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五虎上将死后,蜀国名将近乎后继无人?

代广寒


演义中名将盛衰渐变

在三国演义中,跟随刘备创建蜀国之时,能征战各地的知名将领,要从五虎上将铺展开,关张黄马赵展现的比较多,让大家都记住了他们。

接着从失守荆州之战到夷陵之战,到失东三郡之战,损失的将领由关羽、张飞、黄忠,还失去了很多中坚力量青年名将,如:关平北伐襄樊、战平徐晃、庞德、斩杀翟元、击败徐商、吕建武艺高强、谋略敏锐,几次奉劝关羽的冲动可以表现。刘封作战勇猛、自负过大,缺少和人合作,最后失东三郡而被斩。周仓、黄权、傅彤、孟达都彰显了他们成名的武功和策略,死于战场中。

正史中突显的将领

史料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将领由,王平抵挡住曹爽伐蜀,张苞、邓芝、马忠、李恢、傅彤都能展现他们独当一面的功绩。这些将领刚有充分展现的时期,事后被诸葛亮和刘备策略失误,在战场中损失很多中青年将领,蜀国后期形成青年将领匮乏。

策略失误造成将领损失原因

1)关刘失误损失

先从关羽驻守荆州说起,关羽未经刘备和诸葛亮及朝廷的同意,就私自率兵攻打吴国,这时候就有儿子关平劝说过不要草率行动,关于执意要去攻打,结果战场失利,兵员损失过大,关羽和关平以及少数将领逃回路上被生擒斩首。造成的后果是荆州大门被打开央守,几万人马损耗殆尽。

2)刘备失控发动夷陵之战

刘备听说荆州失守,义弟关羽被杀未能控制住理智,执意要率军攻打吴国,不听诸葛亮的劝说,又不带诸葛亮扶助,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导致失败,蜀国青年将领在次役中几乎损失殆尽,还丢失了四十多座营寨,张南、冯习、傅彤由于寡敌众坚持到最后都已战死。

3)诸葛亮专政不放权缺少新员突出

三国演义和三国史料中都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军政合一,凡事都“事必躬亲”,长期处在战争中,没有把主要将员培养使用到实战中,导致后期“武无良将”的局面。在史书中的评价中有一段名句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就缺乏后备力量的培养,不放开权利让地方去培养。在实战中像马稷失街亭,虽然熟读兵法却没有实战经验,魏延容易冒进喜好功有计无处用,不以放权造成失良机又失利,内部争权无谓的损失。

结语

由于蜀国长期处在战争之中,损失的主要降领也比较多,丧失的兵员也很多,蜀国的地域狭窄、人丁缺乏,突出青年将领就会出现空档,又缺少适当的培养,后继接班的青年名将就会少。老一代著名将领在战争中死亡也慢慢减少,名将家族中的子孙也渐渐逝去,外部和内部补充人员有极其匮乏,故而形成蜀国老中将领逝去,中青年将领缺少内外部的补空,就会出现断层局面,蜀国良将后继无人,也就是从这些层面说出的。


五六居河西


在战争年代,人口众多才是实惠,蜀汉和东吴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魏国的一半人口多,而魏国能够轻轻松松出一个姜维,而蜀汉只能收降将领来补充自己的将领。这也就是后期魏国为什么能够出邓艾,钟会这些大将的主要原因,而蜀汉只能靠一个魏国降将来总揽全局。所以说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将领库”的上限。


骑着大象逛夜市


在三个王国的混乱中,短短一百多年间涌现出许多文学战士和将军。 在这些凶猛的将军中,刘备在蜀汉建立的“虎五将军”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享受。 “五虎上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中和赵云,它们最早在三国发行。

关于五个海军上将的英勇事迹,大多数都是熟悉的,因此在此我不再赘述。 最主要的是谈论“五虎将军”的后代,以及他们是否侮辱了他们的智者。 ,虎父犬子。


首先是关羽,这是三个必须做的“逸绝”之一,是三国演义之一。

长子关平与关羽一起被捕,并与人死亡。 他在三国演义上非常活跃,非常勇敢,并且和他的父亲向南战斗,这与关羽非常相似。

第二个儿子关星,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为勇敢的将军,但在官方历史上,他是一名公务员,受到诸葛亮的尊敬。 不幸的是,他死得很早。


张飞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将军,而且擅长书画。 最近有人说,历史上张飞的形象不是他脑海中每个人的形象,而是他英俊的外表,却存在争议。 更何况

长子张宝三国演义钟永武擅长,但在历史上早逝,他的一个儿子张尊在与邓爱的战斗中被杀;

