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山亩教育


公开观摩示范课表演性质居多,引领作用有限。

公开观摩课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

说他特殊一是教师准备的特殊,示范课的执教者经过精心的备课,提前打磨,精心设计,反复试教,最后展现在学生和听课者面前的是一堂流程合理,目标明确,互动到位,效果很好的一节课。二是听课的学生特殊,听课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好,示范课大多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十分了解,那里该怎么回答,师生怎么互动,生生怎样合作,彼此心里明白,因为学生上课前,有关老师做了一些工作,试教者讲的到位,师生互动默契,示范课理念新,形式新,过程新,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流畅高效看着舒服。

公开示范课有它的合理性。试教者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合适的教材内容,水平较高的学生为教学对象,给听课者提供可以学习和模仿的范式,代表当前课堂教育的新动向,值得其他教师学习模仿。

公开课示范课作用有限。教师正确理解公开示范课的范式作业。尽管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观摩课的形式,但是我们在学习时要结合实际,不要照猫画虎,示范课的教材内容展示是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展现出来的,不是适合所有学生,每个学校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经验不尽相同,不可照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有差异,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不同,师生互动环节不要生搬硬套。

观摩示范课只是起到示范作用,每个教师要学习其精华,探索适合自己的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切忌不切实际的模仿。

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Nbs南山悠悠


终于有人说出了实话!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确实就是一场话剧表演,谁彩排彩得好谁的课堂表演就精彩(大多数情况是这样)。其实所谓的公开课,才是最远离真实课堂的课!


每学期山村老师所在的县每学期都会搞各种各样的公开课赛,看上去好像是在搞教学,但实际上就是在卖弄表演。每一次课赛,任课教师提前一天就会到课赛所在学校,把自己之前精心准备的导学案发给学生,班主任也会很配合的要求学生把内容背得掉!或者到时候老师提问时照着导学案的答案大声读出来。有的老师如果认识该学校的人,还可以借班提前“磨课”。如果是在本校,那更是提前一个星期天天“磨课”,然后教研组讨论不足之后修改,然后再“磨课”,直到大家都觉得可以后才停止。像这样的课,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取悦所谓的“专家”评委,这已经严重的脱离了现实课堂,一点意义也没有。


说句不好听的话,天天都在搞教学改革,一开始是吵得比较热的杜郎口教学,搞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切合实际失败了,再到现在的洋葱教学法,也没法现把教学成绩提高。唯一的“好处”就是把教师们搞得不会教学了!

就拿参与式教学来说吧,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你要让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但有的学生基础差,而且自主性又差,让这类学生全员参与进来有点不太现实。城里学生可能搞起来很顺畅,但农村学生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基本没有,小学老师不培养,上了初中三年你却让他们突然改变这是不太现实的。学习好的会主动参与进来,但绝大多数都是学习差的,你把时间拿给他们讨论,那只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聊天时间而已!


总结语: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来讲:“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用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不违规违纪,能把学生教好的才是好方法,整天整一些花架子无用!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对于中小学公开课,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师看教育


同意!参加公开课的老师各种研课磨课,四十分钟一节课搞半年多一年,几点几分谁举手几点几分谁讨论都是精确了的。然后拿着去比赛,一用好多年。平时讲课真照着这速度备课,一学期的课能从入职讲到退休😂印象有次听一个大受好评的公开课预彩排,发现学生里莫名其妙多几个穿西装皮鞋梳油头拿讲话稿的人。大家都议论纷纷,老师硬头皮演,说“下边我来随机抽几个同学”,抽一个站出来个西装的,最后抽完全是穿西装梳油头的😂后来发现是老师教学设计中有个即兴辩论,结果预先安排的“被抽中“学生只记得辩论了,强行加戏搞了套辩论正装。

现在不少学校出了这种专讲公开课的名师。人的时间都一样,你大半年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到处讲。剩下几十节课只能随便凑合。有老师这边拿奖到手软,那边学生评教常年名列后排。


榴石堂主


我觉得这是被现在制度下逼的,更愿意相信这不是出于老师的初衷。

这种公开课提前演练多次的问题应该是每个学生和每个老师都知道的吧,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呢?因为上好公开课和自己,和学校都有利益关系,所以所有人都默许了这件事的存在。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上小学5年级时候数学老师的公开课,提前很久就开始练习,夸张的是为了这堂课还把我们的座位调整了,老师和学生提前约定好怎么举手,怎么回答,包括那个问题有谁回答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最终结果是老师得到表扬,最后代表学校出去参加比赛,据说那堂课被评为示范课。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这也是老师被逼无奈的事情,别的地方的老师我不太清楚,我们学校的老师上公开课一般都是领导安排的,都是带有某些目的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出丑吗?不能,所以只有提前演练,把公开课当成话剧来演。

这是我对公开课的一些看法,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讨论哦!


然规教育说


真的是一场表演,老师就是导演。评为就是制片方,投资人,你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对不起,换人!然后再来一句:这位老师的素质不行!

我亲身经过过这种大型的公开课,磨课,备课,试讲,恨不得把学生讲的都没有意思了,老师要说什么话,学生马上脱口而出。

这样的公开课,耗时,费工。

准备一节这样的课,至少半个月的时间。

曾经,我也像教研员请教,这样的课太费时了,教研员给与回答:

只能存档这些公开课,留给下次要讲的人。

我认为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去年,我为学校分来的新老师讲了一节数学常态课。没有过多的环节,但是核心内容清清楚楚,整堂课学生学习氛围特别好。

其实,要想解决这种难题,还是从教师素质,评委入手!

