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眾批評,湖北紅十字會該“委屈”嗎?人民網評:人命關天,豈能甩鍋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許多人積極投入到對醫療前線的支援之中,紛紛向湖北紅十字會、武漢慈善總會等官方機構捐款以支援前線。

而另一方面,身在最前線的武漢協和醫院,於1月30日被曝“醫用防護物資已經殆盡”,急需捐贈。

1月30日晚,有網友發微博質疑捐贈的醫用手套已經被地方紅十字會簽收4天,但至今仍未送到指定捐贈醫院。而根據湖北省紅十字會2020年1月30日公佈的防控新冠肺炎捐贈物資使用情況公佈表,有1.8萬個N95口罩被送至武漢仁愛醫院,而流向協和醫院的只有3000個未註明類型的口罩。

一時間,“捐贈的物資都去了哪”等針對湖北紅十字會的質疑聲等愈演愈烈。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人民網、俠客島、南方週末

焦灼抗疫中,湖北紅十字會和武漢慈善總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質疑的焦點來自於對比——一邊是衝在抗疫最前線的武漢協和醫院,醫療物資緊缺,湖北紅會下撥了3000個N95口罩;另一邊則是被冠以“莆田系”之名的武漢仁愛醫院,根據湖北紅會1月29日的公告,收到了1.6萬個口罩。

面对公众批评,湖北红十字会该“委屈”吗?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岂能甩锅

湖北紅十字會官網公佈的捐贈信息

各方回應

對比產生的質疑,歸根結底是兩個問題:

一是效率:為什麼後方乃至各界支援了那麼多錢和物,最艱苦的前線仍出現“子彈打光”的情況?

二是公平:為什麼“主力戰疫部隊”供不上的時候,“非戰鬥部隊”卻獲得了更多的物資(網友指這家仁愛醫院並不收治發熱病人,媒體今天詢問該院的時候也得到如此答覆)?

截止發稿時,紅會和仁愛醫院都有回應。

紅會回應是,工作有失誤,錄入有錯誤,發給仁愛醫院的不是協和緊缺的N95(二級防護醫用口罩),而是KN95(一般防護口罩,如防塵等)。弔詭的是,回應稿的日期卻又“不準確”地寫成了2019年(後又修改成2020年)。

仁愛回應則是,

該院有發熱門診,也收治過一些,目前仍有病人住院,但是之後武漢發佈了幾家定點收治醫院,因此不再收治發熱病人,口罩分給了病人和周邊社區居民。

在今晚(1月31日)9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回應紅十字會物資供應問題時這麼說:消耗量大於供應量;捐贈物資和急需物資品種型號標準不是很好的對應;週轉不夠快;調撥不夠及時。

與此同時,在今晚的《新聞1+1》欄目,白巖松獨家連線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

馬國強表示,我現在是一種內疚、愧疚、自責的心態,如果早採取嚴厲的管控措施,結果會比現在好,對全國各地的影響要小,也會讓黨中央、國務院少操心。

關於武漢協和醫院醫療物資緊缺問題,馬國強作出回應:

所有的醫用物資都在緊平衡狀態,中央指導組和中央各部委也在幫我們籌措相關物資。

下一步將責成慈善機構每3天發佈一次接受捐贈的情況,也要求他們在網上公佈接受什麼地方捐贈的什麼物資,把物資分配到了什麼地方,廣泛接受社會的監督。

網友質疑、輿論關注,當事方有回應,事件會在多方信息澄清中逐步還原面貌。

面对公众批评,湖北红十字会该“委屈”吗?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岂能甩锅

應對措施對路嗎?

從疫情爆發開始到今天,無論捲入輿情風暴的是誰、是哪一方(比如武漢或湖北政府的某些官員、黃岡一問三不知的衛健委主任、以及此次的紅十字會),大家關心的問題主線並無二致。

這條主線無非就是:在這場戰役中,這些應對措施對路嗎?參與應對的人員能力和態度足以勝任嗎?

