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課中,閱讀和寫作能實現雙線進行嗎?如果可行,怎麼操作效果最好?

東籬先生


這個問題提的好!提出了語文教學閲讀與寫作的教學如何進行的思考。這實際上是閲讀與寫作的兩個能力的培養的問題。這裡有個問題我們需要思考,閲讀教學沒有寫作知識的參與的閲讀是什麼樣子的呢?怎麼判斷運用字詞句段篇這些知識的美妙呢?什麼叫寫文章呢?文章是用什麼語文知識寫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清楚,閲讀要抓住哪條線進行的問題。這條線就是寫文章的知識,文章有題目,就要看題目命題方法,這個題目的命題方法是通過文字詞語體現出來的,沒有詞語的理解是不行的。這是不是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呢?沒有文章的知識的參與的閲讀是不科學的。這實際上學語文的思維問題,我們如何進行閲讀寫作的認識是不是有問題需要深度思考的吧!


難得糊塗李學龍


在現有的語文課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分離開來的,但很多時候老師又要求學生借鑑一些優秀作品中的描寫手法及好詞好句,或者進行讀後感的寫作訓練,這個本身來說從教學設計上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根據寫作訓練或者閱讀訓練的要求,在課程進行中,閱讀與寫作是完全可以在一節課中完成的。這樣的課程設計就對老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引導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

那麼,教師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怎樣進行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閱讀和寫作,需要有一定的關聯度

如果閱讀的文章體裁和寫作訓練的體裁差異性較為明顯,這樣的選材明顯是不合適,所以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閱讀的文章和寫作訓練的內容應該相當大的契合度。

1、寫人訓練

在進行寫人訓練,尤其是類似於《最難忘的人》或者《最愛我的人》、《記憶中的那個人》等對人物描寫訓練的時候,就可以將課本中一些經典人物描寫的文章抽取出來作為人物描寫的範文來進行講解。

例如:魯迅先生的經典文章《祝福》中對於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描寫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祥林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2、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祆,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3、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從對祥林嫂的三次人物形象描寫,尤其是面部描寫深深刻畫出幾年之間人物的變化,從而看出人生經歷的坎坷及社會對人的摧殘。


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對於父親形象的描寫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在進行閱讀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講解這些著名作家在進行人物描寫時的突出點,以及這樣描寫的目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人物描寫訓練。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建議先從面部描寫開始,比如鼻子、嘴巴

2、遊記類文章的閱讀和模仿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以及呂遊的《黃果樹瀑布》,還有《觀潮》都是小學課本中比較優秀的遊記,當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閉上眼睛仔細回想文章內容的時候,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作者描述的那種畫面。

這類文章一般都是按照遊覽的順序,或按照視線的順序(由遠及近或者由近及遠)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位對所觀察到的景物進行描寫,從而抒發出作者對於大自然的親近之情或者對人民群眾的辛勤付出的崇敬等感情,並且將這些情感因素寫到了文章之中。

在閱讀遊記類文章的時候,需要理清文章的脈絡,比如時間順序、空間轉換順序等,這樣就很容易明白文章的主要結構是什麼,遵循何種描寫順序。


當學生閱讀完此類文章,並對文章的脈絡走向比較清楚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畫出相應的思維導圖,這類導圖可以作為學生後面寫遊記的參考

二、教師在此類課堂上需注意的問題:

一節課的時間非常有限,既要閱讀完文章,又要完成寫作練習,對於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非常有考驗,其一是引導能力,其二是時間分配能力和課堂節奏的掌握。

1、時間分配比例

一般來講閱讀、老師講解、寫作的時間分配大約為2:2:5的比例會比較合適,即閱讀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老師講解5~10分鐘,寫作訓練為25~30分鐘為宜。

首先學生在10分鐘內閱讀完800字左右的文章,並且將文章的結構脈絡理清;

其次老師對閱讀材料進行講解,並提出寫作訓練的題目要求;

再次學生開始參照閱讀材料的寫作手法開始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

2、作文點評要注意

很多學生之所以頭疼作文,是因為教師在點評學生作文時,大多情況下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忽視了學生成長規律以及學習的規律性。例如三四年級的學生將作文寫成流水賬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將流水賬改成好文章,而不是直接讓他們寫出好文章。


3、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在閱讀或寫作訓練過程中,要將自己定位為一名教練,而不是教師,這點尤為重要。

