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外出差,月薪1.5万,每年只能与妻儿见4-5次,这种生活方式你们能接受吗?


第一反应,知足吧,大兄弟。这种生活方式我可以接受,但是和很多人一样没有这种生活的机会。

我的看法就是,有机会就接受。

我们很多人在外面求生活,谁不是一年回家的次数的屈指可数,我们的生活是在外面打工,而不是工作,也很少有人把工资叫成月薪,刚出来的年度人均工资才5600元,你这月薪已经开顶3个人了,一年18万啊。呵呵,感觉你这问题在拉仇恨。



我们总是为了生活和家人分别

活着就要吃饭,要吃饭就得工作,工作就得离家千里。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为了生活出门打工,年头出门,年尾回家,但其中有的人可能还不回去,原因就一个字:钱。没挣到钱和挣不到钱,都是和打工做的事情有关。而这些人远在他乡干多是出力气的活。

出门打工就是把家里的希望带到异乡,在别人的城市求生存,勤俭节约,生活变成用自己的时间去换数字不大的报酬。都想去改变生活,因为出门时候都是带着理想上路的。但是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对比中学会知足

人心一捧,却是填不满的大。但是不知道知足往往会变得不现实。

我在上海,所谓工作就三个字:送外卖,辛苦就不说了,有时候也会感到生活的不如意,但是大多的时候去对比一下其他人,心里也就踏实了。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人,有的人在城市扫着马路,而且每个月发的钱也没有我的多。

对比了,不能因为收入比别人高而骄傲,当然了我着月收入根本没有骄傲的说法。人,要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现实中保持或者发展,理想过大不能够实现就好高骛远。在上海离家也就不到4个小时的车程,不到400公里,但是回家次数也是一年一两次,每次三五天这样。舍不得花钱,回家就变得”艰难“。


强烈建议提主,接受这种生活,工资怎么说也是白领级的,长期出差在外,好歹一年4、5次,算下来两个多月回家一趟,其实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再说能拼搏的年龄不拼做什么呢?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在外怕什么,老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其实很多人的梦想在远方。


我是王二姐


短暂的两地分居是可以,但时间长了就不行。

我和我老公之前都在北京工作,在北京认识,并结婚生了孩子。我老公家在广东,我家人在山东。当孩子两岁半时,由于父母不能过来北京照看孩子,所以孩子就来到了广东上幼儿园。因为想念孩子,所以孩子来到广东一周之后我也过来了。这之后我们就一直两地分居。只有节假日才能见面。两地分居的生活是很难受的,特别是心里面。那种思念和孤独是正常夫妻无法体会到的,而且,时间长了感情容易变淡。所以在孩子上一年级时,我老公也离开北京来到了广东。这之后我们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我觉得两个人能在一起是最好的。就算离开了大城市,在一个相对小的城市生活,工作那么也比两地分居好。


淡墨染清秋


不能,就我自己说吧,

老公的工资也是一万多,每次回家都是请假,一年也就回家五六次,一次两三天,我们的孩子还小,没有上幼儿园,宝宝经常在手机视频里喊爸爸,却一年见不到爸爸几次,虽然孩子小,但每次爸爸回来就特别亲,我认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不好,孩子缺少爸爸的关爱更不好!


如沐


这就要看老婆同不同意了,这样给你说吧!我有俩个朋友,其中一个朋友长期出差才挣7500,只有周末在家,老婆整天独守空房,不介意老公这样忙碌,老公每次想换工作自己单干,老婆就是不同意,老婆说的算。。。另个朋友家里托人安排个半事业单位,不在编,月薪3500,老婆说里说挣得钱,但是怕老公出去太累了太辛苦,也就这样挣3500天天在家守着老婆。一切建立在爱情💑吧


