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好多農民不種莊稼了,將來吃什麼?

魅力十足16


這也是生活所迫,現在農村人都努力的給自己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過更好的生活。

然而良好的教育只有城市有,城市的消費很高,種植莊稼根本供不上,那唯一的選擇就是外出打工。

當然,就算農民不種植莊稼不代表農田就是閒著的,有承包商承包農民的土地規模種植,承包商有技術有資本,這樣種植的莊稼產量比農民自家種的還要好,這樣農民不僅拿到每年承包商租地的錢,還能外出打工,一舉兩得。同時也不用擔心以後沒有糧食





布衣小管


很多農民都不種莊稼了,有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將來人民吃什麼?

我認為:這個問題大家不要過於擔心和恐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也是一個五O後的老農民。下邊我來分折一下現在的農村情況。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區,也是國家農業糧食生產重點保護區。我們這裡沒有發生土地撂荒的情況。我們這裡一年基本上都種兩茬,上茬冬小麥,下茬晚玉米,兩茬加在一塊,平均畝產都在2500斤左右。現在,我們這裡種地從種到收已經完全實現了機械化。在2017年我們村還有500畝土地流轉給了種糧大戶。我家有六畝土地也流轉給了種糧大戶,每畝每年是800元錢。

為什麼全國有很多土地撂荒?而國家每年還報導中國的糧食還年年增收呢?對於這樣的報導有很人報懷疑的態度。有人不相信是真的。對於這樣的報導,我本人相信肯定是真實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下邊我用一個老農民的身份來說明這個問題。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這裡的小麥畝產最高能超過400斤的幾乎是沒有出現過。玉米能達到畝產400斤的就是最高產量了。我記得當年我們村第四生產小隊由於搞得好,有兩年玉米和小麥都達到了畝產400斤左右的產量。當年在全公社25個大隊都變成了學習的榜樣。

過去在全國雖然沒有一畝撂荒的土地,但是,全國的糧食畝產低得可憐。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優良品種的不斷更新換代。使現在的糧食畝產比過去翻了兩至三翻。另外,農田水利設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裡的農田地下全部是國家投資鋪設塑料管道,農民一分錢都沒有出錢,現在插上卡就能澆水。所以,現在的糧食產量也是相當穩定的。

現在好多農民都不種莊稼了,有人擔心將來人民吃什麼?根據國家報導:目前中國的三大主糧:小麥:玉米:水稻年年自給還有餘。而且最近兩年庫存壓力也很大。由於上述原因,所以,三大主糧的價格很難漲價。今年小麥的收購價格比去年每斤又下降了二分錢。

由於近幾年全國的糧食種植結構比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東北的優質大黃豆種植面積大量的減少。大多數種植戶都改種了玉米。所以,東北的玉米價格賣的最低。今年國家為了調整種植結構,又加大了對大豆的補貼。這也是促使農民改變種植結構的一項有利措施。

總之,我本人認為:雖然好多農民都不種莊稼了,有人擔人將來人們吃飯會有問題。我覺得這一點沒必須要過於擔心。不過,我做為一個農村的老農民,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老農民養老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農村的一切事情就都好辦了!總之,不管國家怎樣調整,怎樣改革,只要能讓廣大農民過上真正舒心的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大道理!在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不能把農民落下!!!


少利17


這個問題著實讓我們這代人該深思的問題!作為農村長大的我來說,小時候覺得耕種豐收,等到豐收了就拿到街上賣點錢買家中的剛需品,那個時候的我覺得力氣還很大,也不覺得多辛苦,現在長大了,反而根本沒有力氣了,挑不動,抬不動,真沒有那個能力種地,我們那個地方又不平,每家每戶的土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也就實現不了大面積承包之類的,很多田土都是荒廢著,草長得一兩米高了,小路都沒法走了,還好現在家裡有人住的,都在土裡種植了果樹,荒草還沒那麼瘋狂的,現在大部分在老家的都是一些老人,差不多都幹不動了,插秧豐收沒人幫忙,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又感覺回來豐收都不划算,來回車費,開支還不如不種呢!所以基本就種少部分夠自己吃就行了,也沒有多餘的拿出去賣的,不過對於我們吃什麼呢?這可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在有很多種植戶都是大面積承包下來種植,全程機械化,又不廢人工,又輕鬆,多好!所以根本不愁吃的,餓不著的!





群妹子


答:致敬德高望重袁老一直在呼籲保護農田!

1、我知青整整十一年,對三農“農村、農民、農業”頗有了解,並結下不解之緣!

2、糧食是農田最寶貴的財富,更是我們農業大國的瑰寶!

3、現在提倡剩菜剩飯倒掉,再好的菜我都捨得倒掉、唯獨糧食我一粒都不捨得浪費,為什麼呢?因為我種過田,粒粒皆辛苦的體會太深了!

4、著名魚米之鄉的我們,卻不見稻田?!

5、盲目改造良田,這是不合情理!

6、咱老百姓渴望“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麥浪滾滾閃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稻穀兒香噴噴,油菜花黃澄澄……”


綏格格


誰說農民不種莊稼啦?就是自己吃,也必須得種。只是現在大部分農民,擁有的土地不多。只是他(她)們年老體衰,怎麼的,也要堅持種地,以免自己餓著。中國的糧食安全,實際上並沒有依靠這些散產糧戶,去保障的。大面積的國有產糧基地,基本上也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還有一個現象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進口的糧食的成本,比國家自產糧食低多了。所以,我們吃飯的問題,一點懸念也沒有。


遲金燕1


現在的好多農民不種莊稼了。將來吃什麼?