如果定位成教師,主要的職責就是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或技能)灌輸給學生,而定位成教練,則是通過一定的方法或者技巧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比如寫作訓練,一篇文章有很多種寫法,一個事物也有多個描寫角度,可能最後產生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認為最順暢、最舒服的文字將自己的所看、所想寫出來,而不是我們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寫。


三、總結

對於閱讀和寫作在一堂課內完成,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效果也會非常好,只是這樣的課程設計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

教師就必須對課堂中所用的閱讀材料、寫作訓練題目進行慎重選擇,並且對整個課堂的流程進行精心設計,增強自己對課堂節奏的掌握,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腦開發程老師


我們上學時是大語文閱讀,到了我的孩子時是“得語文者得高分”不管在哪個時候,語文都是很重要的基礎學科。

現在的語文更注重應用,聽說讀寫的應用。閱讀和寫作就是途徑,他們不可分割,也相對獨立。


我覺得可以雙線進行,但是要重點分明。

首先,在一節課中要確定以閱讀為主還是以寫作為主,如果以閱讀為主,是以遣詞造句還是以分析文章結構等為主,確定了主題以後,老師在課堂上就會有的放矢,學生也會慢慢領會其中要領。

其次,以閱讀為主,那麼課堂就要給出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好詞好句等也可以就某個議題去討論,去各抒起見,這樣就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了寫作課裡很重要的思維訓練。

再次,如果以寫作為主,可以閱讀某個句子或段落,進行分析、套用、擴寫、改寫甚至寫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想象。可能一次見不了效果,時間長了,無論從想象力還是思考力都會有長足的進步。


親子時光TT


一節課中,閱讀和寫作能實現雙線進行,這是肯定的。但並非每節課都要進行,我們要選擇那些有利於寫作指導的文章來運作,才能完美,也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下面就根據我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怎樣操作效果更好。

一、理解記憶與引用。

1、首先是詩詞。在講讀過程中把經典詩句在理解大意,明確哲理的基礎上背下來,然後寫一段話,要求引用這句詩,並且恰到好處。寫景的詩句比較容易,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講授這句詩時,先讓學生明白,這是以春花喻冬雪的詩句,雖然是寫邊塞奇寒,也有作者的驚喜,也能用在我們東北冬天的雪景裡,於是讓學生描寫一次大雪後的美景,把這句詩引用在語段中,學以致用,很有效果。還有寫春天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等等。

表達友情的詩句,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闡明哲理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在課堂講授時都做過片段練筆,引用詩句,能讓學生的作文更有文采,收效很明顯。

2、文中精彩語句記憶與運用。《春》一文中如“春花圖”中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精美的語句講解後,馬上就讓學生寫一個片段,並引用這句話。既對原句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學會了運用,一箭雙鵰。《雨的四季》中,精彩語句,俯拾皆是,先讓學生閱讀找出喜歡的語句,理解欣賞後進行寫作運用,對春雨的描寫:“水珠子從花苞裡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對秋雨的比喻:“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顯得端莊而又沉思了。”對於初中生尤其七年級的學生,這種方法很奏效的,他們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那麼這樣做,比只是要求提問背誦要有效的多。

二、片段仿寫。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仿寫的開始,通過借鑑他人的優美詞句,獨特構思,寫作手法,來開啟自己的靈感,學會創新,模仿多了,慢慢地就會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運用修辭,如何凸顯人物,如何吸引讀者。

1、描寫方法的仿寫。

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是經典篇目,其中,雪地捕鳥一段寫得很精彩,那麼在講授這段時讓學生找出準確的動詞,然後分析這些動詞的作用,最後我設定冬季裡學生最喜歡的遊戲,“打雪仗”來寫一段話,注意準確運用動作描寫,當時就有同學用“摟起”“按壓”“攥”“拗向”“擲去”等動詞,寫的十分形象。

《孫權勸學》《賣油翁》中語言描寫(對話)非常精彩,《故鄉》裡的外貌描寫非常典型,在這些文章當中,我都採用了邊講解邊練筆的形式,雙線並行。

2、修辭仿寫

《春》《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等文中修辭方法的運用,特別典型,尤其是比喻、擬人、誇張,還有不常見的移覺等修辭方法,我們利用這些經典的修辭進行講解,讓學生從景物描寫的角度出發,學會運用修辭方法,是很不錯的仿寫練筆。

