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关二爷在中国被尊称为“武圣”,和“文圣”孔子相对应,代表了古代武将的最高峰。

看看关二爷的封号吧,“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史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很多人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关羽的,真实的关二爷是什么样的,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有没有差别呢?应该说两者相差有限,关羽就是当时顶极的战将。



先看看关二爷的武力值。

大家都知道他斩颜良,诛文丑,诛文丑是演义的杜撰,文丑是徐晃杀的。但斩颜良是真实的历史,关羽是三国里唯一在百万军中能取对方上将首级的大将。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他也因此战被封为汉寿亭侯。看看这气势,这份魄力,整个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有几人?



我们再看他的领兵能力。

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是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关羽把曹仁围在樊城,眼看就要小命不保了。曹操为了解襄樊之围,派于禁、庞德前去救援,结果被 “水淹七军”,关二爷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要知道,当时关羽的部队人比曹魏的少,他是以劣势兵力力克曹魏军队,并生擒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这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之后,蜀军前锋直指许昌,曹操吓得险些迁都。



这一战和赤壁之战一样,都是曹操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关羽先围襄阳,然后采用围点打援战法,同时能将天气与战争有机结合,利用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劣势,扬已方水军之长,轻松击败于禁,堪称经典。

一战足以奠定关羽名将的地位。当时曹魏最怕的蜀汉将领就是关羽。曹操说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三、关羽的不足关羽出身并不高贵,所以他喜欢那些出身平民的将领,对士族豪族反而不放在眼里。

关羽这个人最大的弱点是“骄而自矜“,他看不上你就是看不上你,比如孙权想和他结亲,他一句”虎女焉得嫁犬子“就把人家怼回去了。

但他对手下平民出身的廖化、周仓等人就非常好。他承认马超的水平,但仍想和马超较量一下,也是因为马超是豪门二代的代表,关羽就是想称称他的斤两。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关羽丢了荆州,完全是他太过自大,骄兵必败。这当中固然有关羽的原因,但关羽当时面临的敌人太多,东吴又背信弃义,背后动刀子,试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谁敢说一定能守得住荆州?

我们不妨看看当时人物对关羽的评价。陈寿说关羽是“万人敌”。吕蒙说他“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孔明说关羽“兼资文武,熊烈过人”。周瑜称其“熊虎之将”,曹操称他“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如果关羽真的名不符实,这些当时英杰们会不约而同的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吗?

四、历代对关二爷的评价自魏晋起,历代君主都把关羽当做“义”的化身,死去的关羽地位越来越高。

从唐朝开始,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将之一,得享武庙;宋代被封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封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清时又成了“关帝圣君”和“关圣大帝”,成了武圣。

纵观历史,只有他一人有此待遇,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的水平和能力吗?


历史漫谈君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汉末时期第一流的猛将。

现代人了解关羽,第一信息来源通常是三国演义及相关产品。而在三国演义体系中,关羽被称为“武将之首”。所以在随后接触三国志正史,或者接触一些网上二手、三手文章时,发现原来演义中给关羽虚构了那么多故事时,不由自主地想通过贬损正史上的关羽,嘲笑演义的荒谬,来展现自己“不光知道演义”的牛逼之处。

然而实际上,正史上的关羽本来也是很厉害的,因为他的厉害之处,才能在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宋元一路被民间传说和文人墨客不断渲染。之所以演义罗贯中最后在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塑造成神,主要原因并非罗贯中和关羽是山西老乡(毕竟张辽也是),而是罗贯中迎合了之前早已存在的“关羽是神”的民间舆论和士林舆论而已。

正史上的关羽有多厉害呢?由于蜀国史官方面欠缺,关张这些大人物早期战绩留下来的不是很多。但即使从这寥寥的几笔里面,我们都能看出关羽确实非常厉害。这里只讨论其军事和武艺才能,关羽的道德同样不错,但我们不多讨论。

