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中,阅读和写作能实现双线进行吗?如果可行,怎么操作效果最好?

东篱先生


这个问题提的好!提出了语文教学閲读与写作的教学如何进行的思考。这实际上是閲读与写作的两个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这里有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閲读教学没有写作知识的参与的閲读是什么样子的呢?怎么判断运用字词句段篇这些知识的美妙呢?什么叫写文章呢?文章是用什么语文知识写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清楚,閲读要抓住哪条线进行的问题。这条线就是写文章的知识,文章有题目,就要看题目命题方法,这个题目的命题方法是通过文字词语体现出来的,没有词语的理解是不行的。这是不是閲读与写作的关系呢?没有文章的知识的参与的閲读是不科学的。这实际上学语文的思维问题,我们如何进行閲读写作的认识是不是有问题需要深度思考的吧!


难得糊涂李学龙


在现有的语文课中,阅读和写作往往是分离开来的,但很多时候老师又要求学生借鉴一些优秀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及好词好句,或者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这个本身来说从教学设计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根据写作训练或者阅读训练的要求,在课程进行中,阅读与写作是完全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这样的课程设计就对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引导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那么,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进行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阅读和写作,需要有一定的关联度

如果阅读的文章体裁和写作训练的体裁差异性较为明显,这样的选材明显是不合适,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阅读的文章和写作训练的内容应该相当大的契合度。

1、写人训练

在进行写人训练,尤其是类似于《最难忘的人》或者《最爱我的人》、《记忆中的那个人》等对人物描写训练的时候,就可以将课本中一些经典人物描写的文章抽取出来作为人物描写的范文来进行讲解。

例如: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祝福》中对于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2、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从对祥林嫂的三次人物形象描写,尤其是面部描写深深刻画出几年之间人物的变化,从而看出人生经历的坎坷及社会对人的摧残。


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于父亲形象的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在进行阅读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讲解这些著名作家在进行人物描写时的突出点,以及这样描写的目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人物描写训练。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建议先从面部描写开始,比如鼻子、嘴巴

2、游记类文章的阅读和模仿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以及吕游的《黄果树瀑布》,还有《观潮》都是小学课本中比较优秀的游记,当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闭上眼睛仔细回想文章内容的时候,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描述的那种画面。

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或按照视线的顺序(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对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亲近之情或者对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的崇敬等感情,并且将这些情感因素写到了文章之中。

在阅读游记类文章的时候,需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比如时间顺序、空间转换顺序等,这样就很容易明白文章的主要结构是什么,遵循何种描写顺序。


当学生阅读完此类文章,并对文章的脉络走向比较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类导图可以作为学生后面写游记的参考

二、教师在此类课堂上需注意的问题: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既要阅读完文章,又要完成写作练习,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有考验,其一是引导能力,其二是时间分配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掌握。

1、时间分配比例

一般来讲阅读、老师讲解、写作的时间分配大约为2:2:5的比例会比较合适,即阅读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老师讲解5~10分钟,写作训练为25~30分钟为宜。

首先学生在10分钟内阅读完8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且将文章的结构脉络理清;

其次老师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解,并提出写作训练的题目要求;

再次学生开始参照阅读材料的写作手法开始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

2、作文点评要注意

很多学生之所以头疼作文,是因为教师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大多情况下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习的规律性。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将作文写成流水账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将流水账改成好文章,而不是直接让他们写出好文章。


3、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阅读或写作训练过程中,要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教练,而不是教师,这点尤为重要。

如果定位成教师,主要的职责就是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灌输给学生,而定位成教练,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者技巧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比如写作训练,一篇文章有很多种写法,一个事物也有多个描写角度,可能最后产生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最顺畅、最舒服的文字将自己的所看、所想写出来,而不是我们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写。


三、总结

对于阅读和写作在一堂课内完成,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效果也会非常好,只是这样的课程设计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

教师就必须对课堂中所用的阅读材料、写作训练题目进行慎重选择,并且对整个课堂的流程进行精心设计,增强自己对课堂节奏的掌握,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脑开发程老师


我们上学时是大语文阅读,到了我的孩子时是“得语文者得高分”不管在哪个时候,语文都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

现在的语文更注重应用,听说读写的应用。阅读和写作就是途径,他们不可分割,也相对独立。


我觉得可以双线进行,但是要重点分明。

首先,在一节课中要确定以阅读为主还是以写作为主,如果以阅读为主,是以遣词造句还是以分析文章结构等为主,确定了主题以后,老师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学生也会慢慢领会其中要领。

其次,以阅读为主,那么课堂就要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好词好句等也可以就某个议题去讨论,去各抒起见,这样就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写作课里很重要的思维训练。

再次,如果以写作为主,可以阅读某个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套用、扩写、改写甚至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可能一次见不了效果,时间长了,无论从想象力还是思考力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亲子时光TT