2、寫作手法的仿寫

在學習《白楊禮讚》時,作者用象徵的手法來讚美白楊樹,白楊樹象徵北方的農民,守衛家鄉的哨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講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特點,於是選擇了小草,松樹、梅花等植物讓學生用象徵的手法讚揚這些植物的精神。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時,讓學生學習欲揚先抑的手法的運用,來寫自己的老師或同學。

4、仿寫開頭和結尾

在學朱自清的《背影》時,開頭結尾都很簡潔,讓學生用倒敘的手法,開篇點題的形式,來寫一件往事的開頭結尾。《回憶我的母親》一文結尾昇華主題一段,由讚美母親而讚頌千百萬的勞動人民,讓學生仿這樣的主題的表達,寫《我的爺爺》。

仿寫是創新的開始,它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勞動,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在理解想象的基礎上改寫續寫訓練。

在教授《狼》一文時,理解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敘述故事情節,然後進行改寫,需要想象力,加上人物的心理,語言,環境等描寫。《皇帝的新裝》一文,結尾兩個騙子逃走了,在分析最後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兩個騙子逃走之後會有怎樣的事情發生呢?讓學生髮揮想象,再不改變原文主題的前提下,續寫一段話,學生的熱情很高,很有積極性,想象也是五花八門,我們不能一味否定他的想法,應以鼓勵為主。

想象就是創新的延續,通過想象寫出的文字,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四、激發興趣,當堂作文。

教學30年,我最不喜歡將一篇很美的文章講得支離破碎,為了考試而講題,我通常讓學生自己讀後整體感知,把第一感知說一說,大家互相展示,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總是鼓勵學生自我發現,一篇好的文章,很可能對學生有靈感的觸發,於是就會有另一片好文章的形成,《太空一日》《一滴水流過長江》,《孤獨之旅》等等都能激起學生的寫作慾望,於是一氣呵成。

一節課中閱讀和寫作雙線並行,是可行的,但要選好文章,備好課,合理安排時間,否則將功虧一簣,得不償失,讓我們語文老師不斷注入新知識,不斷提升自己,把每一堂課都講的有滋有味,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微雨孤雁


你好!我是阿彩老師,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首先,我從以往的教學經驗出發,告訴你,閱讀和寫作教學雙線並行肯定行,但一節課內完成,有的行,有的不行。

1.傳統教學中實現仿寫或續寫可以一節課完成。如一年級上冊的課文《大小多少》,它就是一首近似兒歌類的文章。上課時利用插圖和文本結合,讓孩子知道課文的每一小節都描述了兩樣事物,並且這兩樣事物都存在著相反的特徵。老師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邊想象邊讀,讀出韻味。然後利用多媒體給出具體特徵相反的事物,讓孩子試試,學著課文說一說。再讓孩子到生活當中去搜索一下,還有哪些事物放在一起,也可以這樣來編一小節,比一比誰編得多?像這樣一節課內實現閱讀與習作雙線並行的,一般都是以文本為樣版讓孩子仿著說一說、寫一寫,或者一些童話故事續寫結尾。

2.統編版習作單元一節課完成就不行。小學四年級上冊第5單元,就是一個習作單元。本單元前面的講讀課文只有兩篇,學生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瞭解作者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然後才過渡到習作例文的學習,逐漸從閱讀走向習作,最後實現學生習作“生活萬花筒”,選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這件事情寫清楚。這樣從新授到習作需要一個單元的時間。

【結束語】總之,行不行?要看具體內容來定,這不正是因材施教嘛。關注我阿彩老師,我會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兒。


阿彩老師


閱讀和寫作當然可以同時進行,尤其在閱讀教學時,滲透寫作是完全可以的。學生閱讀訓練的文章,多數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既然是好文章,就對學生的寫作有啟發和借鑑的作用。如,在指導學生完成文章的閱讀題後或者同時,就可以借鑑文章中的寫法。看這篇美文如何開頭的,是先聲奪人,扣人心絃;是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心情。在寫法上,是欲揚先抑,是對比襯托;在記敘順序上,是插敘,是倒敘;那些句子用了生動的修辭,那些句子比較幽默等。這些都是寫作上可以借鑑的。




中考語文高分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寫作方法指導,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對寫作方法進行相應的應用,很多課文的結構有著非常突出的特徵。對於學生寫作的結構確立,安排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此方法進行充分應用。然後,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和語言等進行仿寫。