先看地位和评价。毕竟关羽到底厉害不厉害,当时的古人比我们更清楚,因为他们的信息更多。

关羽早期的事迹功劳记录并不多。但在200年下邳之战被曹操俘虏后,曹操立刻任命他为偏将军。这个官看上去不大,但我们可以对比下曹操手下“五子良将”的同期官职:当时曹操手下,已经带兵投降2年,很早就做过鲁相的张辽是裨将军;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乐进是讨虏校尉;魏五子中前期地位综合最高的于禁是平虏校尉;徐晃是裨将军;而张郃,同年冬天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起到很大作用,也是偏将军。换言之,作为一个刚刚被曹操俘虏的降将,关羽的军职在魏五子之上。曹操不是疯子,他的人事任免有其道理,一定是觉得关羽的才能值这个价。

同时代其他人的评价也能看出来: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程昱等魏国谋士: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三国志作者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这些评价关羽的,都是非蜀汉势力的人,他们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再看关羽的具体战绩。

先论勇武,三国志有记载: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演义中动辄两军对阵大将单挑,一人落马,这是文学渲染,真实历史上阵前斩将是极少的。但是关羽偏偏就有这么一例,而且杀得比演义中的“纯偷袭”要牛得多,是硬生生从万军之中冲进去砍了颜良。这一点,已经足以坐实关羽超级猛将的地位,比吕布什么的强多了。

三国志作者评价,关羽张飞都是当世猛将的典范,而张飞则比关羽有些差距(演义中两人并列,甚至张飞还要略勇猛一点)。这反过来又说明关羽的地位确实超然大众之上。


说到带兵打仗的谋略,关羽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水淹七军。现在一堆人在这里说关羽只是运气好,遇上山洪暴发淹了于禁云云。我想说就算那水不是关羽决堤放的,人家知道利用暴雨洪水发动进攻歼灭魏军,为将识天文地理,咋就不是本事呢?同样的暴雨洪水,于禁是全军覆没,关羽是俘虏三万人,你说这不叫军事才能叫运气?国足咋下雨天晴都不能运气一次伊朗呢?实际上于禁并非庸将。魏国最出色的是五子良将,而于禁则是五子之首,当时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关羽对于禁,是魏蜀两家巅峰战将的对决,关羽完胜。

水淹七军之后的格局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

注意这里的“威震华夏”四个字,全书仅此一例。能逼得曹操想迁都,这可是连官渡之战都不曾有过的。


除了这一战,关羽还有一次战役,就是209年的南郡之战。当时周瑜在与曹仁交锋,而关羽则负责绝北道,切断中原对曹仁的增援。这一战具体如何,三国志关羽传没有正面描写,但在魏国将领们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满宠、乐进、徐晃、文聘等人纷纷在抵抗关羽的战役中立下很大的功劳。而最后结局是,曹仁撤退,把江陵丢给了周瑜;汝南太守李通在接应曹仁撤退的战役中不幸殉国(传记说是半路得病死了,反正曹操信了)。最后说“刘备得南郡”。

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一直都很高,绝不是三国演义的独创。从南北朝开始,关羽张飞就被作为猛将的代名词。唐朝的武庙72贤中,三国时代除诸葛亮是十哲外,其余有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 、羊祜、王浚。宋朝陆游有诗“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并且认为颜良文丑比关羽张飞来说就像毫芒比泰山一样。关羽在宋元封王,明清封帝。明太祖朱元璋更将关羽提升为武庙之首。

因此,如果要在三国时代选一员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将,的的确确关羽是最有资格的,虽然他从学术意义上根本不是三国人——关羽建安二十四年末(220年初)被杀。在他死后大半年,曹丕才篡汉自立,东汉才灭亡。


巴山夜雨涮锅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关公头顶上帽子众多,最为后人所知的便是他“武圣人”的称号,他同时还是佛教的伽蓝神,也是道教的崇宁真君。

关公是众多的以平民的身份爬上神台的历史人物之一,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有尉迟恭、秦叔宝号称门神等等人物。但其他历史人物在“神台”之上远没有关公混得好,他甚至一起被后人赋予“忠、义、仁、信、勇、智、礼”等诸多的精神内涵。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他真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吗?