贫道尸敬楽


大概是从02年一直到10年,我都是您说的这种状态,那个时候,国内,国外满世界的跑,每年在家不超过两个月,而且过年从没在家里超过初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0年底,等到16年就彻底没有这种情况了。所以说我应该还是有发言权的。这个过程说实话,痛并快乐着,因为与家里聚少离多,所以夫妻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这没办法,你要想找一份工资,那么就必须要付出,这是无奈的,关键小孩子看你也像是看怪物一样,一开始还非常的留恋你,你不回来她要找你,想你,盼你,到后来,你爱回不回来,你谁呀,反正我要的东西你给我买回来,你不回来,她也无所谓。说实话,心里还是很酸的。



现在二胎也出生了,不过矛盾还是没办法调和,大的女儿总是感觉有哪里不对,可是又说不出来,小的但是没什么,反正他也不懂事。如果能不做这样的工作,就尽量别做,无论是夫妻,还是子女自己,这感情的疏远,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修补的!


非职业法师


本人现在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甚至比问题里的情况更惨。因为我不是出差,而是固定工作离家三千多公里,且月薪只有问题里的一半多一点。而我的爱人在老家工作,孩子在老家上学,老家也有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单位是国企,各方面福利待遇还凑合,而且已经干了十三年,老家平均工资在全国来说虽不是最低,但也低的可怜。这也是我非常纠结的事,想陪在爱人和孩子跟前,但家人担心回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也不支持辞职。但目前,这个工作确实干的很烦了,也很压抑,而且是无规律无休止的倒班,因此就有了离职的想法,只是处在这个尴尬的人生阶段,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申请离职了。到了这个年龄,很多辛酸只能自己扛着,不想把压力带给家庭,所以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如果你也是,留下你的脚印,让我们报团取暖吧,算是给彷徨的内心一点慰藉。


小九微生活


这要看怎么比,我是从事野外施工的,前些年常期在外。时间久了,回家反而觉得不熟悉、有陌生感。不回家时想家,在家只要超过半个月,感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老想往外跑。

一回工地,反而有种回家的亲切感,悲催啊。

我相对自由些,一个多月能回趟家。

记得那是2013年,在河北搞铁路地基施工,某国企项目部,一对年轻夫妻在同一个项目部,基本算项目部的小中层吧,都是技术、合同方面的负责人。

那个项目进场挺早,因为资金问题,耽搁了一年多才开工,这期间女方生了小孩,孩子不到三个月项目复工,没办法,如果休产假,岗位肯定被别人顶了。

这对年轻小夫妻,将孩子放在老家,断奶喂奶粉,两人回了项目。

我跟他们很熟,也是有孩子的人,说实话,作为旁观者,我都感觉心酸。

他们那时的月收入远达不到一万五(也就在一万左右吧)。

农民工兄弟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有时农忙都回不去,老婆领着孩子守着十几亩地,收入也不稳定。

我认识一位,他出门从不带回程的路费,以防自己因为活不称心打退堂鼓,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愿干的活,他一般都能干,因为怎么也得赚到回家的路费。

记得《走过西藏》的作者马丽华曾写过这么一件事,九十年代初,她在藏北牧区住过一段时间,那时牧区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别说洗澡,洗脸都是种奢侈,碰到冬天大雪,不光牛羊没得吃,人的生活都成问题,连烧的牛粪都捡不到了。

同为女人,马丽华对其借宿牧民家庭的女主人,是多少怀有一些怜悯的。

但女主人却拉着马丽华的手说:“宁吉,宁吉”(可怜的意思),在她眼里,一个女人,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漂泊,是最可怜的。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

其实,对不幸也是。


流浪成海


不能接受,虽然我现在月薪仅仅3000多,仅仅15000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领导让我长期在外出差,我不会去的。

一:夫妻情感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两个人变成了一个家庭,有些人觉得结完婚就是柴米油盐,感情变成亲情。但是我觉得的感情是感情,亲情是亲情。结婚后的感情变成的亲情也是需要用感情去维护的,因为它没有血缘关系,太多的夫妻觉得结婚后就是柴米油盐,最终分道扬镳。