一节课中,阅读和写作能实现双线进行,这是肯定的。但并非每节课都要进行,我们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写作指导的文章来运作,才能完美,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就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怎样操作效果更好。

一、理解记忆与引用。

1、首先是诗词。在讲读过程中把经典诗句在理解大意,明确哲理的基础上背下来,然后写一段话,要求引用这句诗,并且恰到好处。写景的诗句比较容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讲授这句诗时,先让学生明白,这是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虽然是写边塞奇寒,也有作者的惊喜,也能用在我们东北冬天的雪景里,于是让学生描写一次大雪后的美景,把这句诗引用在语段中,学以致用,很有效果。还有写春天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等。

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阐明哲理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在课堂讲授时都做过片段练笔,引用诗句,能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收效很明显。

2、文中精彩语句记忆与运用。《春》一文中如“春花图”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精美的语句讲解后,马上就让学生写一个片段,并引用这句话。既对原句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运用,一箭双雕。《雨的四季》中,精彩语句,俯拾皆是,先让学生阅读找出喜欢的语句,理解欣赏后进行写作运用,对春雨的描写:“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对秋雨的比喻:“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对于初中生尤其七年级的学生,这种方法很奏效的,他们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么这样做,比只是要求提问背诵要有效的多。

二、片段仿写。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仿写的开始,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美词句,独特构思,写作手法,来开启自己的灵感,学会创新,模仿多了,慢慢地就会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运用修辞,如何凸显人物,如何吸引读者。

1、描写方法的仿写。

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经典篇目,其中,雪地捕鸟一段写得很精彩,那么在讲授这段时让学生找出准确的动词,然后分析这些动词的作用,最后我设定冬季里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打雪仗”来写一段话,注意准确运用动作描写,当时就有同学用“搂起”“按压”“攥”“拗向”“掷去”等动词,写的十分形象。

《孙权劝学》《卖油翁》中语言描写(对话)非常精彩,《故乡》里的外貌描写非常典型,在这些文章当中,我都采用了边讲解边练笔的形式,双线并行。

2、修辞仿写

《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文中修辞方法的运用,特别典型,尤其是比喻、拟人、夸张,还有不常见的移觉等修辞方法,我们利用这些经典的修辞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出发,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是很不错的仿写练笔。

2、写作手法的仿写

在学习《白杨礼赞》时,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来赞美白杨树,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讲解了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于是选择了小草,松树、梅花等植物让学生用象征的手法赞扬这些植物的精神。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让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运用,来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

4、仿写开头和结尾

在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开头结尾都很简洁,让学生用倒叙的手法,开篇点题的形式,来写一件往事的开头结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结尾升华主题一段,由赞美母亲而赞颂千百万的劳动人民,让学生仿这样的主题的表达,写《我的爷爷》。

仿写是创新的开始,它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改写续写训练。

在教授《狼》一文时,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故事情节,然后进行改写,需要想象力,加上人物的心理,语言,环境等描写。《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两个骗子逃走了,在分析最后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个骗子逃走之后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再不改变原文主题的前提下,续写一段话,学生的热情很高,很有积极性,想象也是五花八门,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他的想法,应以鼓励为主。

想象就是创新的延续,通过想象写出的文字,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四、激发兴趣,当堂作文。

教学30年,我最不喜欢将一篇很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为了考试而讲题,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读后整体感知,把第一感知说一说,大家互相展示,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自我发现,一篇好的文章,很可能对学生有灵感的触发,于是就会有另一片好文章的形成,《太空一日》《一滴水流过长江》,《孤独之旅》等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一气呵成。

一节课中阅读和写作双线并行,是可行的,但要选好文章,备好课,合理安排时间,否则将功亏一篑,得不偿失,让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注入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把每一堂课都讲的有滋有味,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微雨孤雁


你好!我是阿彩老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首先,我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出发,告诉你,阅读和写作教学双线并行肯定行,但一节课内完成,有的行,有的不行。

1.传统教学中实现仿写或续写可以一节课完成。如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大小多少》,它就是一首近似儿歌类的文章。上课时利用插图和文本结合,让孩子知道课文的每一小节都描述了两样事物,并且这两样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特征。老师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边想象边读,读出韵味。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出具体特征相反的事物,让孩子试试,学着课文说一说。再让孩子到生活当中去搜索一下,还有哪些事物放在一起,也可以这样来编一小节,比一比谁编得多?像这样一节课内实现阅读与习作双线并行的,一般都是以文本为样版让孩子仿着说一说、写一写,或者一些童话故事续写结尾。

2.统编版习作单元一节课完成就不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前面的讲读课文只有两篇,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然后才过渡到习作例文的学习,逐渐从阅读走向习作,最后实现学生习作“生活万花筒”,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这样从新授到习作需要一个单元的时间。