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关羽虽然混迹于东汉末年的军旅之中,却能以一武夫的身份与也圣人平分秋色,可见中国人对其推崇。

但其实这已经不再是关羽本人了,众目所见的关羽,其实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是人们心中对忠和义的向彺。那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关羽是怎样的形象呢?

我们主要从《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对其进行了解。关羽出身河东解州,属今山西运城常平乡地界。解州也名“盐池”,相传当年黄帝杀蚩尤肢解于此,因此而名“解”。

关羽早年以一介亡命之徒的身份得到刘备的常识,深得其庇护,遂与张飞一道,追随刘备左右。刘备对这二人也是器重,“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或许有些夸张,桃园三结义之事,正史也未见载,但三人的关系融洽却是毋庸置疑的。此后,这二人一随着刘备“升迁”,刘备做了平原相,关、张二人就成为别部司马;刘备宰了徐州刺史,便把徐州交给了关羽,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



关羽本身虽未见得有演义般勇猛不群,却也是极有本事之人,这从他能够得到曹操的礼遇、斩颜良,得封“汉寿亭侯”可以看出来——混饭吃的人恐怕会被颜良斩了。史书记载,公元200年,曹操活捉了关羽,对他极为赏识,竟拜他为偏将军。关羽心向刘备,不改初衷,使张辽传话曹操,“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关羽离开曹操后,仍得刘备信任,委以襄阳太守,“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在襄阳,关羽搞出了他名震千古的壮举,刮骨疗毒,此事或有夸大,但关羽的硬汉形象那是不言而喻。



关羽一生,也算得上波澜壮阔,但若无后人对其追赠,恐怕也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封建统治者或真心出于对前人的景仰,或出于对手下、百姓的思想控制,对关羽的形象进行了默认和夸大。其实真正的关羽,也只是有血有肉的人罢了。


煮酒君


第一次读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时候,真的被震撼了。关公真神人也!

原来,少年之时雄壮威猛,不避艰险追随刘备,为他东挡西杀,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是真的。

原来,为报曹操知遇之恩,豁出性命单枪匹马冲锋陷阵斩杀颜良于万众之中是真的。

原来,深明春秋大义,封金挂印,来去明白,不忘旧主,千里寻兄是真的。



原来,刮骨疗毒,流血营盆泰然自若是真的。

原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是真的。

当然,心高气傲,要与马超单挑是真的,辱骂婚使是真的,大意失荆州也是真的。


真实的关羽,是义薄云天的无双国士,是神勇无敌的世之虎臣,也是傲世不群的天涯孤客。

他的一生,是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高亢入云,又寂寥低回。


上将嗳福斯


看到一些回答,将关羽视作普通的武将,简直呵呵。我们研究历史人物,还是应当建立在可靠史料的基础之上。从专业的角度讲,像民间传说或者小说《三国演义》那样神话关羽,固然不够客观,模糊了关羽的真实面貌;但是像某些人那样凭借想象来贬低关羽,将关羽的历史地位完全视作后人的吹捧,则更不可取,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活例证。

关羽的勇武,是其同时代人所公认的

清代学者赵翼写过一部《廿二史札记》,是其读史心得,很有意思,对历史感兴趣而又无暇遍阅史书的朋友值得去看看。

在这部书中,赵翼专门写了一条“关张之勇”,即关羽张飞的勇武。他选取了正史《三国志》中有关关羽战绩的记录以及同时代人对关羽的评价。其中很多评价在@北门猿的回答中已经提及,不再重复。

