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不想去,就想考公务员,这种想法对不对?


多跟体制内的人交流一下就懂了,我是08届公务员,现在后悔了,想考事业编。说白了,考公务员就是想当官,但是相比事业编,公务员工作更累、压力更大、收入更低,如果没关系没资源,就提拔不了,还不如事业编工作轻松又收入高。我所在的山东省同单位的事业编收入高于公务员1000—2000。因为事业编除了基本工资还有职称工资,可以多拿几千块,公务员除了工资就500块车补。


隔壁老王我最棒


我办公室今年公务员招考进来一个小美女,绝对明星级的颜值,性格又好(有点离题😊)。政府部门的人员工作量弹性非常大,科室领导马上把最重最累的事都分给她,虽然她进入状态很快,工作能力也强,但也招架不住。半年不到,青春靓丽的小美女都开始是憔悴了,也会抱怨了,看着心疼。我只有安慰她,这种单位前途无量,苦点就苦点了。这是实话,我们这些单位,进来的要求高,只要努力,都有提拔的机会。不过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看你什么心态了。现在的工作要求非常高,公务员心态好熬得过肯定有前途,如果一天纠结痛苦的生活质量都没有了,有前途又怎们样。


理由339


不对。公务员就一定比事业单位好吗?不见得哦,我学弟就是从我们事业单位离职考公务员的,目前他在乡镇扶贫,压力大,责任重,是个好青年,他的工资福利是比事业单位好不少,但是面临的压力,和环境是我们无法了解的,他本人跟我说他是后悔了,乡镇公务员比不上省直事业单位。


体制内小白


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很有可能在执着地坚持考公务员的过程中,而散失很多考事业编的机会。并且,你考录了事业编后,也是完全可以再考公务员的,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大有人在。

第一,事业编待遇和公务员待遇差不多,现在除了车补和年终考核奖,工资待遇基本一样,并且,在很多单位,事业编和公务员干的活是一样的,也一样有你想要的体制内生活。

第二,事业编和公务员考试差别不是很大,你完全可以在考事业编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种题型的练习,加强考试应变能力,这对于考公务员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即便你考取了事业编,你也完全可以再考公务员,并且,你已经有了事业编工作保底,心理上压力就不会很大,毕竟你也是有正式工作的。要知道,很多时候,打败你的,是你自己,尤其是心理作用。

总之,有考事业编的机会,还是劝你先考事业编,再慢慢考录公务员,两全其美,什么都不耽误。


中省直遴选


有这种想法没有问题,怕就怕有想法没行动,眼高手低,最后只是停留在空想中,做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就OVER了。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同属体制,无论从工资待遇、发展前景还是社会地位等方面对比,公务员都比事业单位强。这点从事业单位频频有人调任行政机关,甚至不惜辞职考公务员就可以得到印证。小公以前有个同事,事业在编,觉得事业编不好,从工作的第一年就开始考公务员,最后考了八年直到三十岁才上岸,由此可见公务员相对事业单位的优势和诱惑。站在这个角度去看,题主有这个想法不为过。

问题是,坚定了这个想法,你有没有这个信心。你把公务员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必然要面临残酷的竞争,在万众独挤独木桥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过如何去努力,考虑过万一考不上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局面,如果三年五年甚至到不能考的时候还考不上,怎么办?这些,都是你要周密、慎重考虑的问题,在没有想好这些之前,建议你不要过于执着于公务员。这个社会不是只有公务员一种职业,在很多领域很多岗位,你一样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说白了,执着不是错。但执着之人,要么天堂,要么地狱,结果斗是两个极端。希望你不是后者。


80后小公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被“考编”蹂躏多年后,才知道“考海无边,转弯是岸”啊。

1.心态就没摆正

往往只想考公务员而不想考事业编的人,心里总有那么点虚荣心,认为考上公务员就是牛,考事业编就显示不了自己的能力了。但殊不知,为了这点虚荣心付出了百倍努力,而经常“得不偿失”,公务员考试“百里挑一”,很多时候需要的是能力加运气,所以只冲击公务员很容易多年不能上岸。

2.黑猫白猫先抓着老鼠才是好猫

事业编与公务员都是“铁饭碗”,都吃财政饭,当然即将或者已经进行改革的经营类事业编除外。从考试难度上看,事业编考试难度要比公务员稍微小一些,所以真心想在体制内混的话可以先捞个事业编干着,慢慢再考公务员,这样的话你的压力也不会太大。而且,现在很多优秀的事业编人员可以以调任的形式直接转为公务员,无非又多了一条新路径。所以,只考公务员是很不明智而且“很容易出力不讨好”的做法。


机关老秘


考虑性价比,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差别不大,招考难度却天差地别,如果没有相当的把握,更建议直接考事业单位,尤其是基础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更为容易上岸。

每年大学毕业季,都有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开始报班复习,准备参加国考、省考,为了当公务员而努力。公务员好不好,好在哪儿,其实许多大学生未必清楚知道。许多人考公务员,有的是父母逼的,有的是凑热闹,看同学们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务员,自己也想找点事干,考研太难,那就考公务员吧,抱着这种儿戏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看看每年一大批报考却不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你就知道这种说法是真的了。