或是,當我們一邊抗疫、一邊科學回溯病情起源的時候,能否發現曾經出現的問題,以及是否有些人事後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就是湖北紅會此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的邏輯,也是此前或今後每個輿情焦點產生的根本原因。

當然,特殊時期,情緒可能會隨著恐慌和不滿而放大,這也是“民之常情”。畢竟,這是一場“直播戰役”,就連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都有4000萬網友“雲監工”。

“戰時捐贈”問題向來敏感。捐贈的物品和國家下撥的物品,最要緊的是流向需要之處。

“戰時狀態”是一種緊急狀態。它意味著整個體系的運轉都要圍繞“打贏戰爭”這個最終目標,必要時可以動員一切。

是誰在前線“打仗”?這次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事實上,從疫情爆發開始,就不斷有各種各樣的信息流出——醫護裝備吃緊、人手跟不上、床位不夠、甚至連食品供應都跟不上。

大年三十晚上一些醫護人員的方便麵“年夜飯”,醫護人員剪下日用文件夾裹在頭上護目,武漢多家醫院公開發出求援信息等等,都佐證了急需的物資緊缺、協調和後援存在混亂的情況。

面对公众批评,湖北红十字会该“委屈”吗?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岂能甩锅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誰言之鑿鑿說“物資充足”,抑或對抗疫信息一問三不知,在現有的信息環境下,都會被明察秋毫又毫不留情的民眾“打臉”。

但這種批評並非無理的苛責。前面說了,戰爭最重要的是打贏。在戰爭或戰役中,指揮不力、調度不周、料敵大意、臨陣脫逃,都會受到最嚴厲的軍法處罰。

這是治軍原則,也是治理要義。

所有處在抗疫戰中的人都應以此要求自己,而非其他任何標準:我們現在所做的,真的是最好的了麼?我們現在做的,是能夠讓一線戰士放心衝鋒、讓病患和家屬都放心治療、讓其他的全國民眾不再恐慌了嗎?

不能“腸梗阻”阻撓“到達”

湖北紅會自覺“委屈”。

據報道,武漢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陳耘表示,武漢市紅會只有10個人,湖北省紅會有20多個人,加上統計局調撥的

30個人,鉅額捐款和海量物資,就由這60多號人負責接收、清點、查驗、登記,還得及時信息公開。“經常網上有人罵我們,挺委屈的。”

幾十個人處理數額巨大、來源多頭的物資,客觀上是很難,委屈也正常,網絡上已經披露除了人手外,倉儲、車輛等硬件都遠跟不上,一些醫生連軸轉倒完班還需要去幫忙搬運物資等。

但是公眾的批評是否有道理?當然有——前段時間,官方要求所有援助物資都彙總到紅會統一調配,但實際運行顯然已經超出了一個紅會或者慈善機構的能力範圍,造成援助物資流通的“腸梗阻”,這種供需矛盾尖銳,不解決更待何時?

面对公众批评,湖北红十字会该“委屈”吗?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岂能甩锅

1月27日,武漢郵區中心局郵件處理中心的職工在卸貨分揀援助物資(圖源:新華社)

比如,能否再擴充人手?能否在紅會渠道之外,允許更多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提供物資接收和分發?能否成立更高層級的物資調配委員會,對全部資金和捐贈物資做更大層面的合理分配?能否最大程度簡化流程、扁平決策,避免戰時狀態下還存在冗長的審批流程甚至官僚主義和腐敗?

疫情是一場大考,更是一面鏡子。這也就是為什麼中紀委、中組部、國務院都有通知或者督查,因為一些機構、官員,或許在承平之時無功無過,但會在特殊時期的這場大考中因心態不正、能力不足、成績不良而敗下陣來。

據南方週末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30日,此次疫情防控中,自武漢“封城”後,全國至少已有34名幹部受到處分,有的被警告,有的被免職,個別人還被紀委立案審查。

他們當中,既有廳級幹部,也有處級幹部,更多的是身處一線的基層幹部。

履職不到位是34人被處分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幹部是因故意隱瞞消息,其中包括浙江溫嶺市沙岙村黨支部書記張夏友。