第二个儿子,张绍,平民,军官去中间的蜀汉服役,尚书福开枪,但跟随刘禅投降了曹薇,可以说张飞门的门是忠实的。

两个女儿先后担任过蜀汉皇后。 由此可见,张飞的长相有一定的根据,否则就不会生出一个皇帝所宠爱的女儿。


马超,马超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 他们勇敢而英俊,被称为“ 马超”。

长子的名字不祥,杨的儿子死于冀城; 董氏的儿子Ma(音)被张露杀死。 儿子马成殴打爵儿子; 女儿:马云,嫁给刘备的儿子安平王刘丽,没有详细记载。


健壮的老将黄忠,在关羽年老时仍可与关羽竞争几天。 着名的联宝将军只有一个儿子黄旭,他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后代。


赵云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赵云武勇的超越形象可以说植根于人心。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有卢布能与之匹敌,赵云吴勇超越了人,而且他镇定自若,“拍打大旗”是他亲自指导的真正的“空城计划”。


刘备率部打败夷陵,新一代将军张南凤溪等在夷陵之战中牺牲,这在后来的北伐蜀国造成了尴尬局面,没有廖辽将军变成先锋队 。

长子赵统,正式交给虎王钟琅渡,率领军队; 守门员次子赵光与姜伟打架战死于沓中; 赵萍的女儿是关平的妻子,有一个儿子关,但这一说法仅在当地编年史中,没有历史记载。


综上所述,尽管五虎将军的儿子不是很好,但他们并不中等,可以称为中级,“五虎将军”不是后任,不是虎父犬子。



西域小伙讲历史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

蜀汉前期依靠诸葛亮在位时候的励精图治,可以向魏国发动多次北伐,但等到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最后一个独苗赵云去世后,蜀国将帅竟后继无人,人才凋零,在也没机会发动像诸葛亮在位时候的大规模战争,逐渐转攻为守,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笔者认为这都是蜀汉综合国力弱,刘备还强行发动战争,造成人员大量伤亡以及诸葛亮专政作用下的“后遗症”,现在笔者就通过还原历史,分析这个问题。

刘备强行发动战争,致使兵败如山倒,蜀汉青年将领消亡殆尽。


第一,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强行对吴国发动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导致兵败,蜀汉青年将领在此战几乎全部损失殆尽。

刘备和关羽情同手足,得知关羽被害,又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使之恼羞成怒,他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带领诸葛亮全国的大部分人马,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

结果不会用兵的刘备,在夷陵地区,被陆逊率军偷袭,火烧连营,接连被吴军攻破了四十多座营寨,蜀国将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之中,蜀军士兵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刘备只好兵败逃亡,负责断后的蜀汉大将傅肜,坚持战斗,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力竭而死。

《资治通鉴》: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汉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汉主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汉主大惭恚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将军义阳傅肜为后殿,兵众尽死,肜气益烈。吴人谕之使降,肜骂曰:“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遂死之。

夷陵之战,蜀汉军队损失惨重,兵员大规模伤亡,而且在此战中,蜀汉的青年将领,如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人先后战死,使的蜀汉将领人员出现“断层“,

以致蜀汉将领的“人才匮乏,后继无力”的局面由此产生。

(上图)为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讨伐吴国,(中图)陆逊在夷陵地区火烧连营,致使蜀汉大军大败,(下图)傅肜率军断后,最终死于吴军乱刀之下。


第二,诸葛亮权利过大,加上他“事必躬亲”的个性,不注意武将梯队建设,造成了“武无良将”的的局面。

诸葛亮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政治家,即使他忠心耿耿,历史上的史书对他评级很高,但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与诸葛亮的专政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国丞相,诸葛亮万事亲力亲为,没有把机会给这些后起之秀,一是造成了这些将领缺少历练,没有实战经验,譬如说马谡,马谡兵书,兵法,倒背如流,但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在街亭之战上,很快就被张郃打败了,二是,造成了这些将领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下,譬如说魏延,魏延一直想在诸葛亮面前证明自己,但是诸葛亮不给他这个机会,这也导致了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杀的悲惨故事。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所以说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因此权利高度集中,对于一个国家的军政并不是一件好事。

(上图)诸葛亮一生,事必躬亲。(中图)缺少实战经验的马谡,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首,(下图)魏延作为将领,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


第三,蜀汉综合国力最弱,面积小,人口少,鲜有青年才俊出现。

蜀汉综合国力在三国中是弱的,蜀汉后期只占一个益州,剩下的几个州全让吴国和魏国占了。

在人口方面,公元227年,魏国人口六十六万户,总人口四百多万;吴国五十二万户,总人口九十四万多,;蜀汉三十八万户,总人口九十多万,蜀汉的人口我们按每一户抽调一个壮丁,三十八万户的总兵力也就三十多万,而且还是乐观的估计,实际上,怎么可能每一户出一个壮丁。所以说蜀汉在兵士的补充上,就是排在其他两国之后,更别说培养军士将领了,人口的稀少直接就会造成青年将领断层的局面。

