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按摩来调理脾胃?

羚洋2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食物的消化,气血津液的生成以及体内清浊的升降全赖于此。因此在脾胃运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轻则出现食欲减退、脘腹饱胀感,重则出现胃痛、胃溃疡及重度消化不良等。此外,当今社会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肥胖体质也与脾胃的收纳代谢失调有关,最终导致水湿在体内的淤积而成。

脾胃虚寒| 摩中脘

中脘穴被称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特别是胃的精气都会汇聚于此,所以先摩热中脘穴,让胃先热起来。

摩热中脘穴的方法是先将双手搓热,停放在中脘穴处,然后在原地摩动,注意频率要快,范围要小,不要向下用力,而是快速在穴区表皮摩动,直到感觉穴位处发热,并且热力逐渐向下渗透为止。

消化不良 | 摩肚腹—天枢、大横

药王孙思邈曾写到:“腹宜常摩,可祛百病”。腹部按摩可以使肠胃等脏器分泌功能活跃,明显改善大小肠蠕动功能,调节人体的消化排泄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双手掌叠放于腹部,顺时针反复摩动,动作宜缓,30—50次为佳。

这样按揉不仅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还能刺激到与肚脐相平的与肠胃功能密切相关的两个穴位:天枢、打横。天枢约在肚脐旁三指宽,腹直肌的边缘处,大横在肚脐旁六指宽。

健胃消食治疗饮食积滞| 摩中下脘、滑肉门


将两手掌心对擦,擦热之后放在中脘穴的位置,反复摩动,直到中脘穴感觉温热,继续向下螺旋状摩动,至下脘穴、肚脐,然后两手边摩动边向两侧分开,至两侧滑肉门位置,有温热感后再回到中脘穴位置,依次循环,反复摩动,每次5到10分钟。

教大家一套消食操:

将两手掌心对擦,擦热之后放在中脘穴的位置,反复摩动,直到中脘穴感觉温热,继续向下螺旋状摩动,至下脘穴、肚脐,然后两手边摩动边向两侧分开,至两侧滑肉门位置,有温热感后再回到中脘穴位置,依次循环,反复摩动,每次5到10分钟。

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年轻人吃多了不消化,也适用于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每天饭后坚持按摩,可以促进消化。吃加味保和丸的人,在服药后依照这个方法按摩,可以帮助药力更好地发挥,令药效加倍。

胃胀胃痛 | 揉中脘、点梁丘

中脘穴被称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特别是胃的精气都会汇聚于此。

中脘刚好位于人体的胃脘部,它的取穴方法是先找到胸部正中两乳间膻中穴的位置,然后循着胸骨往下按,在不远处会感觉到胸骨末端消失,中脘就处在这个位置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将掌跟置于此处,稍用力下按,轻轻揉动5—10分钟,可促进消化,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梁丘的取穴方法是伸直小腿,找到髌骨,在髌骨外侧缘与上缘交点直上约三横指的地方。梁丘穴的保健方法则是用拇指点按,每次一分钟,左右交替直到胃胀胃痛症状缓解。


程氏针灸程凯


大家好,我是劲阳先生,这几天帮助不少的病友舌诊,帮助病友们指出了身体存在的问题与病因,如果你也想通过舌诊及时了解身体健康情况的话,可以加我好友,闲暇时间帮你解答,最近很多网友咨询我舌头有牙齿咬过的痕迹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对照看了自己是这样的舌头,注意看完本文!

