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事物本质和核心?

李冉静


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弄清楚本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如果自己能举一反三说明自己是真正的懂了,会了。

要想弄清楚弄懂事物本质最好的方式就是练习,无论做什么,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无法真正懂得本质,就像程序猿做开发,没有足够的代码量,编程的能力就很难有提升。

聪明固然有优势,但是练习才是最重要,其实练习就是一种行动,把知道的,把学到的通过练习,让它强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用的时候,你攻它就是你的剑,你退它就是你的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有目的练习,坚持的有目的练习下去,就能把不懂的事物弄懂。

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曾说过,"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丽华设计


如何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复杂的问题。事物的本质就是说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比如有一棵树,这棵树的面貌,就是说它的形态形状枝叶的多少,还有它的粗细大小,高矮,它的木质的疏松度,这都是这棵树的本质。而事物的核心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还是那棵树,如果从艺术家的角度去看。那么这棵树的形态,就是艺术家认为的核心,如果你从木工的角度去看的话,这个树的粗度和木质的疏松就是事物的核心。

所以你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先具体的分析事物的本来面貌。再从你具体需要的角度出发,这样就能找到事物的核心。


动静之缘


事物可以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个体,也可以是一类事物的总称。

研究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得出结论,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

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是理论与实际情况两个方面的直观表达。也是人们实践活动中判断与行动的具体要求。

所谓本质就是以理论的方式表达事物。或者说直接说出来事物是什么,遵循什么条件,遵守什么规律,可以达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下定义,理论推导。

而核心就是指导实践的计划,企图,战略,战术等等。它常常用实践,实验,演习等等方式提前证明,事中精进,事后复盘,综合分析形成结论与指导。然后再放到实践中检验,验证,提高,普及,直到遇到新问题,再重复上面的过程。循环往复,直到此方略落后不能指导现实实践为止。
事物是不停的在运动,情况是不停的在发生着变化,当时的判断一般的只能符合当时的情况。
当条件,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判断,经验就会不符合变动的事实。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必然要重新发动起来,进行下一轮的分析判断,逻辑辩证,得出结论,指导实践以解决问题。

那么,人们必然会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从直觉发展到理智,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规范,形成一门门学科。以此为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近代人类创造的财富奇迹要归功于科学的探索,发展,归类,逻辑,推导与实践。

现代科学这样的发达,是不是就不需要从古代的文化汲取营养了那?答案是,不是,反而要大力从古代的贤哲那里汲取营养教训,以规范我们的精神家园,防范我们可能因为过分的应用技术带来的种种弊端。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与现代的人文,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古代的人们更注重事物的整体,精神,形而上的道,现代的人们更注重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证明重复的理论,实践,形而下的器。

那么古人,今人谁的说法更接近事物的真理呢?

在《亮剑》中,李云龙了打掉鬼子的华北观察团。楚云飞不明白李云龙是怎么样下的决心,怎么就敢于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捋虎须。李云龙是这样回答的,就凭着鬼子看不起我李云龙!

在行家的眼里,排兵布阵,战前侦查,战场布置,物质准备,等待时机,示假隐真,都是家常便饭,不稀奇。反而下决心的依据更接近战争庙算的本质。

所以,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为器的论断更能概括事物的本质和核心。

从事物的位置出发,我们可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运动出发,我们可以判断事物的核心。我们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判断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打响的时间判断上,最接近的判断是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判断。日本人从这场战争的性质,政治影响,发起时机上判断,美国人从中方电台信号的方位,频率,密度上判断。实践证明,日本人的判断与事实几乎差别不大。

这说明,定性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发挥其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向来分析问题。求得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事物的本质与核心的定义,就有正规与野路子,高明的区别。

正规的是书本上的知识。野路子是点滴的实践经验。高明的说法,前人的言论,假设,总结。

从实际的知识,经验中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这是把握事物本质与核心的路径。

过于偏颇于理论逻辑,或者实践经验,或者具体困难,前人古典以为依据都是思维判断以至于行为模式的大敌。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并不一定导致胜利的结果。但把握事物的本质与核心一定会大大加快胜利的步伐,减少胜利的代价。


用户7106414231272


题主的问题应该改成“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有一句话叫做通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搞清楚事物的本质和核心的手段相对固定和有规律可循,例如,某个搞不清楚是什么物质的事物,可以通过核磁,质朴,红外等物理或化学手段来鉴定。而要搞清楚某个现象发生背后的本质和核心却不容易,因为现象发生背后的本质和核心是千变万化的。

如何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一、形成看到现象就思考其背后发生机制的习惯,保持好奇心。很多朋友没有好奇心,或者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很多事失去了刨根问底的兴趣动力。没有兴趣不是懂而没有兴趣,而是由于惰性,思考问题容易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攻坚习惯,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同龄人随着年龄增长拉开距离,就是起源于思考的勤奋性和攻坚性。

第二、多做因果关系分析练习,形成自己的因果逻辑思维。现象的发生都有背后的因果逻辑,现象发生是果,导致现象发生的因素就是因。由因到果的原因研究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例如,有人关闭车门睡觉死亡了,如果没有科学研究,我们是不知道这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形成自己的因果逻辑其实就是多思考多分析,增加自己经验厚度,也就是形成网状的思维逻辑。

第三、多看书多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从第二点可知,思维逻辑的形成很依赖于知识储备,因此,多读书多学习是快速增加知识储备和思维练习的方式。知识深度决定思维逻辑网的粗细,知识广度决定思维逻辑网的触及面。

思维逻辑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练习增强的。当一个人遇到大多数现象都能够马上思考并看透发生本质时,就说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已经形成并快速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