二:孩子成长的陪伴

小宇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初中以后脾气非常的暴躁,动不动就和别人家的孩子打架,有一次学校安排一些学生进接受心理咨询。老师经过咨询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留给了班主任两个号码。后来班主任发现这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并不是别人,电话的主人正是小宇的父亲。原来,小宇家庭起初并不富裕,但是有疼爱他的爸爸和妈妈,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小宇爸爸辞掉了工作去外地经商,后来发展不错,但是因为在外地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随着年龄的长大,小宇的妈妈有些事也是有心无力,多次给小宇爸爸打电话,爸爸总说忙。心理老师说道:虽然家庭富裕了,但是陪伴变少了,所以小宇才会变成这样。

三:家庭的角色

上有老下有小,老话说这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很多事情都需要这个“顶梁柱”有一些事情都需要这个“顶梁柱”来拿注意,可能会有一次两次妻子会充当这个“顶梁柱”。但是她只是一女子。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应该都不会这样选择,希望每个成员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自净其yi


我接受不了!我真想这么说,但又觉得说的很违心。

因为工作原因,半年前我调离了原来的城市,现在平均二周回家一次待上两天,年收入没有明显增加。本来预计半年后结束这种状况,但最近发生了些事,这种状况要持续不止一年了。

客观来说我比题主回家勤一些,收入高一些,所以我可以说我接受不了题主所描述的状况,但仔细想想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我其实不想离开原来的城市,但我好像没有选择。

不调动我的发展基本到头了,原来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按我所在公司的实际情况想再发展必须去北京或者上海。而如果我不发展一是下属没有机会,二是领导我的人会越来越容不下我,我想在这个位置上万年不动也不现实。跳槽先不说是不是跳进坑里,想不离开原城市往高跳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跳都会越来越难,所以从发展来看我没法可选。

为了家庭我需要至少维持收入在现在的社会区间,以维持现在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还有对未来的储备积累。所以本着对家庭长久规划负责的想法我必须要认真对待收入问题。我四十岁,至少15年内还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就得看到未来15年我要如何做,没法任性。

我知道家庭陪伴的重要性,所以现在的我没法接受为了每个月一两万而长期与家人分开,但我又不得不接受为了更多的钱而与家人两周才能在一起带两三天的现实。所以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题主说的也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吧


不倒仙不倒


不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因为我真的有过这样的工作经历,而且,我的条件还没有这样苛刻。我的工作是在广州,当时派我们组出差去深圳,总共是3个多月吧,但是我每个星期都会回来,工资1万多。虽然我是单身,没有家属要相见,我还是非常不喜欢这种流离在外的生活。感觉失去很多。

不再拥有一种稳定的生活规律

长期出差在外,你下了班,去干嘛?一座城市需要熟悉的时间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久。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原来,我周二、周四打球,周末在家呆着打坐看书、或者出门与朋友相约,摄影记录……还有学习计划,也更方面实施。我怎么做都是心里有谱的,都有一个节奏在那里。

长期在外,生活还是不便利的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一大柜子的衣服,出差的话,我应该带哪些?怎么都会觉得少,怎么都会觉得不够穿,还有护肤品、化妆品、耳环……我得带多少行李呢。当然可以去到那边再买,但是,好浪费呀。家里还有洗衣机、熨烫机、厨房……可是出差在外呢?

无法与工作真正分开,这才要命

长期出差在外,意味着可能要跟同事住在一起。不一定要住一间房,但可能是一套房里不同的房间。意味着下班后,还是要和同事在一起,如果彼此相处得好,那就还没事,要是与人家和不来呢?而且,距离产生美,总是呆在一起,真的很容易生矛盾的 。

以上就是我的经历,其实那时候也挺好玩、挺开心的,结识到很多好朋友,现在还有联系。但是我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广州稳定的工作生活节奏中。以前觉得出差挺新鲜的,但是,就是在这种自己原本稳定又快乐的节奏被打破之后,才发觉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