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乙肝患者没有治疗自然好了,很多人坚持吃药却没好转,为什么?

二哥尧子


我就是自己好的,说明乙肝并不是宣传的那么了不得。吃西药的结果必然是倒霉!因为西药是化学品。化学品不是营养,吃进肚子只能够产生影响细胞生长的坏环境。


玩石462


我跟我哥是小学二年级查出有乙肝的,我估计是医用针头交叉传染的,那时去医院验血,针头是重复用的。我哥几十年下来一直是大三阳,我是小三阳,回来小三阳还好了。到高三毕业时,我去做暑假工,很辛苦,结果入大学前又体检出小三阳,于是我赶紧不做了,在家休息。上大学后第一学期体检,我居然没查出有小三阳。有一个有大三阳的同学被劝退了,剩下的小三阳同学全部集中到一个宿舍。

大学毕业后,我做两对半还是能看到我是小三阳,但做DNA又是正常的,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乙肝携带者。后来结婚了,我老婆没有乙肝,小孩也没有。

要说乙肝会自己好,我得了几十年,也没真正的彻底好过,不过总体来说对我的学习工作倒也没有影响。


似快环上飞奔的牛


没有经过治疗的乙肝患者自然好了,通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急性乙肝的自愈;另外一种情况是,慢性乙肝的自愈。两种自愈的结局是一样的,但是原因不一样,发生概率也不一样。



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得急性乙型肝炎后,大约有95%以上是会自愈的。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也就是说乙肝表面抗原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的人,大多数会终身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每年有1%左右的人,可能会幸运地不知不困自愈。

乙肝自愈了,通过检查能知道,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人,可以说明乙肝病毒感染后自愈了:

  • 乙肝表面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
  • 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
  • 肝功能正常,主要是谷丙转氨酶正常
  • 乙肝病毒DNA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显示阴性

乙肝表面抗体是阳性还是阴性的,这个不是判断自愈的标准,只能说明自愈后有没有产生抗体。

只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他全部是阴性,不是自愈,而是打了乙肝疫苗后产生的结果。



乙肝自愈是幸运的。但是,在临床上,很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虽然积极的坚持治疗,却依然没有好转。

这里说的没有好转,是指治疗后乙肝病毒DNA降不下来,或者谷丙转氨酶恢复不到正常值范围。这种情况多见于:没有抗病毒治疗;有抗病毒治疗,可能产生了耐药,或者使用的抗治疗药物效果不强。

也有一些人病情是好转的,但是没有治愈,不满意好转的结果,会纠结:为什么没有治疗的人能自愈了,自己治疗了却没有治愈。



这个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或者说,到目前为止,还搞不清楚自愈是在什么样的因素触动下发生的。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能够发现有一部分人经过治疗以后,治愈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这些人包括:

  • 乙肝表面抗原低于3000,数值越低自愈或者治愈的可能性越大,低于100自愈或者治愈的概率更大。
  • 乙肝病毒DNA长期检测不到,低于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
  • 本身是乙肝小三阳。

这些人的免疫力往往是正常的,既不过于活跃也不太低下。免疫反应过于激烈的人,容易发生暴发性的肝炎;而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不容易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清除反应。

还有一些额外的因素,比如: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合并其他的急慢性肝病,没有合并脂肪肝,没有合并丙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没有合并艾滋病,也没有糖尿病,等等。



龙医生的温馨提醒

乙肝是一个人人烦恼的疾病。得乙肝的人,有些内心是抑郁的,但也有人内心积极向上。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要认识到:有些人没有治疗而自愈,是疾病本身的规律。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该治疗的时候积极治疗。不纠结。不抱怨,不唉声叹气,身体是属于自己的,能把握的是自己,对于别人发现的好事情给与真心的祝贺。