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 关羽曾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绍将莫能当者
  • 曹魏的程昱、刘晔,东吴的周瑜、吕蒙等人,对关羽的评价都非常高。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提一旅孤军北伐,围攻襄樊,斩杀曹操麾下将领庞德,并且擒获名将于禁,一时“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要迁都以躲避锋芒。这也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


尽管《三国演义》中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记载是罗贯中编造出来的,但斩颜良却是千真万确的历史记载。

要知道,作为袁绍手下名将,颜良也是以勇武著称的,孔融曾说: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个人武艺不可小觑。此外,在当时的战争中,以集体阵列战斗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动不动双方大将先跑出来打个几百回合。

我们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这类早期的历史文献,会发现里面关于武将单挑的记载非常非常少,除非像霸王项羽这样的,能够以一敌多,否则普通武将突然冲进入敌人的军阵中,只会凶多吉少。

而关羽能够单骑冲入袁绍的军阵之中斩杀颜良,其武力值以及勇气都是普通武将远远不能及的。


关羽的武勇,也是后世所推崇效仿的

在汉末三国之后,很多勇敢的武将都曾以关张之勇来自比,或者被别人这样夸赞。

比如,东晋时期,河北籍的将领刘遐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当地人把他比作张飞关羽。

再比如,南北朝刘宋时期,豫州刺史鲁爽、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等人一起造反,名将薛安都讨伐他,鲁爽本身也是号称“万人敌”的,但他临阵醉酒,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


面对一个历史人物,假如说当时人不认可而后人夸赞,我们自然会怀疑其中有附会、夸张的成分。假如说当时人夸赞而后人不认可,我们也会觉得其人言过其实。然而关羽的勇武不仅是当时人,也是三国之后的人们所公认的,这在历史上非常难得。他固然有着性格方面的缺陷,最终也归于失败,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闪光点。


考古军中马前卒


正史里记载关羽的,最权威的莫过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三国志》的“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对于关羽有如下记载:

出生入死,亲如兄弟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是河东郡解县人。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共同为他抵御外来欺侮。刘备任平原相,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头统领军队。刘备和他们两人睡则同床,情谊好像亲兄弟一样儿。


而在大庭广众的时候,他们两个都在刘备身边整天侍卫站立,追随刘备到各地去,不怕艰难险阻。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之后,命关羽镇守下邳县城,代理下邳太守职务,而自己则回到小沛。

义不降曹,各为其主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了关羽回去,拜关羽为偏将军,给了他特别优厚的礼遇。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扬鞭催马冲入万军之中,将颜良斩杀,割下他的首级回来,袁绍手下的众将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他,从而消解了敌军对白马的包围。曹操立即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起初,曹操认为关羽气概雄壮,而通过观察他的神态,发现他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意思,便对张辽说:“您试试通过私情了解他的想法。”于是张辽来问关羽,关羽感叹的说道:“我深切感到曹公对我的优厚礼遇,然而我已经接受了刘将军的大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此誓言。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但我一定要立功报效曹公以后再走。”

张辽把关羽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认为羽很有义气。等到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必定要离开,对他重加赏赐。关羽把这些赏赐品全都封存留下,写信告辞,然后投奔了袁绍军中的刘备。曹操的左右想去追击关羽,曹操说:“他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左膀右臂,蜀汉柱石

关羽跟刘备到刘表那里。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刘备从樊城准备向南渡过长江,另外派关羽乘坐数百艘战船与他在江陵相会。曹操追到当阳长坂,刘备斜插逃奔汉津,正好与关羽的船队相遇,便一起到了夏口。

孙权派兵帮助刘备抗拒曹操,曹操撤军退回。刘备收复荆州长江以南各郡,便封拜立头功者,任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扎在长江北。刘备向西平定益州,任关羽董督荆州事务。

争强斗狠,美髯之名

关羽听说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因为和他不是老相识,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便回答他说:“马孟起文武兼备,气概雄伟壮烈超过常人,是一代豪杰,是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和张翼德并驾齐驱,然而赶不上你美髯公那样的超逸绝伦。”