脾胃虚寒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肠胃问题之一。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有效调理脾胃。

1、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如果你也想通过舌诊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建康情况的话可以关注我头条号后私信。

记得一定是要先关注头条号后才可以私信哦!回复(舌诊)或(舌苔)直接获取联系


劲昭阳


蒋介石是用什么方法来养护脾胃,而收获长寿的

百世乐活 2017-12-17 13:56:27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政治历史人物,有着非凡的一生,可以说有着卧薪尝胆的青年时期、百般劳顿的中年时期以及郁郁寡欢的晚年时期。

当年蒋介石23岁,被派赴日本为士官候补生,身高169.4公分,体重是59.2公斤。他天生体质偏弱,身处日本寒冷多雪的地方,环境极其恶劣,作为一个中国南方人,对这种寒冷多雪的生存条件极度不适应。

尤其是以“粗粮”著称的日本军队伙食在质和量方面,让蒋介石大吃一惊。冷米饭、咸萝卜、咸鱼、每周一点豆腐青菜和肉片。无论你吃饱吃不饱,都是不允许有回头饭的。再加上任务繁重,水土不服,每天雪地里的冷水澡让蒋介石苦不堪言。

忍辱负重的军旅生活,磨练意志的同时也严重的伤到了身体:伴随了一生的胃病和49岁就失去满口牙的无奈,让这个风云人物用尽一生来补偿。享年88岁,历经60年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

秘诀1,每天晨起一杯白开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阳气就像太阳,晨起太阳初升,气温不高,人体脾胃阳气刚开始生发,这个时候喝一杯温热的开水有益于脾胃工作。

秘诀2,每天早饭前必吃几片木瓜,现代医学发现,木瓜中含有一种酵素,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秘诀3,每天有规律的散步两到三次,实践证明饭前饭后都可以有10分钟左右的散步,可以有效促进胃蠕动,增强胃功能。

秘诀4,每天睡前按摩肚子,这是现代人最好的养胃方法,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

秘诀5,进食原则:少食、忌甜、少辣、拒茶、规律进食、荤素搭配、不沾烟酒。

秘诀6,五戒:戒怒、戒欲、戒躁、戒言、戒贪。

三多:多静心、多护目、多光照。

二少:少感冒、少应酬


百世乐活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后压力大了,整天坐办公室,导致腹部的赘肉堆积了一圈又一圈。

哪怕身体其他地方不胖,但只要吃一点点东西,小腹就会鼓鼓的,吃多就特别鼓,腹肌怎么都练不出来!

特别是减肥期间,再遇上脾胃不舒服,排便困难,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都说体重下降的特征就是:排便顺畅了,只有排便顺畅,体内垃圾排出体外,体重才能慢慢往下掉!

先来说说 脾胃不顺畅导致便秘的危害

①加快衰老,宿便堆积使整个身体都受到严重污染,引起皮肤衰老和人体组织老化

②长痘痘,我就是嘴周的痘痘反反复复

③容易造成肥胖体质:宿便中的脂肪含量高,腹部是脂肪堆积的场所,所以小肚子会越来越大



来科普一下主要原因:

1、缺乏纤维素

2、长期久坐不运动 不喝水

3、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和时间

4、情绪低落 紧张 工作压力大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脾胃活动减慢,排便推力不足,我基本每条都中了!

日常的调理方式,可以对肠胃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1、肠道按摩操(对肠道,平小腹和女生保养也有帮助哦)






2、每天早上一杯800毫升的淡盐水,空腹喝下

手握空心拳 敲打带脉30圈 然后弹跳30下



3、天然膳食 多吃出粗纤维的食物

我早餐都是红薯、紫薯、玉米之类的,外加一个鸡蛋

水果可以选择熟透了的香蕉 至少两根(经期别吃)

4、每天都用中药肚脐贴帮助改善肠道

按摩完之后,我每天睡觉前会在肚脐上贴上一个中药贴,中药外敷感觉还是挺安全靠谱的。

说实话,这是朋友推荐的,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用了一段时间后,就能明显感受到困扰我很久的便秘真的有所改善,慢慢的我已经养成了早上起床准时上厕所排便的习惯,肠道垃圾排出去了,体重下降的很快,肚子肉眼可见的瘪了!



