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磚銘之學,是銘刻學之一種,其中又多與歷史、考古、金石、書法等學科相通。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其刻制者為平民或工匠,內容常為年號、日期、地名、工匠名、吉語、造像題記等等。


磚銘與書法學相印證,其中最關鍵者,便是隸書形成及其向楷書逐漸轉化的過程痕跡。本篇所列磚銘多為直接鍥刻,篆隸楷行草諸體兼有。其中風格多朴茂率真,無嬌柔做作之弊,隨心所欲而又自由暢達,希望可以使學書者受益。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西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元和四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章和元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永元元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永元元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永元二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永元五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元初元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元初六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延熹五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東漢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三國 魏黃初四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三國 魏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南朝 宋元嘉九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北魏正始四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北魏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北齊天保七年


磚銘之刻,來自民間的詩意與氣概

唐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