这也就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发现蜀汉将领后即无人之后,在北伐战争上,降伏姜维的真正原因。一是蜀汉真是无人可用,二是诸葛亮年事已高,该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了,但是诸葛亮仔细一看,军中没有能够托付之人,最后也是在战争中发现了还在魏营中的姜维,最终决定降伏他。

所以说,在战争年代,人口众多才是实惠,蜀汉和东吴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魏国的一半人口多,而魏国能够轻轻松松出一个姜维,而蜀汉只能收降将领来补充自己的将领。这也就是后期魏国为什么能够出邓艾,钟会这些大将的主要原因,而蜀汉只能靠一个魏国降将来总揽全局。所以说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将领库”的上限。

(上图)三国地图,蜀汉地域最小,(中图)为决定三国国力,人才库的三国百姓,(下图)为诸葛亮收降魏国青年将领姜维。


第四,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政内部出现了一场“大清洗”,魏延先死,杨仪后亡。

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政矛盾激化,尤其以大将魏延和文臣杨仪最为厉害,杨仪是诸葛亮在战场上的幕僚,杨仪具有才气,但他身上也有着才子身上普遍的通病,恃才傲物,心胸狭隘。


而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魏延,一生战功赫赫,连诸葛亮都得礼让他三分,就这样,两个都脾气不好的人遇到了一起,互相看不起,导致蜀汉内部的会议,只要有他二人在,必定会争执不休,就这样二人成为了仇人。

诸葛亮在的时候,还能平和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诸葛亮一死,两个人的矛盾加剧了,诸葛亮死后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杨仪来指挥,让杨仪撤军,而魏延一是不服杨仪的指挥,二是还想继续北伐,就这样,两个人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一场蜀汉军政内部的大清洗就这样开始了,杨仪最终仗着皇帝刘禅的信任,擅自做主杀了魏延,以为就此就可以向后主刘禅邀功,但是新任丞相蒋琬和后主刘禅最终通过调查,发现魏延没有谋反之意,只是和杨仪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杨仪公报私仇,酿成了这一次大动乱,最终杨仪被后主刘禅疏远,自己也因为辱骂朝纲,被下狱,在狱中忧郁而终。

《三国志》: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先死,杨仪后亡,造成了蜀汉军政的“大地震”,蜀汉不仅失去了一个有大才的幕僚杨仪,还失去了一个“蜀汉后五虎时期”,唯一一位可以带兵打仗的老将,他的实战经验,还有为将者的谋略都是蜀汉军政界的“大财富”,

魏延一死,接替的姜维,在用人上“疲惫不堪,无人可用”,不仅仅要面对司马懿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要面对魏国的两个后期只秀邓艾和钟会,使的姜维双拳难敌四手,在后期与魏国作战上,战略上,逐渐转攻为守。

(上图)魏延和杨仪之间矛盾非常深,互相抵制,互相打击,(中图)即将死于杨仪之手的魏延,(下图)魏国人才济济,司马师两兄弟,成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政上面对的头号强敌。


向日葵爱历史


按照演义来说,总体上将领的武艺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又五虎上将退出舞台之时(除马超,赵云),也是蜀汉由盛转衰之时,所以名将比较少,并不奇怪。举三个例子,失荆州之战以及夷陵之战,失东三郡之战,蜀汉不但损失了关羽,张飞,黄忠,主要还失去不少日后有可能成为名将的中坚力量。比如:

第一,关平。



关平是二代武将中的佼佼者,是最有可能在日后成为名将的种子将领。论武艺,年轻的关平得到关羽刀法真传,武艺也无限接近强一流,比如北伐襄樊,关平一合斩杀翟元;就庞德大战三十回合平手;分别三回合和五六回合击败徐晃副将徐商和吕建;五六回合平徐晃等等;所以,关平是和一代强一流武将直接交过手的二代武将,场面都不落下风,倘若假以时日,都可能成为超一流将领;而且,关平的谋略和战场敏锐性也不差,几次劝阻关羽,就可以看出来了;

第二,刘封。



刘封是刘备义子,作战骁勇,在入蜀之战里和关平搭配得不错,还曾在席间和关平生擒白水督杨怀和高沛;汉中之战,刘封虽然三合被曹彰打得大败,但是综合来看,刘封武艺至少一流。可惜,关羽北伐,刘封不救关羽,又和孟达闹不和,最终丢失东三郡回成都被斩,所以政治和韬晦是刘封的短板;

