”。


林武師de文散打


殺他就對了!為什麼要殺他?確切的說為什麼不殺他!

可以說在眾多梁山好漢當中,行者武松絕對算得上是心態最好的一個,儘管他在景陽岡打虎,又在自己的老家怒殺西門慶,從動物界到當地最不敢惹的地方一霸,就沒有他不敢殺的,但作為表面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松,實際上還是有著很大的界限,那就是他下手雖狠,但卻從來不敢徹底走向極端,早年誤傷他人卻沒有選擇落草為寇,而是躲到柴大官人的家裡靜觀其變;為兄報仇怒殺西門慶之後,也是毫無反抗的主動去官府自首,可見在武松的骨子裡,做一個平民百姓始終是他的夢想,即便幾次違法犯罪,他也不願意徹底走向極端,可偏偏飛雲浦一事,把他逼到了絕路!



早年打傷他人,他忍了,躲到了別人的府中甘願受人的白眼。

怒殺西門慶,他坦然了,自願的選擇去官府自首。

被髮配到了外地,他認了,即便關到了囚籠當中他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醉打蔣門神之後遭到陷害,他也服了,再把我發配到外地也無所謂。



但張都監和蔣門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武松的隱忍,是基於自己能活命的前提下,可偏偏前者不想讓武松活命,那武松會甘願坐以待斃嗎?不會!他選擇忍讓只是為了活命,可現在你不想讓他活,那他只能選擇拼命!

所以在飛雲浦一戰當中,武松打出了有史以來最血性的發揮,所有參與伏擊的殺手被他殺的一乾二淨,為什麼如此兇狠?這實在是沒辦法,武松一忍在忍一退再退,換來的卻是他人的咄咄相逼,那武松憑什麼放你一條出路?即便自己被誣陷偷盜,武松也老實的選擇了承認,可偏偏張都監和蔣門神絲毫不留退路,那武松又為什麼選擇退路?只有一殺到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大鬧飛雲浦之戰當中,主動抵抗的被武松殺了,主動投降的也被武松殺了,甚至留守在老家等著武松命喪外地的張都監和蔣門神以及家人也被殺的一乾二淨,本想當個老實人,可你非要逼急我,那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隨後武松去了二龍山,在迴歸到梁山,在隨後接下來的段落當中,武松的出鏡率已經越來越低,確切的說沒有人再敢招惹武松,原因為啥也很簡單,這個哥們兒的特色就是:你不惹我老子也不惹你,但你要非要惹我,你全家也別想活!面對這樣特色的武松,能躲的對手儘量都躲了!


遼寧資深球迷


那個人是蔣門神徒弟,是幫兇,武松是打報不平,快意恩仇的人,風捲殘雲之下,勢所難免。

水滸傳一直為今人詬病的一個主要現象,就是殺戮的情節,過於血腥,視人命如兒戲。在古典小說中雖然多有,但水滸過甚,也影響了現代人對它的評價和接受,這是事實。施耐庵,羅貫中就這一方面的文學創作心理原由,成因,值得研究。

水滸傳關於武松的兩次復仇,在表達人物性格,渲染氛圍,主張正義上,還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比如,在替武大申冤一節,武松的對象只是西門慶,潘金蓮,那個唆使人罪惡的王婆,武松沒殺,只是交給官府了,並且注重證據收集,顯示武松理性一面,可能與他做都頭,搞邢警治安法律職業有關:

而到了從飛雲浦到鴛鴦樓一節,被憤怒激起了的武松,從開始兩個公人,兩個蔣門神徒弟,直到冤案製造者核心人物,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他們假公器以私用,助紂為虐,濫權枉法,黑惡肆行,對黑惡世界的手段,只是渲洩武松和作者對不公的不平之氣。傾覆之下,餘殃不免,與之幫兇,服務的馬伕,丫頭,家庭成員則連帶受牽連,一則是對惡的懲罰的波及,另則也是對助惡的警示。

當然,水滸只是那個時代一部戲。今天,法制社會,應以法治思維處理相關關係,不贊成無理性,無法治的行為。

做惡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或許,這是水滸給予現代社會仍有影響的警示。






美旅智庫


做錯了事,就應該承擔後果,雖是奉命但也是收得錢財,圖財害命之人,人人得以誅之,所以這個人必須要死。

這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出行之前,兩個差館收到了武松兄弟的銀子,卻不辦事,將自己一切的行李都交於武松揹著,此時武松因屈打成招還身負重傷。

飛雲浦之前,懸崖峭壁上,一個差館還險些掉進懸崖,要不是武松相救,早都一命嗚呼了。

兩人不僅不知道報恩,還恩將仇報,這類人留著還有什麼用。


武松行動不便,怕這人先行一步,告狀

武松以一人之力,將所有的殺他的人殺死,但這時候的他,還是在沒有食物和重傷的情況下,身體的情況讓他不容樂觀。

如果這是武松留他一條命的話,難免他會回去告狀,此時武松的身體情況,根本不能保證他會比那人先到鴛鴦樓。

為避免打草驚蛇,那個人必須要死。









武松心中有恨

武松本是直性之人,張都位最初對武松不錯,還將自己的婢女認武松做妹妹。他對這個妹妹也更是視為親生。可不想正是他真誠相待的人,出賣了他,換位思考一下,誰能受得了這種欺騙。一向自傲的武松,被他人玩於股掌之間,誰能不恨。

加上武松又從差館的口中得到了證實,心中定然火氣重生,無法抑制,將他殺死。






對於這個差館來說,死是最好的結局,即便是他能回到蔣門神身邊,也是難道一死,或許還會更痛苦,所以,被武松殺死,可能還是件“好事”。


立水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為了報仇,武松必須殺了他。

武松是一個性格直爽的人,敢愛敢恨,為了報仇他必須摒棄一下仁義之心。況且這個人本來也不是什麼好人,他是來殺武松的,就算是奉命行事,也是殺心滿滿。



而且武松如果不殺他,也沒辦法處理他。打暈綁起來?不保險,雖然這裡沒什麼人煙,但是保不齊有獵人過來打獵,當時候他一逃脫,報告官府,報仇的事也就泡湯了。



武松殺了這四個人之後,內心怒氣並沒有消散,張都監和蔣門神等人還活得好好的,說不定正在風花雪月呢。所以後來才有了武松夜闖孟州城,血濺鴛鴦樓的故事,武松殺了三個陷害自己的仇人,最後上了梁山。



最後那個人算是運氣不好,碰到一個殺意重的人,不然可能會保留一條性命。不過人也需要能夠保護自己,而不是一味忍讓。


歷史伶俜者


奉命行事?你的上司讓你殺人,你若是良人,離職另謀他路,無論你出於什麼原因,你是抱著要置我於死地的目的,我要自保,必須反殺你,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