【结束语】总之,行不行?要看具体内容来定,这不正是因材施教嘛。关注我阿彩老师,我会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儿。


阿彩老师


阅读和写作当然可以同时进行,尤其在阅读教学时,渗透写作是完全可以的。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既然是好文章,就对学生的写作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题后或者同时,就可以借鉴文章中的写法。看这篇美文如何开头的,是先声夺人,扣人心弦;是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在写法上,是欲扬先抑,是对比衬托;在记叙顺序上,是插叙,是倒叙;那些句子用了生动的修辞,那些句子比较幽默等。这些都是写作上可以借鉴的。




中考语文高分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对写作方法进行相应的应用,很多课文的结构有着非常突出的特征。对于学生写作的结构确立,安排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此方法进行充分应用。然后,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等进行仿写。

2.扩写,这种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课文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的部分进行有效捕捉,让学生对其进行扩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与写作并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学会组织语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与技巧。在写作练习中有效运用,使文章更具色彩。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江山伟岸DL


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可行的。

操作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1、备课。

  • 把设定本节课的目标是仿写某类型文章
  • 在备课时准备好五篇结构相同的同类型文章。
  • 结合这些文章,写出标准的写作结构,并罗列出每段结构可以展开的思路。具体以你所找的五篇文章情况分类,分结构罗列。
  • 准备好开课引入的话题。话题目的务必是围绕我们本次课要仿写的结构,表达该结构的优美。

2、课堂演示。

  • 先把引入话题作为开课指引,引出本次课课堂目的。
  • 给学生分组,分为五组。分组的方法最好用随机法,比如用扑克牌抽,颜色或花色一样的为一组。
  • 把五篇文章分派下去,布置任务给每个小组。任务为阅读文章并把讨论文章结构。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给予建议。最好你做总结。
  • 接着,要去每一小组针对这个文章结构确定仿写题材。然后针对该题材做可以开展的修饰方式和词语的罗列。并每个小组选另一代表进行讲述,你点评。
  • 最后布置每位同学根据本次课的文章结构,结合自己小组确定的题材,进行仿写作为作业。

正面教育孩子


你好,从提问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研究型教师,我很敬佩这样的老师,反对不动脑子教书。

关于你所提的问题,我恰好做过类似实践研究,相信可以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

首先要说明,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双线并行是完全可以的,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新研究,早有人做过研究,并且在现在的统编教材里也有所体现。

我觉得你应该也有以上认识,只是对到底怎样操作存在迷茫。相信这也是令许多年轻老师困惑的问题。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说一说对于阅读写作双线并行教学(以下简称‘双线并行教学’)的几点认识:

第一,要选准课文。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宜进行双线并行教学,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双线并行教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作文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课文进行设计。

什么样的课文合适呢?我主要考虑这些方面:1.体裁为写人、叙事、写景,这是小学主要学习文体;2.行文上写作特点比较明显,这样便于教学;3.内容上接近现实生活,易于学生模仿。

第二,分清主次。阅读教学是主,写作教学是次,双线并行教学只能‘顺手牵羊’,不能喧宾夺主。如果宾主倒置,那就上成作文课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势必完成不了。

第三,因文定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写作知识的学习量,不追求量多。不能为了强调写作知识的系统性而生硬开发出写作知识教学。这样就会陷入主次不分的困境。

第四,备课确定写作知识点与教学设计。阅读课上顺便进行哪方面的写作知识教学,怎么教,必须先确定,不能上课时临时起意。没有计划,随机教学,效果不好。

第五,随文启发感悟写作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是把写作特点学习安排进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就是让学生自学某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思考这部分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理解深刻。实在不行,老师再讲解教学。

第六,训练要及时,但不一定都要当堂完成。有些老师强调当时就练,这样效果固然好,但却不是所有课堂时间都能够充足,有时是无法当堂完成的,这种情况下还‘硬塞’,可能阅读写作都搞不好。我的做法是,小片段课堂练,篇幅长课后练,及时检查、评价,没有反馈效果不好。

第七,长期坚持。阅读写作双线并行教学,虽然阅读教学是主,写作教学是次,但这只是课堂之‘主次’,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教学也是主,所以双线并行教学要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大家好,这里是悦读教育夜话,悦读感悟教育,观察评说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欢迎关注交流!


悦读教育夜话


可以并线讲,但建议分开!因为那样很不专业!阅读主要是文本的精读与详细分析,一节课能详细解析好一篇阅读并处理部分习题就很棒了!而作文的讲解主要是解析题目,梳理文体并找到最好的素材,然后写作。流程不同,侧重点不同,阅读的文学文本和我们教孩子写的记叙文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分开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