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唐朝边塞诗主要由英雄爱国、功勋卓著、自然风光组成。然而在唐代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诗人的创作中,唐朝边塞诗的思想认识和艺术鉴赏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随着唐朝社会的兴衰,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慢慢开始转变,唐人学者对战争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唐朝边塞诗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下面由我逐一进行讲解。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一、诗人将月亮融入怀旧情怀,增加了边疆战争的沧桑感和悲剧感。

唐代边塞诗中的月亮往往融入浓浓的怀旧情调,这是与其他朝代的月亮意象不同的一个点,往往月亮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边疆时光的沧桑感和悲剧感。

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的开头,在"明月"和"关"之前加了两个有时间限制的词"秦"和"汉",充满了怀旧之情,相对永恒的天体形象和地理形象突然扩大到时空无法跟随的地步,使人产生强烈的沧桑感。"万里长征"体现的是一种人的奋斗,虽然很悲壮,但终究是"人未还",充分证明了在变化无常的战争中,脆弱的生命在相对永恒的时空中是如此渺小和无助,这增添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在这两句话的结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通过对古代英雄的回忆,在沉闷的荒凉中产生一种不屈,与前两句对应,写出了人类不得不面对错误命运的悲剧性。因此,在王昌龄的边塞诗中,"秦月"通过创造沧桑感,强化了整首诗的悲剧性。

在王昌龄的七首行军诗(二)中,"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将"月亮"与古代的边防工事"长城"结合使用,使人们在"月亮"下,从"无尽的迷茫和烦恼"中,突然踏入了古代宏伟的"长城"。一瞬间,历史的沧桑感和怀旧感就诞生了,而月亮的意义更是丰富了"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情感,突显诗人的英雄气概,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呈现出丰富复杂甚至深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另一个例子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涉及的是长期生活在边疆地区的诗人,他们对笛子、号角等边音非常熟悉。他们的边塞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捕捉边塞的声音,从而写出诗人们的忧郁。但这首边塞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边塞音开始的,书写重心落在天上,从"汉月孤"到"无限塞鸿",最后诗人被秋风中传来的《小单于》惊醒。首先,"月"在忧郁的波涛中出现,使诗的意境开阔,而"月"的意境也随之扩展,这将不只是陷入一种悲情的离别情绪。因为"月亮"本身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分离和重聚,还有很多时空探索。尤其是受"汉"的限制。更突出的是时空感,甚至是沧桑感。还有一种隐约的遥远感,再加上它高贵明亮的光彩,还有一种宏远感。其次,结合月亮和人文地理的具体场景,突出了哀伤和深情的思想内容。唐朝的边塞诗大多既歌颂了边防战士的英雄精神、唐朝的开拓精神,揭露和批判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一部分反映了和平友好交往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描绘了奇异无垠的边塞风光。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二、有时月亮在诗歌中的意义与特定的人文地理结合而具有了丰富的意蕴。

正如岑参的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中所说的:"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火山"和"赤亭道口"的独特地理图像,这显示了副使节李对碛西的艰辛历程。燃起了他艰苦奋斗、奋勇向前的英雄气概。虽然这首诗的结尾是"功名抵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在这首诗中又有"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一方面,这是指李副使因为长期的斗争,一直把怀旧抛在脑后;另一方面,他假装用"你怎么能"来反问,这也意味着他看不到"轮台月"的一些伤感。岑参的边塞诗虽然一直被认为是盛唐歌喉的一个正面的英雄典范,但充满思乡和忧郁的《轮台月》却使整首诗的思想内容在鲜亮的情感基调中产生了难得的深情。

另一个例子是杜甫关于出塞的诗的第二篇中,开头出现了"东门营"、"合阳桥"、"大齐"、 "马"、"平沙"等独特的边塞文化地理形象,这便形成了大旗战马的壮丽气势。游行的一幕令人敬畏,但庄严肃穆。然后诗人把行军的场景放在"中天"和"明月"下面进行,即"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夜间营房的场景和气氛与白天大不相同。天上挂着一轮明月,严格的军事命令让整个营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正是因为月亮本身在夜间不发热,光线清凉、淡漠等特点,以及看月亮的士兵都远离家乡,这使得满目疮痍的边疆更加孤独寂寞。整首诗的思想感情从一开始的波澜壮阔,高潮时变得悲凉阴郁,这是杜甫郁闷风格的表现。

