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文学成就和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八戒CC


孟子是毫无争议的儒家圣贤代表,从“孔孟之道”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紧挨着孔子。

孟子的人生经历也与孔子相似,前半生周游列国,四处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由于身处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他的政治理念并不吃香,所以经常碰壁。

苏轼在《贾谊论》里有一句话是说孟子的: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大意是舍不得离开齐国,特意在边界住了三天,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

从这件事上,足可见孟子的处境艰难,而他治国安邦的愿望又是那么坚定。

孟子的文学思想备受后人推崇,《孟子》一书语言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其中的辩论文逻辑巧妙,类比和推理张弛有致,整体文气磅礴,无私无畏。贾谊的经典文章《过秦论》就是受《孟子》影响,写得行云流水气势浩然。

孔子重礼,孟子重仁,他倡导施仁政,在孟子眼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点,是他与孔子最大的区别,孟子的名声也因此传到了社会底层。



丨无为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就是经过孟子而发扬光大的,并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其实,大家对孟子儒家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也。”他继承了空桌子的仁义学说,并进一步解释:仁就是人的心。这两句话是孟子叙述他观察梁襄王以后所得的印象,也就是识人。

孟子在文学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成就。由于他对《诗经》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在引《诗》以叙事明志和评论《诗经》中,孟子创造性发表了一些如何读《诗》、如何理解《诗》的精湛看法,如“知人论世”说,对后世影响极大,为后来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他的著作《孟子》行文磅礴,富于情感,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其气势,其感情,都酷似孟子。

语言特色与技巧研究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而多由对话所组成,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但比《论语》更有文采和富于气势。柳存仁认为,《孟子》之“记言文字,极见流利丰畅。”文章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尤以气势胜。”〈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一文对孟文语言艺术特征作了细致而独到的分析,认为:孟文语言给人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明白晓畅”,这是因为它不事雕琢,不用生僻的词汇和蹩扭的句法,加之善于精工刻镂,精辟准确地使用词汇,平实浅近,干净利落,“有一种爽朗明快的风格,给人朴素自然的美感”。人物语言入手,分析了《孟子》的人物形象,认为孟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而复杂的孟子形象,他具有“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的个性”,“锋芒毕露、痛快淋漓的风格”,“基本上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而作为议论散文,既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无法描写繁复的活动,主要是利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孟子自己说的话,“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孟子》的“语言严谨而流畅,委婉而犀利,雄恣而细致,在生动泼辣的语言中,流露着强烈而鲜明的感情”,使“孟子的性格活现在纸上”,从而充分地表现了孟子的个性特征。一些研究者从修辞技巧运用的角度分析了《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孟文大量地使用排偶句式、重复对比以及实词、虚词的交错搭配,使语言既简洁精炼又概括性强,“以准确、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孟文通过书面语的口语化、引俗语入文、释古语通俗化等方法,形成了“平朴自然,开口见心”的语言艺术风格;通俗易懂,联系具体作品分析了孟文“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认为《孟子》文章朴实通俗而不粗浅俚俗,是因为其极重视“文采”,从词语的锤此文分析颇有深度,立论平实而新颖,在孟文语言艺术研究方面较有特色,值得注意。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云龙256013933


孟子的文学成就和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孟子是儒家学派中除了孔子之外最有成就的人,被尊称为儒家的“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1、孟子的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言行以及政治主张集中于《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 提出了“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一生致力于游说诸侯,宣传“行王道、施仁政”,推介自己政治主张,希望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让黎民百姓不饥不寒,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也是孟子精神世界最具闪光点的方面。孟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以及文学家,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谈谈孟子的文学成就与地位。

2、《孟子》简介。《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和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孟子》七篇的篇目分别是:①《梁惠王》、②《公孙丑》、③《滕文公》、④《离娄》、⑤《万章》、⑥《告子》、⑦《尽心》,每篇皆分为上、下卷。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道列为“四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书五经”的“四书”。

3、《孟子》散文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1)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生当战国中期,激烈争辩的现实需要和策士纵横文风的沾染,使《孟子》呈现出雄辞激越和气势磅礴的风格。战国诸子,好辩、善辩为时尚,而孟子尤以知言善辩著称。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善譬巧喻是《孟子》散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