关羽的须髯很漂亮,其一直以此为荣,所以诸葛亮这样称呼他。关羽看了信之后非常高兴,把这封信给宾客看,并说还是诸葛军师最了解我。

刮骨疗毒,并非虚言

关羽曾经被流箭所射,正中其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的时候,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这是因为箭头有毒,毒已经进入骨头,要在臂上破开个口,刮去骨头上的毒,然后疼痛才能消除。”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当时关羽正请部将门宴饮对坐,臂上鲜血淋漓,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羽却仍然割肉烤肉倒酒饮酒,谈笑自若。

水淹七军,物极必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一年,关羽率领部队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遣于禁帮助曹仁。秋天,大雨不停,汉水泛滥,于禁所统领的七军全都被淹。于禁投降关羽,关羽斩杀了曹魏将军庞德,关羽的声威震动中原。

曹操与众人商议把都城从许县迁走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去鼓励孙权去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割让出江南之地封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围自然会解除。

内忧外患,孤立无援

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在此之前,孙权曾经派遣使节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辱骂来使不答应婚事,孙权非常愤怒。另外南郡太守糜芳和士仁和关羽不和,关羽曾说:“回来再整治你们”,二人全都心怀恐惧不安。孙权暗地里引诱糜芳和士仁人投降,二人派人接应孙权。

而在这时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关羽不能攻克樊城,领兵撤退。孙权已经占领江陵,把关羽将士的妻子儿女全都俘虏,关羽的军队因此溃散。孙权派遣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把关羽及其儿子关平斩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正史中关羽最出名的就是斩颜良: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是对关羽战斗力的最直接表现。 至于是不是两军阵前单挑决胜负,就不得而知。

在三国志中关羽记载的事情并不多:

一、《关羽传》:

1、在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时,关羽曾向曹操要求娶吕布妻子;战胜吕布后,曹操自己先看了吕布妻子,自己留下,并不答应给关羽;

2、关羽被曹操擒拿后,和张辽表达了帮助曹操立功后就走的心愿,这就有关羽斩颜良的故事;

3、曹操早在张辽口中知道关羽不会久留,但还是在关羽斩颜良后,厚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来挽留关羽,最后在得知关羽走时,并没有派人阻拦;

4、刘备投靠曹操时,关羽曾劝刘备在和曹操狩猎时刺杀曹操但刘备不听,在曹操攻打荆州时关羽责备刘备不听当年杀曹操的建议;

5、关羽围攻襄樊,降于禁、杀庞德,逼迫曹操许昌,最后被徐晃击败,在回攻荆州的路上军溃而亡。

二、《鲁肃传》:

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其实真实情况是关羽和鲁肃都是单刀赴会:

各自的兵马距离关羽和鲁肃只有百步远。

三、《吕蒙传》: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江陵,善待关羽将士家属并大肆宣扬,导致关羽士卒皆无战心而军溃,致使关羽战败被杀。

总之

在正史中,关羽是一个高傲的人,只信服能力比他强的人。如张辽、徐晃、诸葛亮等人关羽才和他们成为朋友,对于能力比关羽低的人,关羽非常鄙视,如黄忠等。

关羽斩颜良而被曹操封侯,但关羽在跟随刘备时,并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唯一表现的机会就是攻打襄樊,但又得不到刘备蜀中的援军支持,只能独力支撑,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

假如关羽没有离开曹操,关羽的战功肯定会很多,铁定成为曹魏的第一战功武将。当然,关羽也因此没有因为义气而被封为武圣。

刘备仁义,侠气,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关羽高傲,义气,善待士卒,鄙视儒士。张飞易暴怒,虐待士卒,善待儒士。马超纯粹是有勇无谋的羌人风格。黄忠勇战。赵云忠心。

这就是蜀汉的五虎上将。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罗贯中《三国演义》已经将关羽刻画得很神气了,但是史实上的关羽却比演绎中更厉害,《三国志》陈寿称其为万人敌。

