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盆景艺术,为何都“垂头”?


优秀的盆景艺术,为何都垂头?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观赏性,另外一方面是生长性,还有一方面是寓意性。原因是垂头的盆景不论观赏性、寓意性和生长性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在盆景制作中,才会刻意将其制作成垂头,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观赏性

盆景的主要作用就是观赏,点缀环境。我们要观赏的东西,就希望它能复杂一点,凹凸感强烈一点,看点多一点,内涵深一点,这样才能有吸引力,越看越有味。如果观赏的东西很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点、线、面,谁会沉醉其中仔细研究?盆景之所以有个景字,就是能单株成景,内容丰富多彩,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到这方寸之景中去。这样的“景”除了有点、线、面,还要有一些复杂的线条,和意境。冲着这样的目的去“扭曲”树干时,自然就会导致垂头现象的发生。因为树干和树头是一个整体,改变树干方向和造型的时候,树头是跟着发生变化的。树干造型越凹凸有致,树头的变化也就越多。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人类眼睛的构造原因,如果盆景中的植物是直立生长,就会觉得比较枯燥,立体感不强,毕竟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绝大多数植物都是直立生长的,容易视觉疲劳,引不起我们的兴趣。而如果植物是横着长,树头平行对着我们的眼睛,就会觉得比较新奇,立体感更强,更愿意停下脚步好好欣赏和研究。这就好比路上遇到个美女,如果是我们中国人,你可能看两眼就不看了,因为这样的美女经常看到。如果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你可能会多看几眼,因为这样的美女不经常看到,感觉很新奇,一次看个够。

生长性

盆景盆景,就是种在盆子里的景,盆子的大小都是有限的,不能和养育我们的大地相比较。在有限的盆子里养的景也要有限,否则小盆养大景就不协调了,事实上小盆养大景也养不好。那么在养护盆景之前我们就要考虑,怎样让盆景中的植物不要长得太快、太大?毕竟光靠修剪是不行的,还是要靠植株本身来控制。植物都有顶端优势,就是养分水分会优先供应给植株顶端,让其多长新枝新叶。制造盆景时让植株垂头,能很好的消除顶端优势,阻止继续长高,减缓生长速度,造型就比较好维护。否则即便做好了造型,顶端生长速度过快,造型很快就会被破坏,让人手忙脚乱还搞不出好的效果来。

另外,盆景长得过高我们也不好欣赏,低头看比抬头看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做到,没有人喜欢仰视。将盆景制作成垂头,加强枝叶的横向发展,降低整体高度,更有利于观赏,也能让株型变得更丰满,看点更多。比如我国的一些名画,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都是很长很长,内容非常的丰富,能牢牢抓住人的视觉,大有看不完不罢休的架势。盆景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某些方面和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寓意性

不论什么东西,有了寓意就会变得高大上。例如一些寺庙池塘里的乌龟,本身它们就是一些普通的龟类,但却有着长寿、吉祥、财富等寓意,从而受到香客的尊重和敬仰,不但不会被人捕捞,还大把的钱往它们身上砸。盆景既然是艺术作品,就必然会有内在的寓意,这是他们和普通植物最大的区别所在。垂头的盆景更能给人一种坚而不催、催而不倒、倒而不腐的沧桑感和坚韧性,对人更有激励性,所以比较受人们的欢迎和认可。

有些高价值的盆景很在意寓意这方面的研究,在制作时刻意而为之,寓意性就更强,价格也就会更高。所以,盆景的垂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垂头丧气,而是坚忍不拔、傲骨永存的象征。

总结:造成盆景垂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观赏价值更高,寓意更好,对整体造型更有利。市面上垂头的盆景的确占比不少,但并非不垂头的盆景就不是好盆景,个人爱好不同,对盆景的认识就不同,一些直立不垂头的盆景一样能给人震撼和值得深究的效果。


花草管家妖妖琳


虽说优秀的盆景艺术并不是全部都“垂头”,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是“垂头”的会比较多,究其原因,就离不开创作者的用心良苦了,看似“垂头”的盆景,展现出的却肯定不含“丧气”的感觉,而是一种智者的风骨,有低头却不失傲骨,有锋芒却不显露,整体表现出的气势反而会更加沉稳,也是离不开植物勃勃生机的配合,似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含坚韧不屈的性格。

古话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盆景造型中的“垂头”正是内涵有恰到好处的忍让,就似我们本是逆水行舟的人生,在激流勇进中也是要适当的保护自己,在工作中有知进退的说法,锋芒太露容易让人群起而攻之,在生活中也常有低头的妙用,夫妻相处低头为包容是大度,低头不一定是妥协,但一定离不开智慧和勇气,体现了包容和大度的高尚品质,植物在盆景艺术的造型中,这种“垂头”展现出的哲理更是容易给人思考,让人流连忘返。