這可以說是現在所有的人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種了一輩子糧食的老農民,他們更是心中擾荒,因為他們經過自然災害時,糧食在五六十年代的災難,用血和淚教訓了他們,他們一直害怕一日無糧的痛苦。所以現在就是在糧食連年豐收下,年年也是家中囤有餘糧,也夠吃上一年半年的,這就應了農民說那家中有存糧,心中永不荒的說法。

現在農民不種糧了,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糧價受國際市場糧價衝擊,使中國農民種的糧食成本高,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使農民種糧賠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農民才不種糧,造成拋荒的原因。

因為好多人不瞭解什麼是世貿,世貿到底是幹什麼的,所以心中才有驚荒。世貿就等於我國的一個省份的大超市,全國幾十個省的商人都可以把自已省份的一切物質在這個大超市裡賣,包括糧食,那個省的商品偏易,任何省份的人和商人都可以買賣。

因為外國的糧食價格偏易,中國進口以後比自己國家的糧價還偏易的多,中國的糧食加工商當然要買進口的糧食,不原買國內高價的糧食。所以農民的糧價才低,不原種糧食。

通過以上情況你明白這個道理後,清楚了現在為啥國家要提出改變農業種值模式,和有關人提出農業還得集體種植,規橫化,才有在國際市場有竟爭力的說法了吧。

如果全世界不造成糧荒,當然中國將來也不會造成糧荒,人們無糧可吃。

但是光靠國際也不行,必須我國還得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在國內有充足糧食做底氣,國人吃糧才不慌。

這就是為啥國家近兒年加大農業補帖和投資的原因。


純正農家蜂蜜


有進口糧食何愁沒有飯吃,中國是主人,有長工為主人服務,農民也是買米煮飯,享受洋玩意兒。


雄風常存564o8


這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也是必然的一件事。農業現代化,大型,全布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田間生產作業。一個全職的新型職業農民,經營幾百上千畝良田。有產業,有事業,有資本,有收入,有地位的新型職業農民。傳統的三畝田一頭牛的人海戰術農業年代以經成為歷史。吃什麼你一點都不用擔心,只會吃的一年比一年好,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強。我們誰能在四十年前想到,現在生活吃的大米白麵,雞魚肉蛋,蔬菜水果。等等就是家常便飯。記得那時開會聽人家講西方先進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標準,雞魚肉蛋等等的比例標準是多少多少,我們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事。現在這都成了真事了。生產上也是這樣傳統的農民曰出而做,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以成為歷史了。歷史發展,社會的進步,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今時代,科技發展的速度其迅猛,超過人們的想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是硬道理,我們不必杞人憂天。你現在應該想一想,算一算你是否真的以經落後,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你自己應該怎麼辦?


綠色薯菜產業開發協會


從農村的人們的"惜地如命"到現在農民不願種地這個變化確實讓人感到很驚歎.我們究其原因應該不難發現,假如做生意的出著房租搭著人工,天天勞累並且還有操不完的心,反而不賺錢你說他這個生意還會不會做下去!換位思考一下就不難理解現在農民為什麼不願種地了.

我們在來看看現在的農村比較過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農民的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以前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於糧食和農副產品,現在主要靠在外打工的勞務收入。換句話說就是農民的生活來源不再依靠“一畝三分地”了。農村發生的這些變化,完全是由於市場經濟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改造的必然過程,並不能埋怨他們.假如換成是你,這種情況你還會去種地嗎?

但是要面對現實的是中國十幾億人張著嘴需要糧食填飽肚子,怎麼辦!大家應該經常在電視和新聞上聽到或看到,國家逐年不斷的加大力度支持三農發展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其實這就是國家對下一步農業發展的靈丹妙藥,解決“不想種、無法種、不會種”等等問題.

這些年來新興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它們利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國家惠農政策的引導支持帶動下,在實際發展中糧食產量年年不斷提高,同時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這樣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帶動了農村新型職業農民的興起.


三農開拓者


不用擔心吃糧,農民不種地不是因為懶,而是農業種值機械化公司化將更多農民從種地中解放出來。

當前,我國隨著農村水電路等農業基礎設施極大改善,各類型農耕機械普及,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企業正在廣大農村承包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公司化組織、市場化運營,不僅種植效益更好,而且種植效率更高。過去幾人、甚至幾十人幾百人一天干的農活,有的現在一個人一臺機械一天就能幹完,並且幹得更好。這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把更多農村勞力從傳統農業種中解放了出來。

國家早已出臺了保護基本農田的法規和政策,設置了嚴格的耕地紅線,規定了耕地的用途只能用於農業生產。雖然很多地方工業化、城鎮化佔用了一部分耕地,但總體上國家一直在執行嚴格的用地審批制度,批准城鎮化、工業化用地的同時,也在全國範圍內有條件的地區推行耕地復墾、耕地改良等政策,並嚴格堅持"佔一補一"的用地原則,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耕地減少,會在其他有土地資源條件的地區把減少的耕地補回來。

因此,部分農民不種地、一些地區耕地減少,不用擔心吃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