第三,周仓。



周仓出身黄巾军,武艺最多在弱一流左右,三合就被赵云刺伤,要不是赵云故意留手,恐怕都不免。虽然周仓的武艺不算好,但是他有一项能力在三国中无人出其右,就是力大无穷,小说中提到“双臂有千斤之力”,所以才能入水生擒庞德。所以,假如周仓不死,到了三国中后期,必然能成长为蜀汉有得数的悍将;

第四,黄权。

小说中,黄权基本没有出手,不知武艺如何,但是论韬晦谋略,在这些将领中几乎可以算第一。比如,刘备和刘璋宴会,黄权劝阻,刘璋果然差点被杀了;刘备反攻成都,黄权作为说客找张鲁夹攻刘备;夷陵之战,黄权都督水军,并劝诫过刘备,可惜不听,导致夷陵战败,黄权后路被断,只能投降曹魏了。所以,假如没有夷陵之战,黄权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并不难;

第五,傅彤。



夷陵之战,傅彤击败了东吴悍将淳于丹,火烧赤壁,傅彤负责断后,被团团包围,傅彤冲杀了百余回合,最后力尽吐血而亡。纵观傅彤的表现,能冲杀这么多回合,至少武艺是一流的,最难得的是他对蜀汉的一片忠义之心;

第六,孟达。

孟达的武艺不算好,汉中之战,不知几回合被张郃打得大败;和刘封的争端,三合便败;武艺虽然不行,但是,孟达还是具有一些军事韬晦的,至少能镇守东三郡多年,只是为人首鼠两端,最后被司马懿所剿灭;

此外,蜀汉还损失了赵累,王甫,糜芳,傅士人,潘濬,冯习,张南,赵融等将领,以及荆州,东三郡等地盘人口,因此蜀汉人才基数少,自然也丢失了日后可能成为蜀汉名将的人才。还有,蜀汉里有几个少数民族高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于北伐战场,比如孟获夫妇,合魏延,王平,张翼三人才擒获的鄂焕等等。其实,蜀汉中后期也不乏具有一定实力的将领,比如魏延,吴懿,姜维,马岱,王平,马忠,张翼,张嶷,吴班,高详等等。其实,其中最可惜是两个强一流的高手张苞和关兴,都英年早逝了,诸葛亮为此伤心不已。


大飞熊骑士


后继无人只是你的错觉而已,五虎将后还是有很多将领的。

魏延,姜维,高翔,吴班,王平,吴懿,马忠,张翼,张嶷,邓芝,阎宇,霍弋,罗宪等等。

他们只是被前辈的光辉说笼罩,先得暗淡许多。


历史一般般


时势造英雄,五虎上将出山的年代正是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并起。才让众位英雄人物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在三国后期,局面相对稳定,战争密度不如三国之处那样烽烟四起。因此,很多人物也容易被埋没在草野。更重要的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三国前期,无论刘备曹操都是求贤若渴,四处招揽文武人才。到了后面,特别是蜀汉,并没有出现多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因为诸葛亮将蜀汉军政一手包办。导致很多人才无用武之地,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因此,也会让一些人才流失。


楚唯梦


其实还是有的

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太深了,蜀五虎将,魏张辽夏侯惇许褚等名将,吴周瑜鲁肃吕蒙等,为人们讨论最多,最深入人心。

后三国时期,蜀国姜维,魏延,王平等都具名将潜力。


侯泓臣


诸葛亮不是?魏延不是?王平不是?

魏延不用说,王平在街亭,以微弱兵力,吓得张郃不敢进攻,从而安全撤退。另一方的马谡被击败。

曹爽伐蜀,王平成功抵挡住,不说胜负,这份功绩少不了吧。

邓芝、马忠、陈震、李恢这些人,多少算是当时的名臣武将吧。

至于题主说的五虎上将,马超不说,黄忠、赵云的作用,真不一定有地方上述几人的作用大。关羽、张飞这样的人,历史上才有多少?

姜维的军事能力是被肯定的,能阻挡钟会大军,这一点还不够吗?

蜀汉四相,这不是一层层接替的人杰?不知道题主所谓的近乎后继无人,从哪里来的?

之所以五人,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前半部文臣武将太过耀眼,后半部诸葛亮又过于厉害,显得其他人太过平庸。

不知魏吴名将,题主又能说出几个?两晋名将又能知道几个,是不是都是后继无人?


卧牛说历史


甄矜话:诸葛亮事必躬亲,大权独揽,谁还愿意去投效蜀国,去了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蜀国人才匮乏,才叫诸葛亮不得不立一个俘虏姜维为接班人,所以说,一流的领导是会识人用人,二流的领导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