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弯,刚柔并济是为上善若水的生存智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以后的辉煌也好,为了现在的生存也罢,必要时的低头正是在准备着迎接未来的胜利,能屈能伸不是贬义词,离不开相应的智慧,识时务也不是一件坏事(多是因为电视剧中那些汉奸之类给用坏了),审时度势是一种能力,一时的低头并不代表永远的退后,也许是低下来思考未来,也许会有停下来积蓄力量,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那些懂得圆滑之道,刚柔有度的朋友会走的更为顺畅。

向日葵在生长的时候欣欣向上,跟随者太阳的日光那么朝阳,这是朝气蓬勃,然而,成熟以后的它却是低下了它那饱含果实的头,为避免虫鸟的采食,这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智慧,代表了成熟,我们人生也是这样,低头时多数是痛苦的选择,肯低下是成熟,是睿智,但不可一蹶不振,你看那优秀的艺术盆景,无不是在“垂头”间又有向上的势头。

都说盆景欣赏中的意境,小子不才,以上我对“垂头”这种意境的理解,您的认为呢,我们一起分享探讨。

农村大曹


本人尝试作答:优秀的盆景,多垂头,为何?

盆景,就是将大自然的植物,移栽到盆内!施加盆景造型和修剪,嫁接等技术,使得盆栽植物有了一定的“艺术性”,使得人们可以近距离(甚至不出家门)接触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欣赏盆景艺术。

那么,什么造型的盆景,才具有通常认为的美感或艺术性?

盆景也有不同的流派!修剪造型,是关键。而垂头的造型 ,是一种不错的造型,好多优秀的盆景,多采用“垂头”型态。

为何采用“垂头”?为什么“垂头”型态比较容易显现美感?

植物一般来说多是朝上生长的,而盆景的特点,是将大自然野蛮生长的植物移栽到盆里,放置到窗台、阳台、室内或天井、小花园。因此缩小是一个要求,不可再任由野蛮生长 ,那就要逆自然生长而施加人为的干预!那么横向甚至朝下“下垂”,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再者,艺术性的角度看,弧线,曲线,一般来说相比直线,更有美感。“下垂”就是一种弧线美,曲线美。黄山“迎客松”造型,深受喜爱,也因如此。下垂,从人的视角看,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人的支配自然的满足感,也变成一种喜好。另外,本人猜想,由于地心引力的自然作用,下垂型态的植物,应该较少消耗所需土质养分,和水分。下垂型态,也便于养护和修枝、剪枝。





林默之健龙达人


首先纠正这问题的说法,优秀的盆景很多都是垂头,但是没有都是垂头。盆景的主要表现大自然的古树的缩影。大树在生长的时候无法平衡枝条的轻重,所以多呈一边重的倾斜,在枝条生长,重量增加的情况加上第心的引力。所以自然古树会出现垂头。

盆景制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通过人为制作的盆景,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然大树景观,但不能偏离自然界的规律。制作上主要以自然界的古树为摹本,在手法以及工序上制作出最大程度回归自然状态的老树形式。

垂头的意义是为了丰富造型,一根有如电线杆一样的树,立在您的面前,会让您有看它的兴趣吗?这会有美感可言吗?回答是肯定的。在树木的主杆线条上,有弯曲,扭转,拐,曲线的才能丰富欣赏的角度。

垂头是艺术以现实的结合,是变现的一种形式。生活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变现“逆水行舟”。生活中“酸甜苦辣咸”无味杂陈。这才构筑生活的完整。盆景的垂头意在变现生活。垂头不会代表永远低头,会有抬头的一刻。这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文人盆景是这手法的代表。

盆景以树育人,垂头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之意,遇到困难难,低头不带表屈服。垂头是为了让你有思考的余地。韩信“胯下之辱”最后成为一代名将。


喧城静屋园艺馆


垂枝式盆景展现出旖旎春色,枝条婆娑,枝垂杆曲,翠叶依依的自然风光,垂枝盆景布局大多以树干虬曲古朴,枝条轻柔下垂,疏密相间,随风摇摆,并配以牧童、水牛等点缀,令观者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优雅闲适,体现清高隐逸、超然洒脱的隐士情结;通过蟠扎修剪,所有枝条都背离开合,蜿蜒穿插,刚健扭曲,参差错落,象征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令人欣赏盆景后,精神振奋,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盆景艺术强调方寸景观中孕育着诗情画意的艺术美,盆景中的桥、亭、舟、塔、房屋等点景小品,更是起到艺术烘托和意境创造的作用。垂枝盆景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更注重脉理清晰,卓具匠心。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表现出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


张颐钧


盆景大部分锤头也是因其本桩所处的环境,而顺势长出的状态。分为悬崖和临水式,都是所谓的垂头。都是生长的自然规律,激励人们逆境当中也不忘奋发图强,永不放弃。也会焕发出生机勃勃。


福彩3d大洋彼岸


正好我的工作室有一颗刺柏盆景,与其说“低头”,不如说高低错落,形成的审美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