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龍鄉的傳說

每一個村莊的名字,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后王莊村,一個飽經歷史滄桑的村莊,在明萬曆年間,逐漸形成。

據傳,當時村北有一小廟,廟旁有一平整通直的官道,路人常在此歇息。某日,一位風水大師路過此處,坐下來休息。他見廟南有一帶肥沃水土,綠樹蔥籠,蒼松翠柏,東南方向,有黑龍潭河流環繞,西北枕太行走高,遂生感慨:“八百里巍巍太行,南行於此,生成一方沃土,山,嘎然而止,水,應運而生。幾千年帝夏文明,豐盈厚土,千百年王朝復出,泱泱衛水送來帝王了之氣,此地有帝家風水,日後必生一帝,此一處風水寶地,唯王氏人居住,方可興達。” 風水大師的低聲感嘆,正巧被挑擔賣菜的二位王氏弟兄聽見。

王氏二兄,多年以賣菜營生,每天早出晚歸,雖幸苦多年,家境依然貧窮不堪。二人聽聞風水大師的低語自嘆,默記在心。

滑縣龍鄉的傳說

弟兄兩個當晚回到家中,見家徒四壁,感慨多年勞碌,仍窮困潦倒,想起風水大師的自言自語,決心要從郎柳集搬遷到廟南的風水寶地居住,藉助風水,以求富貴。於是,弟兄兩個趁夜摸黑,匆匆收拾了家當,奔這一方寶地而來。弟兄兩個遷來時,此處有一郭姓老孺居住,當時該地習慣叫做叫郭莊。郭孺死後,後繼無人。當時此處傍依大片的黃河草灘,弟兄倆便把村名更為王家草灘。此後數年,王氏人口劇增,遇上河水氾濫,村莊居戶逐漸搬遷至西岸高處,定村名為王莊。久而久之,老大一脈與老二一脈分別集中居住,靠南的村莊叫前王莊村,靠北的村莊叫后王莊村。

土龍之鄉“皇帝”多,就怕村裡出啞巴明萬曆年間,眾臣早朝,俯首跪拜:“吾皇萬歲,萬萬歲!”禮畢,一大臣出班奏曰:吾夜觀天象,見中原黃河灘區,群星光彩異常,聚合於錦官分界之地,其中生成一星,其光甚明,周圍有禍光升起,南飛而止,其大如鬥,散五色光芒;少時,光芒大盛,衝紫薇星,只在旦夕。

光宗皇帝朱常洛聞奏後,龍顏不悅,思之良久,凝愁生於眉間,稍頃,曰:早朝後,愛卿御書房候旨,商議破解之法。君臣御書房商磋的破解之法,暫不在話下。

且說黃河灘區后王莊,先民自遷徙定居以來,繁衍生息,男耕女織,孜孜不殆,家家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家產殷實,富甲一方。

滑縣龍鄉的傳說

時值萬曆年間,暑夏夜晚,眾多村民在街頭納涼。忽然,一道金光,從北向南騰空而來,稍頃,金光匯聚成金龍模樣,但見那龍頭高仰,身長有十丈許,舞天麟抓,左右擺動,這飛天巨龍,徑直朝村中舞來,在村子的上空,以村中心為圓,盤旋而走,繞飛三週,又似有著地狀,稍後,拔地而起,飛將上來,龍頭龍尾,似凱旋奏歌,朝村東方向撲朔而去,出村不遠,又突然墜地,光芒頓失,瞬然間,蹤跡全無。人們直看得心驚肉跳,毛骨怵然,驚魂未定地頓然四散。

次日早,天矇矇亮,有好事的村民,受了先晚金龍驚嚇,早早起床,聚三五人一夥,去村東看金龍墜地。出了村,老遠處就看見,沙荒地,青煙彌散,晨霧繚繞,又走進細看,但見那原本平整的荒蕪沙地,高高隆起了一帶土崗。此番怪誕,令村民惶恐不安皆不敢言。

金龍墜地,高隆一帶土崗。這條土崗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土質明顯區別於周圍的荒沙散地。土質顏色呈紅褐色,土崗隆高呈規則圓形狀,長約500餘米,直徑約1米左右,粘土帶的西北末端,呈現一副巨大的龍首蠟像。土龍崗的驚現,令村民激昂不已,從此,這裡便有了“龍鄉”之說。人們自此對土龍崗敬之而膜拜,此一出暫放話下,先不贅言。

滑縣龍鄉的傳說

且說村民久享明朝光宗的太平盛世,社會生產,逐漸繁榮,人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於是,村內開設了2所私塾,村中的孩子們從此皆能讀四書五經,考取功名。多家孩子私塾讀完,走開封府和彰德府多處求學。據村民王紀良手中的《王氏家譜》記載,王氏先祖王志造,在這樣的環境中,考取了功名官居四品,深得光宗皇帝器重。王志造為人剛正不阿,深得人民愛戴,在廣大的黃河灘區享有極高的威望。王志造每次省親,都帶著眾多隨從,鞍前馬後的前呼後擁,一路“肅靜”、“迴避”,儼然如皇帝出宮。京城內外,“黃河灘區,客星犯主”的流言蜚語早已四起,王志造官運亨通,早引起一片斐然。且不在話下。

明光宗皇帝與朝廷的占星官員,在御書房,商磋“客星犯主”的破解之法,後人不得而知。

就在王志造官運亨通之際,王莊村又相繼發生了許多怪誕之事。

萬曆年間後期,有一名身材瘦弱,穿長袍,戴氈帽,細長鼻樑的風水先生模樣,經常在王莊大街上游逛。村裡的幾位長者,把他邀請到家裡,沏茶倒水,擺上酒菜,待到風水先生酒足飯飽之後,說道:“王莊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早晚要出一代帝王。”幾位長著聞聽後,先是一驚,接著又喜。小心謹慎的地問道:“先生有何妙計,可讓我村的後生有所出息。”

“只要在土龍崗東南角,建造一座磚窯場,大事可成也。”說畢,風水先生飄然而去。

王莊族人唯恐延誤子孫成才,搭夜在土龍崗東南角開建一座磚窯。後來,當朝四品官員王志造在朝廷失寵,黯然返鄉。

后王莊這裡,自土龍崗東南建一磚窯場後,村中再無知府以上官員出現,王志造年事已高,朝廷內外的“客星犯主”流言也從此銷聲匿跡。

后王莊的土龍墜地,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帝王,但之後的數百年裡,后王莊的唱戲藝人,在舞臺上總是扮演皇帝角色,只是唱詞很少。村裡的數代聾啞之人,小名也都叫“皇帝”。“不怕龍鄉‘皇帝’多,就怕村裡出啞巴”(指唱戲藝人扮演皇帝角色 ),這樣的一句話,至今流傳甚廣。

清朝末年,天下大亂,戰事不斷,算命占卜者居多。后王莊村有一德高望重的老人,認識一個本地算卦先生,邀至家中,請求為村子卜卦。這位先生先是猶豫片刻,而後說道:“這卦,是個大卦,不好算!”,接著掐指一算,一語道破了天機:土龍墜地,本該有一帝王出現,只是被當年的朝廷占星官提前識破,又委派風水先生來這裡胡言亂語一番,破了這裡的帝王風水。

后王莊村,千百年來,沒出現一個帝王,所述故事情節,均有據可靠。如此的歷史滄桑,一直被後人傳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