公開報道中,浙江省已處分4名幹部。張夏友是因為隱瞞兒子等3位親屬從武漢返鄉的事實,被指嚴重違反了疫情防控工作紀律,並被免職。

湖北大冶市(縣級)大箕鋪鎮黨委副書記陳亮就是被處分的基層幹部,他是正月初一被紀委發現“防控不力”的。

當天下午3時許,大冶市紀委前往八流村督查疫情防控,這是黃石(大冶隸屬黃石市)最大的行政村,有7000多人口,24個自然村。

此時,黃石被確診的病例已達31例,死亡1例,已於前一天(1月24日)也即臘月三十“封城”。

但迅猛而至的疫情,並沒有讓湖北省東南部的八流村停止“帶彩”的娛樂,紀委發現沿街小賣部、棋牌室等4處,有不少村民在打牌,大多數人連口罩都沒戴。

除陳亮等3人,湖北至少還有13名幹部在疫情防控期間被追責,是目前公開通報處分幹部最多的省份,其中黃岡武穴市花橋鎮柏樹林村村委會副

主任項江紅因發佈不實消息被處分。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能打勝仗,更需要能打經得起歷史檢驗和人民監督的勝仗。我們的體制優勢是動員力強,萬眾一心;另一個優勢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關鍵在於要讓“支援”精準到達“有難”的地方。

如果有任何“腸梗阻”阻撓這種“到達”,就應該以果斷的決策和堅定的決心,迅速破除之,這也是考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把重要標尺。

湖北,當有這個決心和作為。

人民網評:人命關天,豈能甩鍋

中國戰“疫”鏖戰正急。無論南北老幼,無分醫生幹群,各自貢獻,共同擔當。這是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人命關天,大意不得。

正因如此,人們對黃岡衛健委唐主任一問三不知導致免職拍手稱快,也對湖北省紅十字會口罩分配去向發出質疑,還對捐贈背後是否存在貓膩表示憤慨。

剛剛,湖北省紅十字會回應了,稱工作失誤導致信息不準確,弔詭的是,回應稿的日期卻又“不準確”地寫成了2019年。

詢之專業人士,指出KN95是國標,N95是美國標準,說KN95在防護效果上約等於N95,這是醫務人士的共識,不知湖北紅會是引用哪裡的權威說法,認為KN95不適用於新冠肺炎防護?倘若只為甩鍋,簡直令人驚詫。

人命關天,茲事體大。遺憾的是,不論是黃岡唐主任的一問三不知,還是湖北省紅十字會的粗心回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對人命關天的輕慢和粗疏。人們的憤怒,不可避免地帶有情緒化,但這種情緒背後是對人命關天的敬畏。面對人命關天,所有關於失誤、疏忽的辯解乃至歉意,都是蒼白的,無力的。

疫情突如其來,重點地區的官員也好、專家也好,同樣猝不及防。這些日子,他們夜以繼日、四處奔波,非常辛苦,讓人心疼。工作中,會有一些不應出現的失誤,一些忙中出錯的漏洞,一些難以預見的空白有待填補,群眾是通情達理的,話講清楚了是能夠接受的。

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大戰役,面對這些失誤、漏洞和空白,採取什麼態度?是愧疚反思,儘快糾正彌補,還是顢頇無知,甚至推諉甩鍋——這是眾目睽睽之下衡量你稱職與否的一杆秤。群眾不能接受文過飾非,不能接受攬功諉過,特別是在這樣人命關天的事情面前。

抗疫任重道遠,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工作重點。當人們對疫病的認知趨向統一,當來自全國的醫護人員紛紛到位,當各類物資從四面八方運來,物資調配就成了重中之重。能不能做好這項工作,事關抗疫成敗,事關社會穩定,事關民心所向。

檢驗各級領導幹部有沒有擔當、有沒有能力的時候到了。一些事情平時尚能含糊,戰時一下子就大白於天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全民監督成為可能。一切防疫措施和效果,都放大在監視器下。是因為客觀問題的複雜導致應對失當,還是因為作風漂浮、管理混亂導致昏招迭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談及抗疫時,三度強調一個原則: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在這個原則面前,個人的得失、組織的面子、小團體的利益,都無足輕重。責任不容推卸,失誤不能甩鍋。人民的生命健康至高無上,更不容一絲一毫的怠慢。

人命關天,請把各項工作做得細一些、再細一些,實一些、再實一些。工作的實際成效,比任何辯白和致歉都更有力,都更能贏得人心。

面对公众批评,湖北红十字会该“委屈”吗?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岂能甩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