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画家唐云先生说:“前人画蟹,宋元明清各有名家。清徐青藤最拙,近時齊白石亦擅此道,工拙兼有,确是高手也。”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螃蟹图》

用水墨画蟹,青藤和八大山人分别创造了自己历史时期上的最高成就。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徐青藤画蟹

青藤时期,宣纸性能尚偏于熟纸,水墨不易渗化,所以他画的《蟹》的背壳,依靠用水,使淡墨冲破浓墨而分浓淡,留出白点,表现蟹壳的凹凸和硬度;蟹钳蟹脚,枯湿笔兼用,留飞白,笔意率真,得蟹的形质之美。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八大山人画蟹

八大山人时期,生宣纸渗水性能较好,他画的《蟹》,浓淡墨色的应用显得自然流畅,蟹脚支撑收缩的变化很生动,画出了昂首阔步横向而行的神气,是一幅维妙维肖的蟹的真实写照。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齐白石画蟹

齐白石重视对蟹的生活习性的观察,也熟悉蟹的形体结构,汲取青藤、八大画蟹的笔墨技巧,并结合自己艺术上的涵养,使毛笔、水墨、生宣纸特有的性能,得到综合性的发挥。蟹背、蟹钳饱满酣畅,蟹壳与蟹脚结合浑然,第一节略圆,中有透光,第二节较扁薄,有茸茸细毛,蟹爪尖刻,有硬度,支身抬头,向左横行,多么逼真。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齐白石画雌蟹

对大蟹钳进行简笔夸张,一伸一收,丰满肥厚。 运用“笔笔相生, 笔墨相应”的技巧画蟹脚,节与节之间笔断而意不断,三节只在一笔的顿挫提按间完成,表面扁平而半透明,笔意爽快挺拔。蟹脚交叉巧妙,虚实相衬,似乎刚支撑起身体,两眼正在探测方向,灵气活现,栩栩如生,淡淡水墨,润湿淋淋。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齐白石画雄蟹

这里仅用两笔干湿度不同的湿墨侧锋横抹,就表现了蟹背淡青色的壳体,将传统的“笔简形具”发挥得淋漓尽至,真是简到无可再简,这种对艺术的提练加工,精益求精,是白石老人经过长期而艰苦的艺术实践的结果。

这就是齐白石重在“师古人之心”而不专“似古人之迹”,一旦深入就要能跳得出来,要有“我家笔墨”,才能把传统画法推向前进。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齐白石画蟹

齐白石书法偏于欹侧,是从李邕楷行夹杂的行书中脱变出来,有“侧势之美”,有峭拔奇崛之感。他画的蟹脚,就有这种动态强烈的书法美。用笔主张要“半如儿女半风云”,他解释为“工者如儿女有情致,粗者如风云之变幻,不可捉摸”,所以用笔前要考虑成熟,要预想到中锋或偏锋的笔势和运笔中徐、疾、顿、挫所产生的画面效果。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齐白石画:篓蟹

齐白石大写意画的洗练,对笔性、墨性,水性的掌握,书法特点和绘画风格的结合,在画虾和蟹的作品中,有着最充分的表现,标志着他的水墨技巧达到超越前人的高度。

画 蟹 作 品 欣 赏: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來楚生《秋蟹》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秋蟹》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与君小酌》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梦笔生花》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与君小酌》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蟹菊图》

“秋深菊黄蟹正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水墨画蟹的

唐云《兴到为止册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