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陆文军、周琳新/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上海1月29日消息,空空荡荡的地铁车厢,鲜有旅人的外滩观景平台,几乎只有营业员的商场,就连外滩高楼的“灯光”,也写成了一个大大的“宅”字,表面上看起来此刻的上海似乎很“冷”。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除夕夜,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出发前往武汉

有数据调侃,说上海口罩购买人数在市级层面排名第一,执行各项隔离措施也非常积极,听起来此刻的上海人似乎很“怕死”。

然而,就是这样的上海,目前已有多批医护人员奔赴武汉,上海医疗队也是最早出发的队伍之一;不少人自发在家中组织各类物资对接抗“疫”前线,企业全球调配资源,航班自主调整运输路线将整机武汉人送至家乡后,安全返回、全员自行隔离……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1月27日,在上海南站,第二批上海医疗队队员在车厢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怕死”的背后是文明,“保守”的内涵是“自律”,一个个生动而“硬核”的操作背后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写照:留下的不乱跑,出发者皆逆行。

这几天,转发最多的调侃,是一组大数据的截图说,上海在全国市级口罩买家排名第一,让网友们调侃,“上海人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转发最热的评论,是一个朋友圈,“很喜欢一个城市这样的两面。一点的事就怕死,如履薄冰。天大的事不怕死,舍生取义。越文明的城市越有机会有这样的双面性。”

事实上,无论是禁燃禁放烟花爆竹,还是垃圾分类,在涉及到需要全民参与、倡导社会良好道德风范的事件中,上海规则都走在全国前列。上海人的“自律”,正是背后长时间规则和契约精神的体现。

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上海各大街道社区干部纷纷化身为“送菜员”“铲垃圾官”,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上海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检台

21日,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岳医生刚刚献完血,就接到消息称有需要居家观察的对象住在街道,属于密切接触对象,上门消毒、后续保障容不得一刻耽误,她第一时间战在一线。浦东分局南码头路派出所副所长奚鸣华,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仍然吃住都在单位,第一时间排摸人员情况。

在奉贤区西渡街道,居委干部不仅为居民送“菜”上门,还一天连环“Call”提醒大家测量体温,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突击队集中收取隔离人员垃圾并集中处理。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在奉贤,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所需

共同战斗,普通市民的操作也很温馨。大年初一晚上9点多,一份整整三大包的外卖,被送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病房。送餐单上没有留下电话和姓名,只在留言栏写着:“瑞金医院医务工作者老师们辛苦了!新年快乐!请收下普通市民的一点心意!”这已经是瑞金医院连续三天收到来自这位“普通市民”的外卖了。而在医院呼吸科病房,还有两份美味披萨,也每晚“准点到达”。这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战“疫”工作者的坚守,最朴素却也最窝心的感谢。

共同战斗,依赖科技手段的操作很“前沿”。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小伙伴们,利用春节期间自主加班,搭建了应对此次疫情的物资公益平台。根据地点、颜色等,将全国医院需要的不同物资以及联系人都展现在地图上。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吉祥航空HO1340航班机组成员

共同战斗,企业的主动作为很“硬核”。28日晚,上海吉祥航空公司从日本大阪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的HO1340航班,在飞临浦东机场上空后却并没有降低高度降落,而是继续飞向了武汉。原来,在将目的地为上海的其他旅客主动改签后,他们将94名湖北籍旅客送回了家。机组人员全副武装保护自己、飞机执行完任务按严格防疫标准立刻全面消毒、机组人员自行分别隔离14天……“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别人”。

能不麻烦别人的尽量不麻烦别人,能不打扰别人的尽量不打扰别人,一直说上海人最“拎得清”。“如非必要绝不出门,如果出门必戴口罩”,这是上海人在非常时期“拎得清”的表现,恰恰也是让这座城市安稳的可能。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上海买口罩人数第一”就是怕死?你品,你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