(2)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孟子在中国文学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气”这一概念,并把“养气”和“知言”结合起来,循乎自然地加以扩充,不断地进行道义的积累。具体运用于对话和论辩中,就形成了刚柔相济而析义极精的论辩艺术,充分表现了《孟子》散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与风格。以“气”取胜的文学审美观的形成,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干净利落是《孟子》显著的语言特色。很多词语如“明察秋毫”、“出类拔萃”、“一曝十寒”、“水深火热”、“心悦诚服”等都转化为成语,至今流传。文笔自然,大量运用排比、感叹等修辞,琅琅上口,爽朗明快,同时又善于精工刻镂,精辟准确地使用词汇,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继承发展了《论语》《左传》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可以说《孟子》的语言形式,是我国随后两千多年里书面语的标准。

4、《孟子》一书最根本的是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





齐赫看世界


孟子被尊称为儒家的“亚圣”,是儒家学派中除了孔子之外最有成就的人,孟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以及文学家,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孟子的成就很大

孟子首先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升格为政治领域内的“仁政”思想,使得儒家在政治上也有了清晰的主张,不再单纯的只是思想领域内的学术团体,而是将儒家学派及其弟子作为一个政治集团而存在,后来的读书人为了科举高中,读书做官都要学习儒家经典,都是儒家的传人,可以说儒家学派已经成为中国政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孟子的第二个成就就是他的民本思想,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当人类社会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阶段,孟子就已经有了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大国兼并小国,是强者称霸的时期,人人都想着如何战胜别人,奴役别人,并把这些当做是成就的标志,根本就不会想着如何为百姓造福。所以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不被采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证明了孟子的正确,所以后来统治者为了安抚人心,巩固统治,纷纷推出各种举措来减轻人们的负担,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君为水,民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代表。

此外孟子还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范围,他创造出很多成语和名言,至今还在被我们所用,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俗语。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相信朋友们对孟子都不是很陌生,不管是从教学课本上,还是从文言故事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严格的说,孟子是孔子的后世弟子,当然作为孔子的弟子他传播的也是儒家的思想精髓。

孟子画像

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人物,孟子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社会地位在战国时都是深有影响的,孟子对当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关于仁政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曾游历于各个国家,游说推行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对于当时战乱频繁的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孟子在人性,社会观点,仁政,礼仪,民本,价值观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思想主张。在人性方面,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仁善,与人为善,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品德,要求人们多注意检讨自身;在社会和政治观点上,同样是仁政治理天下,让王者一定要仁义治国,重视人民的自身意愿;在民本方面,它的思想是注重民心所向,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价值观方面更是强调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张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孟子的家乡是现在的山东,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很多的人物和国家,他将儒家的思想传播久远,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世人都称他为“亚圣”,并建“亚圣庙”供后世人敬仰。

孟子是战国时期哪国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邹国,当时正值战国争雄的时期,所以他又是东周时期人。

孟子雕像

孟子的出生地,邹国,是当时东周时期东面的一个子爵国,因为其势力并非出类拔萃,所以是当时强大的鲁国的附属国。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山东省邹城县。虽然邹国是个小国家,但他在西周之初就已经立国。他们的祖先是安,周武王封安的子孙(第五世)侠,在当地建国。而实际上,除了侠之后的历代君主,都没有收到过周天子的册封。在周宣王二十一年,邹国国君夷父颜发动叛乱,把鲁国的国君鲁懿公杀死。十一年后,宣王讨伐鲁国,击败鲁国,杀死了夷父颜。夷父颜的弟弟叔术代理邹国国君。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中原,邹国予以积极支持。为了答谢邹国,齐桓公封当时的邹国国君克为子爵。从此,邹国国君终于有了其相应的爵位。

直到公元前614年,邹国被楚国灭亡。

孟子当时正出生于邹国,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和邹国的国君邹穆公有过一段对话。当时邹国正处于鲁国的交战中,邹穆公对孟子说他的人民不肯为官吏牺牲,致使他的官员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没有一个百姓牺牲。孟子说:你的国内贫富差距严重,而你的官员却没有把百姓的辗转流离的情况告诉你,这是他们的失职。所以你只要施行仁政,百姓就会拥护你,他们也会为了官吏而战死了。

揭秘孟子字什么

孟子原名叫孟轲,字子舆。然而有一种说法说子舆待考证,一说字子车或子居。父亲名叫激,母邹氏。关于他的身世,流传到今天的非常少了,我们知道的也就“孟母断织”,“孟母三迁”等几个寥寥可数的故事了,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孟子像

“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我们读到这些名句的时候,我们就想起这些都是亚圣孟子的名句。

我们都知道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曾经用了很多年去面见各个诸侯国的君主,比如:梁惠王,齐桓公等等,他想让这些国君都能效法周礼,实行德治,用比较宽厚的政策对待民众,但我们知道在战国时期,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实行德政虽然能慢慢稳定发展下去,但面对大趋势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孟子多年游说无果之后,他选择了教书,写文章。他写出了许多蕴含哲理,又辩论有据的文章。孟子又属于儒家学派,而且可以说除了孔子,他是最伟大的儒学先驱。他主张仁政和德治,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论断。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亚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孟子推动了整个文学界的发展。他的思想对历代人们精神素质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孟子的名和字又是什么呢?