要知道,《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万人敌更多是一种夸耀之词,但是关羽万人敌确是名副其实,没有半点水分。

建安五年,刘备败于曹操投袁绍,关羽为求糜、兰二嫂周全而投降曹操,曹操赏其才,拜其为偏将军。没多久,刘备撺掇袁绍攻打曹操以期救回妻弟,史称白马之围。关羽以报恩之心受曹操封为前将军,与张辽同拒袁绍大将颜良。颜良为袁绍所倚仗重用的上将,早在虎牢关一战时便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时曹将莫敢上前拒阵。唯有前将军关羽,打老远便从万军丛中瞅见了颜良中军帐盖,于是一人一刀,以摧枯拉朽之势策马入敌万军丛中直奔颜良所在,枭其首级策马而还而己未伤毫毛。此战关羽一战成名,罗贯中与陈寿均称其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之万人敌。



由此可见,早期东汉末年武将,有此等骁勇战力的也就仅有关云长了,当然后来赵子龙也让世人大跌眼镜。万军丛中,来去自如,还顺带把敌首人头取走,不是万人敌是什么?可有半点水分?

再者,关羽为战还颇有战略,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拜曹仁为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到樊城,加收赋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暴乱起义四起。关羽瞅准了这一民意,以仁义劝服曹仁部属来降,领兵困守襄樊外围,围城打援,利用秋季雨期与襄樊地势,凿堤引水淹来援的于禁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此后襄樊曹军部属纷纷来归。



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做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武将唯有关羽而已。此战关羽威震华夏,剑指许昌,曹操当年与号称百万的袁绍对扛都不怯场,此刻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商量着迁都以避其锋芒。

可见关羽是真的无敌,后世把关羽奉为武财神,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书


关羽不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但却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武将。也就是说关羽名气大于他的真正实力,那么历史上关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厉害呢?让我为大家客观的分析一下。

首先,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很可能是存在的,结义中三人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在历史上是有影子存在的。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关羽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被击溃,当时关羽守小沛,被曹操所擒。曹操想招降关羽,于是派张辽前去打探关羽心中所想,关羽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重点是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这八个字,算是桃园三结义的主要证据。

关羽是个亡命之徒,乱世之中适合这样的人生存。刘备被乡中富商资助,召集众徒,这时关羽和张飞前去投靠,从此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其实也是三人桃园结义的一个证据。

关羽在跟随刘备后娶了一房妻子,妻子一直没有生育,于是关羽在帮助曹操进攻吕布时向曹操提了一个要求,等到城破,请求纳秦宜禄的妻子为侧室。曹操一开始没有在意,后来关羽又一次来交代,曹操起了疑心。等到城破后,曹操亲自去查看秦宜禄之妻究竟是何人,结果此妇甚美,曹操于是自纳之,关羽很尴尬

那么我为什么说关羽不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呢?其实关羽的武力也不差,但还达不到顶级水平。关羽其实最适合刺杀行动,于千军万马中突袭对方主将,这是关羽的强项,至于单兵作战能力,他不如文鸳

文鸳曾经在对方数千兵众的队伍中来往数十次,击杀对方一百多人,而自己几乎毫发无损。这个水平恐怕关羽达不到!

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关羽牛就牛在他于乱军之中成功实现了斩首行动,在白马之围中,瞅准袁军主将颜良的位置,然后骑着赤兔马快速奔到阵前,成功的将颜良斩首,所谓擒贼先擒王,颜良一死,袁军瞬间崩溃。关羽此举在整个三国时期几乎无人能够破其记录,因此关羽一直以此为傲。

后来有人平了他这个记录

,于是关羽不高兴了。怎么回事呢?在汉中争夺战中,蜀军大将黄忠趁魏军主帅夏侯渊领兵修补鹿角时进行突袭,在乱战中成功的将夏侯渊斩首,这同样也是一次经典的斩首行动,致使魏军人心惶惶,如果不是张郃及时顶上,恐怕魏军早就溃散了。