真正想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以农村学生和女生为主。公务员工作收入虽然低,但朝九晚五,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工作也体面,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可以是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农村学生起步条件相对低,奋斗目标更现实,而女生更容易满足现状,体制内的工作有安全感,更适合她们发展。

考公务员,有许多问题和误解,许多人都弄不明白。国考是为部委招考公务员,省考公务员,则是为省市县乡招考公务员。省考事业人员,有省直、市直、县直事业单位的,也有乡镇事业单位的,医疗卫生行业的,还有中小学教育行业的,有的考试难度和公务员考试没什么两样,有的甚至不进行笔试面试,直接招聘就许诺入编转正。

有人研究生特招进来,发现和单位的大专生考进来的没有什么区别,干着同样的事,拿的工资也仅仅是因为学历不同而有着微小的差距。有的人斩落千军万马冲上岸,发现自己考取的,是一个偏远的小乡镇的公务员,整天的农民、农村打交道,学的一肚子的专业知识用不上,处理的都是农村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琐事,热天顶日头,雨天一身泥,反差极大,失落感更强。有的人考进了国企,电网的分到了基层供电所收电费,银行的也可能分到柜台数钱,都是一些初中甚至小学文化就能干的活。

努力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国考有多难考,大家心里面都有数,但国考通过之后,前途却一片光明。省考为省厅、省直事业单位招考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难度相对也较大,工作环境却好。市级部门的公务员和市直事业单位也是一样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接受。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县与县的差别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直还好说,乡镇条件差距,就更大了。单从环境考虑,一些吃不了苦、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年轻大学生,就应该慎重考虑,不要费心费力考上了,干了一两个月就辞职走人。

这是工作环境。如果不考虑环境问题,其实不必执着于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公务员和管理类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都差不多,虽然待遇有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事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在职招考、遴选、晋升,圆自己的公务员梦。同一个县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数倍于事业人员,相比而言,先上岸就业,更为现实一些。

进入体制内工作,还有一些捷径,哪就是基础医疗卫生、教育行业,和农业、建设等专业技术领域。基层大量缺乏人才,更缺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招录工作人员,参加省级组织的招聘会,基本都不用考什么试,医学院、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大专院校招聘会上,很轻易通过面试,就可以被录用,当场许诺编制、转正等问题,有的甚至还有安家费、租房等优待条件,容易得许多大学生都觉得像假的一样。其实,这都是基层人才太过缺乏,不得已的情况,条件放宽招来的大学毕业生,真正报到上岗的,连一半都保证不了。因为不光是基层县乡缺人,城市、城镇同样也缺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医疗、教育行业。

除此而外,政策性安置、项目人员,也是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的另一条捷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零就业、一村一名大学生、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等,还有各省分别实施的不同名目的项目生。这些政策性安置人员,基本上服务期满,都会由人事部门统一招聘,分配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正式录用,正式使用编制,正式转正。

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只承担公益服务属性,体制内的工作更为稳定。从工资待遇上来讲,公务员和实行职称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稍高,普通事业人员工资待遇稍低。但体制内的工作,最主要的是稳定,只要不违法犯罪,不严重违纪违规,都不会有下岗的风险。只要积极努力工作,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三观端正,完全不用考虑失业的事。

招考一途,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个人来讲,都是有成本的,大学生如果想考入体制内工作,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条件,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职言管语


对不对还得由自身的意愿和素质能力来抉择的!

公务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更高的政治鉴别能力: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之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在任何时候, 都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 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也会激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 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和各种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潮, 对公务员的政抬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 公务员行使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 肩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检查的重任。在知识经济社会里, 行政管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成为一门技术含量和专业程度都非常高的学科, 是公务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公务员要有“专家意识” , 不仅要具备职位要求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掌握本职领域的最新知识, 成为管理领域的“ 专家, 而且还要具备公共行政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成为行政管理的“ 专家” 。

具体表现为: 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疏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等等。

笔者建议:如果题主想考公务员,且基本具备了上述的素质和能力,选择考公务员比较适合,否则还是去事业单位。


LaoHuang188


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同属于编制内人员,公务员编制在法律上的权限高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

1.事业单位的好处:如果单纯考虑到工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考职称,初级、中级、副高~拿的工资要比公务员高多了

2,公务员的好处:公务员编制属于行政单位,晋升机制比较完善,晋升的过程可能会比事业单位的稍微快一点。


小彭姐


题主问题我可以回答!可以参考!

先不说别的,肯定考公务员比物业编制要强,权利或利益不一定合算,但事业编制取消是迟早的事!防患于未然!

公务员编制可不多,一般都要排队!如果能考上给一个公务员,当然好!至于后期怎么发展,那是后话了!

但考公务员你的背景够硬吗?不然你有可能会活的很憋屈!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背景是科级,然后你考到处级单位了而处级单位里和你同龄的都是处级或者厅级的背景,你很难有出头之日!也许公务员编制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你在事业单位,你的背景能完全帮到你,后期变公务员也有很大的可能,而且肯定有权!

这才是你和你的背景需要考虑的问题!

千万不能盲目的只想着高大上,要实际的考虑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