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這位亳州名將立下汗馬功勞,《宋史》為其專門立傳!

高繼宣,字舜舉,亳州蒙城人,是大宋高家將中的第二代將領,曾在宋

太宗、真宗年間為將。雖然出自將門,家風尚武,但高繼宣並非介武夫,《宋史》稱高繼宣文武雙全,練就一身好武藝,精通騎射,同時又非常喜歡讀書,文章和書法造詣都很高。

厚重|北宋这位亳州名将立下汗马功劳,《宋史》为其专门立传!

護航漕運

作為官二代,高繼宣入仕時是得益於父蔭,其父高瓊是宋太宗親信,三朝元老,有功於國。高繼宣最初被封西頭供奉官,署理惠民河巡。

西頭供奉官在宋朝是級別比較低的大內武職官銜,惠民河巡也就相當於這條河的水上派出所所長。值得一提的是,惠民河是北宋京城開封“四大運渠”之一,歷史記載“鹹會天邑,舳艫相接,贍給公私”,是京城的經濟命脈,往來各地與京城之間的物資運輸船十分繁忙,漕運地位極其重要。

儘管官銜不高,高繼宣並沒有因自己是功臣權貴子弟而消極怠工、翫忽職守,他為官盡職盡責。其上任當年,莊稼收成不好,附近一帶都在鬧饑荒,惠民河盜匪四起,打起了河上往來船隻的主意。高繼宣嚴陣以待,日夜帶兵沿河巡檢,捉拿了大量盜匪,維護了漕運治安,保障了京城上至皇宮、下至百姓的物資供應。

智擒盜賊

因河巡政績突出,高繼宣升遷為閣門祗侯、邠州兵馬都監。當時名將曹瑋任邠州守將,是高繼宣的上司,他經常與高繼宣討論軍事,認為高繼宣很有將才,所以多次向朝廷舉薦,請求重用高繼宣。

宋真宗乾興初年,高繼宣以內殿崇班身份兼任益州都監。益州所在的蜀地較為富庶,盜賊也多,元宵節時,全城張燈結綵,一片歡鬧。知府薛奎擔心盜賊會趁亂偷竊,格外戒備,但並無有效的方法,高繼宣卻設妙計智擒盜賊。

他知道當地的地痞無賴與盜賊多有交往,就擺了一場“鴻門宴”,把這些地痞無賴請來喝酒。酒宴上高繼宣突然下令,要求這些地痞無賴在元宵節的晚上分別去辨認盜賊,假意搭訕,然後悄悄在盜賊的後背畫上記號。地痞無賴們自知若得罪了高繼宣不會有好果子吃,所以不敢不從。有此妙計,再去抓人就輕而易舉。元宵節當晚出沒的盜賊,第二天就全部落網。

沙場建功

在益州兵馬都監之後,高繼宣又歷任磁、相、邢、洺各州都巡檢使、保州知州、益州路兵馬鈐轄、西上閣門使、涇原路鈐轄兼安撫使、渭州知州,遷四方館使、昭州刺史、雄州知州等職。

任雄州知州時,西夏與宋朝關係緊張,西夏國主元昊揚言要進攻關中、隴州(今陝甘一帶)。高繼宣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向朝廷

建議,要在麟府(治今陝西綏德西北)設置防線。

時隔不久,西夏軍果然自黃河北岸入寇,攻陷豐州(今陝西府谷西北),大軍很快進逼麟府,幸而高繼宣提前建議朝廷設防,戰局不至於過分惡化。朝廷封高繼宣為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恩州團練使、幷州知州,率軍抗敵。

高繼宣率兵雨夜強渡黃河,進駐府谷。西夏軍數倍於高繼宣的部隊,但他毫不懼敵。他派遣敢死隊連夜偷襲敵營,給西夏軍造成大量殺傷,挫了西夏軍的銳氣。又緊急徵募被髮配守邊的犯人兩千餘人,號稱“清邊軍”,投入作戰,逐漸穩定了戰局。

高繼宣以少敵多,與西夏大軍頑強周旋多日。行軍到三松嶺時,遭到數萬西夏軍的包圍,西夏軍隊自恃人多勢眾,想要一舉殲滅高繼宣的部隊,情勢十分危急。高繼宣臨危不亂,率領清邊軍奮勇衝殺,斬殺西夏兵一千餘人。在高繼宣的衝殺之下,西夏軍大亂,士兵不敢抵抗,紛紛逃命,自相踐踏而死傷者不計其數。高繼宣最終以少勝多,取得大捷。

此戰後,高繼宣改任眉州防禦使,不久去世,《宋史》為其專門立傳,名垂史冊。

--End--

審校:方璐 審核:鄧傳功

文明創建公益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