也许某一天,你也有那份幸运,更希望有一天出现能够治愈乙肝的药物。心中有阳光,哪里都温暖。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如果保养的好和正常人一样@  乙型肝炎病毒  常见的五大类肝病当中,危害性最大最为广泛的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特别是乙肝(HBL)病毒在我国人群当中约有1.3%人口感染,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对亲情、婚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对生命无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哀的色彩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群弱势群体来讲更为重要,他们对于治病、对于健康无所适从到处求医,什么新法从太空到地球应有尽有,到头来都是无奈和失落而告终,广泛地认同“乙肝无治论”。因为是这样,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就是这句话好多患者丧失了治疗时机,但是,受害的都是患者,由于长期来不治疗,工作的繁忙,心理的压力,病毒不断地发展,延误了治疗时间,发展到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形势越来越严重,到了克不容缓的地步。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及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人群当中有14%以上人口感染。正因为这两种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在生活当中对亲情,爱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爱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正因为这样让患者病急乱投医,不但没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反而延误了治疗时间,至使病情加重,发展到肝纤维化,肝腹水,肝腹化和肝癌的发生。更有认同(乙肝无治论)之说,因为这句话让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使病毒在体内反复复制,产生病变。这也是转化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原因。至使每年死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就是就有一百多万的悲剧发生。  在秋冬季节注意自我保健,防止慢性肝炎的复发或发生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方面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慢性肝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但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以适当的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自我保健:  一要重视出现黄疸加深时的危害性。肝炎病人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治疗水平,重型肝炎及早接受治疗效果较好;中期治疗效果较差,治愈好转率仅为50%左右;到了晚期,则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其病死率高达90%左右。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卧床休息,尽快到医院救治。  二要忌酒。因为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三是休息和营养要适度。由于过分的休息和营养可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压力,产生神经衰弱。因此,当肝功能正常时,便可正常学习和生活。  四是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有的病人总以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有安全感,其实不然,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往往还会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五是服用药物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肝炎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如果不按时服药会影响疗效,也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还容易引起耐药现象发生。  六要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慢性肝炎治疗的长期性。不论是慢性乙肝还是慢性丙肝,治疗时间特别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对于慢性乙肝来说,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对于疗效不佳或疗效出现较迟的病人,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病情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乙肝五项指标各种表现形式与临床意义?  介绍乙型肝炎有关的知识:20世纪50年代末,Baruch Blumber为了研究具有遗传变异性的血液蛋白成分,开始从世界各地收集血液样本。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确定了最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发现的抗原性物质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即澳抗。此后更多研究相继发现了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临 床 意 义  (1) (2) (3) (4) (5)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 - - -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  2、- - - - + 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复期  3、- - - + + 过去和现在均已感染过HBV  4、- + - - - 预防注射疫苗;或HBV感染已康复  5、-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6、-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  7、+ - - - +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  8、+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 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9、+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极强  10、+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HBsAg携带者  11、+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12、- - + + + 急性感染中期  13、+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14、+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5、-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6、- + - + - HBV感染已恢复  附:乙肝如何营养康复  由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们研制的保肝营养素--保甘维养粉,已受到越来越多肝病患者的肯定,肝病营养康复的时代就像糖尿病的营养康复一样正在悄悄地到来。请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续读下文,参考一下推荐的养肝术。  众所周知,很多糖尿病人过去只想快速治愈,大量用药,结果导致并发症而过早死亡。后来人们终于发现,对付慢性病必须必须高度注意营养,结果,很多糖尿病人合理营养后,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那么,慢性肝病营养康复也行吗?  肝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在我国患者极其广泛。市面上既没有特效药,传统的药品也不能彻底地根治它。长期以来,广大的肝病患者朋友忍受着心理和躯体的双重折磨。养肝术的使用,给我们提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乙肝患者的常见心理及护理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因为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多少都伴随着丧失,所以多数病人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不过,病人抑郁情绪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或哭叫连天;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严重的抑郁又往往导致失助感和绝望情绪。这是一种无路可走、无可奈何、悲愤自怜的情绪状态,多发生在患有预后不良或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身上。Seligman认为,当一个人对情境失去了控制力,并深知无力改变它的时候,就会产生无助感和绝望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多数是不稳定的,因而只要病情略见好转,或外界环境稍加改善就能烟消云散。不过,这种情绪状态在少数人身上也可以持续存在,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有的还可诱发继发性疾病。  二、焦虑  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难免因故焦虑。病人患病,当然更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这种威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躯体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对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病人在生理与心理再度达到安全稳定为止。??  引起病人焦虑的因素很多。例如,疾病初期对病因及疾病转归,尤其是预后不明确,可导致与疾病无关的焦虑,或是对病因、疾病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忧。这时,如果医生、护士不及时向病人讲清楚,就会出现夸大病情严重性的倾向。正如Fletcher讲的:“无可奉告,并非好事,它会诱发病人的恐惧。”