此外,李益的《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也使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不仅仅是边塞声音和色彩的表面描写,更耐人寻味的还有胡家羌笛和关山边城的寓意,这些情感都是悲壮而深远的,具有曲折的思想。例如,如《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一开始,有人写道,五原的柳树拂过水面,青草如烟。另外,清澈的泉水,可以说颜色鲜艳,景色迷人。但正是因为春水边以前有"胡儿"在饮马,诗人才想到了的"吹笳明月夜"与"倚剑白云天"。诗人在美景和过去的悲哀中不断游移,尤其是诗人写到"吹笳"、"倚剑"的过去,"明月"的形象宽广而清凉,使悲欢离合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呈现出柔和的艺术特色。清凉使人"喜而不乐",增加了忧愁的感觉,浩瀚使人"悲而不哀伤",增加了深情,使诗人的内心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得以表达。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月亮形象,也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诗的开头写着:"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将"烽"、"沙"、"受降城"等特定人文地理意象与"霜"的"月"相结合,使这些相对平缓中性的边塞风光更加丰富,同时也产生更多的情感色彩,使人与景物融为一体。月亮成为了聚会和离别的象征。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三、月亮引发了边防官兵的矛盾心理。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诗歌中月亮意蕴的表达也多种多样。除上述两点外,月亮与人物的特定心理相映成趣,客观真实地体现了边防官兵在战争面前的矛盾心态。

比如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诗的开头写着士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行进,途中不断听到笛声。然后"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是所有战士听到这声音后的共同感受。感觉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诗人怎么能写出它呢?他只是将"月"的丰富含义作为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与边防战士为求功劳而舍弃妻儿的复杂心理进行对比,将真实与虚拟结合起来,使边防战士的真情实感有了生活的真谛的具体行动,再加上行军的艰辛和笛声的忧伤,使月亮更加深邃饱满。通过"30万"、"征兵"、"回首月中"的壮观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艰苦的环境面前,边防战士的真情,不仅仅是建功立业者的热情,还有那些离开家乡的普通人的忧郁的思绪。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在"一时回首月中看"这剧诗中生动地表现出来,意味深长。

高适、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通过含蓄的月亮意象,抒发了边塞诗人在激情下的复杂心情,使其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整首诗没有明写思乡之情,却处处有带有思乡之情。这首诗开始时候明快壮丽,如"清雪、牧马、归来",寓意马正在北上,边境灯塔暂时熄灭。但是现在,在喜悦中,我们看到了"明月",听到了梅花落下的声音,代表着乡音,被"风"吹走了,一夜之间"山都关上了"。在这首诗中,高适着重描写了边防官兵暂时胜利后的心理状态。从"明月"的出现,隐藏在乐观开朗的基调中的复杂情绪突然展开并逐渐渗透,真是铁血柔情。可见,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正是在明月之下,通过各种声音和色彩,体现了边塞士兵这种矛盾统一的复杂心态。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也将月亮形象与特定人物的心理相结合,更直接地表现了边疆将领的矛盾心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在诗的开头,清凉的月光下照耀着大地。继而听胡人演奏琵琶。勾起浓浓的乡愁。这时,诗人转笔写道:到"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写出来边防官兵心理活动过程中,由于乡愁的存在,出现了犹豫和困惑,表现了边防官兵真实的矛盾心理,使人物更加丰满。

月亮与战争边界的关系体现了边疆战争中的民族情感和战争的复杂内涵。唐代边塞诗不仅经常在"月"前加上历史定语,而且在"月"前加上边界定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边疆战争的复杂内涵。正如祖咏的《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珈鼓喧喧汉将营。"在诗的开头,点明到了"燕台"的本是一颗受了惊的"客心",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情感。其次,来"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中的"胡月"给孤独、冷漠、思乡的"月"以一种境界,让人有一种"月是故乡明"的深情,并使他的心中有了民族情怀越来越强烈的强烈,使残酷的战争也产生了一些情感色彩。唐代边塞诗中关于"月"与战争疆界关系的作品很多,《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王昌龄《过华阴》"信宿被余里,出关玩新月",等等。如果说"汉月"、"汉将"、"汉时关"体现了唐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再在"月"前加上边界词,显示出浓厚的民族情结。

唐代边塞诗为何对月亮

另一个例子是唐朝严武的《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文章开头清楚地写着"月亮在边界上"。一方面,作为边疆将领,诗人表现了对战争情况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边塞诗中经常会出现有地域性质的“胡风"、"胡地"、"胡田"等词语,"地"是可以分的,而"风"、"月"等词没有界限,但在战争时期是人为地分开了,尤其是对于充满情感色彩和深厚内涵的"月"境界,与无情的战场和情感的美交织在一起,使月亮处于尴尬的境地,人们不再简单地肯定或否认战争的存在,而是更深刻地思考边疆战争。

总之,唐代边塞诗中的月亮意象,由于其与众多意象、人物环境的结合,具有更丰富、更复杂的意义。它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唐代边塞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