2.擴寫,這種方法能夠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課文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的部分進行有效捕捉,讓學生對其進行擴寫。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加強閱讀與寫作並行,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資源,學會組織語言,掌握各種表達方式與技巧。在寫作練習中有效運用,使文章更具色彩。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江山偉岸DL


我認為這樣的課程設計是可行的。

操作方法基於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

1、備課。

  • 把設定本節課的目標是仿寫某類型文章
  • 在備課時準備好五篇結構相同的同類型文章。
  • 結合這些文章,寫出標準的寫作結構,並羅列出每段結構可以展開的思路。具體以你所找的五篇文章情況分類,分結構羅列。
  • 準備好開課引入的話題。話題目的務必是圍繞我們本次課要仿寫的結構,表達該結構的優美。

2、課堂演示。

  • 先把引入話題作為開課指引,引出本次課課堂目的。
  • 給學生分組,分為五組。分組的方法最好用隨機法,比如用撲克牌抽,顏色或花色一樣的為一組。
  • 把五篇文章分派下去,佈置任務給每個小組。任務為閱讀文章並把討論文章結構。
  •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展示,其他小組給予建議。最好你做總結。
  • 接著,要去每一小組針對這個文章結構確定仿寫題材。然後針對該題材做可以開展的修飾方式和詞語的羅列。並每個小組選另一代表進行講述,你點評。
  • 最後佈置每位同學根據本次課的文章結構,結合自己小組確定的題材,進行仿寫作為作業。

正面教育孩子


你好,從提問可以看出你是一個研究型教師,我很敬佩這樣的老師,反對不動腦子教書。

關於你所提的問題,我恰好做過類似實踐研究,相信可以給你一個比較滿意的回答。

首先要說明,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雙線並行是完全可以的,這一點其實並不是新研究,早有人做過研究,並且在現在的統編教材裡也有所體現。

我覺得你應該也有以上認識,只是對到底怎樣操作存在迷茫。相信這也是令許多年輕老師困惑的問題。

下面,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說一說對於閱讀寫作雙線並行教學(以下簡稱‘雙線並行教學’)的幾點認識:

第一,要選準課文。不是所有課文都適宜進行雙線並行教學,也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雙線並行教學。語文老師要根據課文特點和作文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課文進行設計。

什麼樣的課文合適呢?我主要考慮這些方面:1.體裁為寫人、敘事、寫景,這是小學主要學習文體;2.行文上寫作特點比較明顯,這樣便於教學;3.內容上接近現實生活,易於學生模仿。

第二,分清主次。閱讀教學是主,寫作教學是次,雙線並行教學只能‘順手牽羊’,不能喧賓奪主。如果賓主倒置,那就上成作文課了,閱讀教學的任務勢必完成不了。

第三,因文定量。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寫作知識的學習量,不追求量多。不能為了強調寫作知識的系統性而生硬開發出寫作知識教學。這樣就會陷入主次不分的困境。

第四,備課確定寫作知識點與教學設計。閱讀課上順便進行哪方面的寫作知識教學,怎麼教,必須先確定,不能上課時臨時起意。沒有計劃,隨機教學,效果不好。

第五,隨文啟發感悟寫作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主要是把寫作特點學習安排進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就是讓學生自學某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思考這部分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理解深刻。實在不行,老師再講解教學。

第六,訓練要及時,但不一定都要當堂完成。有些老師強調當時就練,這樣效果固然好,但卻不是所有課堂時間都能夠充足,有時是無法當堂完成的,這種情況下還‘硬塞’,可能閱讀寫作都搞不好。我的做法是,小片段課堂練,篇幅長課後練,及時檢查、評價,沒有反饋效果不好。

第七,長期堅持。閱讀寫作雙線並行教學,雖然閱讀教學是主,寫作教學是次,但這只是課堂之‘主次’,對於整個語文教學來說,寫作教學也是主,所以雙線並行教學要長期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大家好,這裡是悅讀教育夜話,悅讀感悟教育,觀察評說教育,實踐創新教育,歡迎關注交流!


悅讀教育夜話


可以併線講,但建議分開!因為那樣很不專業!閱讀主要是文本的精讀與詳細分析,一節課能詳細解析好一篇閱讀並處理部分習題就很棒了!而作文的講解主要是解析題目,梳理文體並找到最好的素材,然後寫作。流程不同,側重點不同,閱讀的文學文本和我們教孩子寫的記敘文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建議分開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