黄忠因为亲斩夏侯渊而立了大功,同样是斩首行动,同样是斩了对方的主帅,几乎达到了和关羽一样的水平。后来,因为此事刘备论功行赏,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知道后很不高兴,酸溜溜的说道:大丈夫绝不能和老兵同列!关羽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黄忠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辉煌纪录,自己引以为傲的资本从此没有了。

当然了,关羽还是很厉害的。曹操人生当中被对手逼得狗急跳墙的时候很少,只有两人做到了,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关羽。

袁绍发动官渡之战,当时袁军十万余人,骑兵万余,而曹军则只有三万左右。因此,曹操心中担忧,想撤回许昌坚守,也就是说几乎要放弃了。这时曹操第一次被对手逼得胆怯。

关羽兵围襄樊,曹操派于禁率领七路人马前去救援,都被关羽打败。于禁投降,庞德被杀。襄樊以北的盗贼也打着关羽的旗号造反,致使曹操吓得要迁都。如果不是司马懿和蒋济阻止,恐怕曹操真的会迁离许昌。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最令人叫绝的是水战。在此之前没有资料显示关羽擅长水战,但是当汉水暴涨,条件达到时,关羽竟然率领水军去围剿于禁七军。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关羽用兵的能力,水战、陆战都很精通,确实文武兼备,水陆通吃。

当然了,关羽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自傲。因为自傲,他看不起黄忠,看不起孙权,看不起马超,更看不起曹操首先所有将领。也因为自傲,关羽被吕蒙所偷袭,丢了荆州,自己也被吴军所擒获。

其实孙权在擒获关羽后并没有打算要杀了他,但是部下一番话点醒了孙权。手下将领说:当初曹操放过了关羽,致使落得如今被关羽逼得要迁都的尴尬境地。如果我们今天放了关羽,恐怕会重蹈曹操的覆辙。孙权顿时打了一个冷颤,遂决定斩了关羽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关羽是刘备手下最厉害的一个将领,文武双全。但是关羽的武力不是整个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最厉害的应该是文鸳。关羽厉害之处在于善于在乱阵之中偷袭敌军首领,擒贼先擒王,关羽成功过一次,而整个三国时期也只有两次这样的案例,一次是关羽,一次是黄忠。关羽不仅善于陆战,也善于水战,这是许多将领所不具备的能力。整体来说,放到整个三国时期,关羽的能力排在中上等,但不是最优,仅此而已。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每日趣评


关二爷的武力,在三国时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他是孔子之后唯一成为圣人的,孔子还只是读书人的偶像,关二爷是黑帮、算命等多个行业的祖师爷。

关羽的武力有多厉害?

一、万人敌。《三国志》中与张飞并称“万人敌”,并且“飞亚于羽”,有此赞誉的武将不多,他的实际武力排名可能比《三国演义》中还靠前。冷兵器时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猛将的作用非常关键,刘表有十余万军队却不堪一击,关键就是没有猛将。

二、斩颜良。《三国志》记载:“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这一段是三国中唯一的阵前斩将记录,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斩杀袁绍第一大将。当时关羽仅仅带了六百援军,而颜良的部队有一万多。

第三,带兵能力。刘备作战,凡需要分兵,都是自己带一路、关羽带一路。曹操南下荆州,刘备兵败当阳,就是靠关羽的一万水军再度崛起。刘备班底是北方来的,只有关羽能把水军带好。当时,即便是人才济济的曹操,也无人能统帅水军,还得依靠蔡瑁、张允。

第四,威震华夏。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水淹七军,逼得曹操要迁都。关羽的胜利,有很大的运气因素,但曹操那边,宛城太守侯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关羽,一时间许昌危急!历史记载关羽“威震华夏”,是有真实战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