某些病人对带有机体威胁性的检查和治疗,对诸如癌症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均可引起强烈的焦虑反应。例如,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入院之后就盼尽快手术,一旦通知他明天作手术,他反而焦虑恐慌起来。在对住院病人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多数病人进入医院有焦虑反应,他们看到重病人的情况,听到病友的介绍,看到为抢救危重病人而来回奔忙的医生护士,不禁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恐怖感,好像自己也面临巨大的威胁,因而产生焦虑。他们希望对疾病做深入的调查,但又怕出现可怕的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但又对诊断结果半信半疑,忧心忡忡,也可以产生焦虑。总之,病人生了病,是桩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心境不佳,就会事事处处不顺眼,总感到心烦意乱,基于这种心境,就容易出现焦虑或消沉的情绪反应。在男性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在女性则多表现为抑郁哭泣。尤其,当遇到病情有变化,或做特殊检查,或准备手术时,情绪更易激惹,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动辄生气,甚至任性。也有的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如有的人突然梳洗打扮、理发刮脸,有的挥笔大量写信,有的狼吞虎咽地吃起东西来,也有的长时间向窗外眺望,还有的蒙头大睡等。  完全消除病人的焦虑是不容易的,何况轻度的焦虑状态对治疗疾病还有益处。但是,医生与护士对极端焦虑和长期处在焦虑之中的病人要格外重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以免妨碍对疾病的治疗和诱发其它疾病。  三、怀疑  病人的怀疑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患病后常变得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好言相劝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原意。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怕吃错了药、打错了针。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偶尔的医疗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作猜测。如果严重偏执,甚至出现病理性的妄想。  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往往以封建迷信来理解自己生理机能的不正常现象。当病程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迷茫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医护人员需在和病人交谈中,或从其病友的反映中发现病人的种种疑虑,努力予以解决。给药打针时,在病人面前要表现出严谨的态度,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护人员之间在病人面前交谈,尽可能做到大方、自然,以减少病人的猜疑。对那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的病人更要作耐心的讲解,并要劝告那些对医学似懂非懂的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乱作解释。  四、孤独感  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一次的查房时和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这样,病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希望尽快结识病友,还希望亲友的陪伴。长期住院的病人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病友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  有的病人夜间不易入睡,烦躁不安,有的起来踱步,有的多次按信号灯借故与值班人员说几句话。医护人员应当理解病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使他安静入睡。  社会信息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需要不能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设备和管理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允许亲友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  五、被动依赖  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即使往常在家中或单位地位不高的成员,现在也突然升为被人关照的中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软绵绵的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去;一向意志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即使做惯了领导工作和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现在对医务人员的嘱咐也百依百顺。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坚强的意志是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一方面要使病人感到医院、医务工作者是可以信赖的,另一方面也要帮助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一旦他们觉得失去同情,得不到足够的照顾时,就会变得心情沮丧,以至加重病情。  当前护理学新的理论观点认为,病人患病后所产生的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故提出“健康自控”说,主张发挥病人在病程转归当中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医院都喜欢病人照医嘱办事,唯命是从,并以为这就是好病人,而坚持“自理权”者往往受批评。实际上,后者比前者的疾病恢复快、效果好。因此,他们主张不应迁就姑息病人的依赖心理,而应尽量鼓舞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自理。  六、否认  在临床上还可以看到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尤其是对癌瘤等预后不痕的疾病,否认心理更为常见。例如,有位主任医师,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矢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上写的诊断时,还说经治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大量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否认犹如瞳孔对光的反射,一旦遇到外界的强光刺激,瞳孔就自行收缩,以此来防视网膜免受过分的刺激。病人的否认也有类似作用,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严重烧伤病人,急性小儿麻痹病人以及癌症病人易于出现否认反应。在一项对冠心病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有明显的否认反应者,死亡率较无此反应者要低。  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又起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例如,有位女青年身患肺癌,自己却矢口否认,拒绝治疗,半年时间就因脑转移而死亡。有人对乳腺癌的女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延误诊治的人,大都是带有否认倾向的人。  七、同情相怜  人都有同情心、怜悯心和亲和的需要。国外有位心理学家以女大学生做被试,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发现人越在危难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人亲和力越强。这一实验结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验证。医务人员都能看到,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他们很容易团结,而且这种团结大都不讲究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能一律平等、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们关心病友的病情变化,乐于向医务人员介绍病友的痛苦症状,并乐于帮助病友克服困难。例如,有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因冠心病住进了一个有七位病友的病室。其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仅有21岁,他们很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一个病友出院,他们都依依惜别,相互嘱咐、安慰并留下地址,愿保持永久联系。病友之间这种相互怜悯与亲和,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独感,增强安全感,还有助于活跃病房空气,调节病人心境,对治疗疾病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同病相怜有时也起消极作用。例如,一个病友的病情恶化了,全病室立即变得死寂可怕,人人心头上笼罩着一片乌云。一旦有的病友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他们就更加恐怖和伤感。另外,病友之间的消极暗示也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互相介绍治病的偏方和所谓经验,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等。  八、侥幸  病人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侥幸心理。例如,疾病初期不少人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总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尤其那些对病感不敏感的人,侥幸心理尤为严重。有些已经明确诊断的人。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疾病的诊断仍在半信半疑,因而,有时不按医嘱行事;二是缺乏医学知识又缺乏科学态度的人,说什么“别听大夫吓唬人,上帝不一定和我过不去”。其实,这样贻误病情和导致不良后果的病人是经常有的。因此,医务人员应当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仔细解释,耐心说服,尽量使病人树立对疾病的科学态度,克服侥幸心理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柚子爱画画