5、每天水的摄入量在2升左右

2000ml白开水我为了提醒自己喝水 买了大水杯 能够计算每天水的摄入量(9点之后就不要喝了)

⚠️注意:调理脾胃,需要长期的坚持。脾胃导致排便不顺,一定要调整心态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瘦下来感觉太好了


很多人在胃不舒服的时候,习惯性的身体微微前祛,双手放在腹部,其实这是因为腹腔压力升高让我们做出这个动作,这个时候的胃是处于痉挛的状态。向大家分享一个很少人听过,但调养脾胃很好的穴位,叫做"腹哀穴",它是奇经阴维脉和脾经的交会穴,对脾胃的调养是很直接的,"腹哀穴"在肚脐上3寸,再左右旁开4寸,这个穴位是贴这肋骨下缘。

找到位置,用拇指按揉,稍稍用点住,顺时针方向按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1分钟,每天可以多次,坚持点按,可以和胃健脾,调肠理气,不仅仅对肠胃好,还对肝胆好。

有些人,点按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有排气、打嗝的表现,这是正常的,说明中焦气机通畅了。脾胃不好,肝胆不好的朋友,常常点按"腹哀穴",都会有帮助的。


络穴养生课堂


大家好,我是兆麟堂的小伙计小麒麟~


有时候,我们感觉脾胃失调、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这些身体感觉的时候,第一个想法不是去医院开一些西医的药,而是去中医进行一些调理,或是按摩,或是针灸。

可以说,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像这类的慢性的不大不小的身体病症,有时候只是我们生活习惯,或是身体的一个整体的反馈,想要调节好,还得靠中医的调理。

在这些身体不适的原因,脊椎的缘由占据很大部分。

由于人体的神经与脊椎相通,一旦脊椎关节突错位,压迫到周围的神经,就很容易导致各种内脏病症的发生。

以下是脊椎病症状的自我诊断表。

如果您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可以按着这张图对应这些部分进行自我的诊断!


今天,小麒麟咨询了正脊经验非常丰富的朱老师,教大家怎么摸脊椎,在家就能给自己诊断~


脊椎

在开始说病症之前,小麒麟先带大家了解一下脊椎的构造。知道脊椎长什么样了,才能更准确地摸到不同病症,对应的脊椎位置。

脊柱是由每块椎体连接而成的,与胸腹内脏邻近,有着保护脏器和脏器神经、血管的作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通过韧带连在一起。因为只隔着一层肉,我们自己隔着衣服,都能很轻松地摸到。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的,就是椎管,里面藏着我们常说的脊髓。



T5-T8的错位则主要会引起胃痛、消化不良、脾胰腺疾病、肝胆疾病、贫血疾病等。


如果您有一些脾胃上的不适,按照上图找到对应的脊椎之后,可以找家人、朋友帮忙按一下。如果感觉到疼,那就是有该位置有病灶。这样您可以给小麒麟留言,预约朱老师。


如果您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欢迎您给小麒麟留言,小麒麟会为您及时回复~


兆麟堂小麒麟


每一天,吃过饭后,向内腹腔收,放,运动,日久胃与脾脏强健,注意食热软宜消化食品养胃,用不到一月神效!


用户3787136736299三


杜甫三里留,第一个要是按摩足三里。上巨虚。下继续。

如果胃比较疼的话。就要按摩。公孙穴。配上中脘穴。

董氏奇穴。针刺。土水穴。效果非常好。


事正成


现在处于寒冷的冬天,天气多变,受到寒气的侵袭,再加上在饮食上不注意,难免会出现一些肠胃问题,而脾胃虚寒是冬季最为常见的肠胃问题之一。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有效调理脾胃。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很多朋友私信我,这几个穴位的按摩手法和技巧。我会在健康果冉好接下来的视频中,专门录制一期给大家来做视频讲解,请关注健康果冉好。


冉冉有约


程老师:胃和结肠得过线息肉(已切除),还能做腹部按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