一千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非要千篇一律,毫无意义。

百花竞放才是春。


09喵喵09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年轻时出过许多公开课、立标课等,出去参加过优质课比赛,也出去看过许多公开课、优质课,对于有些人说那些课就是表演、话剧,毫无价值,我是持不赞同态度的。

与其说那些课是表演,是话剧,我倒认为有点像装修中的样板间。为了推广,有些课会设置那么一个模式,有的老师说,谁平日能那么上课?我们装修过家的都知道,装修时我们会看许多样板间,会去看别人家怎么装,但没有一个人会把别人家或者样板间的装修照搬过来,我们会从每个家的装修中,取可取之处来借鉴。公开课也是,听课时要看你怎么听,你可以忽略那些不实用的花招,而重点去看它的结构模式以及教师展示的方法、思维、能力等。一节那么多人打磨出来的公开课,绝对不会没有一点可借鉴之处的,听的多了,自己的思维也会得到提升的,怎么能说毫无用处呢?除非你自己不用心,什么也看不出来,那就是你自己的水平问题了。

对于出课的老师来说,收获就更大了,我觉得自己的成长就与那些年出的课有关。在自己班级讲课和在学校讲一节课就不同,和出一节县级公开课又不同。出去听课,有时候就感叹:一听市级优质课那水平和我们县级就是不同,再去听省级优质课,那水平又是另一个层次。在反复的打磨过程中,备课能力、思维水平、眼界等都得到迅速提升。所以后来年龄稍大,我经常往外推年轻人,我总是说,不用多,哪怕出一节县级公开课,基本就成手了。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有几个年轻人当初在我们学校就是经过了那样的打磨,现在不仅在各学校都是骨干力量,在县里也都是响当当的。

世界上哪有无用的东西?连垃圾都被人们说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更何况是那么多人精心打磨的课呢?放下挑剔的心态,你会发现更多可借鉴之处。


一缕阳光am


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不可否认有表演的成分,但每堂公开课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现在的公开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也会借鉴名师的上课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我有幸参加过市级公开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下感受吧。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像某些网友所说准备一个PPT讲下去就完事。公开课的题目一般是由主办方根据学生上课进度选定,老师根据选定内容写出教案,突出重难点,再根据教案内容制作PPT,尽可能的选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PPT制作完成后,准备好相应的教具或者实验器材。接下来就是将公开课的内容在班上进行试讲,请相关学科的老师参与听评课,学校评委会对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针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评委会提出改进意见。包括重难点是否突出、课堂氛围的感染力、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师生互动情况和老师的肢体语言等。


参赛选手会根据评委的建议重新审视这堂课,将试讲中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正。然后进行第二次试讲,老师会把上课情况全程录制下来。学校评委再次对老师的上公开课的情况进行点评,参赛选手观看自己上课视频,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修正。

参赛选手也要预防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特别是实验操作,如果实验失败,一票否决。记得我参加一次区级公开课,给学生讲"大气压强",在演示实验时,由于没有排尽皮碗里的空气导致实验失败,我马上给学生解释,刚才的操作是很多同学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知道原因吗?有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我请同学到讲台来说原因,并让同学现场演示,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成功,我让全班同学鼓励了他,课堂上达到了新的高潮。这就是老师的应变能力,要能够及时处理公开课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让别人看不出破绽,还以为是老师故意设置的一个教学环节。

中小学教师的公开课,虽然有表演的部分,但更多的是能力和素质的体现。他们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尊重,表演更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Lance课堂


本身上公开课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全部都是作秀而已。如果让一个名校的老师每天都像公开课这样子上课,没用多久,他可能就死于非命了。上一个公开课要准备的事情实在太多啦!而他们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其实就算是名校的学生,他们基本上上完一节课之后也没做什么笔记,他们用的都是高科技没错,但正因为高科技,他们听的很多内容都是过场的,很多场景都是一闪而过,连做笔记的时间都没有。以前我有学生到了名校的高中去读,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这样子上课还不如以前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来的有效果。

其实现在整个教育界都是这样子,习惯了浮夸的做法。三天两头就搞一次校内的公开课,一个月半个学期就搞一次区的和市的公开课,还有什么同课异构,什么优质课比赛,搞得风风火火的,劳民伤财。其实名校的学生基本上如果老师负责任的话,用什么方式去教都是一个结果优秀。如果是下面九线的学校,你就算用发射宇宙飞船的那个高科技去教他们,他们一样都是三四十分的平均分。所以教育界的那些所谓的公开课都是自吹自擂互相吹捧而已,只是他们做也好,不做也好也不会影响到民生,你在外面看到他们搞得风风火火的,不懂的人也不会去说他们,内部的人也需要他们做这些事情来领功呢,所以这些东西以后都不会停止的,而且会越搞越火。


中小学英语精修


还是有不表演的,去镇上外校上课,不备课,不选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因为没有准备课件,故意上课前把电脑电源偷偷撤扯掉。然后上了一堂教研课。一堂小学四年级作文课。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孩子们对这个老师印象深刻,小升初后到了这个老师所在学校都能一口喊出老师名字!


乡村二肥


有人拿这个赚翻了,我认识一个高中校的化学老师,其人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但其谈吐之间完全看不出高等教育的影子,更谈不上文化人的才情和情怀,和扫地大妈并无差别。此女的大姨与当地教研员是闺蜜,后者对其无微不至的关照,就是用公开课这种东西,做了个彻头彻尾的假,短短两年时间参加全国化学学科的高端论坛,拿回了数不胜数的区级奖励和市级奖励,好使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