运气问题。我有个朋友大三阳,然后拼命工作,加班加点,饮食不规律,没吃过药物,然后人家是全恢复自带抗体。不是人人都如此的。总会死,不可怕,早死晚死而已,不一定乙肝导致的死亡,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啥的比比皆是。保持良好心态,不乱用药,该吃药就吃,不盲目就好。


冰河vip


乙肝病毒是DNA病毒,依靠入侵宿主细胞核的DNA嵌合进行复制组装释放产生更多的病毒,受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决定了感染是否可自愈。成年人免疫系统完善,入侵乙肝病毒后很快被识别,免疫系统杀死自己个别被感染的细胞,同时 阻止病毒感染更多的健康细胞。所以成年人感染能自愈。 而幼儿感染时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无法识别病毒和自身已经感染的个别细胞,所以会大面积感染,等到二十多岁时,身体识别时,就会攻击自身受感染的异类细胞,无奈太多,已经无能为力了,需要漫长的清除过程,甚至终生清除不了,一边清除一边感染新的细胞。所以搞病毒是关键,恩替卡韦当前价格在下降,建议用上。


阿尔尼卡


病,实质是人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告诉你某机体失衡了,人都有自癒功能,通过正确调理是可以缓解或者说使其稳定。药物祗有辅助功能,如果依赖药物不注意调理自癒功能会衰退甚至消失,(所谓副作用)所以说调理比药物更重要,尤其过度使用药物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中医理论肝属木,乙肝是衰象,补肝当補腎(水)平心(火)此水养木固本之法,犹如父母出手邦助带领孩子,使之卸压。对待病的态度绝不能仅靠药物,除了飲食调理心态也很重要,既要重视又不需緊張,坦然的效果会更好。


春荣2091


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吃上货食品,清单为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就有好转的可能!无非就是人体免疫力和病毒的对抗!所以记住以上就这些能做好就能保命!世界上目前也还没有一种可以治愈的药!


卡诺熊奶爸的生活日记


我个人主张少吃药或不吃药。本身都有调节的,只是饮食调理,适当煅炼,心态好,自己再理疗一下,很多病都能全愈的。反而吃药是能调治,但必竞粘药三分毒,吃药时间长了可能在体内集存影响其它功能的工作,导致久吃无效,甚至更招。这种人见得多,都是一个答案:不吃药怎么办。可我没吃药什么病都好了。要动脑筋想办法。


民间中医探讨者


我小时候也得过,是后来才知道的叫乙肝,低烧一个多月,慢慢好了,还有了抗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