总之,对于孟子的探究是历代学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孟子的字,我们今天普遍认为是子舆。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是什么

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孔子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他曾经非常遗憾自己晚出生了几十年,无法亲自当面向孔子讨教学问,无法亲身领会孔子的智慧。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历国,当然了他的声望比不上孔子,所以无法带着众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辞辛苦,常常形单影只与各国的国君和大臣们辩论,极力推销儒家的学说思想,虽然最后跟孔子一样以失败告终,自己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不过孟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好学不倦,勤于思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而且通过自己的学习扩展和发扬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学说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将儒家学说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受到后人的尊敬。后世常以“孔孟”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而且被尊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在儒家学派里威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三迁的故事讲了什么

《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昔孟母,择邻处。说的就是一个典故,孟子三迁。孟子三迁实际上指的就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母三迁图

孟母三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孟子小时候父亲很早就死了,他的母亲为他的父亲守节,从未改嫁。刚开始的时候,孟子的家在墓地旁边,还是小孩子的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他们经常看到大人们到坟墓前去祭祀先人时跪拜痛哭的样子。孟子和其他孩子也一样学着他们的样子。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这下去不行,我再也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她就带着孟子一起搬家。

新家搬到了集市上,而他们的家就在杀猪宰羊的附近。孟子重新结识了一群新朋友,他和这些朋友一起学着集市上的屠夫和商人的样子,玩起了杀猪杀羊和做生意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知道了这事,又说:“不行不行,看来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们住啊。”于是他们第三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在这里,每年夏历初一的时候,都有官员来到这里的文庙,跪拜行礼,互相寒暄礼貌。孟子看到这些情况,都依照着他们的样子做。没多久,他就学会了不少礼仪。孟子的妈妈看到了,才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我的孩子应该住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是随着周围的环境而成长改变的,在好的环境下,可以教出好的人才。





规则123秩序321


文学成就这方面,主要是《孟子》一书的体裁,属于语录体散文,行文雄健,气势开阔,说理明白,以《鱼我所欲也》为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秦诸子的著作,大都可以归入散文之列,有些甚至纯粹是叙事,而能作为文学作品提供文学裨益的,大约有孟子、庄子、荀子等,为汉代骈文、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解儒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刻画了孟轲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孟子一生都孜孜于游说各诸侯国君,宣传施行尧舜之王道仁政的主张。孟孓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善辩,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从它与门人弟子和其他一些人物的交谈中,以及一些典籍之中对孟子行为的一些描述,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孟子的性格特征。当然孟子性格上的仁爱,与民同乐都孟子的言行中显而易见。正如他说的“知人论世"。

二、精彩的论辩方法,类比推理,譬喻演绎。

孟子的文章嬗变有较高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将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2.在论辩中,孟子常用比喻的方法,化抽象的道理为具体的形象,浅近简短,使论变富有形象性。

三、磅礴的风格特征,凌厉浩然之文风,感情强烈激荡。

四、精炼生动,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的语言特点。孟子文笔浅显自然,大量运用排比,感叹等修辞,有口语的特点,爽朗明快。

以上是对孟子文学成就的简要综述,鲜活生动的人物,精彩有力的论辩,磅礴浩然的文具,爽朗明快的语言,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孟子的思想,诉说着先秦儒家的风采,穿越驶的尘嚣,经久不息。


何苗


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代儒家宗师有亚圣i,之称!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把人伦关糸榀括为五种: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诚者。天之道也!最注重于道德观念。


存良书院460


不谈《孟子》,只说孟子本身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1. 孟子对《诗经》多有引用,给后世留下了很多阅读诗经的不同角度观点。
  2. 引用古字,故事等等,为后世文学留下了难得的素材。
  3. 孟子“王霸之辩”,气势磅礴,排比流畅,论证过程严密,被后世很多大家所模仿,贾谊《过秦论》的论述方式,修辞运用,很多处可见孟子辩论的影子。
  4. 《孟子》一书虽不是孟子所写,但书中的话都是记录孟子所说的话,所以孟子的散文水平可以说是古代的一座文学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